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12月月考科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12月月考科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12月份)
一、选择题(16题,共48分)
1.(3分)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如图所示,用透水砖替代传统的混凝土路面砖,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
2.(3分)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C.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两支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2:1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3分)“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两者都是儿科常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
A.乳浊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乳浊液、溶液 D.悬浊液、乳浊液
4.(3分)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食盐、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你认为他们做这个实验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溶质颗粒大小 B.溶剂的温度
C.溶剂的种类 D.溶剂的质量
5.(3分)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即25:9)
C.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水64g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6.(3分)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端的气候差异,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7.(3分)在一只盛有温度为 60℃不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水槽中放着一只乒乓球,乒乓球处于漂浮状态。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到20℃,乒乓球仍处于漂浮状态(不计溶液体积的变化)(  )
A.硝酸钾的溶解度
B.乒乓球露出液面的体积
C.乒乓球所受到的浮力
D.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
8.(3分)双减政策出台后减轻了同学们的课后负担,保证同学们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可使垂体正常分泌某种激素,促进生长的作用。这种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9.(3分)如图所示为某校校园艺术节时气球悬挂一幅竖标的情景。已知气球的体积为8m3,气球(含内部所充气体)、标语及细绳的总质量为9kg,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g取10N/kg,则系于地面拉住标语的细绳的拉力为:(  )
A.103.2N B.90N C.13.2N D.193.2N
10.(3分)学生发明了一款智能头盔,只有戴上头盔扣上卡扣后,头盔上的信号发射器才能发出信号1)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车才能正常启动,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1.(3分)在一个由电源、开关、导线和两个小灯泡组成的串联电路中,用电压表测量时发现两灯泡两端电压不相等,两灯泡的亮度不同(  )
A.一样大 B.亮度大的电流大
C.亮度暗的电流大 D.无法判定
12.(3分)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滑动变阻器。下列关于滑动变阻器的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片与金属杆之间是绝缘的
B.瓷筒与线圈之间不能绝缘
C.线圈不能用铜丝或者铝丝制作
D.瓷筒上缠绕的合金线所有表面都是绝缘的
13.(3分)如图在“静电章鱼”实验中,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再将塑料管放在下面,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毛皮的失电子能力大于塑料(  )
A. B.
C. D.
14.(3分)下列生命活动中,植物感应性运动类型与其它不同的是(  )
A.郁金香的花通常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
B.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后叶片合拢
C.松树的根在水源丰富的一侧分布较多
D.酢浆草的叶片在受到光线明暗的刺激后张开或闭合
15.(3分)前段时间,被新冠病毒感染致病成了“小羊人”的患者很多。在患病期间,有些“小羊人”的体温忽高忽低,人体会有一个调节过程:体温过低→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舒张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皮肤发热发红
16.(3分)如图是学生设计的模拟调光台灯电路。闭合开关灯泡发光后,无论如何移动回形针,发现灯泡亮度几乎不变(  )
A.灯泡被短路 B.铅笔芯的总阻值太小
C.灯泡灯丝的阻值太小 D.电源被断路
二、填空题(6题,共32分)
17.(8分)如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大气层的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示意图。
(1)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于图1所示的    (选填字母“a”“b”“c”“d”)层,飞机也主要在这一层飞行。
(2)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    (选填“向上”或“向下”)。
(3)图2中甲乙两地,气压较高的是    (选填“甲”或“乙”)地;甲地多    (选填“晴朗”或“阴雨”)天气。
18.(4分)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处罚力度,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请结合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图甲中的    (填序号)造成的。
(2)图乙中1是皮肤中的感受器,如果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乙中的    。
A.1
B.2
C.3
D.4
E.5
19.(4分)如图所示为电冰箱的简化电路图,图中M是电冰箱压缩机内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由图可判断L与M的连接方式是    ,关上冰箱门时,开关    应处于断开状态。
20.(4分)小科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操作①的名称是    ,操作②常用    做吸附剂除去液体C中的色素和异味。
21.(6分)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木块A放入容器中,静止后又在木块A上放一个重为G的物块B(VA=3VB),静止时木块A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
(1)甲、乙两图中木块A受到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2﹣F1)    G。(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物块B的密度为    kg/m3。
(3)乙图中若将物块B从木块A上取下后投入到容器内的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2.(6分)小科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实验一中ABCD四个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2)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3)某温度下,向3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克、25克、5克同种固体物质,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则该温度下该固体物质溶解度S的取值范围是    。(用含S的不等式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5题,共44分)
