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二轮大专题复习02——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 课件(4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二轮大专题复习02——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 课件(46张PPT)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专题一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
2024年中考二轮复习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一
第一部分
列强的侵略
2024年中考二轮复习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一: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识点:鸦片战争
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道光帝)
侵略者
英国
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地位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界碑)。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一:了解《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知识点:中英《南京条约》
广州 、厦门、
福州、宁波、上海
通商口岸
香港岛
协定关税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一:了解《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知识点:中英《南京条约》
第一个
自然经济
中国近代史
反帝反封建
旧民主主义革命



关税主权不完整
议税



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被动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
主权完整
领土主权不完整
割地
通商
议税
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战前
战后
司法主权不完整
领事裁判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知识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二: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原因
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亚罗号时间”和“马神甫事件”。
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咸丰帝)
侵略者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签订《北京条约》
地位
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是侵略战争。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二: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影响:
广 州
福 州
厦 门
宁 波
鸦片战争形势图
上 海
第二次鸦战争形势图
琼 州
汕 头
台 湾
淡 水
九 江
汉 口
南京
镇 江
烟台
天 津
营 口
长江中下游
北方地区


沿



沿

进一步加深
半殖民程度
通过两图比较,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口岸地理位置有何不同?
重点知识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
时间
侵略者
爆发
结果
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外侵略野心膨胀。
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蓄意挑起战争。
1894—1895
日本
1894年——丰岛海战
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邓世昌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爆发
主要战役
影响
左宝贵
1894年——丰岛海战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
②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 日本罪行:旅顺大屠杀
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3)促进了中国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等民族意识的觉醒。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三: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识点:《马关条约》
台湾
瓜分中国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三: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识点:《马关条约》
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
腹地
开设工厂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三: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识点:《马关条约》
①.《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③.具有群体意识的民族觉醒由此开始(如戊戌变法)。
影响: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三: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识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开端
发展
继续
具体表现
事件
三国干涉还辽
沙俄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
事件
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具体表现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英国强租新界
事件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具体表现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要求各国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鸦片战争形势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苏州
杭州
重庆
沙市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再深入到中国腹地。
对比三次侵华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
重要知识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四:知道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
原因
时间
参与国
经过
结果
根本原因: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英,美,俄,德,法,日,意,奥
廊坊狙击战→攻占大沽炮台→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攻陷北京
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四: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点:《辛丑条约》
4.5亿两
最多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
式的反帝活动
列强统治中国
的工具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四: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点:《辛丑条约》
国防安全
东交民巷
“国中之国”
列强的侵略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四: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点:《辛丑条约》
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
“洋人的朝廷”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1840—1842)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战败原因
清政府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封建经济落后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统治者错误的战略政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重点知识
真题速递
第一部分
1.(2023·江西)五口通商之役开始打破清朝和外国人交涉时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材料中的“五口通商之役”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详解】据题干关键词“五口通商之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故这里的五口通商一役指的是鸦片战争,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开放了汉口等十个通商口岸,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开辟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将东交民巷设立为使馆区,不允许中国人在内居住,排除D项。故选A项。
真题速递
第一部分
2.(2023·四川省达州市)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以下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京 ②天津 ③重庆 ④上海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④②①③ D. ①④②③
【答案】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的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60年的《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1895年的《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①②③,B项正确;而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真题速递
第一部分
3.(2023·甘肃省天水市)战前,中国市场上主要以土布为主,洋货是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战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这说明该战争( )
A. 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B. 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C. 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 D. 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以土布为主……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战败后,随着五口通商和关税协定,外国的洋布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挤占中国土布的市场,冲击了中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A项正确;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之一,列强攫取在华设厂特权是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之后,《辛丑条约》中清政府赔偿列强4.5亿两白银,以海关税作担保,使得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材料描述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由此可知,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真题速递
第一部分
4.(2023·山东省临沂市)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也就是说,英国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根据这项规定,英国获得了( )
