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学习目标】 学习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1、理解人文旅游资源的概念,识别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2、区分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和构成要素,明确人文旅游资源的功能 3、了解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熟悉各类型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措施4、掌握七种类型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管理的措施,并能熟练运用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文旅游资源概述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管理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章前引例丽江古城原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高原集镇,始建于南宋,距今有八九百年历史。从南宋至清各代,均为滇西北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民国以后,逐渐沦为一个“被遗忘的王国”,一直属于“老、少、边、穷”之列。1995年云南发生大地震,作为地震重灾区,丽江重新被世人注意。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从而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没有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目前,丽江已成为云南文化旅游胜地,海外游客的比重超过了昆明。丽江古城为什么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能重放光芒?应当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纳西文化研究(或东巴文化研究)。1913年,法国学者巴克出版了《么些研究》一书,收集了纳西的象形文字730个。美国学者洛克出版了《中国西南部的古纳西王国》等著作,全面介绍了丽江这座雪山下的古城的独特风貌及纳西族的原始习俗与东巴经卷等。20世纪60年代考古发现多教合一、多文化合一的白沙壁画,再次强化了丽江文化的独特价值。后来又发现丽江民间还保存有绝世的道教古乐和唐明皇两大法曲之一的《紫薇八卦曲》以及李煜的《浪淘沙》等古曲,它们的出现具有改写中国音乐史的意义。丽江古城保护开发启示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 人文旅游资源概述一、人文旅游资源特点(一)历史性(二)区域性(三)观赏性(四)垄断性(五)文化属性(六)不可再生性和可创造性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 人文旅游资源概述二、人文旅游资源分类(一)人文旅游资源单体划分旅游资源分为主类(8个)、亚类(31个)和基本类型(155个)三个层次。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包括4个主类、14个亚类和84个基本类型,占全部旅游资源的类型比重分别为50%、45.16%和54.19%。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 人文旅游资源概述人文旅游资源单体划分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E 遗址遗迹 EA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EAA 人类活动遗址 EAB 文化层 EAC 文物散落地 EAD 原始聚落EB 社会经济文化 活动遗址遗迹 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 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EBC 废弃寺庙 EBD 废弃生产地 EBE 交通遗迹 EBF 废城与聚落遗迹 EBG 长城遗迹 EBH 烽燧F 建筑与设施 FA 综合人文 旅游地 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 FAB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FAD 园林游憩区域 FAE 文化活动场所 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FAG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 FAH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 FAI 军事观光地 FAJ 边境口岸 FAK 景物观赏点FB 单体活动场馆 FBA 聚会接待厅堂(室)FBB 祭拜场馆 FBC 展示演示场馆 FBD 体育健身场馆 FBE 歌舞游乐场馆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FCA 佛塔 FCB 塔形建筑物 FCC 楼阁 FCD 石窟 FCE 长城段落 FCF 城(堡)FCG 摩崖字画 FCH 碑碣(林)FCI 广场 FCJ 人工洞穴 FCK 建筑小品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 人文旅游资源概述人文旅游资源单体划分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E 遗址遗迹 FD 居住地与社区 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 FDB 特色街巷 FDC 特色社区 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FDE 书院 FDF 会馆 FDG 特色店铺 FDH 特色市场FE 归葬地 FEA 陵区陵园 FEB 墓(群)FEC 悬棺F 建筑与设施 FF 交通建筑 FFA 桥 FFB 车站 FFC 港口渡口与码头 FFD 航空港 FFE 栈道FG 水工建筑 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FGB 水井 FGC 运河与渠道段落 FGD 堤坝段落 FGE 灌区 FGF 提水设施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 人文旅游资源概述人文旅游资源单体划分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G 旅游商品 GA 地方旅游商品 GAA 菜品饮食 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GAC 水产品与制品 GAD 中草药材及制品 GAE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GAF 日用工业品 GAG 其他物品H 人文活动 HA 人事记录HAA 人物 HAB 事件HB 艺术 HBA 文艺团体 HBB 文学艺术作品HC 民间习俗 HCA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HCB 民间节庆 HCC 民间演艺 HCD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 HCE 宗教活动 HCF 庙会与民间集会 HCG 饮食习俗 HGH 特色服饰HD 现代节庆 HDA 旅游节 HDB 文化节 HDC 商贸农事节 HDD 体育节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 人文旅游资源概述二、人文旅游资源分类(二)人文旅游资源类型1、历史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2、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3、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4、都市城镇类旅游资源5、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6、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7、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 人文旅游资源概述三、人文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一)文物古迹(二)民俗风情(三)聚落景观(四)现代设施(五)宗教文化(六)文学艺术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 人文旅游资源概述四、人文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一)形象直观地了解人类文明史(二)增长知识与陶冶情操(三)享受美与观赏美(四)促进文化交流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一、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一)有利于保护人文旅游资源(二)有利于丰富旅游者的精神文化世界(三)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二、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一)完善人文旅游资源的评估体制(二)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发人文旅游资源(三)依托政府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四)加大人文旅游资源的普及活动(五)在开发的基础上做好保护工作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三、各类型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一)历史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1.以历史遗迹为对象或原料,就地保护、复原历史原貌,发展主题文化旅游产品;2.以历史遗迹为素材,加以模拟仿造,形成仿古产品;3.以区域文化遗址为文脉,构建文化品牌,树立地方旅游形象或文化形象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二)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1.充分发掘建筑的历史、思想与艺术内涵,开展建筑遗产旅游;2.将建筑旅游资源进行移植仿造,成为旅游设施或其他商业设施的一部分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三)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1.发掘园林文化内涵,开展园林旅游,满足人们审美求知和亲近自然的需要;2.需要在园林中适当地建设游乐设施设备,发展园林休闲项目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四)都市城镇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城市旅游的开发必须以城市文化特色为基础,依据目标客源市场和城市居民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旅游产品。