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人: 合作人: 日期:【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资料以及实验探究结论,学生理解酶在细胞代谢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酶普遍存在,渗透生命观念。2. 通过参与提出问题、设计并交流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学生学会控制自变量、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初步掌握设置对照实验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形成严谨的实验作风,养成规范的科学思维。 3. 通过如实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结论,规范撰写实验报告,与他人交流所得结果和存在问题等,培养学生分析结果的能力、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4. 结合生物、物理、化学知识以及生活经验,通过小组共同改进实验装置,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体会合作研究的乐趣。5. 通过传感器演示实验,构建数学模型,培养理性思维,学生对比传统实验,感受各自的优缺点,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学生理解酶在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作用。2.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流程,学会控制自变量、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对照实验的设置。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操作。【学习活动】总体设计思路:导入:观看科学小魔术,思考并回答问题。实验中,让滤纸片上浮的原因(提示:回忆初中化学《制取氧气》中与本实验有关的内容)?(一)实验探究—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 ,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2.实验原理(反应式):3.对照试验(1)自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如本实验中(2)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如本实验中(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如本实验中(4)设计实验需要遵循的原则 、 、4.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用以下实验材料和用具,小组讨论,设计试验方案,在图中标注你们要添加的试剂、用量、温度。(1)实验材料: 3%的过氧化氢溶液、3.5%的氯化铁的溶液、20%的酵母菌研磨液、蒸馏水、仪器用具:量筒、试管、滴管、卫生香、火柴、试管架、温度计、标签纸、小烧杯、水浴加热锅(2)方案设计图:观察现象 1号 2号 3号 4号气泡产生带火星的卫生香5. 根据设计方案,参考实验步骤,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记录到表格。6.实验结果分析(1)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2)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3) 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4)3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7.综上分析,得出结论(1)加热、FeCl3、H2O2酶都可以(2)酶催化效率 ,具有 性8.实验异常现象分析:复燃的卫生香会出现熄灭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二)定量分析—实验装置改进1. 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物理学中的浮力、压强等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各小组可以选择合适实验材料,合作设计实验,连接装置,并说出简单的实验思路及观察指标。装置图绘制:实验思路:2.其他小组的设计思路以及装置有什么优点?(三)传感器演示实验(写出你的感想)(四)总结1.对照实验方案设计思路①分组:取材、分组、编号②处理:进行 处理,其他条件 。③观察(检测):一段时间后,观察/检测 ,并记录实验结果。2.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课后作业】完成上述实验报告。结合各个小组的优点,修改装置设计图和实验思路,小组统计所需器材,在酶的作用条件实验中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设计酶的专一性实验方案。实验:酶的专一性一、实验目的:二、材料用具:材料: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和蔗糖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碘液等。用具: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脚架,酒精灯,火柴等。三、实验方案(1)请根据你的设计思路,在下表中勾选你所需材料,并写上用量,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温馨提示:淀粉酶适宜温度在60℃左右,蔗糖酶适宜温度45℃左右)加入物质(mL) 试管1 试管2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温度斐林试剂碘液预期实验结果预期实验结论(2)写出你的设计方案中的几种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3)用文字具体表述你的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学后反思】在日常生活中,酶都用在哪些方面呢?3 41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