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如果最后能得偿所愿
现在苦一点也无所谓
3.2青春有格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正确的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增强学生社会公德修养。
法治观念:养成自律青春期的生活态度,学会遵纪守法,维护自己权利
,尊重他人权利。
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 ,
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
的境界。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在课本中找出下列问題的答案,并勾画下来。 (5分钟)
1、 什么是 “行己有耻” ( 含 义 )
2、 如何做到 “行己有耻”
3、什么是“止于至善”( 含义 )
4、 如何做到 “止于至善”
5、 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榜样的作用)
自学导航
01
行己有耻
情境探究
几位中国游客,在泰国普吉岛情 人沙滩玩,看中了一块供观赏的木 头,不顾导游阻拦想要带走,更声 称自己走过二十多个国家看中什么 都能带回国内,被一北京大姐旁敲 侧击一顿后才放弃,事后大姐录了 ;一段视频,痛斥这种不守规矩的行 i 为 。
1.什么是行己有耻 (含义)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判断:你觉得下面的行为符合“行己有耻”吗
上课讲话吵闹
乱扔垃圾
容别


我 的垃 圾 ;
说 去 吧
新华网
WWWNEWO
NO.8:

4 句 41
你还知道哪些可耻的行为呢 而这些可耻的事情能不能做
No.11: 不顾他人等待
长时间洗澡
打实篮球 浑息是汗
好不容易检到站位
我当然要洗得舒舒崛服!
“你是那天边最美的云彩,” 啦啦啦啦啦啦啦 -
小二~结座!
额……可是 …… 客官,你还剩一 只螃蟹,西对鸡 翅和三份羊星巴 啦 … 很液费的
哼!馆啦!不管
浪费粮食

文天
明不
新华网
www news cN
N0.12:
啦 !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怎样做到 “行己有耻”
疫情防控期间,绝大部分人识大体、顾大局,展现良好的素养, 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请你判断下列哪些行为是文明
的有羞耻心的表现 哪些是不文明的没有羞耻心的表现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 “耻”的能力。 (p28)
乱扔废弃口罩 工作人员陪伴患者
探究分享
积极配合核酸检测
隐瞒旅居史
>( 审查愿望
监督调节
反思效果影 响
在行动之后
反思改示与

在行动之
中,监 调节
3.如何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p28)
在行动之 前,
“羞恶之心” 引导我们判断 是非善恶,明 确行为选择的
理由。
我不能作弊
我作弊了吗
我没有作弊
考试之前
考试之中
考试之后
作弊是羞耻的
探究与分享
安徽“百姓心中的好法官”何允芝从事审判工作20年, 拒请、拒礼 ,
办理的3000件案件无一申诉、信访,无一起错案,以实际行动赢得了
百姓的信赖和爱戴。 何允芝事例说明了什么
③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底线意让
不随地吐痰
小小一口痰 细菌传千里
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要心存善意 勿恶语伤人
文明上网不说脏话
期末考试时,小明和小红在考 试中因作弊被老师抓,后面老师了 解事情的始末。原来小红想在这次 考试中考个好成绩,但因平时上课 说话,不做作业,学习很不理想, 于是她就以考后请小明吃一个月的 零食,以及给小明游戏账号里充钱 为条件,让小明在考试的时候给她 传答案。
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
请你评析小
明的行为
如何增强自控
力 呢
强自控力。
答 案 ! 橡 皮下面!
好 好
问题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
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 ,不断增强自控力。
02
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3.什么是“止于至善”?
①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③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礼貌待师
与同学互帮互助
给老人让座
遵纪守法
孝敬父母
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我们的榜样: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江梦南: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鲜花也会怒放。
中国航天追梦人: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望,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50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知识归纳
5.榜样的作用有哪些 P30-31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日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宋 朱熹《论语·学而》注语
自我检查
修身之道问古人(3)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要求
探究与分享:“止于至善”是先“独善其身”还是先“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指修身,是“止于至善”的前提和根本;但“止于至善”是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两者并不矛盾,都是追求至善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笔记: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p29-31)
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P29下半部分第二段)
在生活中寻找“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给与自我完善的力量。(P30第一段二句)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P31第二段一句倒数一行)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P32最后一句)
03
01
02
04
课堂小结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的含义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3、如何增强自控力)
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的含义
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要求?
3、榜样的作用?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B
课堂练习
2.“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这句话启示我们,“止于至善”要( )  
A.学会自省 B.学会慎独
C.关爱他人 D.寻找榜样
B
3.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对每一位厦大学子来说,“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不仅是美好的愿望,更是鞭策的动力。“止于至善”(  )
①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②束缚着人的思想发展 
③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④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课堂练习
4.对以下观点的认识正确的一组是( )
①学习就是接受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②网络具有虚拟性特点,因而网络交友一点都不靠谱
③青春有格,我们既要做到“行己有耻”,又要做到“止于至善”
④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2.在关于正确“追星”的课堂讨论中,小峰说:“我最尊敬的明星,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为了杂交水稻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历经无数次实验失败,终于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也要向袁爷爷学习,踏实做事,不怕困难,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我们要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③只有拥有显赫地位的人才是好的榜样
④向榜样学习,就要学习榜样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