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人类遗传病本专题本专题内容涉及面广,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一章、第二 章的第 2. 3 节内容。其主要内容涵盖了考纲中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 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以及伴性遗传四部分内容,本节课讲的是前两部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 律是的重点和难点,复习中应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为基础,在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 行为规律的前提下,掌握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这样复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因的分离定律又是 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 定律的实质分析,是理解和掌握遗传定律的关键,也是解释自然界中各种遗传现象的科学依据,应该重点讲解。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对细胞核遗传的特点、遗传规律及其应用、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特点规律 及应用、育种应用都是高考中的热点。复习本专题内容时, 要掌握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遗传方式的判断,熟记几种育种的区别。掌握不同题目的简便解答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从命题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从命题思路上,非选择题形式在本专题考查时,多以 专题内综合的形式出现,一般涉及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它们在农业生产或遗传系谱图分析 中的应用,同时也涉及到一-定的实验内容。从考题型上看,考查形式有选择题、简答题和实验设计题,该 专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遗传实验设计题目是考查的能力的重要形式。主要考查内容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及遗传概率的计算。回归教材重难点一、基础再现:(一)重要遗传学材料及概念1.融合遗传的概念: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 会在子代体内发生 ,使子代表现现介于双亲之间混合的形状。2.碗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传粉和 受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 ;具有易于区分的 地遗传给后代。3.人工异花传粉的般步骤 → → → 。4.性状分离是指 。5.等位基因是指 。6.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7.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① 。② 。③ 。④ 。8.伴性遗传的概念: 。9.交叉遗传是指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 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 。(二)遗传学定律的实质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三)人类遗传病1.人类常见遗传病: 由于 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 遗传病、遗传病和 遗传病三大类。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手段:主要包括 和 等。(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 遗传病的发生和发展。3.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遗传病可以通过 调查和 调查的方式了解其发病情况。(2)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调查范围不同项目 调查对象及范围 注意事项 结果计算及分析遗传病发病率遗传方式二、教材重要结论语句1.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 ,既 ,也 。2.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 ,即,这样才能出现 3: 1 的性状分离比。3.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 ,分别进人 中。4.控制 的遗传因子的 和 是 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彼此分离, 自由组合。5.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 。6. 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7.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8.人类的 X 、Y 染色体在 和 上都不样,Y 染色体只有 X 染色体大小的 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 。9.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 不患遗传病;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 会患遗传病。先天性疾病 是遗传病,家族性疾病 是遗传病。10. 和 是监测和预防遗传病的主要手段。三、要点判断1.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 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3.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中。 ( )4.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5.正交和反交常用来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核遗传还是质遗传。 ( )6.基因型为 Aabb 与 aaBb 的个体杂交,通过 F:表现型及比例能够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7.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会患遗传病,但遗传病患者定含有致病基因。 ( )8.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但遗传时都与性别相关联。 ( )9.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 )10.含 X 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 Y 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 )11.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也不一定不是遗传病。 ( )1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未必都与“性别”有关,也有一些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 ( )四、长句表述:1.孟德尔验证实验中为什么用隐性纯合子对 F1 进行测交实验 2.男性体细胞中 X 及 Y 染色体的来源和传递各有何特点 3.禁止近亲结婚是否可降低所有遗传病的患病率 为什么 查补易混易错易错易混【01】不能正确辨析自交和自由交配;不能准确进行自交和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 解题技巧1 . 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区别自交:指 ,如在基因型为 AA 、Aa 的群体中,自交是指 、 。 自由交配(又称 交配):指 ,个体之间交配机会 ,包括自交和杂交,如在基因型为 AA 、Aa 的群体中,自由交配包括 、 、 、。2 .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概率的变化杂合子连续自交时,在无选择因素的情况下, 不变,但后代的 会发生改变,表 现为纯合子的概率 ,杂合子的概率 (如下图)。杂合体 Aa 连续自交 n 代,杂合体的比例为 ,纯合体的比例是 。3 . 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无选择因素时,会遵循遗传平衡定律,逐代保持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群体中 AA∶Aa =1∶2,自由交配时 A = ,a = 子代类型为 AA = = ,Aa = = ,aa = = 。也可用配子棋盘法:雄配子雌配子易错易混【02】不能准确分析基因分离定律中的特殊现象,如复等位基因效应、不完全显性效应、致死效应等。 解题技巧1.基因分离定律的主要特殊现象分析(1)复等位基因效应复等位基因尽管有多个,但遗传时仍符合 定律,彼此之间有 关系,表现特定的性状。如人的 ABO 血型,控制血型的基因分别为 IA 基因, IB 基因、 i 基因。(2)不完全显性效应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 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如等位基因 A 和 a 分别控制红花和百花,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红花(AA):粉红花(Aa):百花(aa )= 。(3)致死效应①配子致死:如假设等位基因 A 、a 只位于 X 染色体上,且 A 可使雄配子致死,则 XAY×XAXa ,后代不会出现个体,雄性个体中 。②合子致死:以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 、a 决定的性状为例,图解如下。易错易混【03】不能用分离定律来解决自由组合定律中概率计算的问题;对概率计算中该用“乘法原理”还是“加法原理”混淆不清。 解题技巧一、配子类型及概率的计算(各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 解答方法 举例: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数 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配子种类数为: Aa Bb Cc ↓ ↓ ↓ × × =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 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产生 ABC 配子的概率为 × × =二、基因型及表型的类型与概率问题(各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AaBbCc×AaBBcc 后代中, 基因型种类数及可能的表 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①Aa×Aa→后代有 种基因型 , 种表型( ) ②Bb×BB→后代有 种基因型 , 种表型( ) ③Cc×cc→后代有 种基因型 , 种表型( ) ④AaBbCc×AaBBcc 后代中基因型有 × × = (种), 表型有 × × = (种)AaBbCc×AaBBcc 后代中, 基因型为 AaBBcc 的概率、 表型与 A B cc 相同的概 率 ①后代基因型为 AaBBcc 的概率: ②后代表型与 A B cc 相同的概率:三、自由组合问题中患病情况的概率计算(控制两种病的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序号 类型 计算公式① 患甲病的概率 m 则不患甲病的概率② 患乙病的概率 n 则不患乙病的概率③ 只患甲病的概率④ 只患乙病的概率⑤ 同患两种病的概率⑥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⑦ 患病概率⑧ 不患病概率易错易混【04】不能准确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现象,如基因互作、显性基因等效累加、致死现象等。 解题技巧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分离比分析(1)基因互作序 号 条件 F1(AaBb) 自交后代比例 F1(AaBb) 测交后代比例1 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分别对应一种表型 9:6:12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为一种表型,否则为另一种表型 1:33 存在 aa (或 bb)时表现一种性状,其余另一种表现 9:3:44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其表型就一致,其余的为另一种表型(2)显性基因等效累加如 A 和 B 的作用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3)致死效应类型 条件 AaBb 自交后代比例 AaBb 测交后代比例显性纯合 致死 AA 和 BB 致死 AaBb:Aabb:aaBb:aabb=4:2:2:1 AaBb:Aabb:aaBb:aabb =1:1:1:1AA 或 BB 致死 (AaBB+AaBb):aaB日:Aabb:aab b =6:3:2:1 或 (AABb+AaBb):A日bb: aaBb:aabb =6:3:2:1 AaBb:Aabb:aaBb:aabb =1:1:1:1双隐性致死 aabb 致死 A日B日:A日bb:aaB日=9:3:3 /单隐性致死 aa日日 (或 bb日日 )致死 A日B日:A日bb(或 aaB日 )=3:1 /易错易混【05】对位于性染色体不同区段的基因的遗传特点理解不准确;对不同性别决定方式下的伴性遗传规律混淆不清。 解题技巧1.伴性遗传的特点分析(以人的性染色体为例)(1)Y 的非同源区段。遗传特点: 。(2)X 、Y 的同源区段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 X 、Y 的同源区段的基因的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的表现也与有关,如:(3)X 的非同源区段。①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实例——遗传特点: 。②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2 .伴性遗传的应用(1)推测后代发病率,指导优生优育婚配实例 生育建议及原因分析男性正常×女性色盲 生 ;原因: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男性×女性正常 生 ;原因:(2)根据性状推断性别,指导生产实践已知控制鸡的羽毛有横斑条纹的基因只位于 Z 染色体上,且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选育“非芦花雌鸡” 的遗传杂交实验过程及遗传图解如下:①选择亲本: 和 杂交。②遗传图解③选择子代:从 F1 中选择表型为“ ”的个体保留。易错易混【06】对各类型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理解不深,不能通过遗传系谱图来准确判断遗传病的类型;混淆相关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 解题技巧1 .根据遗传系谱图判定遗传方式序号 图谱 遗传方式 判断依据(1)(2)(3)(4)(5) 最可能是 (也可能是)(6) 非 (可能是)(7) 最可能在 上(也可能是 )2 .两种(甲、乙)遗传病系谱中患病概率的计算(1) 首先判断隐性遗传病的类型: 常染色体隐性还是伴 X 隐性。 利用“反证法”进行,从 切入,观察 ,如其父 其子都为患者,则可能为伴 X 隐性遗传病。如 的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 确定试题中所涉及的相关个体 的基因型。 明确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是显性纯合子还是携带者。如果个体的 基因型不能确定,根据其双亲的基因型判断出携带者的概率, 因只有双亲带有隐性致病基因,后代才有可能发病。