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宇宙的边疆》学案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宇宙的边疆》学案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13.2宇宙的边疆 学案
【学习目标】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数亿观众观看了这部片子。20世纪末,我国开始走上“科教兴国”的道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的影响下,学科技、用科技、发展科技的热潮渐起。为了吸收世界先进的科研成果,一大批学者相继介绍、翻译了大量的国外科技著作。于是,《宇宙》被翻译介绍到我国。
【作者介绍】
卡尔 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层次结构】
宇宙(1—6):主要说明了宇宙是广袤、永存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探索宇宙的意义、方法、程度及宇宙的组成。
星系(7—11):主要介绍星系的组成部分以及星系同样大的令人惊讶,继而介绍了星系群、子星系,其中子星系是详细介绍的。
恒星(12—15):写了恒星的自身的特点(发光)、存在的状态和它们年龄的判断方法(所发光的颜色);同时也写了恒星被行星包围的及彗尾的产生原因。
行星(16—18):写了我们所在的星系及地球,进而介绍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旅程将会还在继续。
【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
1、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2、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3、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4、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作者对宇宙与人类分别有怎样的认识?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二、难解句子分析
1、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分析: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人类是那么的渺小甚至微不足道。这样写突出了宇宙的大,也为引起下文——人类又是伟大的做好了铺垫。
2、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1、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比喻说明。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只是一点点而已;呼吁人类继续探求宇宙中的奥妙。运用文学散文的写作手法。)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准确鲜明,符合说明文科学性的特点。)
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0之后接33个0)。
(列数字、举例子。平易严谨,能调动读者的想象。)
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象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M31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通过引力——跟使我呆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
(描写说明、打比方、作诠释、作比较。生动、形象、幽默、耐人寻味。)
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
(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将抽象的宇宙通过比喻写成平时易见的事例,易懂;同时又体现了作者的严谨。)
(打比方、平易)
【当堂检测】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___________。
①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
②正是在这个星球上
③也是在这里
④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
⑤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
⑥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
A.④⑥①②③⑤ B.④⑤①②③⑥ C.④①②⑤③⑥ D.④①②⑥③⑤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壳(ké) 颤栗(zhàn) 戎装(róng) 徘徊不前(huái)
B.脚踝(huái) 璀璨(càn) 粟米(sù) 同舟共济(jì)
C.广袤(mào) 滂沱(páng) 椭圆(tuǒ) 奄奄一息(yǎn)
D.纤维(xiān) 旋涡(xuàn) 晕车(yùn) 好大喜功(hào)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茫茫宇宙,我们从哪里来?宇宙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地球的星球也演化出生命?因为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探索成就,三名科学家分享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2019年10月8日发布公报说:来自瑞士的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获奖,来自美国的詹姆斯 皮布尔斯因宇宙学相关研究获奖。今年的获奖者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帮助"我们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许多科学先驱都曾预言,满天繁星中,一定有许多恒星也拥有统它们旋转的行星。然而那些行星距地球太过遥远,所反射的光又太过微弱,想要“看”到它们并不容易。
直到1995年,马约尔和奎洛兹基于恒星会因行星引力变化而产生微小摆动的理论,才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行星。这颗距离我们约50光年的行星被命名为“飞马座51b”。有人认为这颗行星的发现为人类寻找宇宙中的伙伴带来了新希望;也有人称马约尔和奎洛兹为“新世界的发现者”。
得益于各类观测技术的突飞猛进,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在银河系发现的行星数量已超过4000颗。各种各样的新天体仍在不断被发现,其大小、形状、轨道之丰富令人难以置信,它们挑战了我们对行星系统的已有认识。根据现有的数据估算,在银河系中,类似地球的行星可能有110亿颗。这样看来,我们或许最终能够找到答案来回答那个永恒的问题——远方,是否有其他生命的存在?
