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 (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 (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1.吴艳妮参加跨栏比赛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会影响她的血浆的pH吗
2.吴艳妮参加跨栏比赛前如果饮用苏打水,这会影响她的血浆的pH吗?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1)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42-/H2PO4-)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
(3)材料用具:
缓冲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
自来水、肝匀浆、鸡蛋清、黄瓜匀浆、西红柿汁、0.1mol/L HCl、0.1mol/L NaOH
防护手套
护目镜
pH计
pH试纸
50mL量筒
50mL烧杯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2)实验原理: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4)方法步骤:
材料 (25mL) 加入0.1mol/L HCl 加入0.1mol/L 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①设计表格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4)方法步骤:
材料 (25mL) 加入0.1mol/L HCl 加入0.1mol/L 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②检测自来水的PH和分别加入HCL、NaOH后的PH
7.0
5.4
3.5
3.1
2.8
2.7
2.6
10.0
10.8
11.0
11.1
11.2
11.3
7.0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自来水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4)方法步骤:
材料 (25mL) 加入0.1mol/L HCl 加入0.1mol/L 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③检测缓冲液的PH和分别加入HCL、NaOH后的PH
7.0
5.4
3.5
3.1
2.8
2.7
2.6
10.0
10.8
11.0
11.1
11.2
11.3
7.0
6.9
6.7
6.6
6.5
6.4
6.3
7.0
7.0
7.2
7.7
9.1
10.0
10.4
10.6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缓冲液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4)方法步骤:
材料 (25mL) 加入0.1mol/L HCl 加入0.1mol/L 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④检测肝匀浆的PH和分别加入HCL、NaOH后的PH
7.0
5.4
3.5
3.1
2.8
2.7
2.6
10.0
10.8
11.0
11.1
11.2
11.3
7.0
7.0
6.9
6.7
6.6
6.5
6.4
6.3
7.0
7.2
7.7
9.1
10.0
10.4
10.6
5.7
5.6
5.4
5.3
5.2
5.1
5.8
5.8
5.9
6.0
6.1
6.3
6.4
6.6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肝匀浆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4)方法步骤:
⑤根据根据所得数据,同学们能否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
画出每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
材料 (25mL) 加入0.1mol/L HCl 加入0.1mol/L 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7.0
5.4
3.5
3.1
2.8
2.7
2.6
10.0
10.8
11.0
11.1
11.2
11.3
7.0
7.0
6.9
6.7
6.6
6.5
6.4
6.3
7.0
7.2
7.7
9.1
10.0
10.4
10.6
5.8
5.7
5.6
5.4
5.3
5.2
5.1
5.8
5.9
6.0
6.1
6.3
6.4
6.6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4)方法步骤:
⑤根据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
画出每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
实验结论:在自来水中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较大,而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 /H2PO4-,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有同学对自己家庭成员的体温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成员 上午6h 上午9h 中午12h 下午3h 下午6h 晚上9h
母亲 37.0℃ 37.2℃ 37.3℃ 37.4℃ 37.2℃ 37.1℃
父亲 36.8℃ 37.0℃ 37.1℃ 37.3℃ 37.1℃ 36.9℃
自己 37.1℃ 37.3℃ 37.4℃ 37.5℃ 37.3℃ 37.1℃


















体温
时间
36.8
37.0
37.2
37.4
6
9
12
15
18
21
自己
母亲
父亲
说明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不同存在微小差异
说明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不同时间也有变化,但波动不超过1℃。
结论: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____ ℃,且处于 _。
37.0
动态平衡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资料3] 医生再给病人输液时,常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NaCl溶液。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和0.9%的NaCl是一样的,如果注射到静脉中的生理盐水或者其他药剂的浓度过高过低,导致血液和其周围的组织细胞没法正常交换物质,水分子在紊乱的渗透压下乱流动,人就有生病的可能甚至有生命危险。
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是定值吗,这说明什么?
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动态平衡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实质)
化学
成分
理化
性质
特点:(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稳态: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因素
动态平衡
内环境改变
外界环境的改变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调节作用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需要哪些系统的参与?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食物、水和无机盐
CO2
O2
未吸收的物质
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直接相关的系统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
(3)
(2)
(1)
目前普遍认为:
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
提出稳态的概念、动态平衡。内环境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
免疫系统也起着调节作用,能清除异物、病原微生物等影响稳态的因素
分子生物学发展,人们发现:
(4)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 。
4.稳态失调的实例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2.严重腹泻后,若只喝水,不补充盐会使血浆中无机盐的浓度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导致组织水肿。
3.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在高温环境中只要不待过长时间,一般并不会中暑。但消防人员穿着厚重且密不透风的消防服,连续工作多个小时,随时面临着中暑的危险,这一现象与人体的稳态有什么关系?
一方面说明:人体有维持稳态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
是有一定限度的。
4.稳态失调的实例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可防止机体中毒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保证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保证机体能量供应
血糖和氧含量
正常
体温、pH理化
性质相对稳定
渗透压相对稳定
代谢废物排出
稳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稳态发展
分子
细胞
群体
器官
基因表达的稳态、
激素分泌的稳态、
酶活性的稳态等
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态
心脏活动的稳态、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
细胞分裂、
分化的稳态等
可见,在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
四.稳态概念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