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旅游容量与旅游环境管理 课件(共33张PPT) - 《旅游目的地管理》同步教学(中国旅游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8 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旅游容量与旅游环境管理 课件(共33张PPT) - 《旅游目的地管理》同步教学(中国旅游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旅游目的地管理》
第七章 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
第七章
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
目录
1
2
3
第三节 旅游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与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的安全管理概要
4
第四节 旅游节事活动与安全管理
5
第五节 旅游目的地治安管理
6
第六节 职场健康与文化公平管理
7
第七节 安全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
第七章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的安全管理概要
一、基本概念
(一)旅游安全
所谓旅游安全,就是在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危及旅游者生命和财产等安全现象的总称。
(二)安全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者购买、接受旅游服务时,应当向旅游经营者如实告知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个人健康信息,遵守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警示规定,配合有关部门、机构或者旅游经营者采取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措施。
(三)旅游景区是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的核心区域
二、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的类别
(一)主要类别
1、自然灾害导致的安全 4、游览活动与节事安全
2、交通安全 5、治安安全
3、设施安全 6、其它安全
(二)旅游目的地安全类型的空间分布
1、旅游通道
2、旅游社区
3、旅游景区
旅游城镇
主要安全问题: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安全、治安安全等。
旅游社区
旅游目的地
景点
休息点等
旅游通道
主要安全问题:交通安全、设施安全、自然灾害安全、游览安全、治安安全等。
旅游景区
主要安全问题:治安安全、购物安全、餐饮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等。
节点
第七章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的安全管理概要
三、旅游目的地安全的特征
(一)导致安全事故的因素多,有交叉性
(二)安全管理范围广泛、难度高、要求严
(三)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负面影响巨大
(四)安全事故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和连环性
第七章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的安全管理概要
第七章
国家旅游目的地
一、地震灾害与安全管理
(一)地震概念
(二)我国地震的分布
(三)旅游地地震事故的处理
1、时间分布
2、空间分布
1、震中自救与互救
2、震后自救与互救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与安全管理
(四)旅游地的地震安全预防管理
第七章
二、泥石流灾害与安全管理
(一)概念
(二)泥石流的主要危害
(三)泥石流灾害的旅游安全管理
1、泥石流危害的地域性差异大
2、泥石流对人类的威胁大
3、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1、预见性措施
2、加强预警管理
3、工程治理措施
4、现场躲避措施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与安全管理
(四)旅游地的地震安全预防管理
第七章
三、气象灾害与安全管理
(一)概念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二)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1、干旱 4、风雹
2、暴雨 5、低温冷冻
3、热带气旋 6、雪灾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与安全管理
第七章
三、气象灾害与安全管理
(三)特点
1、种类多 4、持续时间长 7、灾情重
2、范围广 5、群发性突出
3、频率高 6、连锁反应显著
(四)主要气象灾害的旅游安全管理
1、暴雨与次生灾害的安全管理
2、冰雪灾害与道路安全
3、雷电冰雹的安全管理
4、高温安全管理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与安全管理
第七章
四、滑坡灾害与安全管理
(一)基本概念
(二)分布规律
(三)旅游安全防治措施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
1、进行前期科学论证和规划
2、预防与预警
3、实施一定的工程防治
4、避险与救援措施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与安全管理
(四)旅游地的地震安全预防管理
第七章
五、崩塌灾害与安全管理
(一)崩塌的定义
(二)崩塌的分类
(三)崩塌防治与安全管理
(1)散落型崩塌
(2)滑动型崩塌
(3)流动型崩塌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与安全管理
(四)旅游地的地震安全预防管理
第七章
国家旅游目的地
(二)崩塌的分类
(三)崩塌防治与安全管理
第三节 旅游设施的安全管理
一、旅游道路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七章
国家旅游目的地
(二)崩塌的分类
第三节 旅游设施的安全管理
二、休闲设施的安全管理
三、水电设施的安全管理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离不开水、电。因此,景区内必须具备足够的水源或蓄水、提水工程设施,并且有完善的供排水管道系统设施。这些设施应该注意安全隐患。
第七章
四、设施设备的安全维护
(一)安全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检查
(二)安全设施设备的更新与改造
(三)特种旅游设备检查
1、安全设施设备的维护
2、设施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四)旅游地的地震安全预防管理
第三节 旅游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七章
国家旅游目的地
(二)崩塌的分类
(三)崩塌防治与安全管理
第三节 旅游设施的安全管理
五、消防安全与管理
第七章
六、旅游安全警示标识的管理
