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复习课件(共29张PPT)-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复习课件(共29张PPT)-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四部分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道德与法治
2024
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内容索引
课 标 链 接
必备知识夯基础
考向突破增素能
课 标 链 接
课程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法治教育 ★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政治认同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法治观念 ★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必备知识夯基础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一、自由平等的真谛
1.什么叫自由 自由的意义有哪些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2)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3)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3)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特别提醒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因此,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是规则与自由关系的体现。
4.如何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1)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易错易混 合理的差别对待与平等并不矛盾
人与人之间由于先天的或者后天的等多方面的因素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差异,如宗教信仰、种族、职业、家庭出身等。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实行区别对待,保护弱势者,赋予其相对的权利,这是现代法治社会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要求。
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二、自由平等的追求
1.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2.什么是特权 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3.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 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 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面对不平等现象的做法: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一、公平正义的价值
1.什么叫公平 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2)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知识拓展 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和机会公平
权利 公平 基本权利的享有不能因出身、职业、财富等不同区别对待。权利公平不承认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超然于法律之外的任何特权,一切权利主体享有相同或相等的权利
规则 公平 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能超越,更不能有例外。规则包括了所有法律、政策、制度、规定
机会 公平 社会对所有成员提供均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机会,并不因种族、出身、贫富、性别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对个人)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对社会)
3.如何理解不公平
(1)公平是相对的。
(2)公平总是会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3)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4)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4.怎样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知识整合 正义和非正义行为的区别
项目 含 义 举 例 社会评价
正义 行为 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利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见义勇为、尊老爱幼、拾金不昧、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应该得到人们的赞扬和支持
非正义 行为 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与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欺软怕硬、以大欺小、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 应该遭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 
5.正义的要求是什么
(1)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2)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6.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或力量
(1)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2)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3)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社会正义的意义)
7.正义与制度的关系。
(1)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往往被当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
(2)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3)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4)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二、公平正义的守护
1.坚守公平的必要性。
(1)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2)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
(1)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3.守护正义的必要性。
(1)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
(2)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
(3)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4.守护正义的要求。
(1)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2)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3)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4)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5)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5.如何守护正义
(1)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6.遇到非正义事件时青少年的做法。
(1)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2)机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
(3)记住不法分子的相貌特征和去向。
(4)事后及时报案,拨打110报警电话。
7.实现公平正义的必要性。
(1)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2)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知识拓展 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
(1)建立健全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惩恶扬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3)加强法治建设,建设法治社会。
(4)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实现人民共同幸福。
考向突破增素能
考向一 正义的体现。
例1(2020·安徽中考)正义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餐馆老板李某拒不申报纳税
B.王某利用手中职权给家人谋私利
C.刘某强行索要小学生的财物
D.张某积极向受灾的群众捐款捐物
答案 D
解析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D项中的行为属于正义行为,正确; A、B、C三项属于非正义行为。故选D项。
考向二 平等的要求。
例22019年,我国政府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从平等角度看,对这些特殊群体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在我国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
C.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人们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不同
答案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