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从下面三幅图片中,你能感受到中国近代外交的哪些特点?
《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
周恩来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By Yushen
第15课——钢铁长城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新中国建立后坚持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结合教材81页)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中国一百来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苏 联
美 国
新中国建立时的世界局势
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谋求民族独立
新兴独立国家
中国
为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新中国领导人是怎么做的?
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对策: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
世界
积极
主动
打破美国封锁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49 1950
建交国家 10 9
1951 1952 1953
1 0 0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第一年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1950年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1949年12月
周恩来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2月14日
作用:1、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更加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2、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孤立,
在不利形势之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努力?有什么作用?
(1)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
我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和平共处
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
侵犯
平等
互利
和平共处是总原则,是核心,其他是基本原则,也是实现总原则的条件。
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第一层,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两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最重要表现;第二层,前四项原则既是和平共处的前提条件,又是和平共处包含的具体内容。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确定: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哪一项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美军空袭叙利亚
美国对台军售
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侵犯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
×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随着中印等国的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
产生了什么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日内瓦会议是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54年4月24日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1954年,日内瓦会议
实践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地位: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1)背景:
二战后,亚洲、非洲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特别是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国,加紧在远东和东南亚制造紧张的局势,严重威胁了新兴独立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新兴国家认识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二战后亚非国家独立进程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第一次没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9个亚非发展中国家
印度尼西亚万隆
(2)时间:
1955年
(3)地点:
(4)参加国家:
(5)会议特点:
印度
印度尼西亚
缅甸
锡兰(斯里兰卡)
巴基斯坦
发起国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万隆会议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1)原因:
(2)提出: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意义: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周恩来与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及其夫人合影
周恩来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右
二)、缅甸总理吴努(右一)
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②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7)方针提出的意义: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周恩来
遭遇相同:
面临问题相同: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维护和平的愿望等。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小组活动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平等、宽容、互相尊重、彼此理解
作用: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在周恩来26年的外交生涯中,到他逝世前,总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还包括美国和日本。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
课堂小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状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的背景
万隆会议的影响
万隆会议的经过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
帝国主义封锁孤立
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
内容
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团结与合作
1955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意义
周恩来:“求同存异”
外交理论
交往新路
中国方案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和平·合作·共赢
大国关系
周边国家
出席会议
五、[延续——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1.“它是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就表明亚非国家己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材料所说的“会议”( )
A.最终解决了朝鲜半岛的和平
B.打破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万隆精神
d
课堂反馈
2.建国后,毛泽东多次强调:“巩固同一切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这是我们的基本方针,基本利益所在。再就是亚非拉国家以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应当巩固和发展同他们的团结。至于帝国主义国家,我们也要团结那里的人民。”该论述旨在( )
A.强调世界各国人民团结的重要性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
a
课堂反馈
3.1954年4月29日,中印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其所确立的外交原则成为指导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该准则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C.亚非万隆会议主张 D.人类命运共同体
a
课堂反馈
4.九年级某班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他们整理相关历史信息的过程中,最准确的一项是A.万隆会议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B.199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C.古巴人民在纳赛尔等人的领导下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D.1977年年底,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
课堂反馈
5.下列事迹与邓小平无关的是( )
A.指挥淮海战役
B.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
C.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课堂反馈
6.俄乌冲突伊始,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希望当事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 )
A.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
B.新时期冷战思维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反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c
课堂反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