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 地理时事热点 习题课件(75张PPT)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4讲 地理时事热点 习题课件(75张PPT)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75张PPT)
第24讲 地理时事热点
典题精析
要点1 国际交往
例1 (湖南邵阳)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正式运营,我国昆明和老挝万象之间的往来可实现朝发夕至。读中南半岛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运营,有
利于( )
①促进中老两国人们的友好往来
②加速中老两国货物的流通
③加快中老两国旅游业的发展
④增加中老两国人们的出境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老铁路运营的意义及中南半岛的地理特征。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运营改善了老挝的交通条件,有利于促进中老两国人们的友好往来,增加中老两国人们的出境方式,促进中老两国旅游业的发展。国际旅客列车以客运为主,不能加速货物的流通。
【答案】D
(2)下列关于中南半岛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人口稠密,居民多信仰佛教
D.终年高温,气候干、湿季分明
【解析】中南半岛以山地、平原为主,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这里人口稠密,居民多信仰佛教。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答案】C
(山西阳泉)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作为友好使者,大熊猫曾漂洋过海“出差”到世界各地。读大熊猫“出差”的部分国家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纬度位置看,图中大熊猫
“出差”的国家大部分位于( )
B
A.赤道附近地区
B.中低纬度地区
C.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D.高纬度地区
【解析】从纬度位置看,大熊猫“出差”的国家大部分位于纬度0°~60°之间的中低纬度地区。
(2)大熊猫漂洋过海“出差”到澳
大利亚,途经的大洋是( )
C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大熊猫漂洋过海“出差”到澳大利亚,需途经太平洋。
(3)大熊猫到世界各地“出差”有
利于( )
A
A.增进国际友好
B.实现人地和谐
C.提升科技水平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大熊猫到世界各地“出差”有利于增进国际友好。
要点2 热点地区
例2 (湖南张家界)2023年3月10日,中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三方在北京签署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两国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结合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沙伊两国所在地区成为世界热
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煤、铁资源储量大
B.石油资源丰富
C.水资源充足
D.佛教和基督教的宗教差异显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东地区和我国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沙伊两国均位于中东地区,该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与“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宗教文化多元等因素有关。中东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水资源匮乏。中东地区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答案】B
(2)沙伊两国所在地区沙漠面积广
大,而同纬度的我国南方地区却是
“鱼米之乡”,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我国南方地区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B.沙伊两国均深居内陆
C.我国南方地区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
D.我国南方地区居民喜食米饭
【解析】沙伊两国所在的中东地区沙漠面积广大,而同纬度的我国南方地区却是“鱼米之乡”,主要自然原因是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属于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A
(湖南常德)2023年5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河北雄安新区、沧州市黄骅港、石家庄市等地调研,实地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
纽港口,据图推测黄骅港煤炭的来源地和输出地
可能是( )
B
A.山西 长江三角洲 B.山西 辽中南地区
C.山东 珠江三角洲 D.陕西 京津唐地区
【解析】山西和辽中南地区煤炭资源均十分丰富,因此,黄骅港西煤东运的来源地是山西,北煤南运的输出地是辽中南地区。
(2)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沧州市旱碱地麦田时指出,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开发盐碱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D
A.加大耐盐作物品种研究
B.对盐碱地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C.加大盐碱地的改造提升力度
D.引海水灌溉,扩大种植面积
【解析】海水含盐度高,不能直接用于农业灌溉。
要点3 科学考察
例3 (山东临沂,有改动)2023年11月1日,我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正式启动。建设罗斯海新站是本次科学考察的任务之一。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为解决能源问题,我国在南极中山站
建设了光伏电站,但这里每年有一段时间
不能发电,这段时间包含( )
B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地区的相关
知识。每年北半球的夏至(6月22日前后),
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极夜期中山站的光伏电站不能发电。中山站的纬度在南极圈与南极点之间,6月22日中山站处于极夜期。
(2)除太阳能外,南极科考站适宜开发利
用的能源还有( )
D
A.煤炭 B.石油 C.水能 D.风能