(3) 分别计算两种遗传病后代发病 的概率和正常的概率。 得出 的概率。(4) 根据题干要求计算相关概率。 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 自由组合”关系时, 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 算法见《易错点 3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概率计算问题》。3 .遗传概率计算中需注意的问题“ 男孩(或女孩) 患病”和“ 患病男孩(或女孩) ”的概率问题若是在伴性遗传中考虑, 则患病与否与性别相关联,这与常染色体遗传有区别,可总结如下(以男孩为例):常 染 色 体 遗 传 男孩患病概率 常染色体遗传与性别无关, 男女在整 个人群中的发生概率基本相等, 故计 算时不必考虑性别, 所得群体发病概 率即为(男孩患病)的概率。 P AaXX × AaXY ↓ F1 1/4aaXY 则 F1 为 aaXY 的可能性为 。患病男孩概率 此情况下首先计算群体发病概率, 再 计算患病者中男孩占总患病者的比 例。因为患者中也是男女各半, 所以 只要将群体发病概率乘以 1/2,就是 (患病男孩)的概率。 P AaXX × AaXY ↓ F1 1/4aa(XX 和 XY) 则 F1 为 aaXY 的可能性为 。伴 性 遗 传 男孩患病概率 P XBXb × XBY ↓ F1 X—Y(XbY 和 XBY) X—Y 已确定为男孩,则其为 XbY 和 XBY 的可 能性各为 ,因此出现(男孩患病)XbY 的概率是 。患病男孩概率 P XBXb × XBY ↓ F1 XbY XBY XBXB XB Xb 在 F1 性别不确定时,其为 XbY(患病男孩) 的 可能性为 ,因此出现(患病男孩)的概 率是 。易错易混【01】不能正确辨析自交和自由交配;不能准确进行自交和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1.(2022·黑龙江 ·朝鲜族中学高三月考)用基因型为 Aa 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 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根据各代 Aa 基因型的比例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曲线Ⅳ的 Fn 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B .曲线Ⅱ的 F3 中 Aa 基因型的比例为 0.4C .曲线Ⅲ的 F2 中 Aa 基因型的比例为 0.4 D .曲线 I 和Ⅳ的各子代间 A 和 a 的配子概率始终相等2.(2020·安徽 · 毛坦厂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将遗传因子组成为 Aa 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绘得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A .a 曲线可代表自交 n 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 .b 曲线可代表自交 n 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 .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 b 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 .c 曲线可代表自交 n 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3 .(2021·云南 · 曲靖一中高三阶段练习) 在不考虑生物变异或致死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况可使基因型为 Aa的植物连续交配 3 次后所得 F3 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3/5( )A .基因型为 Aa 的该植物连续自交 3 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 aa 个体B .基因型为 Aa 的该植物连续自交 3 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 aa 个体C .基因型为 Aa 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 3 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 aa 个体D .基因型为 Aa 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 3 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 aa 个体4 .(2022·河北邢台 · 二模)栝楼是雌雄异株植物,叶形有近圆形叶(E)和心形叶(e ),花粉 e 有 50%不育。现有雌雄基因型均为 EE∶Ee=1:2 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的近圆形叶与心形叶比值为( )A .24∶19 B .8∶1 C .19∶1 D .14∶1易错易混【02】不能准确分析基因分离定律中的特殊现象,如复等位基因效应、不完全显性效应、致死效应等。1.(2022·上海杨浦 · 二模)人类的 ABO 血型系统中, IA 和 IB 为共显性基因,对 i 均为显性。正常情况下,子女血型为 O 型的父母婚配方式可能是( )①AB 型×O 型 ②B 型×O 型 ③A 型×B 型 ④AB 型×AB 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2021·浙江 ·模拟预测) 红茉莉和白茉莉杂交,后代全是粉茉莉。粉茉莉自交,后代中红茉莉:粉茉莉:白茉莉=1: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茉莉红花基因对白花基因是不完全显性 B .粉茉莉自交的结果不能用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解释C .亲本无论正交和反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均相同 D .粉茉莉与白茉莉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茉莉 3.(2022·云南省 ·模拟题)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XY 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 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 X 染色体上, 含有基因 b 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易错易混【03】不能用分离定律来解决自由组合定律中概率计算的问题;对概率计算中该用“乘法原理”还是“加法原理”混淆不清。1.(2021·辽宁 · 沈阳二中模拟预测) 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获得 F1 ,F1 自交得 F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F1 产生的雄配子总数与雌配子总数相等,是 F2 出现 9∶3∶3∶1 性状分离比的前提C .从 F2 的绿色圆粒植株中任取两株,这两株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 4/9D .若自然条件下将 F2 中黄色圆粒植株混合种植,后代出现绿色皱粒的概率为 1/812.(2022·全国 · 高三专题练习)(多选) 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 B .父亲的基因型是杂合子C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1/4 D .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1/3易错易混【04】不能准确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现象,如基因互作、显性基因等效累加、致死现象等。1.(2022·安徽省 ·模拟题)a 基因控制狗的毛皮表现为有色,其等位基因 A 存在时会因无法合成色素使狗的 毛色表现为白色。B 和 b 基因分别控制黑色和棕色,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如果基因型为 AaBb 的两只白色狗交配,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A .12:3:1 B .9:6:1 C .13:3 D .9:3:42.(2021·广东梅州 · 一模)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瓣有深红色、大红色、粉红色、浅红色、白色 5 种颜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显性基因的个数越多,色越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5 种花色的植株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是粉红花植株B .大红花植株与浅红花植株杂交,子代中浅红花植株占 1/2C . 自交子代有 5 种花色的植株基因型只有 1 种D . 自交子代花色与亲本相同的植株基因型有 4 种3.(2022·陕西 · 西乡县第一中学模拟预测) 雕鸮的羽毛存在条纹和无纹、黄色和绿色的两种性状差异。有人 用绿色条纹与黄色无纹的雕鸮进行杂交,产生数量相当的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的两种后代;从后代中选取 绿色无纹的雕鸮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对此解释不合理的是( )A .无纹对条纹为显性 B .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上C .绿色对黄色为显性 D .控制羽毛绿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易错易混【05】对位于性染色体不同区段的基因的遗传特点理解不准确;对不同性别决定方式下的伴性遗传规律混淆不清。1.(2022·四川 · 成都七中二模)果蝇的 X 、Y 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1 P 刚毛 (♀) ×截毛 (8) →F1 全部刚毛杂交组合 2 P 截毛 (♀) × 刚毛 (8) →F1 刚毛(♀): 截毛(8)=1:1杂交组合 3 P 截毛(♀) × 刚毛(♂) →F1 截毛(♀):刚毛(♂) =1∶1A .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B .通过杂交组合 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C .通过杂交组合 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 X 、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D .通过杂交组合 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 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2.(2022·江苏 ·三模)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 Z 、W 染色体存在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 、Ⅲ) (图) ,芦花鸡羽毛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是一对相对性状, 无斑纹仅由位于 I 区段的隐性基因 a 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某性状由位于 II 区段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与该性状相关的基因型有 3 种B .只有位于Ⅰ 、Ⅲ区段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才与性别有关C .有斑纹的芦花母鸡和无斑纹的芦花公鸡杂交,可根据羽毛斑纹确定后代性别D .因控制有无斑纹的基因仅位于 I 区段,故该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易错易混【06】对各类型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理解不深,不能通过遗传系谱图来准确判断遗传病的类型;混淆相关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1.(2022·浙江 · 高考真题)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乙病由等 位基因本 B/b 控制, 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 Ⅱ5 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625。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群中乙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 . Ⅰ1 的体细胞中基因 A 最多时为 4 个C . Ⅲ6 带有来自Ⅰ2 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6D .若Ⅲ1 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 1/2081.(2022·全国乙卷 · 高考真题) 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 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 1 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A .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B .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C .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D .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2 .(2022·山东 · 高考真题)家蝇 Y 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含 s 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 XY'个体, 不含 s 基因的大片段丢失。含 s 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 只含一条 X 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 其 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 M 、m 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 灰色基因 M 对黑色基因 m 为完全显性。如图所 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 F1 ,从 F1 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 Fn 。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 F1 至 Fn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C .雄性个体中 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B .各代均无基因型为 MM 的个体D .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3 .(2022·广东 · 高考真题)遗传病监测和预防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儿子(致病基因位于 11 号染色体上, 由单对碱 基突变引起)。为了解后代的发病风险,该家庭成员自愿进行了相应的基因检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女儿和父母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的概率是 2/3 B .若父母生育第三胎,此孩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3/4C .