A. 协议关税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领事裁判权 D. 租地建房的权利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也就是说,英国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英国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清朝则无对等权利,B项正确;协议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排除A项;指的是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排除D项。故选B项。
真题速递
第一部分
5.(2023·湖南省岳阳市)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英法联军这一暴行发生在(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真题速递
第一部分
6.(2023·天津市)作家冯骥才说:“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却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在“西方入侵”过程中把天津开为商埠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C项正确;《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为通商口岸,排除A项;《天津条约》中,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排除B项;《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排除D项。故选C项。
真题速递
第一部分
7.(2023·湖北省随州市)“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丘逢甲写作这首诗《春愁》紧密相关的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戊戌变法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日本割占台湾,台湾人民掀起了保台运动,后遇到挫折,但抗日志士的抗日之心不变,材料就体现了这一点,B项正确;鸦片战争英国割香港岛,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没有割地,排除D项。故选B项。
真题速递
第一部分
8.(2023·四川省眉山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惨败而告终。对该战的影响,有如下一些反应:
日本史学家藤村道生指出,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
福泽谕吉说:日清战争,使大日本帝国受到尊重。
日本有作品记载:日清战争、连战皆捷,军人万岁。家有女儿的父母,都希望找一个军人作女婿。
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
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弃台民之事小,亡国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
陈独秀曾说“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
——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对交战双方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真题速递
第一部分
【答案】
对日本: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刺激日本称霸和奴役亚洲的野心;改变日本社会观念(军人地位提升);巨额赔款有助于日本近代化发展等。
对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赔款增加人民负担;促进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深入发展;促进民族觉醒;清政府腐败进一步暴露,统治进一步削弱等。
对国际: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改变东亚国际格局;改变西方侵略方式,进入资本输出阶段等。
【详解】
对日本:根据材料“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得出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根据材料“日清战争、连战皆捷,军人万岁。家有女儿的父母,都希望找一个军人作女婿。”得出改变日本社会观念(军人地位提升);结合所学可知,对日本的影响还可从日本国内发展着手,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有助于日本近代化发展,刺激日本称霸和奴役亚洲的野心。
对中国:根据材料“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得出促进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深入发展,促进民族觉醒;结合所学《马关条约》的签订,割占中国辽东半岛、台湾全岛等附属岛屿,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赔款增加人民负担,从甲午战败的原因分析,得出清政府腐败进一步暴露,统治进一步削弱等。
对国际:根据材料“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改变东亚国际格局,改变西方侵略方式等。
真题速递
第一部分
9.(2023·江苏省扬州市)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道:“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这种局面始于签订了(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合法地驻兵于中国国土,产生了一个武装化的使馆区,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各国派兵驻守,与材料信息“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相对应,D项正确;《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北京条约》使得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开始成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马关条约》中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但是均未涉及外国派兵驻守大沽炮台的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真题速递
第一部分
10.(2023·福建省)
表2
表2反映了近代中国( )
A. 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 维新变法开始兴起 D. 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B
第二部分
中国人民的抗争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
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二部分
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二部分
课程标准一: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等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
知识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概况
1839年6月(道光帝统治时期),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评价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二部分
课程标准二: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背景
影响
洪秀全
1851~1864年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过程
性质
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二部分
课程标准二: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启示
《资政新篇》
内容
局限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主张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局限性
人物
内容
地位
洪仁玕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
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
超越当时国情,缺乏客观环境和条件,未能实施。
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二部分
课程标准三:知道义和团运动的史事。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真题速递
第二部分
1.(2023·重庆市中考历史真题B卷)晚清名臣左宗棠在给林则徐的挽联中写道:“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以下可以作为其佐证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洋务运动 C. 收复新疆 D. 黄海海战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A项正确;林则徐不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排除C项;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是邓世昌,排除D项。故选A项。
真题速递
第二部分
2.(2023·江苏省苏州市)“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此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三元里人民抗英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C
【详解】据题干“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清朝统治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中国历史上壮烈的一章,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排除A项;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人民自发组织抵抗英国侵略的斗争,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
真题速递
第二部分
3.(2023·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表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官兵杀敌殉国,C项正确;明朝中期,戚继光荡除中国东南沿海倭寇,表述错误,排除A项;清朝初期,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表述错误,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左宗棠已经去世,他率军收复了新疆,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真题速递
第二部分
4.(2023·江苏省苏州市)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 阶级基础 B. 斗争方式 C. 失败原因 D. 斗争对象
【答案】D
【详解】此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材料“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斗争对象是清政府,义和团运动主要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阶级基础都是农民阶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采取武装起义的方式,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840年
1856年
1851年
1894年
1898年
1899年
甲午中日战争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C60S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②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局面促使清政府开始了探索西方技术从而走上自强求富维护统治的洋务运动之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④义和团运动威胁到侵略者在华利益,为了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
③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剧,促使清政府反思,走向了从探索器物到制度的道路转变,开展戊戌变法。
事件逻辑关系
知识梳理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