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课件(共27张PPT) -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同步教学(中国旅游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课件(共27张PPT) -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同步教学(中国旅游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学习目标】
  学习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1、体会调研在旅游资源开发领域中的关键作用
  2、描述与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相关的主要研究方法,概述每一种研究方法最适用于哪些情形  
3、区分定性与定量方法,并且描述这两种方法是如何相互补充的
4、列出与一手调查、二手调查有关的主要方法类型  
5、讨论旅游资源评价过程的基本步骤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与程序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章前引例
武夷山旅游景区位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临近江西省,对外交通便捷,有公路、铁路、航空线通往全国各地,已成为福建省内部对外旅游交通的中心。目前,武夷山开辟了20多条旅游航线,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城市都有通达武夷山的航班。武夷山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多家宾馆、酒店,有较强的接待能力。武夷山年平均气温17?9°C,7月平均气温27°C左右,1月平均气温8°C左右,全年可游。武夷山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其中九曲溪自然风光独树一帜,以秀水、奇峰、幽谷等诸多美景蜚声海内外。同时,武夷山的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生物多样性显著,在世界上享有“蛇的王国、昆虫世界、鸟的天堂”等美誉。
  武夷山文化遗存丰富,包括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和宋代思想家朱熹学术活动的书院遗址等。此外,山上还有许多寺院、道观、亭台等古代建筑。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武夷山的国内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国际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以新加坡、日本为主的亚洲地区。我国的北方、华中地区,以及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客源市场还处于初步开发阶段,前景广阔。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一节 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与程序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1.本区和邻区旅游资源方面的资料
2.本区和邻区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方面的资料
(二)实地调查法
1.全面调查
2.系统调查
3.详细勘察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一节 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与程序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三)遥感调查法
(四)区域比较法
(五)资源图表法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一节 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与程序
二、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
(一)调研准备阶段
1.成立调查小组
2.制定工作计划
3.拟定旅游资源调查表及调查问卷
4.资料搜集与整理分析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一节 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与程序
二、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
(二)资料与数据搜集阶段
1.调查方式
概查、普查、详查
2.调查方法
野外实地踏勘、访问座谈、问卷调查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一节 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与程序