女儿将该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 1/2 D .该家庭的基因检测信息应受到保护,避免基因歧视4.(2022 年 6 月 · 浙江 · 高考真题) 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乙 病由等位基因本 B/b 控制,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 Ⅱ5 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625。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群中乙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 . Ⅰ1 的体细胞中基因 A 最多时为 4 个C . Ⅲ6 带有来自Ⅰ2 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6D .若Ⅲ1 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 1/2085 .(2022 年 1 月 · 浙江 · 高考真题)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婴儿存活率不下降B .青春期发病风险低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C .图示表明,早期胎儿不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D .图示表明,显性遗传病在幼年期高发,隐性遗传病在成年期高发6.(2022·广东惠州 · 二模)基因型为 Aa 的玉米分别进行连续自交和自由交配多代(两种杂交的代数相同)后,其自交与自由交配所得后代相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 与 a 的频率均没发生改变 B .纯合子的比例自由交配更高C .若 aa 致死,自交所得后代 a 的频率更低 D .若 aa 致死,自交所得后代纯合子的比例更高7.(2022·上海静安 · 二模)人类有 30 多种血型系统, 其中 Diego 血型受共显性基因 Da 和 Db 控制, 则人群中关于 Diego 血型的基因型和表型种类分别为( )A .3 种和 2 种 B .3 种和 3 种 C .4 种和 3 种 D .6 种和 4 种8.(2021·新疆昌吉 ·三模)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人类秃顶即为从性遗传,各基因型与表型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b+ b+b bb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A .秃顶性状在男性和女性中出现的概率没有差异B .若父母均为秃顶则子女应全部表现为秃顶C .若父母均为非秃顶,则女儿为秃顶的概率为 0D .若父母基因型分别为 b+b 和 bb,则生出非秃顶孩子的概率为 1/29.(2022·江苏 · 阜宁县东沟中学模拟预测) 金鱼的臀鳍和尾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a、B/b 控制。以双臀鳍双尾鱼和单臀鳍单尾鱼为亲本进行实验,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F2 中单臀鳍单尾鱼的基因型有 3 种B .F1 测交后代中单臀鳍双尾鱼的比例为 1/4C .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AABB 与 aabb 或 AAbb 与 aaBBD .F2 中双臀鳍双尾鱼与 F1 杂交,后代中单尾鱼的概率为 1/610 .(2022·广东 ·模拟预测) 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花、白花两种, 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不含显性基因的植 株开白花,其余的开红花。两纯合红花植株杂交得到 F1 ,F1 自交得到的 F2 中红花:白花=15: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F2 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8 种 B .F2 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 1/5C .F1 测交得到的子代中红花: 白花=1:1 D .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11 .(2022·云南 · 二模) 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Ⅱ) 和非同源区(Ⅰ 、Ⅲ) ,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A . Ⅲ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体内, Ⅰ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女性体内B . Ⅱ片段上的基因,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 . Ⅰ片段上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并且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D .同胞姐妹体细胞内至少有一条 X 染色体相同12 .(2022·云南省 ·模拟题)伴性遗传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但不都决定性别B .二倍体雄性生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两条异型性染色体C .红绿色盲的遗传中,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外祖父D .若女性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则这种病都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3 .(2022·安徽省 ·模拟题) 芦花鸡的羽毛(成羽) 是一种黑白相间的斑纹状,但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 且头顶上有一个黄色斑点。控制芦花的基因在 Z 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养鸡场为了多养产蛋母鸡,要大量淘汰公鸡,你建议如何配种来达到这个目的( )A .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B .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C .芦花母鸡×芦花公鸡 D .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13 .(2022·湖北 · 恩施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 对某家庭内成员进行调查发现, 有耳垂和无耳垂是单基因决定的,下图中Ⅲ-1 、Ⅲ-3 两位成员都无耳垂,其他成员都有耳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方形表示男性,圆形表示女性。A . Ⅲ-1 与有耳垂女子结婚,所生女孩一定是无耳垂B . Ⅲ-2 与无耳垂女子结婚,后代有耳垂的概率为 2/3C . Ⅲ-3 与有耳垂男子结婚,所生后代会出现无耳垂的概率是 1/2D . Ⅲ-4 与无耳垂男子结婚,生了一对龙凤胎,女儿无耳垂,则女儿基因型纯合的概率是 1/414 .(2022·山东 · 一模)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一种为先天性夜盲症(伴性遗传),甲、乙两病的相关基因分别用 A/a 、B/b 表示,已知Ⅱ-4 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先天性夜盲症B . Ⅰ-1 与Ⅰ-3 的基因型均为 AaXBYC .人群中,男性含有先天性夜盲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明显大于女性D . Ⅲ-2 与Ⅲ-3 婚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为 11/2415.(2022·重庆 · 一模)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若单独饲养,也可以 进行自体受精。螺壳的螺旋方向有左旋与右旋的区分,受遗传控制。有人为了证明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方式,用人工方法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实验二这两种杂交方式称为 。(2)根据实验一、二得到的结果,实验者推测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方式可能为细胞质遗传,该遗传方式的特点表现为 ,出现该遗传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研究证实决定椎实螺螺壳螺旋方向的是“母性效应” ,即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核基因型决定, 而不受本身基因型支配。该遗传方式 (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假设 D 基因决定 右旋, d 基因决定左旋, 实验一中亲本左旋螺基因型为 dd,右旋螺基因型为 DD,在实验一的基础上, 实验人员设计了实验三:让 F1 自交得 F2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三(包含实验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2022·广东 · 高三专题练习)果蝇是生物学常用的实验材料,且其相对性状类型众多,如长翅(B)与 短翅(b)、红眼(R)与白眼(r )为其中的两种。亲代雌雄果蝇杂交, F1 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短翅红眼 短翅白眼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人类遗传病本专题本专题内容涉及面广,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一章、第二 章的第 2. 3 节内容。其主要内容涵盖了考纲中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 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以及伴性遗传四部分内容,本节课讲的是前两部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 律是的重点和难点,复习中应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为基础,在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 行为规律的前提下,掌握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这样复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因的分离定律又是 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 定律的实质分析,是理解和掌握遗传定律的关键,也是解释自然界中各种遗传现象的科学依据,应该重点讲解。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对细胞核遗传的特点、遗传规律及其应用、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特点规律 及应用、育种应用都是高考中的热点。复习本专题内容时, 要掌握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遗传方式的判断,熟记几种育种的区别。掌握不同题目的简便解答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从命题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从命题思路上,非选择题形式在本专题考查时,多以 专题内综合的形式出现,一般涉及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它们在农业生产或遗传系谱图分析 中的应用,同时也涉及到一-定的实验内容。从考题型上看,考查形式有选择题、简答题和实验设计题,该 专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遗传实验设计题目是考查的能力的重要形式。主要考查内容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及遗传概率的计算。回归教材重难点一、基础再现:(一)重要遗传学材料及概念1.融合遗传的概念: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融合,使子代表现现介于双亲之间混合的形状。2.碗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 性状且能 稳定地遗传给后代。3.人工异花传粉的般步骤 去雄 →套袋→人工授粉→套袋。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6.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量多。7.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 ①科学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避免了天然杂交的可能。②采用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③ 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④ 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8.伴性遗传的概念: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9.交叉遗传是指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二)遗传学定律的实质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三)人类遗传病1.人类常见遗传病: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发展。3.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遗传病可以通过 调查和 调查的方式了解其发病情况。(2)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调查范围不同项目 调查对象及范围 注意事项 结果计算及分析遗传病发病率 广大人群随机抽样 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 群体足够大 患病人数占所调查的总人数的 百分比遗传方式 患者家系 正常情况与患病情况 分析基因的显隐性及所在的染 色体类型二、教材重要结论语句1.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 不会相互融合,也 不会在传递中消失。2.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 3: 1 的性状分离比。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人不同的配子中。4.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组合。5.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6.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7.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8.人类的 X 、Y 染色体在大小和携带的基因种类上都不样,Y 染色体只有 X 染色体大小的 1/5 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9.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不患遗传病;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10.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监测和预防遗传病的主要手段。