(核心素养目标)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3.2 青春有格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即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
那么用什么来规范和引导青春呢?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正确的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增强学生社会公德修养。
法治观念:养成自律青春期的生活态度,学会遵纪守法,维护自己权利
,尊重他人权利。
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 ,
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 ,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
的境界。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自学导航
预习P27-32,找一找下列问题
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3、什么是“止于至善”(含义)?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5、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榜样的作用)
行己有耻
韩明为了儿子韩雨辰能考一个好的大学,便到重点学校三中借读。
有一次韩雨辰去上厕所,碰到一伙学生在厕所里脱光了另一位学生的衣服,并在殴打他。韩雨辰为了制止校园霸凌,将其中一名叫张科的学生鼻梁骨打骨折了。张科的父亲是学校教导处主任,张主任报案了。这件事一旦立案,就会影响到韩雨辰上大学。韩明要求张主任高抬贵手予以撒案。张主任同意撤案,但要求韩雨辰当着双方家长的面向张科道谦。而韩雨辰认为自己没有错,拒不道歉。
张科不甘被揍,便叫人把韩雨辰堵在回家路上打了一顿。这回韩雨辰听了父亲的话没有还手,因为还手就会按司法惯例定性为互殴。可是那条路上没有监控,对方又没留下任何证据。
韩雨辰的母亲李茂娟去找张主任理论却又没有证据,在争执拉扯中张主任摔断了手臂。报案后经调查张科校园霸凌属实,张主任撤案,但李茂娟被拘留了7天。
随后,韩雨辰问父亲:“我就制止个霸凌,事情怎么就这样了?我以后看见同学被欺负,是不是就不管了?”
讨论一:
1、张科做了什么事?如果你是张科的好朋友,提前知道他要去做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劝说他?(第1、2、3列)
2、张科的同伙做了什么事?这给予我们哪些警示(假如有人邀请你去帮忙打架,你会怎么做?(第4、5、6列)
3、如果你是被欺凌的同学,你随后会怎么做?(第7、8列)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含义: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青春探索底线
做人要遵循的基本底线
行己有耻
1. 什么叫“行己有耻”
学校生活中的可耻行为
欺负同学;
不尊重老师;
上课打闹;
考试作弊等等。
不孝敬父母;
不关心老人;
邻里关系不和睦等等。
家庭生活中的可耻行为
·随意攀爬;
·破坏公物;
· 不守秩序、不讲公德等。
社会生活中的可耻行为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行己有耻·辨耻
不诚信、不尊重
不文明、不礼貌
不诚信、贪婪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刑法》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你认为在网络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 的?
可耻
我判断的依据是:
道德
法律
底线
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探究
分享
行己有耻要求:
《刑法》诽谤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期末考试时,小明和小红在考 试中因作弊被老师抓,后面老师了 解事情的始末。原来小红想在这次 考试中考个好成绩,但因平时上课 说话,不做作业,学习很不理想, 于是她就以考后请小明吃一个月的 零食,以及给小明游戏账号里充钱 为条件,让小明在考试的时候给她 传答案。
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
请你评析小
明的行为
如何增强自控
力 呢
强自控力。
答 案 ! 橡 皮下面!
好 好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方法与技能
02
01
03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
加强自我监控
方法2
方法1
方法3
3.2-1行己有耻
问题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P28-P29①②③④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二、止于至善
人无德不立。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文学常识
04 自学检测
3、“止于至善”的内涵?(P29)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为不打扰队友采访,匍匐过摄像机
看到中国队员把国旗拿反了,他帮忙调整。
审查冰面留下的冰痕、冰坑,动手补冰。
看完柚子的事例后:有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小明:不就是一些小事情吗?我也可以,只是觉得没必要。
小花:柚子总是尽自己所能温暖他人,值得我们学习。
小军:柚子真棒,一直对生活充满希望,我真是太惭愧了,总是对生活诸多抱怨。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在生活中积极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学会自我省察,检视自身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
探究与分享
04 自学检测
4、怎样做到“止于至善”?(P29-31)
(1) 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3)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慎独
思考:杨震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慎独:即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P31)。
杨震多次升官当荆州刺史和东莱太守。在他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
相关链接
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这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青春不可辜负
(修身为本;报国为重)
寄语: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要 求
含 义
止于至善
含 义
要 求
小 结
课堂检测
1.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自由、任性。但我们要做到青春有格。下面对青春有格中的“格”的寓意解读有误的是( )
A.规矩 B.规则 C.准则 D.规律
2.大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这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 )
A.学会独立思考 B.止于至善 C.树立青春梦想 D.行已有耻
D
D
课堂检测
3.“止于至善”对每一位中华儿女来说,不仅是美好的愿望,更是鞭策的动力。“止于至善”( )
①是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②束缚着人的思想发展
③是一种“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④是一种向往美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德合天地,止于至善”是中华德善文化的价值追求。对崇德向善价值理念的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题。“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做到 ( )
①明哲保身不违规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 ③见贤思齐 ④检视自身的不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C
课堂检测
5.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之际,习近平致信指出,新时代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 ②漠视常规逞英雄,追求自我无底线
③见贤思齐学榜样,家国情怀有担当 ④志存高远有梦想,德才兼备挑大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安徽小伙江剑,8岁那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右前臂。年幼的江剑忍着巨大的受挫感和身体上的痛苦,练习用左手写字吃饭。通过努力,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擅长短跑、跳高、跳远。走进江剑的家,可以看到墙壁上贴满了他在不同时期获得的奖状。江剑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 )
①只有面对挫折和逆境才能成就人生 ②用自立、坚韧、进取书写自强人生
③积极向上才能逆风翻盘,向阳而生 ④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成就未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D
以修身为本,
在学习中成长,
在成长中收获,
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