23.(8分)小科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在其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缠绕铜丝的目的是使管玻璃能在液体中    。
(2)将玻璃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油、ρ水分别表示樟脑油和水的密度,则ρ油   ρ水(填“>”“<”或“=”)。
(3)小科做了五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小科根据实验数据在玻璃管上标出0.8、0.9、1.0、1.1、1.2刻度线(单位g/cm3)。小科通过比较上述实验数据,可不可以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并请说明原因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液体密度ρ/g cm﹣3 0.8 0.9 1.0 1.1 1.2
浸入的深度h/cm 6.3 5.6 5.0 4.5 4.2
(4)实验中,小科发现细铜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铜丝的形状,再次测量同一杯水,玻璃管将    (填“上升”、“下降”或“停在原来深度”)。
24.(8分)学习了大气压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想估测一下大气压的大小。他们准备了如下器材:A、B、C三个不同规格的注射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刻度尺、一个铁丝做成的T型钩、细线、橡皮帽等。某组同学在实验中选了B规格的注射器,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具体步骤如下:
①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
②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③然后慢慢地拉注射器,刚好拉动活塞时,两个测力计示数均为F。
请根据他们的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本次测量所得的大气压值p=   。(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
(2)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使得测量结果比当天大气压    (填“偏大”或“偏小”)。
(3)另外一组的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也完成了实验,请你分析他们选择的是    规格的注射器,理由是    。
25.(6分)某同学为了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利用如图所示的两个底面积相同、高度不同的金属块A、B(每格体积相等)和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等器材进行实验。
(1)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帮他补充完整。
①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金属块A、B受到的重力G并记录。
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金属块A,使金属块A三格体积浸入到水中
③   ,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
④用公式    计算金属块所受浮力F浮A、F浮B并记录。
(2)由金属块A、B体积不同时,F浮A   F浮B(选填“=”或“≠”),就可以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6.(8分)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影响”的研究。
【建立猜想】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会增大成年鼠耗氧量。
【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状况相同、体形相似的成年鼠3只,分成甲乙丙三组;②对各组实验处理如下表;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
甲组 乙组 丙组
切除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
饲养14天 饲养14天 1次/天;共14天
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直接注入胃中
【实验结论】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会增大成年鼠耗氧量。
(1)本实验中乙组空白处如何处理    ,本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2)若要得出上述结论,则甲乙丙组老鼠的耗氧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3)根据实验结论,可进一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    (选填“促进”或“抑制”)成年鼠的新陈代谢。
27.(14分)如图1是某科学实验小组“探究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特点”的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两节新干电池、多个小灯泡、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
(1)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    联(选填“串”或“并”),如表是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三个不同位置的电流值,有一个位置的电流测量明显有误   。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
电流I/A 0.32 0.32 1.6
(2)甲、乙两位同学在某两次实验中,闭合开关前,他们的电流表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   。
(3)在测量电压的实验中,某同学把电压表接在AB之间测量,如图2甲所示;
(4)当测量完灯L两端的电压后,为了节约时间,断开A点接线直接改接在C点上。这样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出灯L两端的电压;并说明理由    。
(5)正确实验后,该小组记录几组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请使用文字叙述)。
实验次数 L1两端电压/V L2两端电压/V 串联总电压/V
1 1.4 1.4 2.8
2 1.2 1.6 2.8
3 1.1 1.7 2.8
四、解答题(4题,共26分)
28.(6分)如图所示,“喷水娃娃”是一种陶瓷制成的玩具,其内部中空,它的使用步骤是:
(1)先对这种陶瓷娃娃浇一会儿热水。
(2)立即把整个娃娃浸泡在冷水中一段时间。
(3)取出娃娃,再对娃娃持续浇热水,娃娃就“喷水”了。请运用所学知识
29.(6分)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左侧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右侧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用    (选填“点燃”或“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2)在电解水实验中,一般要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即电解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在一次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10%,则电解消耗的水的质量为多少克?(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没有结晶析出)
30.(8分)一款新型家用电梯正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外形是长圆简,升降过程不使用线缆,抽气泵启动,抽走顶部空气,底部空气推动电梯室往上升,需要下楼时,气压增大,使电梯往下降。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105Pa,电梯室质量为120kg,电梯室与圆筒壁之间的摩擦力为300N2。
(1)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8×104Pa时,作用在电梯室上表面的大气压力是多少牛?