三、要点判断1.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 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 )3.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中。 ( × )4.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5.正交和反交常用来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核遗传还是质遗传。 ( √ )6.基因型为 Aabb 与 aaBb 的个体杂交,通过 F:表现型及比例能够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 )7.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会患遗传病,但遗传病患者定含有致病基因。 ( × )8.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但遗传时都与性别相关联。(√ )9.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 × )10.含 X 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 Y 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 × )11.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也不一定不是遗传病。(√ )1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未必都与“性别”有关,也有一些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 )四、长句表述:1.孟德尔验证实验中为什么用隐性纯合子对 F1 进行测交实验 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一种隐性配子,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2.男性体细胞中 X 及 Y 染色体的来源和传递各有何特点 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是 XY,X 染色体来自母亲,Y 染色体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 染色体只能传递给女儿,Y 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3.禁止近亲结婚是否可降低所有遗传病的患病率 为什么 不可以,当夫妇都携带同意祖辈传来的某隐性致病基因时,生出隐性遗传病患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 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预防隐性遗传病患病率。然而对于显性遗传病而言,即使基因不纯合也会发病,故禁止近亲结婚也不能使该病患病率下降。查补易混易错易错易混【01】不能正确辨析自交和自由交配;不能准确进行自交和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 解题技巧1 . 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区别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如在基因型为 AA 、Aa 的群体中,自交是指 AA×AA 、Aa×Aa 。 自由交配(又称随机交配):指同种生物各种基因型的个体自由交配,个体之间交配机会 均等,包括自交 和杂交,如在基因型为 AA 、Aa 的群体中,自由交配包括 AA×AA 、Aa×Aa 、AA(♀) ×Aa(8)、AA(8)×Aa(♀) 。2 .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概率的变化杂合子连续自交时,在无选择因素的情况下, 基因频率不变,但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表现 为纯合子的概率不断增大,杂合子的概率不断减小 (如下图)。杂合体 Aa 连续自交 n 代, 杂合体的比例为(1/2)n ,纯合体的比例是 1-(1/2)n。3 . 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无选择因素时,会遵循遗传平衡定律,逐代保持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群体中 AA∶Aa =1∶2,自由交配时 A =2/3 ,a =1/3 子代类型为 AA =A2 =(2/3)2,Aa =2×A×a =2×2/3×1/3 ,aa =a2 =( 1/3)2 。也可用配子棋盘法:雄配子雌 2/3A配子 1/3a2/3A4/9AA2/9Aa1/3a2/9Aa1/9aa易错易混【02】不能准确分析基因分离定律中的特殊现象,如复等位基因效应、不完全显性效应、致死效应等。 解题技巧1.基因分离定律的主要特殊现象分析(1)复等位基因效应复等位基因尽管有多个, 但遗传时仍符合分离定律, 彼此之间有显隐性关系, 表现特定的性状。如人的 ABO血型,控制血型的基因分别为 IA 基因, IB 基因、 i 基因。(2)不完全显性效应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 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如等位基因 A 和 a 分别控制红花和百花,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红花(AA):粉红花(Aa):百花(aa )=1:2:1。(3)致死效应①配子致死:如假设等位基因 A 、a 只位于 X 染色体上,且 A 可使雄配子致死,则 XAY×XAXa ,后代不会出现雌性个体,雄性个体中 XAY:XaY=1:1。②合子致死:以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 、a 决定的性状为例,图解如下。易错易混【03】不能用分离定律来解决自由组合定律中概率计算的问题;对概率计算中该用“乘法原理”还是“加法原理”混淆不清。 解题技巧一、配子类型及概率的计算(各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 解答方法 举例: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数 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配子种类数为: Aa Bb Cc ↓ ↓ ↓ 2 × 2 × 2 =8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 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产生 ABC 配子的概率为 1/2 ×1/2 ×1/2 =1/8二、基因型及表型的类型与概率问题(各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AaBbCc×AaBBcc 后代中, 基因型种类数及可能的表 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①Aa×Aa→后代有 3 种基因型( 1AA∶2 Aa∶1aa),2 种表型(3 显∶1 隐) ②Bb×BB→后代有 2 种基因型( 1 BB∶1 Bb), 1 种表型(显) ③Cc×cc→后代有 2 种基因型( 1 Cc∶1 cc), 2 种表型(1 显∶1 隐) ④AaBbCc×AaBBcc 后代中基因型有 3 ×2 ×2 =12 (种),表型有 2 ×1 ×2 =4 (种)AaBbCc×AaBBcc 后代中, 基因型为 AaBBcc 的概率、 表型与 A B cc 相同的概率 ①后代基因型为 AaBBcc 的概率: 1/2×1/2×1/2 =1/8 ②后代表型与 A B cc 相同的概率: 3/4×1×1/2 =3/8三、自由组合问题中患病情况的概率计算(控制两种病的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序号 类型 计算公式① 患甲病的概率 m 则不患甲病的概率 1-m② 患乙病的概率 n 则不患乙病的概率 1-n③ 只患甲病的概率 m(1-n )④ 只患乙病的概率 n(1-m )⑤ 同患两种病的概率 mn⑥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m(1-n )+n(1-m )⑦ 患病概率 1-不患病概率⑧ 不患病概率 (1-m )(1-n )易错易混【04】不能准确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现象,如基因互作、显性基因等效累加、致死现象等。 解题技巧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分离比分析(1)基因互作序 号 条件 F1(AaBb) 自交后代比例 F1(AaBb) 测交后代比例1 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分别对应一种表型 9:6:1 1:2:12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为一种表型,否则为另一种表型 9:7 1:33 存在 aa (或 bb)时表现一种性状,其余另一种表现 9:3:4 1:1:24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其表型就一致,其余的为另一种表型 15:1 3:1(2)显性基因等效累加如 A 和 B 的作用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3)致死效应类型 条件 AaBb 自交后代比例 AaBb 测交后代比例显性纯合 致死 AA 和 BB 致死 AaBb:Aabb:aaBb:aabb=4:2:2:1 AaBb:Aabb:aaBb:aabb =1:1:1:1AA 或 BB 致死 (AaBB+AaBb):aaB日:Aabb:aab b =6:3:2:1 或 (AABb+AaBb):A日bb: aaBb:aabb =6:3:2:1 AaBb:Aabb:aaBb:aabb =1:1:1:1双隐性致死 aabb 致死 A日B日:A日bb:aaB日=9:3:3 /单隐性致死 aa日日 (或 bb日日 )致死 A日B日:A日bb(或 aaB日 )=3:1 /易错易混【05】对位于性染色体不同区段的基因的遗传特点理解不准确;对不同性别决定方式下的伴性遗传规律混淆不清。 解题技巧1.伴性遗传的特点分析(以人的性染色体为例)(1)Y 的非同源区段。遗传特点: 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2)X、Y 的同源区段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X 、Y 的同源区段的基因的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的表现也与性别有关,如:(3)X 的非同源区段。①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实例——抗维生素 D 佝偻病遗传特点: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世代连续遗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②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交叉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2 .伴性遗传的应用(1)推测后代发病率,指导优生优育婚配实例 生育建议及原因分析男性正常×女性色盲 生女孩;原因: 该夫妇所生男孩均患色盲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男性×女性正常 生男孩;原因: 该夫妇所生女孩全患病,而男孩正常(2)根据性状推断性别,指导生产实践已知控制鸡的羽毛有横斑条纹的基因只位于 Z 染色体上,且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选育“非芦花雌鸡” 的遗传杂交实验过程及遗传图解如下:①选择亲本:选择非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杂交。②遗传图解③选择子代:从 F1 中选择表型为“非芦花” 的个体保留。易错易混【06】对各类型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理解不深,不能通过遗传系谱图来准确判断遗传病的类型;混淆相关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 解题技巧1 .根据遗传系谱图判定遗传方式序号 图谱 遗传方式 判断依据(1) 常染色体隐性 父母无病,女儿有病,一定是 常隐(2) 常染色体显性 父母有病,女儿无病,一定是 常显(3) 常染色体隐性或伴 X 染色体隐性 父母无病,儿子有病,一定是 隐性(4) 常染色体显性或伴 X 染色体显性 父母有病,儿子无病,一定是 显性(5) 最可能是伴 X 染色体显性 (也可能是 常染色 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伴 X 染色体隐性) 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最可 能是 X 显(6) 非 X 染色体隐性 (可能是 常染色体隐性、常 染色体显性、伴 X 染色体显性) 母亲有病,儿子无病,非 X 隐(7) 最可能在 Y 染色体上(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 性、常染色体隐性、伴 X 染色体隐性) 父亲有病,儿子全有病,最可 能在 Y 染色体上2 .两种(甲、乙)遗传病系谱中患病概率的计算(1) 首先判断隐性遗传病的类型: 常染色体隐性还是伴 X 隐性。 利用“反证法”进行, 从女性患者切入, 观察其父其子,如其父其 子都为患者,则可能为伴 X 隐性遗传病。如其父或其子中有正 常的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 确定试题中所涉及的相关个体 的基因型。 明确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是显性纯合子还是携带者。如果个体的 基因型不能确定,根据其双亲的基因型判断出携带者的概率, 因只有双亲带有隐性致病基因,后代才有可能发病。(3) 分别计算两种遗传病后代发病 的概率和正常的概率。 得出甲正、甲患、乙正和乙患 的概率。(4) 根据题干要求计算相关概率。 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 自由组合”关系时, 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 算法见《易错点 3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概率计算问题》。3 .遗传概率计算中需注意的问题“ 男孩(或女孩) 患病”和“ 患病男孩(或女孩) ”的概率问题若是在伴性遗传中考虑, 则患病与否与性别相关联,这与常染色体遗传有区别,可总结如下(以男孩为例):常 染 色 体 遗 传 男孩患病概率 常染色体遗传与性别无关, 男女在整 个人群中的发生概率基本相等, 故计 算时不必考虑性别, 所得群体发病概 率即为(男孩患病)的概率。 P AaXX × AaXY ↓ F1 1/4aaXY 则 F1 为 aaXY 的可能性为 1/4×1=1/4。患病男孩概率 此情况下首先计算群体发病概率, 再 计算患病者中男孩占总患病者的比 例。因为患者中也是男女各半, 所以 只要将群体发病概率乘以 1/2,就是 (患病男孩)的概率。 P AaXX × AaXY ↓ F1 1/4aa(XX 和 XY) 则 F1 为 aaXY 的可能性为 1/4×1/2=1/8。伴 性 遗 传 男孩患病概率 P XBXb × XBY ↓ F1 X—Y(XbY 和 XBY) X—Y 已确定为男孩,则其为 XbY 和 XBY 的可 能性各为 1/2 ,因此出现(男孩患病) XbY 的概 率是 1/2。患病男孩概率 P XBXb × XBY ↓ F1 XbY XBY XBXB XB Xb 在 F1 性别不确定时,其为 XbY(患病男孩) 的 可能性为 1/4 ,因此出现(患病男孩) 的概率是 1/4。易错易混【01】不能正确辨析自交和自由交配;不能准确进行自交和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1.(2022·黑龙江 ·朝鲜族中学高三月考)用基因型为 Aa 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 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根据各代 Aa 基因型的比例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曲线Ⅳ的 Fn 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B .曲线Ⅱ的 F3 中 Aa 基因型的比例为 0.4C .曲线Ⅲ的 F2 中 Aa 基因型的比例为 0.4 D .