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填空专项(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填空专项(含解析)

资源简介

科学·七下·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填空专项
一、填空题
1.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作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   体、   体,也可以是   体。
2.《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描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从声音的传播速度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
3.超声波和次声波: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大多数人的听觉范围是   Hz。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做   ,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   。蝙蝠利用   捕食。
4.23、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往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接着看到了强烈的爆炸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①   ;②   。
5.声源: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正在   的物体叫做声源。   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6.如图所示,玻璃罩内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空气抽出,
发现   ,
这说明   。
7.生活中有许多声音:①垫排球的声音②海浪的声音③手机播放的音乐声④上课时电铃的声音⑤吹口哨的声音⑥敲击音又的声音。上述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   ,声源属于固体的是   (填序号),声音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8.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9.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这个哨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哨音以   的形式通过   传到旁边同学的耳朵。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   。
10.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   (填“推理”或“归纳”)的方法可得
结论:   。
11.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1)悠扬的笛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12.2022年5月1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科学数据公开,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2 月1日成功降落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
(1)宇航员不能直接在月球上对话,这是由于   。
(2)在月球上,下列活动中航天员可能做到的是 。
A.放风筝 B.扔石块 C.打雪仗 D.游泳
13.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 :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    (填“ 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4.如图所示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   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边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1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16.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空气温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1)由表中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空气温度(℃) ﹣30 15 20 25 100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米/秒) 313 340 344 346 386
(2)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与我们的距离,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夏天比冬天   (填“长”或“短”)。
17.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   ;如果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   。 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18.声速: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在   中传播速度最慢。声速还与介质的   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   米,气温每    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19.
(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填字母)法。
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化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4)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   弹起,乙实验乒乓球   弹起。(填“会”或“不会”)
20.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介质 声速v (米/秒) 介质 声速v (米/秒)
空气(0℃) 331 蒸馏水(25℃) 1497
空气(15℃) 340 铝(25℃) 5000
空气(25℃) 346 铁(25℃) 5200
煤油(25℃) 1324 铜(25℃) 3750
(1)指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有的规律:   (写出一条即可) 。
(2)某测量员在空气温度是15℃的环境中利用回声测距离: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秒钟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秒钟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   。已知声速为340米/秒,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    。
ZJ·七下·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填空
2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波;固;液;气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作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2.【答案】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解析】【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速度最大,在气体中速度最慢,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描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从声音的传播速度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3.【答案】20~20000;超声;次声;超声波
【解析】【分析】根据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认识和利用解答。
【解答】超声波和次声波: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大多数人的听觉范围是 20~20000Hz。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3。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
4.【答案】真空无法传声;应先看到爆炸的火光,听不到爆炸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解答】太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光可以在太空中传播,故应先看到爆炸的火光,听不到爆炸的声音。
5.【答案】振动;发声;固体、液体和气体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声源的定义和声音传播的知识解答。
【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6.【答案】电铃仍然在振动,但是听不到铃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分析解答。
【解答】如图所示,玻璃罩内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空气抽出,发现电铃仍然在振动,但是听不到铃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7.【答案】振动;①③④⑥;声波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根据发声体的状态解答;
(3)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解答。
【解答】(1)上述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2)声源属于固体的是排球、手机、电铃、音叉,故选①③④⑥;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8.【答案】振动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敲鼓时纸屑上下跳动,说明发声的鼓皮在振动。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说明发声的扬声器在振动。发声的音叉会激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综上所述,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9.【答案】管内空气;波;空气;低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取决于发声体的频率。频率高则音调高
【解答】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所以 这个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哨音以声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到旁边同学的耳朵。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增加,声音的振动频率减小,所以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故答案为:(1)管内空气,波,空气,低;
10.【答案】(1)变小
(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分析】(1)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空气越稀薄,则传声能力越弱;
(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则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可知,如果玻璃罩中变成真空,那么将不会听到声音,即真空不能传声,这种方法叫科学推理法。
【解答】(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变小。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推理的方法可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答案】(1)空气柱
(2)大于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的,真空无法传声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振动的知识解答;
(2)根据声速的知识解答;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的,真空无法传声。
12.【答案】(1)月球上没有传声的介质
(2)B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根据各种活动的条件结合月球的情况分析即可。
【解答】(1)宇航员不能直接在月球上对话,这是由于月球上没有传声的介质;
(2)月球上没有空气,而风筝依靠空气升空,故A不合题意;
扔石块时依靠石块的惯性,而月球上的石块仍然有惯性,故B符合题意;
月球上没有空气,自然没有水蒸气,肯定不会下雪,故C不合题意;
月球上没有水,不能游泳,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超声波;不能
【解析】【分析】根据超声波的应用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解答。
【解答】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这种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4.【答案】(1)物体振动
(2)响度;音调
(3)能量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由物体的振幅决定;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据此分析解答。
(3)声音的利用: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
【解答】(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边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5.【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不能
(3)将不容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转换法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振动消失,发声就会停止;
(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1)实验时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则音叉会停止振动,则此时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将不容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作转换法。
16.【答案】(1)越大
(2)短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2)首先比较声音在夏天和冬天传播速度的大小,再根据公式比较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大小。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2)夏天的声速大于冬天的声速,而回声经过的距离相等,根据公式可知,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夏天比冬天短。
17.【答案】(1)铃声逐渐变小
(2)铃声逐渐变大
(3)小
(4)真空不能传声;科学推理法
【解析】【分析】(1)(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玻璃罩中的空气密度越大,则听到声音越大;空气密度越小,则听到声音越小。
(4)将实验想象为理想情况下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叫科学推理法。
【解答】(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铃声逐渐变小。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铃声逐渐变大。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4)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18.【答案】固体;气体;温度;340;升高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声速的知识,以及声速的影响因素解答。
【解答】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1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声速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19.【答案】(1)B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微小振动放大
(3)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4)会;不会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结合本节知识分析题目,可以得出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解答】(1)声波不易观察,但能找到它和水波的相似点:将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这种探究方法叫类比法,故选B。(2)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3)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4)月球上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甲实验乒乓球会被弹起,乙实验乒乓球不会被弹起。
故答案为:(1)B;(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微小振动放大;(3)空气可以传播声音;(4)会;不会
20.【答案】(1)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或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等,合理即可)
(2)反射;425m
【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解答】(1)分析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有的规律:
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
(2)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反射。
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t1=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
又经过t2=0.50s再次听到回声,即为从开始计时算起一共用了1.5s听到回声,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s=s1+s2=170m+255m=425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