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3.10《爱心传递者》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3.10《爱心传递者》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爱心传递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知道爱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具体行动传递爱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传递爱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帮助他人,成为有爱心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爱心的含义,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难点:引导学生将爱心转化为具体行动,形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 通过展示一些与爱心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首先我想先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情感共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老师展示一些与爱心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A:我看到了很多人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很感动。
学生B:我也看到了很多人在一起分享快乐和悲伤,我觉得这就是爱心。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爱心?你们在生活中有过帮助他人的经历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对。爱心就是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分享快乐和悲伤的情感。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爱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C:爱心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学生D:爱心也可以让我们自己更加快乐和满足。
老师:没错,同学们。爱心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还可以让我们自己更加快乐和满足。那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过帮助他人的经历吗?
学生E:有一次,我看到一个老人过马路很困难,我就走过去扶他过了马路。
学生F: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孕妇没有座位,我就主动让座给她。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你们都做得很好。帮助他人不仅可以让别人感到温暖和关爱,也可以让我们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这就是爱心的力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爱心传递者》。
二、新课讲解
1. 介绍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爱心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谈谈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爱心。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心呢?
学生A:爱心就是关心他人,愿意帮助他人接。
老师:非常好,A同学的理解很到位。爱心其实就是一种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它不仅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那么,谁能告诉我爱心的重要性呢?
学生B:爱心可以让我们更加关心他人,增强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让我们更有责任感,更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
老师:对,B同学说得很对。爱心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接下来,我想通过一些故事和案例来展示一下人们在不同场景下如何传递爱心。
2.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展示不同场景下人们如何传递爱心,如帮助老人过马路、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等。
(老师开始讲述一个关于帮助老人过马路的故事)
老师:想象一下,你看到一个老人想过马路,但是看起来有些困难。这时,你主动走上前去,扶他过马路。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爱心行为,但却能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帮助和温暖。
(老师再讲述一个关于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的案例)
老师:再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捐款捐物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这些行为虽然看似微小,但却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学生C:老师,我明白了。爱心就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随时随地传递爱心。
老师:非常对,C同学。爱心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有心,就可以随时随地传递爱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希望大家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用爱心去关爱他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三、课堂活动
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每组提出3-5个具体行动方案。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第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每组都要提出3-5个具体的行动方案。开始讨论吧!”
学生A(小组长):“大家先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小事情可以表现出爱心呢?”
学生B:“我觉得我们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帮助老人过马路,或者帮助残疾人提东西。”
学生C:“对,我们还可以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比如去孤儿院或者敬老院做义工。”
学生D:“我们还可以关注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给他们捐赠一些学习用品或者衣物。”
学生A:“好的,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错。那我们就把这些想法整理一下,作为我们的行动方案吧。”
2. 角色扮演:选取几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帮助他人的场景,如帮助迷路的孩子找到家人、为受伤的同学包扎伤口等
老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是角色扮演活动。我会选取几组同学来模拟帮助他人的场景。其他同学要认真观看,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E、F、G被选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帮助迷路的孩子找到家人的场景)
学生E(扮演迷路的孩子):“阿姨,我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学生F(扮演好心人):“别哭,小朋友。你知道你家人的电话号码吗?我帮你打电话给他们。”
学生G(扮演警察):“小朋友,别担心。我们会帮你找到家人的。你先跟这位阿姨去警察局等一等。”
(角色扮演结束,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讨论)
老师:“同学们觉得他们做得怎么样呢?”
学生H:“我觉得他们做得很好,特别是那个警察,很有责任感。”
学生I:“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些细节,比如好心人可以先安慰一下那个孩子,让他不要那么害怕。”
老师:“大家提的建议都很好。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确实要注意细节,让受助者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温暖。”
3. 分享交流:邀请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发言,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老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分享交流环节。请参与角色扮演的同学分享一下他们的感受和体会,其他同学也可以积极发言,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学生F:“我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看到他们因为我们的帮助而感到安心和感激,我也感到很高兴。”
学生G:“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关注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的一点点关爱和帮助,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帮助和改变。”
学生J:“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老师:“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确实,爱心是需要传递和扩散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递爱心的使者,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四、课堂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以及将爱心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意义。
老师:好了,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起学习了爱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份爱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谁能告诉我,爱心在人际交往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学生A:老师,我认为爱心是人际交往的基石。当我们用爱心去对待他人,不仅能增进彼此的感情,还能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氛围。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帮助他人,成为有爱心的人,让爱心在人与人之间传递。
老师:非常好,A同学总结得很到位。爱心确实是我们与人交往的基石。那么,谁能分享一下如何将爱心转化为具体行动呢?
学生B:我认为,将爱心转化为具体行动,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我们可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关心他们的感受,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
老师:B同学说得很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可以通过这些小事来传递我们的爱心。记住,爱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动。它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和关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老师:最后,我想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学会接受他人的帮助,更要学会主动去帮助他人。让我们都成为有爱心的人,让爱心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全体学生:我们会记住的,老师!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爱心去对待他人,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下课!
全体学生:谢谢老师!
五、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或感受的文章,以加深对爱心的理解和体验。
2. 设计一份“爱心传递计划”,列出自己将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进行的爱心行动,并请家长签字监督执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