曲线 I 和Ⅳ的各子代间 A 和 a 的配子概率始终相等【答案】A【解析】Aa 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的 F1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1/4AA 、1/2Aa 、1/4aa ,F1 的 Aa 的基因型频率 都是 1/2 ,I 和 IV 符合,但是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Ⅰ是随机交配的曲线, Ⅳ是自交的曲线。曲线Ⅱ和Ⅲ的 F1 杂合子 Aa 所占的比例相同, 这是由于 Aa 自交和随机交配的 F1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1/4AA、 1/2Aa 、1/4aa,淘汰掉其中的 aa 个体后, Aa 的比例变为 2/3,AA 的比例变为 1/3。如果 F1 自交则其后代 F2 是 1/3AA+2/3Aa (1/4AA+1/2Aa+1/4aa ) =3/6AA+2/6Aa+1/6aa , 淘 汰 掉 aa 以 后 , 得 到 的 后 代 F2 是 3/5AA+2/5Aa ,Aa 所占的比例是 0.4。如果随机交配,F1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4AA+1/2Aa+1/4aa), 淘汰掉 aa ,F1 为 1/3AA 、2/3Aa,基因频率 A=2/3 ,a=1/3,随机交配的后代 F2 是(4/9AA+4/9Aa+1/9aa), 淘汰掉 aa ,则 F2 是 1/2AA+1/2Aa ,Aa 所占的比例是 0.5,所以从这里看以看出曲线Ⅱ是随机交配并淘汰 aa的曲线,曲线Ⅲ是自交并淘汰 aa 的曲线。曲线 IV 是自交的结果, 在 Fn 代纯合子的比例是 1-(1/2)n ,则比上一代 F(n- 1)增加的数值是 1-(1/2)n - [1-(1/2)n-1]=(1/2)n ,A 错误; 曲线 II 是随机交配并淘汰 aa 的曲线,F1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1/4AA+1/2Aa+1/4aa),淘汰掉 aa ,F1 为 1/3AA 、2/3Aa,基因频率 A=2/3 ,a=1/3,随机交配的后代 F2 是 (4/9AA+4/9Aa+1/9aa),淘汰掉 aa ,则 F2 是 1/2AA+1/2Aa,基因频率 A=3/4 ,a=1/4 ,F2 随机交配的 F3 是 (9/16AA+6/16Aa+1/16aa),淘汰掉 aa ,则 F3 是 3/5AA+2/5Aa ,F3 中 Aa 基因型的比例为 0.4 ,B 正确;曲 线Ⅲ是自交并淘汰 aa 的曲线,Aa 自交两代得到的 F2 中 Aa=(1/2)2=1/4 ,AA=aa=3/8, 淘汰 aa 后, AA=3/5 ,Aa=2/5=0.4 ,C 正确;曲线Ⅰ和Ⅳ分别是随机交配和连续自交,这两者都不存在选择,所以没有发生进化,各子代间 A 和 a 的配子概率始终相等, D 正确。故选 A。2.(2020·安徽 · 毛坦厂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将遗传因子组成为 Aa 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绘得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A .a 曲线可代表自交 n 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 .b 曲线可代表自交 n 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 .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 b 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 .c 曲线可代表自交 n 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答案】C【解析】杂合子自交 n 代,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1/2)n ,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于 1,对应 于图中曲线 a,A 正确;纯合子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 并且它们的比例相等, 因此显性纯合子 1/2[1 -(1/2)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 1/2,对应于曲线 b ,B 正确;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 相等,因此隐性纯合子的比例也可用 b 曲线表示, C 错误;杂合子的比例为(1/2)n ,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 0,即 c 曲线, D 正确。故选 C。3 .(2021·云南 · 曲靖一中高三阶段练习) 在不考虑生物变异或致死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况可使基因型为 Aa的植物连续交配 3 次后所得 F3 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3/5( )A .基因型为 Aa 的该植物连续自交 3 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 aa 个体B .基因型为 Aa 的该植物连续自交 3 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 aa 个体C .基因型为 Aa 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 3 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 aa 个体D .基因型为 Aa 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 3 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 aa 个体【答案】D【解析】杂合子 Aa 连续自交,第 n 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 ,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 n+1],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n+1]。基因型为 Aa 的该植物连续自交 3 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 aa 个体, F3 中 AA∶Aa∶aa =7∶2∶7,A 错误;基因型为 Aa 的该植物连续自交 3 次, 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 aa 个体, F3 中 AA:Aa =7∶2 ,B 错误;基因型为 Aa 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 3 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 aa 个 体, F3 中 AA:Aa∶aa =1∶2∶1 ,C 错误;基因型为 Aa 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 3 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 个体, F3 中 AA:Aa =3∶2 ,D 正确;故选 D。4 .(2022·河北邢台 · 二模)栝楼是雌雄异株植物,叶形有近圆形叶(E)和心形叶(e ),花粉 e 有 50%不育。现有雌雄基因型均为 EE∶Ee=1:2 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的近圆形叶与心形叶比值为( )A .24∶19 B .8∶1 C .19∶1 D .14∶1【答案】D【解析】雌雄基因型均为 EE:Ee=1∶2 的植株自由交配,雌雄配子均为 2/3E 、1/3e,花粉 e 有 50%不育,因此雄配子为 4/5E 、1/5e,则子代心形叶(ee )的比例为 1/15,近圆形叶为 14/15,近圆形叶与心形叶比值为 14∶1 ,D 正确。故选 D。易错易混【02】不能准确分析基因分离定律中的特殊现象,如复等位基因效应、不完全显性效应、致死效应等。1.(2022·上海杨浦 · 二模)人类的 ABO 血型系统中, IA 和 IB 为共显性基因,对 i 均为显性。正常情况下,子女血型为 O 型的父母婚配方式可能是( )①AB 型×O 型 ②B 型×O 型 ③A 型×B 型 ④AB 型×AB 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人类的血型是由复等位基因控制的, A 型血的基因型为 IAIA 或 IAi ,B 型血基因型 IBIB 或 IBi ,O 型 血基因型 ii ,AB 型血的基因型是 IAIB ,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本题可运用排除法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 逐项解答。①AB 型血的基因型只能为 IAIB ,他与 O 型血(ii)婚配,后代只可能是 IAi 或 IBi,即只能是 A 型血或 B 型血,①错误;②如果 B 型血的基因型为 IBi,而 O 型血为 ii,则后代有一半的概率为 O 型血,② 正确;③如果 A 型血的基因型为 IAi,B 型血的基因型为 IBi,而 O 型血为 ii,则后代有 1/4 的概率为 O 型血,③ 正确;④AB 型血的基因型只能为 IAIB,两者婚配, 子代只能是 A 型或 B 型或 AB 型,④错误。综上所述, ②③正确。故选 B。2.2021·浙江 ·模拟预测) 红茉莉和白茉莉杂交,后代全是粉茉莉。粉茉莉自交,后代中红茉莉:粉茉莉:白茉莉=1: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茉莉红花基因对白花基因是不完全显性 B .粉茉莉自交的结果不能用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解释C .亲本无论正交和反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均相同 D .粉茉莉与白茉莉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茉莉【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 中出现红茉莉、粉茉莉、白茉莉三种类型的茉莉花,说明红色对白色为不 完全显性, A 正确;粉茉莉自交的结果可以用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解释,只是 AA 和 Aa 表现的性状不一样, B 错误;该性状与性别无关系,所以亲本无论正交和反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均相同, C 正确;粉茉莉与白茉莉测交,即: Aa×aa→ 1Aa(粉茉莉): 1aa(白茉莉),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茉莉, D 正确。故选 D。3.(2022·云南省 ·模拟题)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XY 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 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 X 染色体上, 含有基因 b 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答案】C【解析】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 XX 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 XY 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 b 的花 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 Xb 不育,雌配子正常。窄叶性状个体的基因型为 XbXb 或 XbY,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 常的 Xb 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 XbXb 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 正确;宽叶 雌株与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 XBX日,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 XBY,雌株中可能有 Xb 配子,所以子 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B 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 XBX日,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 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 Xb 不可育, 只有 Y 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 C 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故其母本只提供了 XB 配子,由于母本的 Xb 是可育的,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 正确。故选C。易错易混【03】不能用分离定律来解决自由组合定律中概率计算的问题;对概率计算中该用“乘法原理”还是“加法原理”混淆不清。1.(2021·辽宁 · 沈阳二中模拟预测) 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获得 F1,F1 自交得 F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F1 产生的雄配子总数与雌配子总数相等,是 F2 出现 9∶3∶3∶1 性状分离比的前提C.从 F2 的绿色圆粒植株中任取两株,这两株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 4/9D.若自然条件下将 F2 中黄色圆粒植株混合种植,后代出现绿色皱粒的概率为 1/81【答案】C【解析】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获得 F1,表 现为黄色圆粒豌豆,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F2 中出现了 9∶3∶3∶1 的性状分离比, 说明 F1 为双杂合子,控制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 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连锁的两对等位基因也都遵 循分离定律,故不能依据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得出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 由组合定律的结论,A 错误;F1 产生的雄配子总数往往多于雌配子总数相等,B 错误;从 F2 的绿色圆粒植 株 yyRR 或 yyRr 中任取两株, 这两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3×1/3+2/3×2/3=5/9,故不同的概率为 4/9,C 正 确;若自然条件下将 F2 中黄色圆粒植株混合种植,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只有基因型为 YyRr 的个体才会产生 yyrr 的绿色皱粒豌豆,故后代出现绿色皱粒的概率为 4/9×1/16=1/36,D 错误。故选 C。2.(2022·全国 · 高三专题练习)(多选) 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 B.父亲的基因型是杂合子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1/4 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1/3【答案】BC【解析】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母亲的色盲基因可以来自她的母亲或父亲,所以孩子的色盲基因可能 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 A 错误;假设多指基因用 A 表示,红绿色盲基因用 Xb 表示,父亲基因型: A_XBY, 母亲基因型 aaXBX-,子代基因型为 aaXbY,根据子代的基因型可确定父亲的基因型为 AaXBY,B 正确;由 B 项确定父亲的基因型为 AaXBY,母亲的基因型为 aaXBXb ,这对夫妇再生一男孩,只患色盲的概率是:1/2×1/2=1/4(正常指的概率 1/2,男孩色盲的概率 1/2),C 正确;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D 错误。