(一)管理要求与作用
(二)功能要求
(三)日常管理
(1)信息功能
(2)导引功能
(3)警示功能
(4)服务功能
(5)形象功能
(四)旅游地的地震安全预防管理
第三节 旅游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七章
第四节 旅游节事活动与安全管理
一、节事活动的谋划之初,制定周全的安全管理计划
四、加强节事活动现场管理
五、建设符合安全要求的管护设施
二、树立安全意识,确定合理的节事活动旅游容量
三、建立预报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第七章
国家旅游目的地
第五节 旅游目的地治安管理
一、治安管理的定义
二、治安管理的特征
三、旅游目的地治安防治与管理
1、管理措施的特殊强制性
2、管理主体的武装性
3、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4、管理活动的社会性
(一)偷盗的防治与管理
(二)政治安全的防治与管理
(三)非法活动的防治与管理
(四)旅游活动现场日常管理
第五节 旅游目的地治安管理
第七章
一、职场健康管理
第六节 职场健康与文化公平管理
二、公平的文化环境管理
(一)旅游者的健康管理
(二)工作者的职场健康管理
(一)文化信仰
(四)语言文字表达
(二)文化差异与习俗
(五)特殊人群的服务
(三)少数民族
第七章
一、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
第七节 安全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
二、安全管理体系
(一)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二)是旅游经营者获取经济效益的保证
(三)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安全管理机构
(二)安全管理标准
(三)安全管理规划
(四)安全宣教与提醒
(五)安全预警与应急机制
应急预案
核心要素
目标与原则
应急预案
应急准备
应急响应
现场恢复
响应评估与
预案优化
安全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
第七章
国家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安全的事故处理
(一)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的原则
(二)泥石流的主要危害
(二)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的步骤
1、“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2、“四不放过”原则
3、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4、依法办事原则
1、组织紧急救援
2、立即报告
3、保护事故现场
4、做好善后工作
5、事故的调查
6、写出书面总结报告
7、理赔
(四)旅游地的地震安全预防管理
第七节 安全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
第七章
国家旅游目的地
(二)崩塌的分类
(三)崩塌防治与安全管理
四、旅游安全管理制度
第七节 安全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
《旅游目的地管理》
第八章 旅游容量和旅游环境管理
第八章
旅游容量和旅游环境管理
目录
1
2
3
第三节 旅游环境保护管理
第二节 旅游环境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旅游容量与管理
第五节 其它辅助服务与管理
第八章
第一节 旅游容量与管理
一、关于旅游容量
(二)旅游容量的特性
(一)旅游容量的概念
旅游容量(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又称为旅游环境承载力,1963年,拉贝奇(Lapage)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一定时段、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地资源与自然人文环境、旅游设施设备、社会经济环境、旅游地居民、旅游者所能承受旅游者及其相关活动的规模和强度。
1、综合性
2、动态性
(三)旅游容量的意义
旅游容量是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工具,也是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理论支撑。旅游容量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它是旅游景区管理的有效理论基础。
第八章
第一节 旅游容量与管理
二、旅游容量的分类与测算
(二)旅游容量的测算方法
(一)旅游基本容量的类别
1、旅游生态容量
2、旅游资源容量
3、旅游经济容量
4、旅游空间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生态容量)
旅游资源容量
旅游空间容量
旅游经济容量
旅游社会容量
旅游心理容量
旅游管理容量
第八章
第一节 旅游容量与管理
二、旅游容量的分类与测算
(三)非基本容量与最终旅游容量
1.旅游合理容量与旅游极限容量
旅游容量与负面影响关系图
(2)最终旅游容量计算
木桶法则之下的旅游容量确定示意图
第八章
第一节 旅游容量与管理
三、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不同层面的旅游容量管理举措
第八章
第一节 旅游容量与管理
三、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一)树立良好的旅游容量意识与经营理念,不能唯利化
(二)确实科学合理的旅游容量与管控制度
(三)进行市场营销与宣传
(四)建立旅游规模预警预报制度
(五)提升旅游设施接待能力,采取现代技术,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六)对旅游市场和旅游者进行教育引导
(七)通过价格进行调节
第八章
第二节 旅游环境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环境的定义
二、 旅游环境的构成
旅游环境是指维持旅游活动环境氛围的社会于文化、景观与氛围、生态与卫生、服务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综合,旅游环境是旅游景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从旅游者的旅游角度来讲,是开展旅游活动必须依靠的各种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三、旅游环境的特点
(一)多样性
(二)影响复杂性
(三)地域性
第八章
第三节 旅游环境保护管理
一、存在的问题
(一)对“旅游环境”认知不足,缺乏科学的旅游环境理念。
(二)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缺乏旅游环境保护觉悟。
(三)旅游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投入不足。
(四)旅游利益体的环境意识不足。
(五)对社会文化环境的保护不够。
(六)旅游氛围营造不足。
第八章
第三节 旅游环境保护管理
二、旅游环境的管理
(一)资源环境的管理
(二)生态环境的管理
(三)旅游人文环境的管理
(七)旅游环境意识培育与管理制度
(四)旅游景观与氛围环境的管理
(六)设施环境的管理
(五)旅游卫生环境的管理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