【解析】南极地区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风能是除太阳能外,南极科考站适宜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
(江苏宿迁)2023年4月6日,我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科考船全部返回。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在本次南极科学考察中,考察队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C
A.北极熊袭扰 B.暴雨影响工程进度
C.酷寒导致冻伤 D.潮湿导致衣服发霉
【解析】南极地区具有酷寒、干燥、烈风等气候特点,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所以在本次南极科学考察中,考察队可能遇到酷寒导致冻伤等问题。
(2)我国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
B
A.捕捉极地动物
B.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
C.建设永久居民点
D.开发极地的矿产资源
【解析】我国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南极地区的原始自然环境来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
要点4 自然灾害
例4 (四川雅安)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一日内发生两次7级以上地震,震中位于山区,地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读土耳其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土耳其地震多发,主要原因是该国位于板块交界处,这些板块包
括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影响。读图分析可知,土耳其位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
A
(2)此次地震造成的直接影响主要有( )
①基础设施受损 ②建筑物倒塌 ③农作物遭受冻害 ④人员伤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震造成的直接影响有基础设施受损、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等;农作物遭受冻害主要是受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B
(3)此次地震最有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A.滑坡、寒潮 B.台风、洪涝
C.滑坡、泥石流 D.寒潮、泥石流
【解析】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山区,受灾地区主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此时又恰逢冬季,降水多,所以最有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滑坡、泥石流。
C
(新疆,有改动)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境内发生两次7级以上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我国立刻派出救援队携带救援物资前往救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某同学的爸爸是救援队成员,该同学想知道爸爸去的这两个国家
在哪里,他应该查阅( )
A
A.世界政区图 B.世界地形图
C.世界气候图 D.世界人口分布图
【解析】查找世界上某一重要事件发生地所在的国家,应该查阅世界政区图。
(2)为尽快到达灾区,救援队应该选择下列交通运输方式中的( )
B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水路运输
【解析】在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中,航空运输速度最快,所以为尽快到达灾区,救援队应该选择航空运输。
(3)我国也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
施有( )
①在操场上——远离建筑物并原地蹲下
②在高楼内——立刻乘电梯下楼逃生
③在教室里——条件允许时应有序撤离
④在家里——找到贵重物品后躲进衣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当地震发生时,若在操场上,应远离建筑物并原地蹲下;若在高楼内,应尽快躲在小开间的墙角,不能乘电梯;若在教室里,楼层不高且条件允许时应有序撤离;若在家里,条件允许时应尽快撤离到空旷地带,条件不允许时可躲在坚固的桌子底下或墙角,地震时间短、强度大,有限的时间不应该用在寻找贵重物品上。
【答案】B
要点5 国家建设
例5 (湖南岳阳)我国“最北高铁”——哈伊高铁,在总里程中桥梁的占比高达72%。读哈伊高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哈伊高铁沿线桥梁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沿线地形崎岖 B.沿线冻土广布
C.防御风沙的需要 D.为了避开城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分析可知,哈伊高铁连接哈尔滨和伊春,沿线均在黑龙江省境内,所在地区纬度位置较高,冬季气候寒冷,沿线冻土广布,为减轻冻土对铁路路基的影响,沿线多采用高架桥的形式。哈伊高铁沿线多平原,地形平坦;沿线降水较多,蒸发较少,气候较为湿润,几乎不受风沙的影响;沿线连接了诸多城市,方便沿线居民出行。
【答案】B
(2)下列关于哈伊高铁所在区域地理特征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牛羊成群,一望无垠
C.树木常绿,山清水秀
D.白色荒漠,地球风库
【解析】哈伊高铁沿线均在黑龙江省境内,地处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符合东北三省的区域地理特征。
(内蒙古包头)2023年4月29日,我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正式进入风机安装阶段,该项目是我国近海深水区离岸最远的项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海洋牧场”属于农业生产部门中的( )
C
A.林业 B.畜牧业 C.渔业 D.种植业
【解析】“海洋牧场”属于农业生产部门中的渔业范畴。
(2)我国推广该融合项目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C
A.河网密布 B.湖泊众多
C.海域广阔 D.台风较多
【解析】我国推广该融合项目的有利自然条件是海域面积广阔。
(3)与单一项目相比,该融合项目的突出优势是( )
D
A.前期建设投资小
B.核心技术难度低
C.环境污染程度小
D.资源利用综合性强
【解析】与单一项目相比,融合项目具有资源利用综合性强等突出优势。
第24讲 地理时事热点
备考演练
基础练
单项选择题
(四川成都)“成都成就梦想。”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行。成都向全世界展示“成都微笑”,呈现“天府文化”。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宣传图片中,能体现成都“天府文化”的有( )