故选: BC。易错易混【04】不能准确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现象,如基因互作、显性基因等效累加、致死现象等。1.(2022·安徽省 · 模拟题)a 基因控制狗的毛皮表现为有色,其等位基因 A 存在时会因无法合成色素使狗的 毛色表现为白色。B 和 b 基因分别控制黑色和棕色,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如果基因型为 AaBb 的两只白色狗交配,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A.12:3:1 B.9:6:1 C.13:3 D.9:3:4【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a 基因控制狗的毛皮表现为有色,其等位基因 A 存在时会因无法合成色素使狗的 毛色表现为白色;B 和 b 基因分别控制黑色和棕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 型为 A日日日日日的个体都为白色, 基因型为 aaB日的个体都为黑色, 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为棕色。基因型为 AaBb 的两只白色狗交配,后代中白色(A日B日、A日bb):黑色(aaB日 ):棕色(aabb)=(9+3):3:1=12:3:1。故选A。2.(2021·广东梅州 · 一模)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瓣有深红色、大红色、粉红色、浅红色、白色 5 种颜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显性基因的个数越多,色越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 种花色的植株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是粉红花植株B.大红花植株与浅红花植株杂交,子代中浅红花植株占 1/2C. 自交子代有 5 种花色的植株基因型只有 1 种D . 自交子代花色与亲本相同的植株基因型有 4 种【答案】B【解析】根据分析可知,粉红色的基因型最多,有 AaBb 、AAbb 、aaBB 三种, A 正确;大红花植株基因型 为 AABb、AaBB,产生的配子中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和含有一个显性基因的各占 1/2,浅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Aabb、aaBb,产生的配子中含有一个显性基因的和不含显性基因的各占 1/2,二者杂交, 由于子代中浅红花 植株只含一个显性基因,所以概率为 1/2×1/2 =1/4 ,B 错误;自交子代有 5 种花色的植株基因型只有 AaBb 一种, C 正确;深红花基因型 AABB 自交后代只有深红花,大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AABb 、AaBB,自交后代 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包括四个显性基因的、三个显性基因的和两个显性基因的, 为三种表型, 粉红花 AaBb 自交后代会出现五种表型, AAbb 、aaBB 自交后代均会出现一种表型,Aabb 、aaBb 自交后代均会出现含两 个显性基因的、含一个显性基因的和不含显性基因的共三种表型,aabb 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型,所以自交子代花色与亲本相同的植株基因型有 4 种, D 正确。故选 B。3.(2022·陕西 · 西乡县第一中学模拟预测) 雕鸮的羽毛存在条纹和无纹、黄色和绿色的两种性状差异。有人 用绿色条纹与黄色无纹的雕鸮进行杂交,产生数量相当的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的两种后代;从后代中选取 绿色无纹的雕鸮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对此解释不合理的是( )A .无纹对条纹为显性 B .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上C .绿色对黄色为显性 D .控制羽毛绿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答案】B【解析】条纹雕鸮与无纹雕鸮交配,F1 均为无纹,说明无纹相对于条纹为显性性状,F1 的绿色雕鸮彼此交 配时, F2 中出现黄色雕鸮, 即发生性状分离, 说明绿色相对于黄色是显性(用 A 、a 表示) ,A 、C 正确;F2表型之比为 6:3:2:1,是“9:3:3:1”的变式, 说明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 B 错误;F2 中绿色:黄色=2:1、无纹:条纹=3:1,由此可推知控制体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 D 正确。故选 B。易错易混【05】对位于性染色体不同区段的基因的遗传特点理解不准确;对不同性别决定方式下的伴性遗传规律混淆不清。1.(2022·四川 · 成都七中二模)果蝇的 X 、Y 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1 P 刚毛 (♀) ×截毛 (8) →F1 全部刚毛杂交组合 2 P 截毛 (♀) × 刚毛 (8) →F1 刚毛(♀): 截毛(8)=1:1杂交组合 3 P 截毛(♀) × 刚毛(♂) →F1 截毛(♀):刚毛(♂) =1∶1A .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B .通过杂交组合 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C .通过杂交组合 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 X 、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D .通过杂交组合 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 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答案】C【解析】假设相关的基因用 B 和 b 表示。X、Y 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 异, 如当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XbXb 与 XBYb 时,子代雌性均表现为显性性状, 而雄性均表现为隐性性状, A 正确;在杂交组合 1 中,刚毛(♀) 与截毛(♂) 杂交, F1 全部刚毛,说明刚毛对截毛为显性, B 正确;通 过杂交组合 2,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 X 、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例如, 若基因位于 X 、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P:截毛(XbXb )× 刚毛(XBY)→F1 刚毛(XBXb ) ∶截毛(XbY)=1∶1,若基因位 于同源区段上,P:截毛(XbXb )× 刚毛(XBYb )→F1 刚毛(XBXb ):截毛(XbYb )=1∶1 ,C 错误;通过 杂交组合 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 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例如,P:截毛(XbXb )× 刚毛(XbYB )→F1 截毛(XbXb )∶刚毛(XbYB )=1∶1 ,D 正确。故选 C。2.(2022·江苏 ·三模)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 Z 、W 染色体存在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 、Ⅲ) (图) ,芦花鸡羽毛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是一对相对性状, 无斑纹仅由位于 I 区段的隐性基因 a 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某性状由位于 II 区段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与该性状相关的基因型有 3 种B .只有位于Ⅰ 、Ⅲ区段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才与性别有关C .有斑纹的芦花母鸡和无斑纹的芦花公鸡杂交,可根据羽毛斑纹确定后代性别D .因控制有无斑纹的基因仅位于 I 区段,故该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答案】C【解析】Z 、W 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但大小、形态有差异。 Ⅰ 、Ⅲ为非同源区段,说明在Ⅰ上存在的基因 在 W 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在Ⅲ上存在的基因在 Z 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Ⅱ为同源区段,在 Z 染 色体上存在的基因在 W 染色体也有对应的基因。若某性状由位于Ⅱ区段的等位基因控制, 则在Ⅱ区段等位基因有 ZAZA ,ZAZa ,ZaZa ,ZAWA ,ZAWa ,ZaWA ,ZaWa 共 7 种,A 错误;Ⅱ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也与性别有关,如 ZaZa ×ZaWA ,后代雌性全部为显性性状,雄性全部为隐性性状, B 错误;有斑纹的芦花母鸡基因型为 ZAW,无斑纹的公鸡基因型为 ZaZa ,后代雄性全部有斑纹,雌性全部无斑纹,可以通过羽毛斑纹确定后代性别, C 正确;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 错误。故选 C。易错易混【06】对各类型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理解不深,不能通过遗传系谱图来准确判断遗传病的类型;混淆相关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1.(2022·浙江 · 高考真题)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乙病由等 位基因本 B/b 控制, 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 Ⅱ5 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625。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群中乙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 . Ⅰ1 的体细胞中基因 A 最多时为 4 个C . Ⅲ6 带有来自Ⅰ2 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6D .若Ⅲ1 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 1/208【答案】C【解析】系谱图分析,甲病分析, Ⅰ1 和Ⅰ2 不患甲病,但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则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 根据Ⅱ4 患乙病,但所生的儿子有正常,则乙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由分析 可知,乙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群中乙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A 错误;Ⅰ1 患乙病,不患甲病,其 基因型为 AaXBY,有丝分裂后期,其体细胞中基因 A 最多为 2 个, B 错误;对于甲病而言, Ⅱ4 的基因型是 1/3AA 或 2/3Aa,其产生 a 配子的概率为 1/3,Ⅱ4 的 a 基因来自Ⅰ2 的概率是 1/2,则Ⅲ6 带有来自Ⅰ2 的甲病致病 基因的概率为 1/6 ,C 正确;Ⅲ1 的基因型是 1/2AaXBXB 或 1/2AaXBXb ,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 A_XbY,只考 虑乙病,正常女孩的概率为 1/4×1/2=1/8;只考虑甲病,正常男性对于甲病而言基因型是 Aa,甲病在人群中 的发病率为 1/625, 即 aa=1/625,则 a=1/25,正常人群中 Aa 的概率为 1/13,则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1/13×1/4×1/8=1/416 ,D 错误。故选 C。1.(2022·全国乙卷 · 高考真题) 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 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 1 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A .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B .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C .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D .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明控制鸡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且芦花为显性。设基因 A/a 控制芦花非芦花。A、设基因 A/a 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根据题意可知,正交为 ZaZa (非芦花雄鸡) ×ZAW(芦花雌鸡), 子代为 ZAZa 、ZaW,且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为 ZAZA ×ZaW,子代为 ZAZa 、ZAW,且全为芦花鸡, A 正确;B、正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 ZAZa (杂合子),反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 ZAZa (杂合子), B 正确;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即 ZAZa ×ZAW,所产雌鸡 ZAW 、ZaW(非芦花), C 错误;D、正交子代为 ZAZa (芦花雄鸡)、 ZaW(非芦花雌鸡), D 正确。故选 C。2 .(2022·山东 · 高考真题)家蝇 Y 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含 s 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 XY'个体, 不含 s 基因的大片段丢失。含 s 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 只含一条 X 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 其 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 M 、m 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 灰色基因 M 对黑色基因 m 为完全显性。如图所 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 F1 ,从 F1 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 Fn 。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 F1 至 Fn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 B .各代均无基因型为 MM 的个体C .雄性个体中 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 D .