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下第一单元课前预习任务单第一单元 杰出人物 课前预习任务单【预习内容】《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 《孙权劝学》【预习目标】1. 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 借助页下注释和工具书识记生字词,积累文学常识。1《邓稼先》一、初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1. 积累文学常识。(1)杨振宁,( )学家。1922 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42 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 学,1945 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 年获博士学位。1957 年与( )一起获得了( ) 。(2)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 ( )、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 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 了( ) ,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99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 )功勋奖章。2. 掌握重点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宰割( ) 筹划( )殷红( )无垠 ( )夐不见人( ) 黯兮惨悴( ) 风悲日曛( ) 兽铤亡群( )(2)根据语境辨析多音字,将加点字的读音写在括号里。殷: 殷红(yān) 殷切(yīn)先辈们用殷( )红的鲜血和不灭的信仰换来了我们今天殷( )实的生活。(3)根据拼音写汉字。元 xūn( )diàn( )基 至死不 xiè( )jū( )躬尽 cuì( ) 妇 rú( )皆知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为了还原这位伟人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他鲜为人知的小故事。B. 说起日本战犯土肥原贤二,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C. 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D.《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可是家喻户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 日新月异变化的见证。二、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4.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从中可以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5. 思考:通过预习,我有哪些收获和疑问?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初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1. 积累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 ),山东诸城人, 著名的( ),代表作有诗集( )等。(2)闻一多是著名诗人、( ) 、( ),代表作有诗集( ),学术著作( )等。2. 掌握重点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赫然( ) 迭起( ) 校补( ) 诗兴( ) 地壳 ( ) 漂白( ) 小楷( ) 兀兀穷年( ) 锲而不舍(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言行一致 声震天地 昂首挺胸 潜心贯注B. 一反既往 卓越学者 凶多吉少 热情澎湃C. 深霄灯火 反对独栽 群蚁排衙 炯炯目光D. 众物腾怨 拍案而起 心会神凝 寻求宝藏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全县教学教研大会召开以后, 各学校发扬愚公移山精神, 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B.“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C. 他上课心不在焉,一直望着窗外发呆,根本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内容。D. 全班同学气冲斗牛,齐心协力,取得了拔河比赛的胜利。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他要给我们——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 辛苦, ——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 一部《校补》—— 而出。(4)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 ——了。A. 衰弱 凝结 蓦然 一反既往 B. 衰弱 凝固 赫然 一如既往C. 衰微 凝固 蓦然 一如既往 D. 衰微 凝结 赫然 一反既往二、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6. 思考:通过预习,我有哪些收获和疑问?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初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1. 积累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女作家( ) ,原名( ) ,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代表作有小说( )等。2. 掌握重点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调羹( ) 舀( ) 瞿秋白( ) 咳嗽 ( ) ( ) 深恶痛绝( ) 揩( ) 阖眼( ) 疙瘩 ( ) ( )搭讪( ) 筵会( ) 解剖( ) 紊乱( ) 虔诚( ) 踌躇 (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悠然 细徽 绞肉机 阿司匹林B. 抹杀 安顿 荷叶饼 和言悦色C. 琐碎 玻璃 铁栏杆 发人深省D. 洗澡 稀奇 闹烘烘 竭力避免 (3)选词填空。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 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 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B. 他年纪大了,渐渐感觉到身体不济。C. 做事情不能草率,要认真,要仔细。D. 对于少数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二、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4. 文中写了鲁迅先生哪些事?谈谈鲁迅先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5. 思考:通过预习,我有哪些收获和疑问?4 孙权劝学一、初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1. 积累文学常识。司马光,字( ), 时期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2. 给加点字注音。卿( ) 孰( ) 涉猎( )治经为博士邪( ) 即更刮目相待( ) 肃遂拜蒙母( )3. 解释词语。(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但当涉猎: 孰若孤: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解释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二、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4、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为什么要详写吕蒙和鲁肃的对话?5、思考:通过预习,我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