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案)高中政治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统编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案)高中政治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统编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学习目标展示
(一)课标要求
1.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科学精神:从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说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从而理解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公共参与: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社会实践中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2.难点:贯彻落实党的执政理念的具体要求;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二、知能提升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1.内容
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__________的先锋队,同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先锋队。
根本立场 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根本宗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要求
正确 利益观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 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 。
正确 群众观 在任何时候,都应把___________放在第一位,保持同______________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牢记根 本问题 全体党员牢记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这个根本问题
三个 “务必” 务必______________、务必______________、务必______________。坚定______________,增强历史主动。
(二)党的执政理念
1.为什么
理论依据 ______________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_______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
党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______________,坚持以__________为中心
2.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2)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 的发展要求,__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和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______________。
(3)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党的奋斗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我们党奋斗目标
4.怎么做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坚持______________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____始终接受______________,始终同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同海内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______________的强大合力。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路线。即__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5.新时代的目标
到21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 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 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 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易混易错辨析
1.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腐败堕落。 ( )
2.执政为民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 )
3.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 )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牢固树立以公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 ( )
5.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党的主体地位。 ( )
6.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
7.立党为公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
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9.党的领导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
10.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1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
12.中国共产党没有自身利益。( )
四、课前探究
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灾后恢复重建,都会全力以赴。希望乡亲们坚定信心,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次抗洪救灾,各方面力量与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共同构筑起防汛救灾、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强大政治优势。
运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心”的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
五、对点训练
1.中共中央办公厅2023年3月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表明
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具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中国共产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成立后百年峥嵘岁月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始终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装在心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凝聚磅礴伟力,实现了从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到惊天动地的历史性飞跃,并继续在党与人民群众的奋斗事业中书写传奇。由此可见
①党要把人民的利益与自身的特殊利益合起来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运的根本力量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作出部署,既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也为做好公共服务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立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与人民群众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历代共产党员都用行动践行着传统文化中的“爱民”思想,致力于厚生利民、以政裕民,用实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①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没有自己的利益
③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④始终代表全体公民的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调研时指出,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③坚持人民立场和公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党的二十大对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出新部署。党员干部要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②坚持脚踏实地,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
③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④不脱离群众,不凌驾于群众之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网络征求人民意见,是我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形式。如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开展,就在网络上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的专栏提出意见建议。网络征求意见
①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②能够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活动中去
③体现了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
④能够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坚持人民至上,走好群众路线,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调查研究直奔问题去,注重“小切口”实打实拿出具体对策,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开展。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人民至上,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工作的中心
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坚持问题导向,满足人民的一切需求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六、参考答案:
1.易混易错参考答案
1.提示: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2.提示:立党为公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3.提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
4.提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
5.提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6.提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7.提示:执政为民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8.提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
9.提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10.提示: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
11.提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2.提示: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等于说广大党员干部就没有任何个人利益,对党员干部的正当合法利益,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党员的个人利益与国家人民的利益冲突时,党员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2.课前探究参考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灾后恢复重建,都会全力以赴,把人民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3.对点训练答案
1.B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故②错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故④错误。
2.C 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故①错误;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故④错误。
3.A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却点,故③错误;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为根本立场,故④错误。
4.A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但不是没有自己的利益,故②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不是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故④错误。
5.A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故③错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故④错误。
6.D 材料要求党员干部要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材料主要强调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故①不选;②与材料主题不符,故排除。
7.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故①错误;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网络征求意见并不能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故(④错误。
8.D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①错误;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不是满足人民的一切需求,故③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