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共21张PPT1个视频)-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共21张PPT1个视频)-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据报道,美国某法庭判决“酸碱体质理论”的提出者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该理论的主要意思是:
①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
②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
有的癌症患者受此理论影响,不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而寄希望于注射碱性物质以达到治愈目的。
摄入碱性食物能够改变内环境的pH吗?
“酸碱体质理论”中的观点你认同吗?
食物代谢后会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细胞代谢也会产生酸性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机体的pH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内环境的pH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设计
课题:
探究酸性和碱性物质进入体内,生物体的pH变化
——生物体pH的变化
——生物组织材料
实验对象:
自变量:
因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实验组
——酸性、碱性物质
——动物血浆、肝匀浆、蛋清等
——HCl/NaOH(均为0.1 mol/L)
——检测pH(pH计/pH试纸)
空白对照
标准对照
对比实验
材料用具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流程
注意:
1.每加1滴酸/碱,需轻轻摇动。
2.每加5滴酸/碱,测量一次pH。
3.更换溶液前, 需充分清洗烧杯和pH计探头。
用同样的方法测定肝匀浆和缓冲液。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数据处理
三次测量,取平均值
实验数据处理
如何更直观地体现pH的变化?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数据处理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数据处理
以_____________为横坐标,以___为纵坐标,绘制3种样液pH变化曲线
酸或碱的滴数
pH
实验结论
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后,内环境的pH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内环境对外界pH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机体通过缓冲对维持pH平衡的实例
解决碱性物质
解决酸性物质
弱酸 / 弱碱
H2CO3 / NaHCO3
NaH2PO4 / Na2HPO4
缓冲对:
(1)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时:
①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
结果:CO2 由肺排出体外,
缓冲了体内过多的酸。
(2)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
Na2CO3+H2CO3→2NaHCO3
结果:过多的 NaHCO3 由肾脏排出,
缓冲了体内的碱性变化
②H2CO3→H2O+CO2↑。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血浆pH:7.35~7.45
人体温度相对稳定
血浆渗透压维持在770 kPa左右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项目 测定值 单 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7 IU/L 0-45
肌酐 1.9 mg/dl 0.5-1.5
尿素氮 14.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179 mg/dl 150-220
XX医科大学XX医院化验单
肝功能
肾功能
多种器官
心血管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什么?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可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是否正常。
转氨酶增高——肝炎
r-转肽酶增高——肝癌、肝硬化等
总蛋白增高——腹泻、呕吐等
总蛋白降低——营养不良等
总胆红素增高——各种黄疸等
尿素氮增高——高蛋白饮食、蛋白
质分解过度(如甲亢、发热等)。
肌酐增高——肾功能衰竭等
尿酸增高——急性肾炎、痛风等
★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稳态的实质
内环境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分析内环境中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的含量维持相对稳定需要哪些器官、系统的参与?
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2.直接相关的器官:
小肠、肺、肾脏、皮肤等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贝尔纳
坎农
现代观点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1. 理化性质失调:
pH 失调——
体温失调——
渗透压失调——
2.内环境化学成分失调: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导致 ;
因肾功能衰竭血浆中含氮废物等过多,可导致 ;
血浆中 Ca2+过低,会出现 ;
血糖失调,可导致 等。
酸中毒、碱中毒;
细胞形态、功能异常,发生呕吐等现象;
发热、中暑等
组织水肿
尿毒症
抽搐现象
低血糖、糖尿病
三.稳态失调
高原反应
发烧
中暑
尿毒症
病症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的症状
低血糖 较长时间没有进食,血糖来 源缺乏,血糖浓度降低 四肢无力、头晕眼花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多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感冒发烧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 影响酶的活性,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组织水肿 ①营养不良;②毛细淋巴管受阻;③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④过敏反应 组织间隙中组织液过多而
引起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
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结论: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因)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外因)
原因:
三.稳态失调
中暑
尿毒症
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血糖和氧含量正常
代谢废物排出
体温、pH相对稳定
渗透压相对稳定
保证机体能量供应
可防止机体中毒
细胞代谢正常
理化性质稳定
化学成分稳定
内环境稳态
保证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五、稳态概念的发展
可见,在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
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分子
细胞
器官
群体
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ATP、ADP
如细胞分裂、分化
如血压、心率
如种群数量变化、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小结
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的______和_________相对稳定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细胞代谢紊乱
实质
调节机制
意义
失调
后果
成分
理化性质
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正常运行
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