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全球人口增长及生态足迹事实的分析,说明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科学思维)
2.举例说出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关注环境问题与个人生
活习惯等方面的关系(科学思维)
3.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说出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并尝试提
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建议和行动计划(社会责任)
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
盐湖,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
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
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讨论1 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讨论2 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坏境?
不是,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填湖造地、生物入侵等),也可能改善环境(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边发展,边保护,边治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茶卡盐湖
问题探讨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2022年11月15日,已经达到了80亿;预计2050年增长至约97亿
地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 人口增长有自身的规律
我国人口变化特征及政策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
时间 特征 人口变化 增长率
1949-1970 高速增长 5.4→8.3 >2%
1971-1980 有调控增长阶段 8.5→9.9 2.7%→1.2%
1981-1990 增速回升 10.0→11.4 1.7%
1991-2019 平稳增长 →人口结构问题 0.5%
2022.1 >14亿
2013 单独二胎
2015 全面二胎
2021 放开三胎
政策变化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自然因素
自身生物属性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
讨论:假如你是某小山村的一名村长,现要按国家要求安置一“三峡移民”户,你该如何规划?
每户口的生存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住房
交通
木材
薪柴
畜牧
粮食
饲料
生产、生活用水
吸收化石燃料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面积
吸纳废物所需的空间和资源
人类生存的这些需求可称为生态足迹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
所需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生态足迹又叫 _________ ;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___________(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概念:
生态占用
人口单位
生产资源
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2. 包含的内容: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
碳足迹 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建设用地
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渔业用地
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
林地 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草地 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耕地 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
(3)特点: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为减小生态压力,应减少生态足迹的值。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开车
步行
吃牛肉
吃蔬菜
建设用地
占用道路、停车场的面积
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森林面积
碳足迹
养牛需要一定食物与空间
养牛比种菜排放更多CO2
草地
碳足迹
步行 开车出行
吃蔬菜 吃牛肉
<
<
增大生态足迹及其具体表现
减小生态足迹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
耕地
碳足迹
建设用地
林地
草地
渔业用地
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
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下图所示
思考·讨论

讨论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不一定,因为生态足迹的大小取决于
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
生态生产力等因素。发达国家虽然人口
增长慢,但经济发展快,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技术条件高,而这些方面都可能会增大他们的人均生态足迹。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2050 2100
(人口/亿)
发展中国家
世界总人口
资料2 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下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
1961 1967 1974 1981 1987 1994 2001 2007 2014
25
20
15
10
5
0
(总量/10亿全球公顷)
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总量
生态足迹总量
(年份)
讨论2: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保护耕地;
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
思考·讨论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生态承载力(单位:全球公顷)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
生态足迹(单位:全球公顷)
生态盈余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单位:全球公顷)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
生态足迹(单位:全球公顷)
资料3 17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只有大约0.028%,而2016年,这一数值已经超过0.04%。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结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等。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讨论3: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
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思考·讨论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资料4 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2全球公顷,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却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而且,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球人均水平,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球人均值的1/3,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人均值的1/4,等等。
讨论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在这种国情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1)减少生态足迹总量
从整体上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提高生态承载力总量
如节约用水用电、低碳出行、提倡素食、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等。
如加大农、林、牧、渔等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生产力,提高产量
思考·讨论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消费水平提高
人口持续增长
生态足迹量大于生态承载量出现生态赤字,因而生态超载。
人口基数大
人均资源少
城市化和老齡化加速
生态足迹大
我国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治理环境污染
采取措施: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我国的人口现状及发展措施
处理好人口增长、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人口增长
人类活动
生态足迹增长快
生态承载力增长慢
生态赤字
影响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会带来哪些全球性生态问题?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
防治措施: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B.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水资源短缺
防治措施:节约用水。
风景秀丽的日月潭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021.04 日月潭内近日也已多处干涸见底,湖内用来测水位的“九蛙”已全部露出
3.臭氧层破坏
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CFCs)、哈龙等物质。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土地荒漠化
防治措施:保护草地、植树造林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宁夏的荒漠化
塞罕坝昔与今
5.生物多样性丧失
防治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位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中的世界动物墓地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6.环境污染
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水华
赤潮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雾霾
生活垃圾
化工污染
6.环境污染
①表现:
最为常见的环境污染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酸雨
雾霾
大气中SO2等过多
大气中细颗粒物增多
——危害人类生活、植物生长。
——呼吸道疾病增多。
无机污染
有机污染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化石燃料燃烧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池塘、湖泊、海湾
(水体中的有机物和N、P等无机物增多)
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微生物分解作用
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
水中溶氧量减少
淡水中的水华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
大量耗氧
汇集
死亡
厌氧微生物
海水中的赤潮
6.环境污染
①表现:
最为常见的环境污染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
酸雨
雾霾
大气中SO2等过多
大气中细颗粒物增多
水体污染
——危害人类生活、植物生长。
——呼吸道疾病增多。
无机污染
有机污染
土壤污染
化石燃料燃烧
水中富含N、P等无机物
水中富含有机物
——藻类繁殖,水体缺氧,生物死亡
——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
重金属、农药污染
重金属、农药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
通过生物富集,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
讨论2: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等。
讨论1: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思考·讨论

