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十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课件(共52张PPT)《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第2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十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课件(共52张PPT)《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第2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第2版)》
1
2
1.理解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概念、类型及内容
2.了解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3.熟悉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应急响应程序
4.掌握常见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
1.能判别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类型
2.能 编制简单的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能处置旅游景区常见安全事故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项目十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1
任务一 景区安全管理认知
导引案例
2017年1月负面舆情热度较高省市热点事件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旅游局官网
思考:以上的旅游负面新闻事件中,哪些属于景区安全问题?
一、旅游景区安全问题的表现形态
旅游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旅游安全问题是指旅游活动中各种安全现象的具体表现。既包括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安全思想、安全意识,也包括发生在旅游活动各环节和旅游活动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具体的安全事故或安全事件。
其他旅游意外安全事故
旅游设施安全事故
犯罪
自然灾害
疾病
旅游交通安全事故
一、旅游景区安全问题的表现形态
二、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类型
(一)按照景区的类型分
按照景区的类型划分,旅游景区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地文景观型旅游景区安全事故、水域风光型旅游景区安全事故、建筑与设施类旅游景区安全事故、文物古迹类景区安全事故、冰雪类景区安全事故、游乐园安全事故等。
二、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类型
(二)按照主要责任方分
景区安全事故的责任方主要有景区经营管理者和政府主管部门、旅游景区从业人员、旅游者等。
二、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类型
(三)按照旅游安全事故的危害等级划分
根据国务院2007 年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安全事故
58
90
42
80
景区经营管理者因素
旅游景区从业者因素
旅游者自身因素
不可抗力因素
80
其他因素
三、旅游景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任务执行
1.任务发布
调查景区安全事故的形态和类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2.任务分析
通过网络资料整理,现场调查的方式,调查周边1-2个A级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形态和类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3.任务实施
(1)调查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形态和类型
(2)分析景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见表10-1)
2
任务二 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防治与管理
导引案例
景区安全:从被猴子蹬掉石块砸中身亡看,游客如何防范景区里的意外伤害?
资料来源:http://www./articles/6545(执慧网)
思考:如何防范景区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国旅游安全的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国家旅游安全施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基层为主”的管理体制。旅游景区的管理机构和经营企业是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基层单位,景区的安全管理主要从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责任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安全督导检查、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理顺应急响应机制等方面着手。
一、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内容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由预警系统,控制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政策法规体系是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保障和依据,预警系统和控制系统属于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监管体系,旅游保险属于事后的补偿体系,安全救援是事中采取积极措施的重要保障。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信息发布
(2)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3)安全宣传与提示
(一)旅游景区安全预警系统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景区安全控制系统的构成
(1)“旅游警察
(2)景区联合治安执法队伍我国景区旅游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还在不断地探索完善过程中。目前一般采取由旅游监察大队与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合力组成的“1+3”模式。
“1+3”旅游综合管制体制始于2015年,是“515战略”实施以来,国家旅游局持续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实现管理机制和改革布局新突破的一种旅游管理体制。
(二)旅游景区安全控制系统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景区安全控制系统的构成