(五)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1.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2.动态开发和综合开发结合;3.重视旅游产品开发;4.防止宗教文化异化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六)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主要包括主题公园式、资源凝聚式、本原式、节会式、物品式、主题附会式等,除此之外,还包括节庆旅游等方面的资源开发。(七)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文学艺术的旅游开发方向可以有下列选择:1.主题产品;2.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展览;3.艺术旅游;4.点缀装饰;5.文艺节庆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三节 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一、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一)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价值纪念价值;教育价值;体验价值(二)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保护历史遗存的保护遗存环境的保护出土文物的保护历史遗址的修复重建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三节 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二、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一)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的价值(二)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的保护三、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一)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价值(二)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保护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三节 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四、都市城镇类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一)都市城镇类旅游资源的价值(二)都市城镇类旅游资源的保护五、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一)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的价值(二)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的保护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三节 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六、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一)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的价值1.旅游审美价值2.休闲娱乐价值3.文化体验与科学考察价值4.装饰美化和品牌塑造价值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三节 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七、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一)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的价值1.旅游审美价值2.休闲娱乐价值3.装饰美化价值4.提升实体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5.树立旅游地的品牌形象6.提高旅游活动各方的文化素养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三节 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二)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的保护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一方面会受到天灾、自然风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也会因为游客活动、规划不当、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而遭到损害。因此,需要对文化艺术类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严格控制游客容量,大力开展文化艺术保护宣传,还可以通过制定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来完善文化艺术的保护措施。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案例分析10几年前,云台山还是一派萧条景象:职工只有69名,年接待游客不足20万人次,门票收入不超过400万元,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仅限于河南省内和毗邻的河北邯郸地区。现如今,云台山风景区已成为集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众多国字号荣誉(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于一身的顶级风景名胜区。是什么使云台山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区域性景区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知名、全国一流、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一方面,云台山在自然景观资源方面家底殷实。景区面积240平方千米,含百家岩、红石峡、子房湖、泉瀑峡、潭瀑峡、猕猴谷、叠彩洞、茱萸峰、万善寺、峰林峡、青龙峡等主要景点。山区地形复杂,气候随海拔与山势山形变化各异、差异明显。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500多种。这里地貌特征很有特色,集秀、幽、雄、险于一身,泉、瀑、溪、潭于一谷,有着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被称为“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 然而,在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景色绝伦的名山大川。云台山真正名扬海内外,还要从它大力挖掘人文旅游资源开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据说,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曾在云台山百家岩隐居20余年。云台山百家岩景区一直在挖掘、整理“竹林七贤”相关文化与遗迹,对历史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并以魏晋文化为特色,打造集观光、休闲、修学、文化体验、徒步等综合旅游产品于一体的高品位旅游区,将“竹林七贤”作为云台山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来培育。 景区重视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深挖景区文化内涵,提升景区文化品位。相传,王维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于景区茱萸峰有感而作。同时,景区所在的修武县还是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利用“重阳登高”与“太极拳”这两大文化品牌,景区先后组织开展了云台山风光摄影大赛、十万太极人穿越云台山、重阳节登高等,大力弘扬焦作山水文化与太极文化。为了弘扬茶文化,云台山先后在红石峡、小寨沟等景点建立了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相协调的茶社,赋予茶以文化内涵,游客品茗赏景,寄情山水的同时,拉长了产业链。同时,云台山还开发景区温泉资源,利用温泉和药膳,发展养生文化和保健养生游。云台山:从无人知到天下识第十一章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案例分析此外,景区相继召开中国旅游景区创新发展云台山5A景区峰会、豫韩文化交流年河南启动仪式、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赋予云台山水更多的文化元素;赴韩国举办云台山旅游产品说明会、云台山风光摄影展宣传周,加强与国际旅游文化交流;成立“竹林七贤”文化艺术研究会,组织召开两年一届的竹林七贤文化研讨会,挖掘竹林七贤内涵,传播竹林七贤文化;《走遍中国》栏目精心拍摄的《云台山传奇》,以及《探索发现》栏目5集纪录专题片《竹林七贤》的播出,进一步介绍了云台山景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隐士文化;《百家讲坛》主讲人、上海同济大学文学系副教授刘强来到云台山探索竹林七贤文化,促进了云台山文化的传播;2012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栏目走进云台山拍摄《魏晋风度》,深度挖掘云台山魏晋文化;为响应国家旅游局“2012欢乐健康游”主题年活动,每年举办“九九登高节”,打造成群众参与度高和高规格的专业性运动赛事。同时,景区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等中央级文艺团体的创作基地,成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的产学研基地,通过与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实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融共进、互利共赢。景区还相继邀请了阎肃、石顺义、雷蕾、舒婷、汪国真等著名词曲作家和诗人,以及北京荣宝斋书画院百位著名书画家来景区采风,创作了《云台恋歌》《青青云台山》等十几首歌曲,并与多位著名歌唱家合作录制了MTV。 分析内容:云台山从无人知到天下识的原因是什么?试讨论“文化是景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命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