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的原因
(1)一些环境污染具有跨国、跨地区的流动性
(2)当代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其影响的范围是全球性,它们产生的后果也是全球性的
(3)当代许多环境问题涉及高空、海洋甚至外层空间,其影响的空间尺度已远超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出现的一般环境问题,具有大尺度、全球性的特点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概念
我国
可持续性发展
国家节水标志
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节能环保,广为宣传。
采用“素食、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小个人的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念。揭示了生态系统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客观规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几年前,某地建起一家金属冶炼厂,此后,工厂周边的水稻产量明显下降。农民认为冶炼厂排放的废气导致了农作物减产。环境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冶炼厂周围的大气透明度明显下降。
冶炼厂方面认为,水稻产量下降的责任不在他们,因为他们排放的废气是经过处理的,检验报告显示,这些废气不会毒害人体,更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排放的废气对水稻有毒害作用。
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驳冶炼厂方面的观点。
思维训练:辨别“偷换概念”
使农作物减产不一定要“毒害”农作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可引起农作物减产;不毒害“人体”的废气不一定也不危害水稻。

生态足迹
生态环境
全球性
生态环境问题
导致
影响
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污染
关注
总结:
一、概念检测
1,我们既要关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要注意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请在左右两栏之间画上适当的连线。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劳动力不足
资源短缺
人口老龄化
交通拥挤
环境恶化
练习与应用 P88
3.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
A. 进行垃圾分类 B. 大力植树造林
C. 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D. 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2.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发现,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正在逐年融化,使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水土流失 B. 温室效应 C. 大气污染 D. 海洋污染
B
D
练习与应用 P88
二、拓展应用
1.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少地消耗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请举两个例子说明。
第一节
练习与应用 P88
【提示】
(1)绿色出行: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
(2)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照明,随手关灯,休息时关闭电脑,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根据能耗标识选用能耗低的电器。
(3)避免浪费: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具(如塑料袋、纸杯、木筷等)。
2.“国家节水标志” 由水滴、人手和地球的图案组成。绿色的圆形 代表
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
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 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 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手接着水珠, 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
练习与应用 P88
举例说明,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节约用水?
【提示】(1)生活中一水多用: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用洗碗水冲厕所,等等。
(2)洗手时随时关闭水龙头。
3.有些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企业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停产又将影响职工的收入和产品的供应。这样的两难处境,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请你查阅资料,找一找摆脱这类困境的办法。
练习与应用 P88
【提示】地方政府可以适当集中财力、智力和技术力量,建设功能性园区,按照标准搞好基础设施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引导企业入园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
4.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 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据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 西双版纳地区共有228-279头亚洲象,但它们分 布于5个互不连通的地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练习与应用 P88
【答案】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可以打破亚洲象种群之间的隔离,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亚洲象的繁行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答案】人类活动,如开垦农田、修建公路和住房等,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亚洲象的息地处于隔离状态
(1)目前亚洲象的栖息地处于隔离状态,请你分析导致隔离的原因。
(2)我国已启动了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的调査规划和建设项目,请你谈谈这项措施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