(2)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31.(6分)如图甲所示,一个棱长为10cm、重为9N的正方体物块M,水平放置在一个方形容器中,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t=100s时   (选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图乙中a的值为多少cm?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6题,共48分)
1.(3分)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如图所示,用透水砖替代传统的混凝土路面砖,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
【答案】C
【解答】解:透水砖主要通过增加下渗减轻城市地表积水,相较常规的硬化路面,减少了地表积水,ABD错误。
故选:C。
2.(3分)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C.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两支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2:1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C
【解答】解:A、水是由氢,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故选项错误。
C、通电后,两个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2:1,故选项正确。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3分)“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两者都是儿科常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
A.乳浊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乳浊液、溶液 D.悬浊液、乳浊液
【答案】B
【解答】解:根据“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物质中分散着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小儿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属于溶液。
故选:B。
4.(3分)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食盐、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你认为他们做这个实验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溶质颗粒大小 B.溶剂的温度
C.溶剂的种类 D.溶剂的质量
【答案】A
【解答】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而溶质颗粒的大小只是会影响溶解速度的快慢对结果没有影响、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溶剂的质量。不需要控制溶质颗粒的大小。
故选:A。
5.(3分)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即25:9)
C.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水64g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C
【解答】解:A、20℃时,其含义是20℃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B、20℃时,其含义是20℃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故选项说法正确。
C、20℃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0℃时,则20℃时,故选项说法错误。
D、20℃时,恰好完全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3分)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端的气候差异,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答案】B
【解答】解:受纬度因素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北国正冰封”主要反映了我国气候南北气温差异大的特点,两地之间的温差大。
故选:B。
7.(3分)在一只盛有温度为 60℃不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水槽中放着一只乒乓球,乒乓球处于漂浮状态。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到20℃,乒乓球仍处于漂浮状态(不计溶液体积的变化)(  )
A.硝酸钾的溶解度
B.乒乓球露出液面的体积
C.乒乓球所受到的浮力
D.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
【答案】C
【解答】解:A、温度越低,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发生变化;
B、不饱和硝酸钾温度降低前后,根据F浮=ρgV排可知,其排开硝酸钾溶液的体积一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不饱和硝酸钾温度降低前后,其重力不变,故C正确;
D、温度降低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
故选:C。
8.(3分)双减政策出台后减轻了同学们的课后负担,保证同学们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可使垂体正常分泌某种激素,促进生长的作用。这种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答案】B
【解答】解: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的激素。
故选:B。
9.(3分)如图所示为某校校园艺术节时气球悬挂一幅竖标的情景。已知气球的体积为8m3,气球(含内部所充气体)、标语及细绳的总质量为9kg,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g取10N/kg,则系于地面拉住标语的细绳的拉力为:(  )
A.103.2N B.90N C.13.2N D.193.2N
【答案】C
【解答】解:F浮=ρgv=1.29kg/m3×10N/kg×3m3=103.2N
