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 课件(共27张PPT)- 《旅游法规与政策》同步教学(中国旅游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 课件(共27张PPT)- 《旅游法规与政策》同步教学(中国旅游版)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本章通过对公共生活中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内容、特征的阐述,积极倡导当代大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成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名言荟萃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欧阳修
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
——邓小平
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赫拉克利特
道德通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社会公德的内涵。
2、明确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
3、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能力与情感目标:
1、能正确理解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
2、能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美国世贸大厦被撞时,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妇女正在第86层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像她这样一个靠轮椅行走的人,要从这么高的楼层中逃脱出来,成功率几乎为零。可她竟奇迹般地毫发无损地逃出来了。一位并不相识的逃生者,硬是将她和轮椅从86层一直扛到5层才被人群冲散。
在危难时刻,虽然楼梯里挤满了人,但是却紧张而有序。当楼上开始有担架抬下来时,大家又主动让出一条通道,让伤员先走。接着,在大楼里工作的盲人带着导盲犬下楼来,大家也纷纷让路。消防队员背着沉重的消防器材向上冲,尽管大家都很干渴,但人们还是把自己仅有的一点水拿给他们喝……
危难中,真情传递,让人们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虽然世贸大厦倒塌了,但是,危难中,人们用至爱真情建起了一座道德与友爱的大厦,这座大厦,是无尚崇高的,是任何恐怖主义者也摧毁不了的。
导入案例---道德的大厦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二、社会公德的特点
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四、社会公德的实践和养成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维
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是调节
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它依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的力量,调
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范
人们的言行,起着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社会风
气好转的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单位的道德水平和文
明程度。
二、社会公德的特点
在内容上具有全民性和基础性。
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在结构上具有沿袭性和传统性。
在功能上具有渗透性和易行性。
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一个小人物的公民意识
4月20日,北京一个出租汽车司机,等到了一个要去北京南站的客人。这是一段因“非典”恐慌而生意锐减的日子,有客人是求之不得的。
当司机听到这位客人说自己“肺部有感染,打了一个星期点滴都没好,要回老家”时,他做出的选择是,将车停在路旁,锁上客人放行李的后备箱,然后用手机开始给110、120、12345……拨电话。客人气急了:“我是客人,我打车,到站给钱,你管得着我去哪儿吗?”
司机回答说:“你这话搁平常是理儿,可现在是非常时期,举国上下都在抗击‘非典’。我今儿说什么也不能让你走。”
客人把身上的钱都掏出来给司机,央求放他走。司机说:“我这是对你负责,你要真是‘非典’就没命了,连别人也得受连累。我知道你没钱了,你放心,如果医生说你没事,你明天在北京的花费,我都包了!”
在等医疗机构的车来时,天下雨了,司机在雨中淋着,不断劝阻经过的行人绕道而行。整整两个半小时以后,医院的车才到,拉上病人走了。司机将出租车彻底消毒后回家时,已经是凌晨时分了。
这是“非典”恐慌中的一个小故事,一个最普通的人的故事,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没有谁命令司机必须这样做,也没有人能够监督他是否这样做了。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公民意识。在“非典”恐慌中,我们看到了白衣战士们前仆后继,看到歌星郭峰为坚守病房的医护人员连线送歌,看到准备买车的市民将存折送到市长手里……我们也看到“逃跑”,看到抢购,看到花样百出的谣言,看到少数官员和商家趁机发财……前者是公民意识和行为,后者不是。
说到底,公民,是那些在平常日子里,更在危机时刻,自觉承担起自己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的人们——他们确实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和希望。
让我们记住这个司机——北创公司的张四平,今年49岁。让我们也记住他现在的感受——在得知那个客人排除了“非典”的嫌疑后,他说:“我觉得有些对不住人家,我真想向他道歉。”
在社会公德的规范中,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基础性规范,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公民的应有品质,爱护公物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保护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遵纪守法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四、社会公德的实践和养成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一、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二、网络道德的特点
三、网络道德的作用
第二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美国计算机协会成员伦理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①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②避免伤害他人;③要诚实可靠;④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行为;⑤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财产权;⑥尊重知识产权;⑦尊重他人的隐私;⑧保守机密。
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网络伦理声明指出的6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相连的系统;商业性或欺骗性地利用大学计算机资源;偷窃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动;伪造电子邮件信息。
一、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危害国家安全
网络犯罪
网络文化侵略
色情和暴力风暴席卷而来
二、网络道德的特点
自主性和自律性
开放性和多元性
三、网络道德的作用
(一)网络道德是对网络使用者的道德规范
(二)网络道德建设有利于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三)网络道德建设是对网络法制建设的重要补充
(四)网络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向 前发展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1、指引作用
2、预测作用
3、评价作用
4、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
二、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而制定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适用范围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是: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予以保障。其原则主要有:政府依法保障的原则,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和平进行原则。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立法目的是:兴利除蔽,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