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标要求】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体会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学习目标】
课程 标准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重点 难点 重点 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难点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思维导图】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育出 大麦 、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培育出芋头,中国培育出 水稻 和 粟 ,中南美洲培育出玉米和南瓜 等农作物。
2.在 阶级矛盾 和 部落战争 的双重作用下,人类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 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 统治者 。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表1)
古代文明 中心地域 主要时段 文明的早期发展(主要成就)
政治 文化
两河文明 (典型:古巴比伦文明) 西亚两河流域 前3500年至前18世纪 1.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2.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 君主专制 制度,颁布 《汉谟拉比法典》 1.创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2.创作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诞生了著名的洪水与 方舟 传说; 3.发明 60进位 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古埃及 文 明 东北非尼罗河流域 前3500—3100年左右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1.创立 象形 文字,生产主要书写材料 莎草纸 ; 2.制定世界上第一部 太阳 历
建造金字塔(体现法老 至上权威 ,包含数学方面的知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古印度 文 明 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前6世纪至前4世纪 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种姓制度 1.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2.创作世界上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3.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希腊文明 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中部分海岛 前8世纪至前5世纪 1.公元前8—6世纪,发展起数量众多、具有 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特征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城邦; 2. 斯巴达 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 的典型 1.文学:创作出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 2.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3.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三、古代文明的扩展
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扩展(表2)
文明类型 农耕文明 希腊(海洋)文明
扩展地域 西亚、北非的大河流域及附近农耕区域 地中海 和 黑海 周边地区
扩展方式 武力扩张 移民(或殖民)
影响因素 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 社会分工 、相对较高的 劳动生产率 、复杂的 社会组织 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1)巴尔干半岛南部 多山少平原 ,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2)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利于航海和海外贸易,这里工商业比较发达; (3)古希腊人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
扩张影响 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第二部分:预习提问
预习完本课后,请提出你的疑问?
=============================================================================
课堂学习学案
任务一:文明的产生
结合书上内容和材料,请试着用示意图的方式画出古代西亚文明形成的过程。
材料一: 古代西亚文明的起源
西亚地区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端于公元前9000年左右,在那里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麦和小麦,驯养的狗、绵羊和山羊的骨骼以及定居的农业村落遗迹。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从此时到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渐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该时期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表明他拥有宗教和军事权力,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情况表明苏美尔地区国家已经产生,进入了文明时代。
示意图:
任务二:古代早期文明
古代文明 中心地域 主要时段 文明的早期发展(主要成就) 特征
政治 文化
两河文明 (典型:古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 文 明
古印度 文 明
希腊文明
任务三:文明的多样性
1.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以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为例)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相似地理条件下大河文明之间仍呈现多元特征的原因。(以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为例)
材料一: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苏美尔诗歌
向你致敬,尼罗河,你来自大地,孕育了埃及!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使得追随者歌唱!
——古埃及诗歌
材料二: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1.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中发现:一些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富;一些人的房屋矮小破旧,墓葬中的随葬品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这反映了在原始社会后期( B )
A. 各文明之间彼此隔绝 B. 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C. 原始手工业比较发达 D. 房屋建造水平差异很大
2.《共产党宣言》指出,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是( B )
A. 穷人和富人的斗争 B. 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
C. 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 D. 工人反抗资本家的斗争
3.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交通、通信条件的限制,人类最初的文明大多范围有限,主要局限于大河流域。由此可知( D )
A. 文明之间没有交流 B. 农耕文明不具备扩张的潜能
C. 文明之间和平相处 D. 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
4.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与古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地区有显著不同,这里面临浩瀚的地中海,岛屿众多,土地有限,农耕条件不佳。这些地理条件 ( D )
A. 使古希腊文明基本独立发展 B. 体现了早期文明扩展的艰巨性
C. 制约了古代雅典民族精神的培育 D. 推动了古希腊海洋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