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提示: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太阳神鸟体现了古蜀文明的神秘与美妙。因此,①④均能体现成都“天府文化”。②皇家园林颐和园位于北京,③第一水乡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
2.举办大运会给成都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
C
①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②减少市区人口流动
③促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④提高城市知名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湖南张家界)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中非合作为促进非洲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某企业在非洲阿尔及利亚承建了10多个光伏(利用太阳能)电站。读右图,完成3~4题。
3.阿尔及利亚建设光伏电站的优势
条件是( )
A
A.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光照充足
B.位于高纬度地区,极昼时间长
C.地中海气候面积广,冬季光照充足
D.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热量充足
4.光伏电站的建设对阿尔及利亚的
有利影响主要有( )
B
①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②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
③调整当地的能源结构
④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山东聊城)极地考察能力彰显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2022年10月31日,我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赴南极考察,2023年4月6日返沪。读下面两幅图,完成5~6题。
5.本次前往南极考察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雪龙”号依次经过太平洋、印度洋
B.从上海至中山站大致向东南方向航行
C.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便于观测极光
D.南极地区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
[提示:读图可知,“雪龙”号依次经过太平洋、印度洋,从上海至中山站大致向西南方向航行。本次考察期间(2022年10月31日至2023年4月6日),中山站出现 极昼现象,无法观测极光;考察期间,南极地区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但不会全部融化]
【答案】A
6.下列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极地科考都应选择在11月至次年2月,此时为暖季,白昼时间长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速大
C.北极大部分地区7月的平均
气温在10℃以下
D.北极航道可全年通航
(提示:南极科考适宜选择在11月至次年2月,此时南极为暖季,白昼时间长;北极科考则应选择在6~8月,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且平均海拔高,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少,风速更大。图中显示,北极大部分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在10 ℃以下。北极航道在
北半球冬季时海水大面积结冰,不
能通航)
【答案】C
(贵州黔东南)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感遍及亚欧非三洲。读土耳其位置示意图,完成7~8题。
7.土耳其海峡属于( )
D
A.欧洲与非洲分界线
B.南美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C.亚洲与非洲分界线
D.亚洲与欧洲分界线
8.此次地震震中的经纬度位置大致是( )
B
A.(37°N,37°W)
B.(37°N,37°E)
C.(37°S,37°W)
D.(37°S,37°E)
(安徽)继深空、深海之后,我国又在深地探测领域有了重大突破。我国油气资源大部分埋藏较深,油气开采难度越来越大。2023年5月1日,我国首个“深地工程”中的重点油气项目——“深地一号”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始施工,设计钻深9 472米。据此完成9~10题。
9.“深地工程”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我国油气资源的( )
D
A.进口量 B.出口量 C.消费量 D.开采量
(提示:我国油气资源大部分埋藏较深,运用“深地工程”技术是为了探测和开采地下的油气资源,提高开采量)
10.阿克苏地区开采的石油、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最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C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水路运输
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贵州黔东南)中东和南亚长期是世界的热点地区。读中东和南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导致中东冲突不断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包括下列中的( )
D
A.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B.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有限的水资源
C.存在显著的宗教文化差异
D.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2.下列关于中东和南亚的叙述,错
误的是( )
B
A.中东终年炎热干燥
B.南亚的德干高原地势东高西低
C.中东的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D.德干高原所在国家的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提示:读图可知,德干高原上的河流主要发源于西部的山地,向东注入印度洋。由此可推知,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
(江苏苏州)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全线桥隧比(桥梁和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高达81%,被称为“最难修建的铁路”。读川藏铁路沿线示意图,完成3~4题。
