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学案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这三个子目的逻辑关系是:按照历史的时空关系,围绕不同地区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事件予以讲解,突出各自的特点。
第一子目“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讲述了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全过程,内容很多和初中重复,不宜过多展开,要突出阶段特点。
第二子目“亚洲的觉醒”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重点是“觉醒”,亚洲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开始领导民族解放运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促进了本国社会的进步。
第三子目“非洲的抗争”阐述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非洲过程中非洲人民的反抗,强调了反抗外敌侵略和民族独立。
【学习目标】
⑴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与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前后的社会状况,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各自的特点。
⑵时空观念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学习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⑶史料实证搜集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统治的史实,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提炼有效信息,正确分析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爆发的背景及表现。
⑷历史解释
创设情境材料、制作思维导图、设置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学生从中提炼有效信息,分析和理解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特点,等等。
⑸家国情怀
解读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民族英雄的史料,体会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概念解析】
民族革命:是指反抗异族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外国的侵略势力。
民主革命:是指反抗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本国的封建势力。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祖国党”:1879年埃及成立的首个民族主义政党,也是埃及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该党以陆军中校穆罕默德·阿拉比为领袖,其成员多为爱国军官和知识分子。该党创立了《祖国报》、《埃及报》和《商业报》,以“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为口号,主张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实行宪政。
“马赫迪”:阿拉伯语的中文音译,意为“蒙受真主引导的人”或“被真主引上正道的人”。伊斯兰教经典之一《圣训》曾预言:马赫迪是世界末日来临前一个有宗教领袖性质的人物,是穆斯林的领导者。伊斯兰教历史上曾有很多人自称马赫迪降世,其中最著名的是苏丹人马赫迪·穆罕默德(原名穆罕默德·艾哈迈德 1848-1885),是19世纪末苏丹反英民族大起义(即马赫迪起义)的领导者。
【知识梳理】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启蒙思想传播的推动,法国大革命对殖民统治的削弱;美国独立的示范作用。
2.经过:
(1)1804年,海地赢得独立,建立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2)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起了领导作用,二人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结果:1826年,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实现独立。1822年,巴西获得独立。各国独立后,大多建立了共和国。
3.问题:
(1)国内 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体制),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2)国外 英美等国加紧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如1823年,美国门罗宣言的发表;美国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总之,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4.新发展——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迪亚斯的独裁统治,挫败了美国的干涉。1917年颁布宪法,巩固了革命成果。
二、亚洲的觉醒
1.背景: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亚洲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民族意识觉醒。
2.代表事件: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
3.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1)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提拉克为主要领导;
(2)1908年,提拉克被捕引发的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伊朗立宪革命,1905—1911年表现:制定伊朗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后革命遭到失败。
5.中国辛亥革命,1911年10月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领导,以武昌起义为高潮,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6.特点: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民族资产阶级起了领导作用,大多成立了革命政党,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
三、非洲的抗争
1.埃及的抗英斗争
(1)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
(2)1882年,英国侵略埃及,军官阿拉比领导军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最后遭到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2.苏丹马赫迪起义
1881年爆发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起义持续近20年,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894年,意大利军队侵略埃塞俄比亚。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英勇抵抗,于1896年打败意军,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四、历史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进程
【图解历史知识点】
【重点探究】
【合作探一】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拉美独立意识的成因是沉重的殖民压迫,这主要体现为政治上的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土生白人和有色人种居于底层,没有地位;实行大庄园制,殖民者借以对土著居民进行奴役剥削;主张绝对服从天主教义,束缚和控制了民众的思想,殖民压迫催生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意识。——王金莲《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及其局限性分析》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意识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政治上的殖民压迫;经济上严重的奴役剥削;思想上受天主教会的束缚。
材料二:殖民地时期,随着新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引进拉丁美洲,雇佣关系在生产中变得普遍,生产方式呈现多样化,出现大量奴役黑人奴隶的现象。
⑵以拉美经济发展为例,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经济因素。
尽管亚非拉资本主义的发展长期以来受殖民主义的桎梏,但是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合作探究二】
材料: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继俄国1905年的运动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世界资本主义和1905年的俄国革命运动彻底唤醒了亚洲。”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所说的“亚洲的觉醒”的含义是什么 亚洲觉醒中出现哪些革命新特点
含义:20世纪初,亚洲许多国家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特点:一是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印度国民大会党、中国同盟会。二是旧式的农民起义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所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旗帜所代替。三是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的孟买工人大罢工。
【本课小结】
【课时训练】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拉丁美洲国家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至此,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不能说明这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世界联系越来越隔离开来 D.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世界联系加强,C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AB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在西方帝国主义时代,欧洲社会曾流传着一句话:“当法国人占领一块殖民地后,他们会建饭店,当德国人占领一块殖民地后,他们会修公路,而当英国人占领一块殖民地后,他们会建赛马场。”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赛马运动有助于殖民者笼络当地精英人群
B.英国人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推动了其殖民扩张的进程
C.体育运动有助于殖民国家在殖民地施加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影响
D.通过体育文化渗透的方式进行殖民扩张最为有效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体育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上的重要纽带,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进行殖民扩张,将其它地区纳入英国殖民的“无形帝国”范畴,形成实际控制权,施加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虽然可以得出赛马成为了英国统治者维护殖民秩序的工具,但无法体现赛马运动的受众范围,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给出体育运动在殖民地推广前后英国殖民进程的对比,排除B项;这句话恰当地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实施的不同方式,每一种都为殖民国家的扩张提供了支持,并没有“最为有效”一说,排除D项。故选C项。
3.1907年,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并约定:“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这表明(  )
A.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
B.亚洲各国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C.联合斗争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
D.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可以看出,亚洲许多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也促使各国在革命斗争中加强联合,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错在“实现”上,A错误;联合斗争不一定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亚洲革命运动多数失败了,C错误;在日本成立“亚洲和亲会”并非说明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D错误。
4.大卫·利文斯顿是英国著名的探险家和传教士,1852年他开始了对非洲的多次地理旅行,使原来非洲地图的许多空白处得以填补。18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1876年部分西欧国家共同成立了“国家探险和开化非洲协会”。这些活动( )
A.旨在开阔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B.满足了殖民者侵略非洲的愿望
C.促进了非洲向近代文明的过渡 D.准备了进一步侵略的地理资料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和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据材料“18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可知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晚期,欧洲探险家们纷纷深入非洲内陆探险,是为了更好的侵略非洲,为列强进一步侵占非洲提供了地理和人文的条件,探险协会的成立进一步刺激了列强制定对非洲的瓜分计划,D项正确;欧洲探险家们的行动首先是为了自身殖民侵略,其根本目的不是开拓视野,排除A项;探险家的活动属于科学考察,在非洲建立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才能真正满足殖民者的愿望,排除B项;欧洲探险家们的行动首先是为了自身殖民侵略,不是协助非洲完成近代化,且此后在列强控制下的非洲也并未实现近代化,排除C项。故选D项。
5.如图是18世纪晚期西方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分布图,由此可知( )
A.西方殖民拉美旨在资本原始积累 B.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收益最多
C.西方殖民者基本瓜分了拉丁美洲 D.殖民加速了独立运动的爆发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晚期西方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分布图”可知,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C项正确;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殖民主要为了供王室奢侈消费,而非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项;据图可知,西班牙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西班牙在拉丁美洲收益最多,排除B项;材料是西方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分布图,不涉及欧洲殖民者对拉美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不能得出“加速了独立运动爆发”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