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核心素养评价卷“三国燃烽烟,好汉聚梁山,取经历艰难,红楼终梦断。”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在乱世争雄、降妖除魔、儿女情长中,认识形形色色的人,品读扣人心弦的故事。欢迎你参加五(2)班的“名著故事园”读书交流会。任务一:品读·筹备1.品读名著,掌握字词是关键。(8分)(1)下面是名著中出现的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弓弩(nú) 霹雳(lì) 楷书(kǎi)B.迸裂(bìnɡ) 丞相(chénɡ) 晦气(huì)C.墩子(dūn) 抽屉(shì) 猕猿(mí)D.肋下(lèi) 铁锤(chuí) 嫣红(yān)(2)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6分)今日店中生意颇好,往来歇脚的人甚多:有游乡给人治病的郎中,有走街串巷叫卖的货郎,有书生打扮的墨客……看到顾客熙熙攘攘,客舍喜不自胜。①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是( )。(2分)A.郎中 B.货郎 C.墨客 D.客舍②写出片段中画线词语的意思。(4分)熙熙攘攘:喜不自胜:2.五(2)班的同学们发出了交流会活动的邀请函,一起来看看吧。(12分)(1)读邀请函,看拼音写字词。(7分)邀请函名著中人物众多:景阳ɡānɡ( )上打虎的武松,dù jì( )他人的东吴dū du( )周瑜,在léi ɡǔ( )nà hǎn( )中闯营夺zhài( )的赵云,wǔ yì( )高强的林冲……让我们品读名著,感受人物的魅力吧!(2)丁丁为本次读书交流会拟了宣传语,哪个选项最恰当?( )(3分)A.读古典四大名著,品民族文化精髓。B.诸葛谋略扬天下,兄弟情谊似海深。C.劫富济贫显英雄,水泊梁山见真情。D.宝黛无缘肝肠断,跋山涉水取经难。(3)班长在开幕式致辞中引用了几句诗,其中与四大名著无关的是哪一项 ( )(2分)A.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B.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C.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务二:交流环节一:感悟精彩情节3.丁丁找到了右面的图片,你对这张图片了解多少呢?试着完成下面的题目。(8分)(1)与下图相关的故事情节是( )。(2分)A.三英战吕布 B.桃园三结义C.煮酒论英雄 D.三顾茅庐(2)下面的句子描写的是图中的 (填人名)。(2分)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手提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赤兔胭脂兽,真乃世之虎将。(3)这个故事出自《 》。书中还有哪些故事?请写出三个。(4分)4.请你跟随林林一起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8分)你看他弄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里,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yuán)鼍(tuó)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悟空将宝贝执在手中,坐在水晶宫殿上,对龙王笑道:“多谢贤邻厚意。”龙王道:“不敢,不敢。”悟空道:“这块铁虽然好用,还有一说。”龙王道:“上仙还有甚说?”悟空道:“当时若无此铁,倒也罢了;如今手中既拿着他,身上更无衣服相称,奈何?你这里若有披挂,索性送我一副,一总奉谢。”龙王道:“这个却是没有。”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1)阅读画线的句子时,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B.遇到“鼋鼍”等较难理解的词语,要反复琢磨,弄清它们的准确含义,否则会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C.带着感情朗读这句话,要读出抑扬顿挫之感,从中感受文章的美D.可以通过想象画面,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来理解这句话(2)片段描写了怎样的景象?(2分)(3)从对话中可知孙悟空 的特点。(2分)(4)结合对《西游记》的理解,本情节出现在书中的哪一处?( )(2分)A.大闹天宫之前B.被压五行山之后C.取经途中D.花果山群妖聚义之时5.读下面的目录,完成练习。(6分)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 冲棒打洪教头第九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第十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1)目录中出现的梁山好汉有 、 、 、 。(2分)(2)根据上述目录,林林制作了“梁山好汉聚义卡”(如左下图)。结合你的阅读所得,照样子再做一张。(4分)梁山好汉聚义卡人物:林冲地点:野猪林 山神庙 草料场经历:被高衙内和陆虞候迫害,得鲁智深、柴进相帮,最后上梁山梁山好汉聚义卡人物:地点:经历:环节二:认识个性人物6.丁丁邀你一起读《香菱学诗》。(10分)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1)从两人的对话中,可看出香菱的 和黛玉的 。(4分)(2)下列哪组人物不属于《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2分)A.薛宝琴 香菱 B.薛宝钗 妙玉C.林黛玉 秦可卿 D.贾元春 王熙凤(3)下面的评语中,评价《红楼梦》的是哪一项?( )(2分)A.为通俗历史教育的典范之作。B.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C.