3.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沿线修建了许多的高架桥和隧道,最主要的
目的是( )
A.便于欣赏沿途风光
B.增强“过山车”的刺激感
C.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
D.尽量避免惊扰野生动物
(提示:读图可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沿线需要穿越横断山脉,沿线多崇山峻岭、深邃河谷,地质情况复杂,地势起伏很大,为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平稳,需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因此沿线修建了许多的高架桥和隧道。沿线修建高架桥和隧道主要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尽量避免惊扰野生动物并非修建高架桥和
隧道的最主要目的)
【答案】C
4.川藏铁路林芝到拉萨段沿途( )
A
A.山顶积雪,光照充足
B.雨林密布,湖泊众多
C.黑土广布,盛产青稞
D.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二、综合题
5.(云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第25届冬奥会将于2026年在意大利举办。冬奥会分为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冰上项目主要在室内场馆进行,雪上项目(如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安排在户外进行。
材料二 欧洲西部部分冬奥会举办地示意图。
(1)意大利名胜古迹众多,举办冬奥会可以极大地带动当地______业
的发展。
(2)与意大利相比,挪威开展雪上项目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
_____,积雪期长。
(3)欧洲西部____________气候分布面积广,终年温和湿润,冬季以
降雪为主,为冬奥会的举办提供了有利条件。
旅游
纬度高,气温低
温带海洋性
(4)图中欧洲西部的冬奥会举办地都分布
在______(地形类型)附近,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地
海拔高,气温低,积雪量大,积雪期长;坡度大,有利于开展雪上项目。
冲刺练
一、单项选择题
(四川达州,有改动)2022年6月23日
至24日,金砖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
巴西和南非)领导人在北京举行第十四次会
晤并发表重要宣言。宣言敦促主要发达国家
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避免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冲击。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日本是东亚岛国,美国跨寒、温、热三带,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
②金砖国家工业体系完整,轻、重工业均衡发展,首都均是本国最大的城市
③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均实现了农业区域化生产
④俄罗斯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泰国的第一大宗教是基督教
⑤美国、澳大利亚以白色人种为主,南非以黑色人种为主,巴西混血种人数量多
⑥为敦促发达国家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谈判属于“南北对话”范畴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提示:金砖国家工业体系较为完整,其中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滞后;金砖国家的首都并非均是本国最大的城市,如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其最大的城市是悉尼;澳大利亚、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实现了农业区域化
【答案】C
生产,日本的农业没有实现区域化生产;俄罗斯的官方语言是俄语,泰国的第一大宗教是佛教)
2.图中甲、乙两地区旅游业发达,
是中国居民出境游的重要目的地。
下列旅游发展条件中,属于甲、乙两地区共有的是( )
A.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
B.交通便利,邻近中国
C.华人华侨众多,文化习俗相近
D.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
(提示:读图可知,甲地区是东南亚,乙地区是欧洲西部,两地区旅游业发达,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其中,东南亚邻近中国,交通便利,华人华侨众多,与我国的文化习俗相近;欧洲西部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答案】A
二、综合题
3.(江苏无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下图为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示意图。
(1)照片一和照片二反映的是两个地区科学考察的场景。任选其一,判断照片的拍摄地并说明理由。
示例:
照片一为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场景。
理由: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酷寒,海面结
冰,多冰川,需要破冰船辅助前行。
照片二为青藏地区(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场景。
理由:图片中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牦牛是青藏地区的代表动物。
(2)下列选项中,适合青藏地区科
学考察的时间段是___,适合南极地
区科学考察的时间段是___。
A.11月~次年2月
B.5~8月
C.全年
B
A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_____高,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_______高。
海拔
纬度
对青藏地区的影响有______,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______。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
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地区。下面
①~④项代表气候变化对这两个地
区环境的不同影响,请将数字序号
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海冰、冰盖面积变化 ②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变化 ③“亚洲水塔”水量变化 ④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
②③
①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