G=Mg=3kg×10N/kg=90N
根据力的平衡得:F拉=F浮力﹣G=103.2N﹣90N=13.2N
故选:C。
10.(3分)学生发明了一款智能头盔,只有戴上头盔扣上卡扣后,头盔上的信号发射器才能发出信号1)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车才能正常启动,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当电动车上的信号接收器(S1)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车才能正常启动,是串联在一起的,故A正确。
故选:A。
11.(3分)在一个由电源、开关、导线和两个小灯泡组成的串联电路中,用电压表测量时发现两灯泡两端电压不相等,两灯泡的亮度不同(  )
A.一样大 B.亮度大的电流大
C.亮度暗的电流大 D.无法判定
【答案】A
【解答】解: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灯泡的亮度不同;
因为两个小灯泡组成的是串联电路,所以通过两灯的电流相同。
故选:A。
12.(3分)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滑动变阻器。下列关于滑动变阻器的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片与金属杆之间是绝缘的
B.瓷筒与线圈之间不能绝缘
C.线圈不能用铜丝或者铝丝制作
D.瓷筒上缠绕的合金线所有表面都是绝缘的
【答案】C
【解答】解:A、滑片与金属杆之间是导电的,故A错误;
B、瓷筒与线圈之间是绝缘的,故B错误;
C、线圈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故C正确;
D、瓷筒上缠绕的合金线和滑片接触的位置处没有绝缘漆。
故选:C。
13.(3分)如图在“静电章鱼”实验中,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再将塑料管放在下面,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毛皮的失电子能力大于塑料(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由题可知,毛皮比塑料易失去电子,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塑料丝向四周张开,其科学原理是塑料丝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3分)下列生命活动中,植物感应性运动类型与其它不同的是(  )
A.郁金香的花通常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
B.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后叶片合拢
C.松树的根在水源丰富的一侧分布较多
D.酢浆草的叶片在受到光线明暗的刺激后张开或闭合
【答案】C
【解答】解:郁金香的花通常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酢浆草的叶片在受到光线明暗的刺激后张开或闭合都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无关。
故选:C。
15.(3分)前段时间,被新冠病毒感染致病成了“小羊人”的患者很多。在患病期间,有些“小羊人”的体温忽高忽低,人体会有一个调节过程:体温过低→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舒张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皮肤发热发红
【答案】C
【解答】解:A、皮肤血管舒张,通过皮肤散失的热量会增多,A错误。
B、汗液分泌增加,这是在环境温度较高时的反射。
C、浑身肌肉颤抖,这是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的反射。
D、皮肤发热发红,通过皮肤散失的热量会增多,D错误。
故选:C。
16.(3分)如图是学生设计的模拟调光台灯电路。闭合开关灯泡发光后,无论如何移动回形针,发现灯泡亮度几乎不变(  )
A.灯泡被短路 B.铅笔芯的总阻值太小
C.灯泡灯丝的阻值太小 D.电源被断路
【答案】B
【解答】解:铅笔芯和小灯泡串联分压,在移动回形针的过程中,但亮度几乎不变可知,灯泡实际功率几乎不变,原因是铅笔芯的电阻相对于小灯泡来说,故B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6题,共32分)
17.(8分)如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大气层的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示意图。
(1)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于图1所示的  b (选填字母“a”“b”“c”“d”)层,飞机也主要在这一层飞行。
(2)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  向上 (选填“向上”或“向下”)。
(3)图2中甲乙两地,气压较高的是  甲 (选填“甲”或“乙”)地;甲地多  晴朗 (选填“晴朗”或“阴雨”)天气。
【答案】(1)b
(2)向上
(3)晴朗
【解答】解:(1)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于平流层中,平流层的平均海拔高度12﹣55千米之间。
(2)图2中A处近地面受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3)图2中甲乙两地,甲处气温低,形成高压,所以甲地多晴朗天气,空气膨胀上升,水汽凝结,所以多阴雨天气。
故答案为:
(1)b
(2)向上
(3)晴朗
18.(4分)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处罚力度,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请结合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图甲中的  ②①③ (填序号)造成的。
(2)图乙中1是皮肤中的感受器,如果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乙中的  BD 。
A.1
B.2
C.3
D.4
E.5
【答案】(1)②①③
(2)BD
【解答】解:(1)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语言中枢、听觉中枢等、准确;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因此“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现象、①大脑。
(2)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医生用针刺其指尖,表明1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3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形成感觉,表明反射弧不完整,故选BD。