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D.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4)丁丁从人物对话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请你帮他完成填空。(2分)《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 ,时鸣春涧中。”环节三:阅读名著片段7.文文读了下面两种不同文体的《空城计》,与大家进行了交流。(18分)文本一: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文本二:这一天,诸葛亮正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15万人马朝西城县杀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5000个士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个士兵。那些文官得知司马懿带领大军打来的消息后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县杀来。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诸葛亮却表现得比往常更加镇定。他对惊慌失措、面如土色的守城士兵们说:“你们不要害怕,我早已料到司马懿会孤军深入,我不是已经派魏延率兵东下了吗?为的就是堵住司马懿的后路,好狠狠地打他。我是故意留下这座空城来引诱司马懿进兵的。”蜀国的士兵们听诸葛亮这么一说,心里有了底,不再害怕了。其实,这是诸葛亮用自己的镇静来安定军心的一计。军心安定了。诸葛亮便下令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不许城里的人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还下令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让20个士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还说如果魏兵到了也不许乱动。诸葛亮吩咐完后,自己把鹤毛大衣一披,戴上丝织的头巾,领着两个小童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不多久,魏兵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过去,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脸笑容,焚香弹琴,轻松自如。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让军队向后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做出这副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谨慎,从来不做冒险的事。他坐在城楼上,四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去,就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于是司马懿率兵后退。(1)理解语句。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言讫,拍手大笑。(说完,就拍手大笑。)B.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我如果是司马懿,一定不会退兵。)C.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于是下令,教导西城的百姓,怎样跟着军队进汉中。)D.司马懿必将复来。(司马懿一定还会回来。)(2)对比阅读。文本二中的哪一个故事情节在文本一中没有出现?( )(2分)A.诸葛亮登城察看敌情。B.诸葛亮让把旗子全部藏起来。C.诸葛亮在城楼弹琴。D.诸葛亮用自己的镇静安定军心。(3)掌握情节。司马懿下令让军队撤退的原因是什么? ( )(2分)A.司马昭申请撤退军队。B.司马懿怀疑西城县有埋伏。C.西城县兵力充足,难取胜。D.司马懿兵力不足,难取胜。(4)读懂细节。“空城计”后,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4分)(5)发表见解。你喜欢文本一还是文本二的语言特点?为什么?(4分)(6)延伸理解。(4分)①与“空城计”有关的歇后语有很多。要想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横线中可以填( )。[多选]孔明摆空城计—— 。A.化险为夷 B.迫不得已 C.心惊胆战 D.诱敌深入②“空城计”的前一个故事是( )。A.借东风 B.失街亭 C.舌战群儒 D.单骑救主任务三:收获8.在本次读书交流会中,四大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你肯定还读过其他优秀作品。在活动的最后,请你选择其中一部优秀作品或其中的某一个精彩情节,写出你读后的感悟或收获。(30分)答案1.(1)D(2)D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高兴得自己都禁受不起,形容非常高兴。2.(1)冈 妒忌 都督 擂鼓 呐喊 寨 武艺(2)A(3)D3.(1)B(2)关羽(3)三国演义示例:七擒孟获、千里走单骑、火烧赤壁。4.(1)B(2)描写了孙悟空把龙宫里搅得一片混乱的景象。(3)示例:神通广大、率真、可爱(4)A5.(1)林冲 鲁智深 柴进 朱贵(2)示例:武松景阳冈醉酒后打死猛虎,成为家乡英雄。6.(1)好学 博学多识(2)A(3)B(4)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7.(1)C (2)D (3)B(4)诸葛亮带领百姓离开西城,启程到汉中。(5)示例:我喜欢文本一的语言特点。因为这种语言言简意赅,体现了名著的原汁原味。(6)AB B8.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