人类还有一个永恒命题就是“从哪里来”。大约140亿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之初是炙热而密实的。自那以后,宇宙开始不断扩张、变冷。大爆炸约40万年以后,宇宙开始变得"透明",光线得以穿梭其中。就在这早期辐射中,记录着关于宇宙诞生和演化的秘密。为了描述宇宙从婴儿时期到成年时期的演化规律,宇宙学家们建立了一套模型,叫做标准宇宙学模型。比如:宇宙中有多少物质?每种物质的成分占多少?……这些问题,标准宇宙学模型有可能全都知道。在这个模型中,许多科学家制作出了贡献。其中,皮布尔斯是活着的人中,贡献最大的一个。
皮布尔斯不断完善他提出的理论框架,最终帮助塑造了我们对于大爆炸以来宇宙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认知。正是以皮布尔斯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奠定的基础,让宇宙学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并迎来了长达50年的“黄金时代”。
利用皮布尔斯创建的理论工具和运算方法,可以推算出,宇宙中95%都是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而我们通常观测到的普通物质只占5%。如今,暗物质被认为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了解暗物质才有机会深入认识浩瀚宇宙及其起源。因此,全球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找暗物质,并启动了许多相关大型实验项目,如阿尔法磁谱仪、大型强子对撞机等。2015年升空的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也被寄予厚望。中国“悟空”项目团队近日公布的第二批科学成果,有助于“捕捉”暗物质。
古往今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下,因为我们希望通过了解宇宙,来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此次获奖,皮布尔斯帮助我们更加深入苑了解了宇宙的演化历程,而马约尔和奎洛兹,通过观测的方式帮助我们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系外行星的世界,让我们在太阳系之外看到了地球的影子。感谢他们,推进了人类所能认知的疆域,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宇宙!
(摘编自新华网《寻找地球“近亲”解码字宙“成长日记”》)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及研究成果,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B.太阳系外有无数颗行星,但他们因为距离地球太过遥远,反射光又太过微弱,长久以来,无法被我们发现。
C.标准宇宙学模型是记录和描述宇宙诞生过程和演化规律的宇宙学理论模型。
D.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数量巨大,但它们很难被发现,这是现在科学家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揭晓了今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并叙述了他们取得的具体成果,阐述了这些成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层叙述了“寻找地球近亲”及“解码宇宙成长日记”两部分内容。
C.文章不仅阐明了三位获奖科学家的具体研究成果,还在叙述中突显了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暗物质研究领域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D.文章以事实为论据,证明了三位获奖科学家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表明他们的获奖实至名归。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马座51b”最终宣布被发现是基于行星引力会使恒星产生微小摆动的理论。
B.全球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找暗物质,并启动了许多相关大型实验项目,了解暗物质,才有机会深入认识浩瀚宇宙及其起源。
C.在银河系中,类似地球的行星大约有110亿颗。这样看来,我们或许最终能够找到“远方,是否存在其他生命”这个问题的答案。
D.从古至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这一切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④和①的句式对称性“是在这里”,二句要在一起,排除A、B。“在这里成熟起来”才能在这个星球上“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所以②⑤在一起,同时⑥句是总结句,适合放在结尾,所以排除D项,故选C。
2.答案:B
解析:A项,“地壳”中的“壳”应读“qiào”;C项,“滂沱”中的“滂”应读“pāng”;D项,“旋涡”中的“旋”应读“xuán”。
答案:D
解析:A项,强加因果,“从而”错,结合“今年的获奖者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帮助我们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分析,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B项,曲解文意,“无法”错,原文为“想要‘看’到它们并不容易”。C项,张冠李戴,“记录和描述宇宙诞生”是前一句“在早期辐射中”。
答案:C
解析:无中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错,文中并没有表明这句话。原文为“2015年升空的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也被寄予厚望。中国‘悟空’项目团队近日公布的第二批科学成果,有助于‘捕捉’暗物质”。
5.答案:C
解析:“类似地球的行星大约有110亿颗”曲解文意,原文是“可能有110亿颗”,选项将其改为了“大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