(1)“旅游警察
(2)景区联合治安执法队伍我国景区旅游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还在不断地探索完善过程中。目前一般采取由旅游监察大队与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合力组成的“1+3”模式。
“1+3”旅游综合管制体制始于2015年,是“515战略”实施以来,国家旅游局持续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实现管理机制和改革布局新突破的一种旅游管理体制。
(二)旅游景区安全控制系统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景区安全控制系统的构成
(1)“旅游警察
(2)景区联合治安执法队伍我国景区旅游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还在不断地探索完善过程中。目前一般采取由旅游监察大队与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合力组成的“1+3”模式。
“1+3”旅游综合管制体制始于2015年,是“515战略”实施以来,国家旅游局持续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实现管理机制和改革布局新突破的一种旅游管理体制。
(二)旅游景区安全控制系统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景区安全控制的主要任务
景区安全控制主要包括监督景区内的分包经营活动;对景区内的各种旅游活动进行管理;景区内设施设备的日常检查;游客住宿、饮食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等。
(二)旅游景区安全控制系统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1.旅游景区政策法规系统
包括国家、地方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以及景区自己制定的相关制度与规定。
(1)国家法规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安全管理办法》、《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旅游景区等级评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旅行社条例》和《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规条例。。
(2)地方法规条例
(3)景区安全管理制度
(三)旅游景区安全保障系统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2.旅游景区安全救援系统
旅游景区安全救援系统由景区和当地社区的医院、消防、公安部门以及景区安全资料与档案所组成。景区要设有救援机构和救援车,配备相关的救援设施设备,制定救援制度,设计演练救援方案。
(三)旅游景区安全保障系统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2.旅游景区安全救援系统
旅游景区安全救援系统由景区和当地社区的医院、消防、公安部门以及景区安全资料与档案所组成。景区要设有救援机构和救援车,配备相关的救援设施设备,制定救援制度,设计演练救援方案。
(三)旅游景区安全保障系统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2.旅游景区安全救援系统
旅游景区安全救援系统由景区和当地社区的医院、消防、公安部门以及景区安全资料与档案所组成。景区要设有救援机构和救援车,配备相关的救援设施设备,制定救援制度,设计演练救援方案。
(三)旅游景区安全保障系统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3.旅游景区保险系统
旅游保险属于事后补偿体系。目前我国的旅游保险制度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
(1)旅行社责任保险
在中国保监会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旅游局推动实施了“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采用“6+1”模式,选取全国最有实力的人保、太保、平安等6家财产保险公司进行全国统保,引入市场化的专业保险经纪人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一系列产品、服务模式、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使其更加贴合旅游行业特点,初步解决了旅游行业在责任险方面索赔难、理赔慢等多年的痼疾,统保项目独有的动态优化机制确保示范项目成为保险市场上最好的旅行社责任保险产品。
(2)旅游意外险。
(三)旅游景区安全保障系统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4.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是一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作面大,任务琐碎而繁重,必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为景区安全管理提供组织上的保障。
(三)旅游景区安全保障系统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5.景区安全标识系统
景区安全标识系统由景区安全与消防安全两个子系统组成。
(三)旅游景区安全保障系统
引导指示性安全标识主要应用在景区的出入口和景区的各级道路上。
入口处安全标识,主要是为了避免游客将不符合景区安全规定的物品带入景区,造成对景区资源的危害。
出口处的安全标识,主要是提示游客查看自己的随身物品,或者领取之前寄存的随身物品等。
景区各级道路上,对游客在旅游活动时遇到的各种选择性的交叉路口给予指引,以及针对道路维护、道路湿滑、滑坡等各种道路状况和突发状况给予指引性的路线选择
(1)引导指示性安全标识
安全提示以亲切的语言与图形提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包括各种体验型的旅游活动项目,应对项目的各种可能风险详尽的提示,对各种身体状况不适应本项目的游客做友情的风险提示。对景区内的海拔高度、温度、天气状况、动植物保护等作出相应的提示。消防设备提示标志(红色背景)有:消防警铃、火警电话、地下消火栓、地上消火栓、消防水带、灭火器、消防水泵结合器。
(2)提示性安全标识
明确禁止性安全标识的作用是禁止游客的各种危险行为。包括景区的消防安全标识、卫生安全标识、环保安全标识等。如“严禁烟火”“请勿乱扔垃圾”“请勿在名胜古迹上涂画”等。
(3)明令禁止性安全标识
命令标志的含义是必须遵守。如:必须戴安全帽、必须穿防护鞋、必须系安全带、必须戴防护眼镜等

(4)命令性安全标识
警告标志的含义是警告人们可能发生的危险。如:当心吊物、当心扎脚、当心落物、当心坠落等
(5)警告性安全标识
安全提示以亲切的语言与图形提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包括各种体验型的旅游活动项目,应对项目的各种可能风险详尽的提示,对各种身体状况不适应本项目的游客做友情的风险提示。对景区内的海拔高度、温度、天气状况、动植物保护等作出相应的提示。消防设备提示标志(红色背景)有:消防警铃、火警电话、地下消火栓、地上消火栓、消防水带、灭火器、消防水泵结合器。
(2)提示性安全标识
三、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
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游安全管理条例》,旅游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旅游者人身伤亡、财产损失,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制定应急预案(事前)
