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体育课教案(一)年级 课次 时间 执教者教学内容 双手头上抛实心球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使学生能熟记并说出前抛实心球的用力顺序,知道出手角度以及背躬的重要性技能目标:通过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使80%的学生初步掌握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出手位置和角度;3、情感目标:通过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培养学生对实心球的练习热情,并通过展游戏培养学生齐心协力的意识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与练习手段 组织教法、学法和要求 时间安排 运动负荷 教学目的时间 次数 强度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二、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三、处理与安排见习生 热身活动: 听音乐,做广播操一、投掷: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动作方法: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时,能做出双手持球于头上后方,身体后仰(尽力成满弓),由双腿用力蹬地到髋关节及躯干屈曲,肩部迅速向前,快速挥动手臂,最后屈腕,把球掷出。动作要点:持球手势,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出手后制动。1、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练习:双手胸前投,体会用上肢用力的感觉双手头上投,体会挺髋后仰用力的感觉。双手背躬投,体会腿部用力的感觉。两人为一组进行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注意体会背躬用力的感觉和出手的位置和角度。(1)先试双手胸前投掷。(2)再试双手头上投。(3)再试双手背躬。教学重点: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出手位置和角度。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合理发力。听音乐放松1拍打肌肉2、小结,评价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组织队形(如图)☆☆☆☆○○○○ ☆☆☆☆○○○○ ☆☆☆☆○○○○ ☆☆☆☆○○○○ ° ▽ 要求:教法:听教师的口令集体练习。要求:注意力集中,步调一致。队形:☆☆☆☆○○○○ ☆☆☆☆○○○○ ☆☆☆☆○○○○ ☆☆☆☆○○○○ ° ▽ 1、引入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原地双手头上向前投掷实心球。2、组织示范学生进行徒手不同方式的双手头上投掷练习3、组织学生进行持球练习,比较胸前、头上、背躬三种方式怎样才能投的更远 4、背躬练习两脚前后开立,后脚微曲,抬头后仰,双手置于脑后,体会背躬动作。讲解背躬练习的方法和要求。出示“弓”的模型讲解“满弓”姿势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背躬练习。5、徒手双手头上前掷练习按准备姿势-蹬地-挺髋收腹-挥臂-甩腕、拨指的顺序,注意出手的位置。讲解徒手双手头上前掷练习的方法,提醒出手的位置。6、组织学生进行徒手双手头上前掷练习。7、讲解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练习的方法。8、组织学生进行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练习,提出问题:指出蹬地的作用,只有身体各个部位协调用力才能够扔的最远。9、发现问题:高度不够,解决高度问题, 10、个别纠错和巡回指导。11、集体讲评和指导。12、提出再练习的要求。三、要求:讲解清晰,示范到位,组织合理,讲评客观,注意强调出手的顺序和出手高度和角度。1、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2、评价学生表现 3’8 ”’ 中 加强组织纪律,明确课的内容和目的。集中注意力,振奋学生精神。检验队列练习效果,提高学生练习兴趣。二、学生学练法与步骤:1、认真听清胸前、头上投掷的方法2、积极参与练习中去,体会感觉3、认真听清背躬练习的方法。4、认真进行背躬练习,背躬充分。5、认真听清徒手双手头上前掷练习的方法,注意用力的顺序和出手位置和角度。6、认真进行徒手双手头上前掷练习,控制好在头顶出手。7、听清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练习的方法。8、认真进行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练习的方法,试着投过前方的目标。7、接受老师的指导。8、认真听讲老师的讲评。9、按照老师的要求再进行练习。三、要求:动作要规范,注意抛球的出手角度,身体要协调用力,按蹬地—挺髋—收腹—送肩—挥臂—甩腕的顺序用力掷球,注意安全。跟着老师做放松活动,放松肌肉。2、仔细听,解散器材准备 实心球12个 课后小结教学反思:本课学习内容是双手持实心球向前投远。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手段和组织措施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首先确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探索学生创造思维、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始终要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要通过教师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采用多种教法、手段激活学生,给学生一段自由发展空间。教师加强引导、启发,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形成主动参与的氛围,为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课中不仅鼓励学生参与,而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把教师自己的角色放在导演的位置上,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掌握技能的方法。 总结本节课,我个人认为总体上还算成功的,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在细节方面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基本技术、动作的协调性、用力顺序、最后发力等,还需要多思考,多学习,多积累。通过对各种练习方法的展示和评价,教师及时指出其是否合理、科学以及它的价值所在。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提高上、下肢力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