二、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
(三)文本编制阶段
1.前言
2.调查区旅游环境
3.调查区旅游资源概况
4.旅游资源评价
5.旅游资源的开发途径、步骤和保障措施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一)全面系统的原则
(二)动态发展的原则
(三)尊重事实的原则
(四)综合效益的原则
(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一)定性评价方法
1.“三三六”评价法
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3.综合评价法
4.美感质量评价法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二)定量评价方法
1.单因子评价
2.综合多因子评价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二)定量评价方法
综合多因子评价
(1)指数表示法
旅游资源评价指数表示法可以分为3步进行。
第一步,调查分析旅游资源或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开发利用现状、吸引能力及外部区域环境。要求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是准确和量化的资料,从而为旅游资源评价结果的数量化提供数据资料。
第二步,调查旅游需求。具体内容包括旅游需求量、旅游者的构成、旅游者的平均逗留时间、旅游消费需求结构及节律性等要素。
第三步,总评价的拟订。在前两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表达旅游资源特质、旅游需求与旅游资源之间关系的量化模型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二)定量评价方法
综合多因子评价
(1)指数表示法
指数表示法采用的公式
E: 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数;
Fi:第i项旅游资源在全体旅游资源中的权重;
Wi:第i项旅游资源的规模指数;
Vi:旅游者对第i项旅游资源的需求指数;
n: 旅游资源的总项数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二)定量评价方法
综合多因子评价
(1)指数表示法
根据上述公式,最后可以应用调查结果和评价指数确定旅游资源的旅游容量、密度、节律性和开发序位。将需求指数和旅游供给(游客可得性程度)结合起来,最终得到旅游资源的总价值。旅游点的潜在引力程度称为旅游资源的潜力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二)定量评价方法
综合多因子评价
(1)指数表示法
I:旅游资源潜力指数;
A:旅游需求值;
B:旅游供给值。
I表示一个旅游点的实际可利用程度,代表了该旅游点所具有的旅游吸引力。但要计算出这一旅游潜力指数,就必须对B(旅游供给)进行合理的量化。B(旅游供给)的量化是根据人们的一般感受、观察和体验,选择季节性、可进入性、准许性、重要性、脆弱性和普及性六个标准,由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对这六个标准进行评价和比较,以数字的形式决定各自的相对贡献值,并按等级由好到差排出顺序。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二)定量评价方法
综合多因子评价
(2)综合评分法
综合评分法是将评价对象分解为若干评价项目,然后将评价项目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因子,根据每个项目和因子的重要性赋以权重,将全部因子评价赋值分数相加,从而获得旅游资源总得分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2)综合评分法
评价对象分解成六个评价项目:旅游资源构成要素种类、各种要素单项评价、要素组成情况、可能容纳的游客量、人文资源的比较、开发的难易程度。然后,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各个项目进行评分。第一种是等分制评价法,将各项目视为同等重要,即每个项目所占的分数相等,均为总分的1/6。每一项目又分解为若干评价要素,根据各要素对相应项目的贡献程度,按100、80、60、40、20五个等级打分,最后将六个项目的得分加总即得出资源综合评价值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2)综合评分法
综合评分法的公式:
F∑i:各项目得分之和;
F:各项目的平均分;
P:被评价的项目数;
i:被评价的游览地数目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2)综合评分法
差分制评价法,该方法根据各评价项目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各自的权重,在评分时将各项初得分乘以对应的权重后求和,即可得到评价总分
Xp:各自的权重;
F∑i:各项目得分之和;
F:各项目的平均分;
Fp:每项得分数;
i:被评价的游览地数目。
显然,总分越高,旅游价值就越大。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单体品质评价
(一)观赏价值评价
