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端午粽)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学习目标1. 提前拼读生字,有利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通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需要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文中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 3.通过收集端午节或者粽子的故事和习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课前学习任务1.读准字音,通读课文 。2. 查阅资料或者咨询父母,了解端午的习俗。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这节课的重点是读好长句子。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子的内容进行分解,从词到短语再到句子,明白句子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多种方法练读,拓展说话来巩固。【学习任务二】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课文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浓浓亲情。推荐的学习资源作业练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端午粽)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作业练习一、把音节补充完整。 du z z m 端 粽 总 米 ji_____ u i àn 间 肉 带 念 二、比一比,再组词。 午( ) 米( ) 分( ) 牛( ) 木( ) 纷( ) 课外拓展 介绍外婆包的粽子,包括粽子的颜色、香气、味道等,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内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参考答案: 一、duān zònɡ zǒnɡ mǐ jiān ròu dài niàn 二、中午 小牛 大米 木头 分数 纷纷 三、介绍其中一种味道的粽子,表达清楚,抓住粽子的几个方面来说即可。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端午粽》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教学目标1. 认识“端”“粽”“节”“总”等6个生字,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会写“午”“叶”“米”三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初步读懂介绍粽子的顺序和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 3.了解端午的由来和风俗习惯,初步感受外婆内心的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初步读懂介绍粽子的顺序和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读好长句,注重词语积累。读懂介绍粽子的顺序和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教学过程同学们,你们看过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吗?请看。今天《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来到了我们的家乡湖州,寻找传统美食,有一道美食上榜了,你们猜猜是什么?——端午粽。 活动一:聊端午,走近粽子 1.说到粽子就必须提到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端午这天除了包粽子,人们还会干什么? (播放图片),如:赛龙舟、挂香囊、点雄黄、挂艾草等。 2.学“端”字 “端”这个字的偏旁是“立字旁”。“立”是个象形字,像人站立在地上,所以立字旁的字大多和“站立,直立”有关。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怎样查字典,你能根据“端”的不同意思给它找个朋友吗?(端正,端水,开端)。所以“端午”的意思就是整个大热天的开端,开始。 “午”字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它和哪个字长得像?(牛)但是一竖不出头。指导书写“午”。 3.人们通常在端午这天吃粽子,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端午粽。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 认识“粽”。读好平舌音。粽子是用糯米做的,认识“米字旁”。 “米”变成“米字旁”时要注意写得窄一些,最后的一捺变成一点。“米字旁”的字大多和粮食有关,比如:粉、糕、粮。 4.端午粽为什么能登上美食栏目,榜上有名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找一找原因吧,齐读课题。 活动二:品句子,找上榜理由 读好“一”,热热身 1.接下来就让我们打开书本,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带“一”的变调。 (1)课文中有很多“一”的短语。“一”可是个淘气的孩子,它和不同的词语搭配读音就会变,谁来挑战呢? 一到端午节 一锅粽子 一颗红红的枣 一掀开锅盖 一股清香 一口粽子 一小篮粽子 有一首歌谣要奖励你们:单独时,平平走。遇四声,向上冲,搭座山;一二三声前,往下滑,开朵花。 读叠词,知粽形 1.课文中的端午粽是怎么来的?(外婆包的) 外婆包的粽子又是什么样的呢?小朋友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 3.出示第一句。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1)纠正读音:箬竹叶,糯米,枣。 箬竹叶:同学们见过箬竹叶吗?出示箬叶,说一说这是怎么样的箬竹叶。( )的箬竹叶。(从颜色,形状等) 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箬竹叶的?---青青的。这是一个叠词,一下子就让我们知道了叶子的颜色(指生读,齐读)(第二个青读得长一点,“的”要读得又轻又短) 其实包粽子的叶子不只有箬竹叶,还有苇叶、笋壳、芭蕉叶等等(出示图片) 拓展:还能像他这样介绍其他的粽叶吗?( )的( )--细细的苇叶,大大的芭蕉叶。 这句中不仅还藏着其他描写颜色的叠词,找到了吗?指导朗读。 ----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指生读) (2)白白的糯米:大家平时吃的粽子除了是用白白的糯米,还可以用什么米?( 紫米,小米,红豆)所以你还能说( )的( ) (3)一颗红红的枣。粽子有甜的,也有咸的。粽子的陷除了是一颗红红的枣,还可以是什么? 练习( )的( )说话。 一块香香的肉、一个黄黄的蛋黄,一勺糯糯的枣泥,一把甜甜的红豆。 让我们把这些材料送到句子中,你还能读好吗?读第一句。 (4)出示粽子的分解图。引读: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 ▁▁▁(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5)这么好看的端午粽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从外到内)再读第一句。 (6)练说其他口味的粽子,说清楚顺序。(肉粽,红豆粽等)(让学生上台来摸粽子模型,摸到一个说一个) 粽子是用( ),里面裹着( ),中间有( )。 读长句,闻粽香 1.光是看它的颜色已经十分吸引人了。(板贴:好看) 2.出示第二句: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你闻到了什么?猜猜这清香从哪里来的?把香味读出来(板贴:好闻) 读长句,品粽味 1.闻着香味,此时你最想做什么?(尝一尝)让我们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你尝到了什么味道?(又黏又甜) 你知道什么是黏的?(糯米)什么是甜的?(红枣)所以是又黏又甜,把美味读出来吧。(指生读) 2.如果是咸味的肉粽呢?如果是红豆粽子呢?练习用说话:又( )又( )(出示甜,糯,软,嫩,鲜等词,让学生选择着说一说) 把好味道带进这句话中读一读。(好吃) 3.外婆的粽子真是又好看,又好闻,又好吃,一起来夸一夸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活动三:话粽子,做最佳代言人 外婆包的粽子这么好,当然要推荐给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了。谁能为家乡的粽子代言,争做最佳代言人呢?介绍粽子的颜色,香气,味道,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的语言。还可以按照顺序来介绍,如果能结合动作来介绍就更像了,最后我们将评选出最佳代言人。 老师评价,同伴评价。 小朋友们,外婆包这么一锅粽子容易吗?‖那外婆为什么总会包粽子呢?‖是啊,这浓浓的亲情汇成了一锅香甜味美的端午粽,让我们带着情感读第一自然段。 总结: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传统活、传统美食粽子,还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真是收获不少,不虚此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端午粽学习任务单.docx 9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 9端午粽课后练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