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一部分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道德与法治2024中考一轮复习课件内容索引课 标 链 接必备知识夯基础考向突破增素能课 标 链 接课程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道德修养 ★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责任意识 ★自觉分担家庭责任,体会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必备知识夯基础第六课 师生之间一、走近老师1.怎样正确了解教师这一职业 (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什么 )(1)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2)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2.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 3.为什么老师有不同的风格 (1)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2)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4.我们怎样与风格不同的老师相处 (1)承认老师的差别。承认并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才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老师。(2)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从多角度了解老师的职业和生活,善于发现老师的优点,寻找接纳老师的理由。(3)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尝试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初衷和用意,更好地理解老师。(4)主动与不同风格的老师交往。(5)尊重、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知识拓展 赞美老师的名言(1)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台写春秋。(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诲人不倦,无私奉献。(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二、师生交往1.怎样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2)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3)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4)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2.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弥补不足。(3)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4.怎样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 (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3)彼此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等。(4)平等相待、相互促进,与老师成为朋友,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5.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1)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2)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6.如何尊重、关心、理解老师 (1)表现在我们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2)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等。(3)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对老师有礼貌。7.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易混辨析 老师的表扬是好的,但老师的批评对我们成长不利。(×)正确说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第七课 亲情之爱一、家的意味1.什么是家庭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庭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3)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3.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4.怎样做到孝亲敬长 (1)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2)子女不仅要给予父母物质上的帮助,还要给予精神上的抚慰。(3)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易混辨析 孝敬父母就是顺从父母、听从父母的一切要求。(×)正确说法:孝敬父母不是盲从、听从父母的一切要求,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二、爱在家人间1.怎样认识亲情 (怎样认识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份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3)亲情不会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而改变,但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2.与父母发生“爱的碰撞”的原因有哪些 (1)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3)两代人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3.怎样维护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爱 (如何与父母沟通、相处 )(1)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2)呵护亲情,要掌握互动沟通的技巧,拥有应对冲突的智慧,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和父母沟通的技巧:a.关注事实;b.把握时机;c.留意态度;d.选择方式;e.考虑环境)(3)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三、让家更美好1.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1)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2.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1)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2)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3)参与社区活动等。知识拓展 家风是家庭无形的财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家风是家庭成员的一种共同习惯或共同的文化。这种文化、风气,经过时间打磨和家庭变迁,仍历久弥新,彰显出“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的长久魅力,成为每个家庭“殷实的家底”和无形的财富。3.怎样构建和谐家庭 (1)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与冲突。(2)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的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4)传承家庭美德与优良家风。4.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5.青少年如何增强家庭责任感 (1)体会家长经营家庭的辛劳与困难,懂得尊重父母辛苦打拼的家庭成果。(2)领会家庭中爱的真谛,传承家庭美德。(3)树立家庭主人翁意识,能够为家庭和睦与幸福贡献力量等。考向突破增素能考向一 了解教师职业特点。例1(2020·安徽中考)下列名言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有( )①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的特点与作用。老师既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同时又是我们做人的引路人,既教书又育人,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分析名言可知,①④属于描写教师职业特点的语句,符合题意;②指的是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与题干不符;③体现的是善于向他人学习,排除。故选C项。考向二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例2(2022·安徽中考)【透视现象 明理导行】观察下列两幅漫画,回答问题。漫画一 漫画二(1)漫画一会引发你什么感悟 (2)请你结合漫画一,对漫画二中的观点进行评析。答案 (1)小铭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是尊重老师的表现;老师及时鼓励小铭,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说明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不管是老师的表扬还是批评,我们都要正确对待,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与老师和谐相处。解析 第(1)问考查由漫画一引发的感悟。解答时需结合漫画信息,可从小铭尊重老师、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等方面作答。第(2)问要求对漫画二中的观点进行评析。分析材料可知,该观点具有片面性,理由可从正确对待老师表扬和批评的重要性、老师批评的意义与表扬的意义、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等方面作答。考向三 体会亲情。例3(2023·安徽中考)亲情是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下列诗句体现亲情的是(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答案 D解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故D项符合题意;A项的内涵是友情,与题意不符;B项描写的是西湖的秀丽风光,与题意不符;C项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考向四 建设和谐家庭。例4(2022·安徽中考)某校开展了以“建设和谐家庭”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下表是其中一个问题的调查统计结果,这一结果可以反映出( )A.“你说了算”的家庭亲子关系最平等B.“父母说了算”的家庭一定缺少亲情C.“共同商量解决”的家庭没有矛盾冲突D.现代家庭大多通过互动沟通解决问题答案 D当你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你的家庭通常如何解决 选项 比例你说了算 10.43%父母说了算 14.31%共同商量解决 75.26%解析 由图表的统计数字可知,家庭成员之间意见不一致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互动沟通解决问题,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