1.形式美
2.意蕴美
3.意境美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单体品质评价
(二)历史价值
(三)科考价值
(四)社会文化价值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二、旅游资源系统综合评价
(一)旅游资源显性吸引力评价
1.旅游容量评价
2.旅游丰度、密度和观赏时量度评价
3.资源知名度和魅力度评价
4.资源区位畅达度评价
5.感知距离评价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二、旅游资源系统综合评价
(二)旅游资源隐性吸引力评价
1.旅游者的旅游环境感应
2.旅游者的旅游空间偏好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一)区位环境评价
(二)自然环境评价
(三)经济环境评价
(四)社会环境评价
(五)客源环境评价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案例分析
丹霞山旅游资源评价
坐 落 在 广 东 仁 化 的 丹 霞 山 , 峰 峦 奇 秀 , 以 “ 赤 壁 丹 崖 ” 的 特 殊 景 观 闻 名 于 世 。 有 一条 锦 江 流 过 丹 霞 , 江 水 清 澈 , 奇 峰 倒 映 , 颇 有 桂 林 漓 江 之 美 , 天 造 地 设 而 成 “ 碧 水 丹 山画 里 看 ” 的 诗 情 画 意 境 界 。丹 霞 山 之 美 主 要 是 一 种 无 须 雕 饰 的 自 然 美 。 通 过 长 期 观 察 、 感 应 、 升 华 、 概 括 , 人们 将 其 特 点 总 结 为 雄 、 险 、 奇 、 秀 、 幽 五 个 字 。丹 霞 山 的 历 史 悠 久 , 从 锦 石 岩 开 发 到 今 已 有 900 年 的 历 史 了 。 数 百 年 来 , 前 人 在 自然 风 景 开 发 以 及 建 筑 、 碑 文 、 石 刻 、 书 法 、 诗 词 著 作 等 方 面 , 留 下 了 丰 富 的 古 迹 , 供 后人 游 览 和 欣 赏 。
目 前 山 上 保 留 了 大 量 各 个 时 期 的 古 山 寨 和 崖 墓 、 悬 棺 等 墓 葬 文 化 景 观 , 有 “ 逢 山 有寨 , 逢 寨 有 山 , 逢 门 必 险 ” 的 说 法 , 构 成 山 区 文 化 遗 迹 的 另 一 大 特 色 。 由 于 丹 霞 山 历 史上 很 早 就 成 为 岭 南 风 景 名 山 , 故 各 代 都 有 文 人 墨 客 赋 诗 题 咏 , 刻 石 立 碑 。 仅 目 前 收 到 的丹 霞 山 、 韶 石 历 代 游 记 、 开 山 记 、 诗 词 等 已 达 300 余 篇 ( 首 ) ; 仅 丹 霞 山 长 老 峰 一 带 的摩 崖 、 刻 石 、 碑 刻 等 就 有 几 十 处 , 形 成 遍 布 于 山 道 旁 的 文 化 景 点 。 丹 霞 山 的 文 化 遗 迹 是构 成 丹 霞 山 旅 游 资 源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尚 有 待 进 一 步 发 掘 。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
案例分析
丹霞山旅游资源评价
丹 霞 山 发 育 了 大 大 小 小 、 各 种 各 样 的 丹 霞 地 貌 类 型 , 而 且 都 有 其 典 型 代 表 , 因 此 专家 们 争 相 对 丹 霞 山 进 行 研 究 , 丹 霞 山 的 研 究 也 就 成 了 其 他 地 区 丹 霞 地 貌 研 究 的 依 据 , 以丹 霞 山 命 名 一 类 地 貌 , 确 实 当 之 无 愧 。 丹 霞 地 貌 的 最 突 出 特 征 是 山 坡 广 泛 发 育 赤 壁 丹崖 , 这 也 是 区 别 于 其 他 地 貌 的 显 著 标 志 。 虽 然 经 长 期 流 水 携 带 的 有 机 质 沉 淀 或 藻 类 植 物附 生 , 许 多 崖 壁 表 面 变 成 黑 色 、 墨 绿 色 , 但 仍 显 示 出 暗 红 的 底 色 , 而 新 鲜 崖 壁 或 流 水 不到 的 地 方 , 则 依 然 是 “ 色 如 渥 丹 , 灿 若 明 霞 ” 。 至 于 被 染 黑 或 藻 类 附 生 的 部 分 , 却 又 增加 了 几 分 墨 气 和 凝 重 , 更 显 示 出 水 墨 画 的 韵 味 。 赤 壁 丹 崖 是 丹 霞 地 貌 的 最 基 本 要 素 , 也是 最 基 本 的 风 景 要 素 。 山 崖 、 谷 壁 均 由 它 组 成 。 其 不 同 的 组 合 、 不 同 的 体 量 , 构 成 了 丹霞 山 群 中 的 石 峰 、 石 堡 、 石 墙 、 石 柱 等 各 种 地 貌 形 态 , 构 成 我 们 现 在 看 到 的 各 种 地 貌 景观 。 在 丹 霞 地 貌 分 布 区 , 往 往 石 块 离 散 , 群 峰 成 林 , 山 顶 平 缓 , 山 坡 直 立 ; 赤 壁 丹 崖 上色 彩 斑 斓 , 洞 穴 累 累 ; 山 与 山 之 间 高 峡 幽 谷 , 清 静 深 邃 ; 山 石 造 型 丰 富 , 变 化 万 千 。 其雄 险 可 比 花 岗 岩 大 石 , 奇 秀 不 让 喀 斯 特 峰 林 。 而 且 丹 霞 地 貌 分 布 区 内 往 往 都 有 河 流 穿
过 , 丹 山 碧 水 相 辉 映 , 是 构 成 风 景 名 山 极 重 要 的 一 种 地 貌 类 型 。
分 析 内 容 : 请 以 丹 霞 山 为 例 , 结 合 本 章 所 学 知 识 对 丹 霞 山 旅 游 资 源 进 行 评 价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