景区预案体系上级预案应为地方政府的《公共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下级应急预案应包括各种专项事故应急预案,如《火灾事故专项预案》,《山体滑坡或落石事故专项预案》、《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游乐项目事故专项预案》、《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1.景区应急预案体系
(一)制定应急预案(事前)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责。
(2)预防预警机制
(3)应急响应
(4)善后工作
明确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以及后果评估。
(5)应急保障
确保落实财力、人力、物力、通信、医疗、技术、治安等各方面的准备预案。
(6)预案的监督管理
包括应急预案的演练、宣传和培训。
2.景区应急预案的内容
(二)应急响应机制(事后)
根据国家旅游局第41号令:《旅游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各类旅游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个级别: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应急响应等级
(二)应急响应机制(事后)
Ⅰ、Ⅱ、Ⅲ级应急响应行动分别由国家旅游局、省级旅游主管部门、市级旅游主管部门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若发生需要Ⅰ、Ⅱ、Ⅲ级应急响应的事故灾难时,在国家、省、市预案正式启动前,由县政府和事发地镇政府(街道办)先行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同时逐级上报,逐级响应。
2.应急响应程序
任务执行
1.任务发布
分析景区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了解景区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应急响应机制。
2.任务分析
通过调查周边A级旅游景区,了解景区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制度,分析整理其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体系。
3.任务实施
(1)调查周边A级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体系
(2)编制景区应急预案,并形成方案(见表10-2
3
任务三旅游景区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
北京十渡游客蹦极触水 项目关闭整改
导引案例
思考:发生此类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
03
02
01
04
一、旅游景区一般、较大安全事故的处理的基本程序
立即报告,协助处理
组织抢救,保护现场
分析原因,追究责任
总结经验,排查隐患
03
02
01
04
二、旅游景区重大安全事故处理基本程序
立即报告
组织抢救,保护现场
赔偿救助
总结经验,排查隐患
三、旅游景区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处理基本程序
报告
保护现场
调查CONSECTETUR
意外伤害事故处理
01
02
03
06
05
04
立即报告
组织抢救
保护现场
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总结报告
协调处理
LOREM
紧急抢救与救援
LOREM
保险理赔、救助安抚
LOREM
解除旅游禁令
LOREM
开展环境整治
LOREM
灾后重建
LOREM
立即报告
LOREM
应急疏散
LOREM
景区自然灾害的处理
交通事故处理
01
02
03
06
05
04
立即报告
组织抢救
保护现场
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总结报告
协调处理
任务执行
1.任务发布
调查并统计当地一家A级景区历年的安全事故情况。分析并总结其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
2.任务分析
通过网络资料搜集整理,现场调查访问的形式,调查周边A级旅游景区,统计当地一家A级景区历年的安全事故情况,分析并总结其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
3.任务实施
(1)调查并统计当地一家A级景区历年的安全事故情况。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类型、伤亡情况、事故的等级等。
(2)分析并总结其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并形成方案(见表10-3)
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景区安全问题。
2.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
二、填空题
1.旅游景区安全问题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杂、层次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方面,即游客的 、 、和 。
2.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 、 、 、 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3.按照景区的类型划分,旅游景区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 、 、 、 、冰雪类景区安全事故、游乐园安全事故等。
4.景区安全标识系统由 、与 两个子系统组成。
5.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预警,颜色依次为 、 、 、 。
同步练习
三、选择题
1.旅游安全事故的表现形态( )
A.犯罪
B.自然灾害
C.旅游交通安全事故
D.旅游设施安全事故
2.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体系由( )构成。
A.预警系统
B.控制系统
C.保障系统
同步练习
D.财务系统
3.区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
A.安全岗位责任制
B.领导责任制
C.值班巡逻制度
D.设施设备维修和保养制度
4.一般设置景区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 )。
A.巡逻组
B.护卫组
C.消防组
D.监察执行组
同步练习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Ⅰ级(特别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30人以上或者重伤100人以上;旅游者500人以上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其他在境内外产生特别重大影响,并对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特别重大威胁的事件。
五、简答题
1.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
2.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程序。
3.旅游景区安全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