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答案】D【解析】含 s 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据图可知, s 基因位于 M 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之间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含有 M 的个体同时含有 s 基因,即雄性个体均表现为灰色,雌性个体不会含有 M,只含有 m ,故表现为黑色,因此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 A 正确;B、含有 Ms 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雄性, 基因型为 MsMs 的个体需要亲本均含有 Ms 基因, 而两个雄性个体不能杂交, B 正确;C、亲本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 mX,雄性亲本产生的配子为 XMs 、Ms0 、Xm 、m0,子一代中只含一条 X 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雄性个体为 1/3XXY’(XXMsm)、1/3XY’(XMsm),雌蝇个体为 1/3XXmm,把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分开考虑,只考虑性染色体,子一代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3/4X 、1/40,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含有 X,子二代中 3/4XX、1/4X0;只考虑常染色体, 子二代中 1/2Msm、1/2mm,1/8mmX0 致死, XXmm 表现为雌性,所占比例为 3/7,雄性个体 3/7XXY’(XXMsm)、1/7XY’(XMsm),即雄性个 体中 XY'所占比例由 1/2 降到 1/4,逐代降低,雌性个体所占比例由 1/3 变为 3/7,逐代升高, C 正确, D 错误。故选 D。3 .(2022·广东 · 高考真题)遗传病监测和预防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儿子(致病基因位于 11 号染色体上, 由单对碱 基突变引起)。为了解后代的发病风险,该家庭成员自愿进行了相应的基因检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女儿和父母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的概率是 2/3 B .若父母生育第三胎,此孩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3/4C .女儿将该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 1/2 D .该家庭的基因检测信息应受到保护,避免基因歧视【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可知: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儿子,且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11 号上,故该病受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控制。A、该病受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控制,假设相关基因用 A 、a 表示。分析题图可知,父母的基因型为杂合子 Aa,女儿的基因型可能为显性纯合子 AA 或杂合子 Aa,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2/3 ,A 正确;B、若父母生育第三胎,此孩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基因型为杂合子 Aa 或隐性纯合子 aa ,概率为 1/4+2/4=3/4,B 正确;C、女儿的基因型为 1/3AA 、2/3 Aa,将该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 1/3 ,C 错误;D、该家庭的基因检测信息属于隐私,应受到保护, D 正确。故选 C。4.(2022 年 6 月 · 浙江 · 高考真题) 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乙 病由等位基因本 B/b 控制,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 Ⅱ5 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625。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群中乙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 . Ⅰ1 的体细胞中基因 A 最多时为 4 个C . Ⅲ6 带有来自Ⅰ2 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6D .若Ⅲ1 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 1/208【答案】C【解析】系谱图分析,甲病分析, Ⅰ1 和Ⅰ2 不患甲病,但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则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根据Ⅱ4 患乙病,但所生的儿子有正常,则乙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A、由分析可知,乙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群中乙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A 错误;B 、Ⅰ1 患乙病,不患甲病,其基因型为 AaXBY,有丝分裂后期,其体细胞中基因 A 最多为 2 个, B 错误;C、对于甲病而言, Ⅱ4 的基因型是 1/3AA 或 2/3Aa,其产生 a 配子的概率为 1/3 ,Ⅱ4 的 a 基因来自Ⅰ2 的概率是 1/2,则Ⅲ6 带有来自Ⅰ2 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6 ,C 正确;D 、Ⅲ1 的基因型是 1/2AaXBXB 或 1/2AaXBXb ,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 A_XbY,只考虑乙病, 正常女孩的概率为 1/4×1/2=1/8;只考虑甲病,正常男性对于甲病而言基因型是 Aa,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625,即aa=1/625,则 a=1/25,正常人群中 Aa 的概率为 1/13,则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 1/13×1/4×1/8=1/416 ,D 错误。故选 C。5 .(2022 年 1 月 · 浙江 · 高考真题)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婴儿存活率不下降B .青春期发病风险低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C .图示表明,早期胎儿不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D .图示表明,显性遗传病在幼年期高发,隐性遗传病在成年期高发【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曲线: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胎儿期发病率较高,在出生后发病率显著降低;多基因遗传 病从胎儿期到出生后发病率逐渐升高,出生到青春期逐渐降低,在由青春期到成年发病率显著增加;单基因遗传病在出生后发病率迅速达到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青春期后略有回升。A、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胎儿的出生率降低,出生的婴儿中患染色体病的概率大大降低, A 错误;B、青春期发病风险低,使其更容易遗传给后代,因此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 B 正确;C、图示表明, 早期胎儿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较低, 从胎儿期到出生后发病率逐渐升高, 因此部分早期胎儿应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C 错误;D、图示只是研究了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 没有研究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 D 错误。故选 B。6.(2022·广东惠州 · 二模)基因型为 Aa 的玉米分别进行连续自交和自由交配多代(两种杂交的代数相同)后,其自交与自由交配所得后代相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 与 a 的频率均没发生改变 B .纯合子的比例自由交配更高C .若 aa 致死,自交所得后代 a 的频率更低 D .若 aa 致死,自交所得后代纯合子的比例更高【答案】B【解析】Aa 连续自交后代 Aa 的概率为(1/2)n ,AA=aa=1/2[1-(1/2)n], 自交后代若没有自然选择,则 后代基因频率不变, 而 Aa 的基因型频率逐渐变小, 纯合子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且大于 1/2。Aa 自由交配一 代后 AA∶Aa∶aa=1∶2∶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 A∶a=1∶1, 自由交配两代后 AA=1/2×1/2=1/4,aa=12×1/2=1/4 ,Aa=1/2, 自由交配若干代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变(纯合子为 1/2),因此自交与自由交配 A 与 a 的频率均没发生改变,但纯合子的比例自交更高, A 正确, B 错误;假设基因型为 Aa 的玉米 分别进行连续自交和自由交配两代, 若 aa 致死, 则 Aa 自交一代后 AA=1/3 ,Aa=2/3 , 自交两代后 AA=1/3+2/3×1/4=3/6 ,Aa=2/3×1/2=2/6 ,aa=2/3×1/4=1/6 ,aa 致死,所以 AA=3/5 ,Aa=2/5 ,a 基因频率为 2/5×1/2=1/5;Aa 自由交配一代后 AA=1/3 ,Aa=2/3,继续进行自由交配, 由于 AA=1/3 ,Aa=2/3 的群体产生 配子为 A=1/3+2/3×1/2=2/3 ,a=1/3,所以子二代中 AA=2/3×2/3=4/9,Aa=2×1/3×2/3=4/9;aa=1/3×1/3=1/9 ,aa 致死, 故子二代中 AA=Aa=1/2,a 基因频率为 1/2×1/2=1/4,由于 1/5<1/4,因此若 aa 致死, 自交所得后代 a的频率更低,由于 3/5>1/2,所以若 aa 致死,自交所得后代纯合子的比例更高, CD 正确。故选 B。7.(2022·上海静安 · 二模)人类有 30 多种血型系统, 其中 Diego 血型受共显性基因 Da 和 Db 控制, 则人群中关于 Diego 血型的基因型和表型种类分别为( )A .3 种和 2 种 B .3 种和 3 种 C .4 种和 3 种 D .6 种和 4 种【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 Diego 血型可产生 DaDa 、DaDb 、DbDb 这 3 种基因型, 由于其为共显性, 故由 3 种表型,ACD 错误, B 正确。故选 B。8.(2021·新疆昌吉 ·三模)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人类秃顶即为从性遗传,各基因型与表型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b+ b+b bb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A .秃顶性状在男性和女性中出现的概率没有差异B .若父母均为秃顶则子女应全部表现为秃顶C .若父母均为非秃顶,则女儿为秃顶的概率为 0D .若父母基因型分别为 b+b 和 bb,则生出非秃顶孩子的概率为 1/2【答案】C【解析】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 b+和 b 控制, 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表现为非秃顶,基因为 bb 的个体表现为秃顶;基因为 b+b 的男性个体表现为秃顶、女性个体表 现为非秃顶。由表格可知,秃顶性状在男性出现的概率比在女性中出现的概率大, A 错误;父母均为秃顶, 若父亲基因型为 b+b,母亲的基因型 bb,则子女中会出现 b+b,不一定全部表现为秃顶, B 错误;若父母均为非秃顶,父亲基因型一定是 b+b+ ,母亲的基因型为 b+b+或 b+b,女儿为秃顶 bb 的概率为 0 ,C 正确;若父母基因型分别为 b+b 和 bb,则孩子基因型为 1/2b+b、1/2bb,则非秃顶孩子的概率为 1/4,D 错误。故选 C9.(2022·江苏 · 阜宁县东沟中学模拟预测) 金鱼的臀鳍和尾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a、B/b 控制。以双臀鳍双尾鱼和单臀鳍单尾鱼为亲本进行实验,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F2 中单臀鳍单尾鱼的基因型有 3 种B.F1 测交后代中单臀鳍双尾鱼的比例为 1/4C.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AABB 与 aabb 或 AAbb 与 aaBBD.F2 中双臀鳍双尾鱼与 F1 杂交,后代中单尾鱼的概率为 1/6【答案】C【解析】由分析可知, F2 中单臀鳍单尾鱼的基因型为乌乌bb(或 aa乌乌 ),即 AAbb、Aabb、aabb(或 aaBB、 aaBb、aabb), 一共三种,A 正确;F1 测交,即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单臀鳍双尾 的基因型为 A B ,故 F1 测交后代中单臀鳍双尾鱼的比例为 1/4,B 正确;根据 F1 的基因型为 AaBb,结合 亲本的性状可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AAbb 与 aaBB,C 错误;F1 的基因型为 AaBb,F2 双臀鳍双尾鱼的 基因型为 aaB乌(或 A乌bb) ,假设双臀鳍双尾鱼的基因型为 aaB_,故 F2 中双臀鳍双尾鱼(2/3aaBb、1/3aaBB)与 F1 杂交,后代中单尾鱼( 乌乌bb)的概率为 2/3×1/4=1/6,D 正确。故选 C。10.(2022·广东 · 模拟预测) 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花、白花两种, 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不含显性基因的植 株开白花,其余的开红花。两纯合红花植株杂交得到 F1,F1 自交得到的 F2 中红花:白花=15: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F2 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8 种 B.F2 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 1/5C.F1 测交得到的子代中红花:白花=1:1 D.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答案】C【解析】F1 的基因型为 AaBb,F2 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8 种,即 AABB、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 正确;F2 红花植株中(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1aaBB、 2Aabb、2aaBb)纯合子占 1/5,B 正确; F1 的基因型为 AaBb,其测交得到的子代中红花(1AaBb、1Aabb、 1aaBb):白花(aabb)=3:1,C 错误; F1 自交得到的 F2 中红花:白花=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正确。故选 C。11 .(2022·云南 · 二模) 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Ⅱ) 和非同源区(Ⅰ 、Ⅲ) ,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A . Ⅲ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体内, Ⅰ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女性体内B . Ⅱ片段上的基因,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 . Ⅰ片段上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并且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D .同胞姐妹体细胞内至少有一条 X 染色体相同【答案】D【解析】女性无 Y 染色体, Ⅲ是 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该段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中, 由于男性 有 X 染色体,Ⅰ片段上的基因既存在于女性体内,也可能存在于男性体内,A 错误;Ⅱ片段虽然是 X 、Y 染 色体的同源区段,但是其遗传也与性别相关联,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完全相同,B 错误;在女 性体内有两条 X 染色体, Ⅰ片段上的基因可存在等位基因,伴 X 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C 错误;女性的性染色体是 XX,其中一条 X 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因此同胞姐妹体内至少有一条 X 染色体相同, D 正确。故选 D。12 .(2022·云南省 ·模拟题)伴性遗传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但不都决定性别B .二倍体雄性生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两条异型性染色体C .红绿色盲的遗传中,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外祖父D .若女性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则这种病都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答案】A【解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色体上基因的 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A 正确;ZW 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二倍体雄性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两条同型性染色 体, 即 ZZ ,B 错误;红绿色盲的遗传中, 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而其母亲的致病基因可以 来自其外祖母,也可以来自其外祖父,C 错误;若女性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则这种病最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 错误。故选 A。13 .(2022·安徽省 ·模拟题) 芦花鸡的羽毛(成羽) 是一种黑白相间的斑纹状,但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 且头顶上有一个黄色斑点。控制芦花的基因在 Z 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养鸡场为了多养产蛋母鸡,要大量淘汰公鸡,你建议如何配种来达到这个目的( )A .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B .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C .芦花母鸡×芦花公鸡 D .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答案】A【解析】非芦花公鸡(ZaZa )和芦花母鸡(ZAW)杂交,后代基因型为 ZAZa 、ZaW,即公鸡全为芦花鸡, 母鸡全为非芦花,A 正确;芦花公鸡(ZAZA )和非芦花母鸡(ZaW)杂交,后代基因型为 ZAZa 、ZAW,即 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B 错误;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公鸡和母鸡均出现芦花, 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C 错误;非芦花为隐性性状,因此非芦花公鸡和非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全为非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 D 错误。故选 A。13 .(2022·湖北 · 恩施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 对某家庭内成员进行调查发现, 有耳垂和无耳垂是单基因决定的,下图中Ⅲ-1 、Ⅲ-3 两位成员都无耳垂,其他成员都有耳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方形表示男性,圆形表示女性。A . Ⅲ-1 与有耳垂女子结婚,所生女孩一定是无耳垂B . Ⅲ-2 与无耳垂女子结婚,后代有耳垂的概率为 2/3C . Ⅲ-3 与有耳垂男子结婚,所生后代会出现无耳垂的概率是 1/2D . Ⅲ-4 与无耳垂男子结婚,生了一对龙凤胎,女儿无耳垂,则女儿基因型纯合的概率是 1/4【答案】B【解析】设控制耳垂的等位基因为 B 、b。根据Ⅱ-3 、Ⅱ-4 和Ⅲ-3 可知, 无耳垂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 因控制的,用 bb 表示。则有Ⅲ-1 基因型为 bb ,Ⅲ-2 基因型为 B_ ,Ⅲ-1 与有耳垂女子(B_ )结婚,不一定 能生出基因型为 bb 的后代, A 错误; Ⅲ-2 的基因型为 B_(1/3BB ,2/3Bb),其与无耳垂女子(bb)结婚, 后代无耳垂的概率为 2/3×1/2=1/3,故后代有耳垂的概率为 1-1/3=2/3 ,B 正确;Ⅲ-3 基因型为 bb,其与有耳 垂男子(B_ )结婚,因男性的基因型未指明,故子代有耳垂的概率可能为 1(男性基因型为 BB 时)或 1/2 (男性基因型为 Bb 时),C 错误;Ⅲ-4 基因型为 B_ ,其与无耳垂男子(bb)婚配,所生女孩无耳垂,即该女孩基因型一定为 bb,故该女孩基因型纯合的概率为 1 ,D 错误。故选 B。14 .(2022·山东 · 一模)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一种为先天性夜盲症(伴性遗传),甲、乙两病的相关基因分别用 A/a 、B/b 表示,已知Ⅱ-4 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先天性夜盲症B . Ⅰ-1 与Ⅰ-3 的基因型均为 AaXBYC .人群中,男性含有先天性夜盲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明显大于女性D . Ⅲ-2 与Ⅲ-3 婚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为 11/24【答案】C【解析】题意分析, Ⅰ-1 与Ⅰ-2 表现正常, 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 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5 与Ⅰ-6 表现正常,生出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知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中,有一种为先天 性夜盲症(伴性遗传),则乙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由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先 天性夜盲症,A 正确;Ⅰ-1 与Ⅰ-2 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说明二人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均为 Aa , 因此Ⅰ-1 的基因型为 AaXBY ,Ⅰ-3 与Ⅰ-4 表现正常, 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 说明二人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均为 Aa,因此, Ⅰ-1 与Ⅰ-3 的基因型均为 AaXBY ,B 正确;由于先天性夜盲症为伴 X 隐性遗传病, 因此, 人群中, 患病男性的概率大于患病女性,但人群中,男性含有先天性夜盲症致病基因的概率和女性含有先天性夜盲 症致病基因的概率相等,C 错误 ;Ⅰ-1 与Ⅰ-2 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因此二者关于甲病的基因 型均为 Aa,因此Ⅱ-3 的基因型为 1/3AAXbY、2/3AaXbY,Ⅱ-4 表现正常, 且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即基因 型为 AA,因此, Ⅲ-2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3AaXBXb 、2/3AAXBXb ,Ⅲ-3 不患甲病, 但患有乙病, 且有患甲 病的母亲,因此其基因型为 AaXbY,则Ⅲ-2 与Ⅲ-3 婚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为(1-1/3×1/4)×1/2=11/24,D 正确。故选 C。15.(2022·重庆 · 一模)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若单独饲养,也可以 进行自体受精。螺壳的螺旋方向有左旋与右旋的区分,受遗传控制。有人为了证明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方式,用人工方法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实验二这两种杂交方式称为 。(2)根据实验一、二得到的结果,实验者推测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方式可能为细胞质遗传,该遗传方式的特点表现为 ,出现该遗传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研究证实决定椎实螺螺壳螺旋方向的是“母性效应” ,即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核基因型决定, 而不受本身基因型支配。该遗传方式 (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假设 D 基因决定 右旋, d 基因决定左旋, 实验一中亲本左旋螺基因型为 dd,右旋螺基因型为 DD,在实验一的基础上, 实验人员设计了实验三:让 F1 自交得 F2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三(包含实验一过程):。【答案】(1)正交、反交(2)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始终和母本相同 该性状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子代受精卵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母本)(3)符合【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母性效应”现象是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母本的基因型来决定子代的表型,所以要求哪一个个体的表型,要看他母本的基因型,据此答题。(1)根据图示,实验一用左旋螺为母本、右旋螺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二用右旋螺为母本、左旋螺为父本进行杂交,所以实验一、实验二这两种杂交方式称为正交和反交。(2)根据图示,结合母系遗传的知识,由实验一、二得到的结果可推测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方式可能为 细胞质遗传,其遗传特点为:①为母系遗传,②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性状没有一定的分离比;精子没有细胞质,受精卵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母性效应”现象是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母本的基因型来决定子代的表 型, 所以要求哪一个个体的表型, 要看其母本的基因型。假设 D 基因是决定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右旋的,则实验二的遗传图解为:16 .(2022·广东 · 高三专题练习)果蝇是生物学常用的实验材料,且其相对性状类型众多,如长翅(B)与短翅(b)、红眼(R)与白眼(r )为其中的两种。亲代雌雄果蝇杂交, F1 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短翅红眼 短翅白眼雌蝇(只) 151 0 52 0雄蝇(只) 77 75 25 26(1)B 与 b 的根本区别在于 。由实验结果可知,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定律。(2)亲本雌果蝇可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假设雄性基因型如XaY 等为纯合子,则 F1 长翅红眼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3)若将 F1 中所有长翅红眼杂合雌果蝇与短翅白眼雄果蝇进行交配, 则子代雌果蝇中出现长翅白眼的概率为 。【答案】(1) 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2) BXR 、BXr 、bXR 和 bXr 2/9(3)1/5【解析】分析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雌性果蝇中长翅∶短翅=3∶ 1,红眼∶白眼=1∶ 0。雄性果蝇中长 翅∶短翅=3∶ 1,红眼∶白眼=1∶ 1。因为雌性果蝇中没有白眼,都是红眼,所以控制红眼和白眼的等位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控制长翅和短翅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双亲的基因型是 BbXRXr、BbXRY。(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B 和 b 是控制相同性状的等位基因,根本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碱 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子代雌雄果蝇中都是长翅∶短翅=3∶ 1,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雌果蝇 没有出现白眼,雄性果蝇出现了白眼,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雌性果蝇中长翅∶短翅=3∶ 1,红眼∶白眼=1∶ 0;雄性果蝇中长翅∶ 短翅=3∶ 1,红眼∶白眼=1∶ 1,控制红眼和白眼的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控制长翅和短翅的等位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双亲的基因型是 BbXRXr 、BbXRY。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BbXRXr ,可产生的配子 种类有 4 种:BXR、BXr、bXR 和 bXr。若雄性基因型 XaY 等为纯合子, 则 F1 长翅红眼果蝇 B_XRX-和 B_XRY 中, BB(1/3BB 、2/3Bb)占 1/3 ,XRXR 和 XRY(XRXR ∶ XRXr ∶ XRY=1∶ 1∶ 1)占 2/3,所以纯合子的比例为 1/3×2/3=2/9。(3)F1 中所有长翅红眼雌果蝇包括:BbXRXR=2/3×1/2,BbXRXr=2/3×1/2,BBXRXr=1/3×1/2,BBXRXR=1/3×1/2, 长翅红眼雌果蝇杂合子中 BbXRXR=2/5 ,BbXRXr=2/5 ,BBXRXr=1/5,与短翅白眼雄果蝇 bbXrY 进行交配, 该杂交类型相当于测交;亲本短翅白眼雄果蝇 bbXrY 产生的雄配子 bXr 和 bY 两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亲本 长翅红眼杂合雌果蝇中 BbXRXR=2/5 ,BbXRXr=2/5 ,BBXRXr=1/5,产生的雌配子种类以及比例:BXR ∶ bXR ∶BXr ∶bXr=4∶ 3∶ 2∶1,子代雌果蝇中出现长翅白眼 BbXrXr 是由雌配子 BXr(2/10)与雄配子 bXr通过受精作用形成,所以概率是 2/10×1=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遗传的基本规律-2024年高考高三生物学三轮冲刺复习.docx 遗传的基本规律-2024年高考高三生物学三轮冲刺复习(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