故答案为:
(1)②①③
(2)BD
19.(4分)如图所示为电冰箱的简化电路图,图中M是电冰箱压缩机内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由图可判断L与M的连接方式是  并联 ,关上冰箱门时,开关  S2 应处于断开状态。
【答案】并联;S2。
【解答】解:由图可知,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灯泡L与电动机M分别在两条电流的流通路径上。
电冰箱关上冰箱门时,照明灯应处于熄灭7控制照明灯,故开关S2处于断开状态。
故答案为:并联;S2。
20.(4分)小科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操作②常用  活性炭 做吸附剂除去液体C中的色素和异味。
【答案】过滤;活性炭。
【解答】解:根据流程图可知,操作①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操作②常用活性炭做吸附剂除去液体C中的色素和异味。
故答案为:
过滤;活性炭。
21.(6分)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木块A放入容器中,静止后又在木块A上放一个重为G的物块B(VA=3VB),静止时木块A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
(1)甲、乙两图中木块A受到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2﹣F1)  等于 G。(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物块B的密度为  1.2×103 kg/m3。
(3)乙图中若将物块B从木块A上取下后投入到容器内的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  下降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答案】(1)等于;(2)1.2×103;(3)下降。
【解答】解:(1)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甲图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1=G木,
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
因为整体漂浮,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总重力2=G木+G,
则F6﹣F1=G木+G﹣G木=G;
(2)由题知,VA=3VB,则VB=VA,
图乙中整体漂浮,且木块A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水gVA=ρ木gVA+ρBgVB,
即ρ水gVA=ρ木gVA+ρBg×VA,整理可得:ρ水=ρ木+ρB,
则B的密度:ρB=7(ρ水﹣ρ木)=3×(1.5×103kg/m3﹣2.6×103kg/m5)=1.2×105kg/m3;
(3)乙图中若将物块B从木块A上取下后投入到容器内的水中,因1.5×103kg/m3>5.0×103kg/m5,即ρB>ρ水,则它静止时将沉底,
此时B排开水的体积为VB排=VB=VA,
A静止后漂浮,则由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水gVA排=ρ木gVA,
此时A排开水的体积为:VA排=×VA=×VA=,
所以此时物块A、B排开水的总体积V排总=VA排+VB排=VA+VA=VA,而乙图中整体排开水的体积为VA,
因VA<VA(即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所以水面的高度下降。
故答案为:(1)等于;(2)3.2×103;(3)下降。
22.(6分)小科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实验一中ABCD四个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CD (填字母)。
(2)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④>③>① (用序号表示)。
(3)某温度下,向3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克、25克、5克同种固体物质,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则该温度下该固体物质溶解度S的取值范围是  25克≤S<50克 。(用含S的不等式表示)
【答案】(1)CD;
(2)④>③>①;
(3)25克≤S<50克。
【解答】解:(1)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D中有固体出现;C→D加入20克氯化钾但是溶液质量没有改变;
(2)①中的溶液经过恒温蒸发溶剂,得到③,④是高温时的饱和溶液,所以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③>①;
(3)20℃时,50克固体物质不能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25克固体物质能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故20℃时。
故答案为:(1)CD;
(2)④>③>①;
(3)25克≤S<50克。
三、实验探究题(5题,共44分)
23.(8分)小科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在其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缠绕铜丝的目的是使管玻璃能在液体中  竖直漂浮 。
(2)将玻璃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油、ρ水分别表示樟脑油和水的密度,则ρ油 > ρ水(填“>”“<”或“=”)。
(3)小科做了五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小科根据实验数据在玻璃管上标出0.8、0.9、1.0、1.1、1.2刻度线(单位g/cm3)。小科通过比较上述实验数据,可不可以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并请说明原因  不能,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液体密度ρ/g cm﹣3 0.8 0.9 1.0 1.1 1.2
浸入的深度h/cm 6.3 5.6 5.0 4.5 4.2
(4)实验中,小科发现细铜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铜丝的形状,再次测量同一杯水,玻璃管将  下降 (填“上升”、“下降”或“停在原来深度”)。
【答案】(1)竖直漂浮;
(2)>;
(3)不能,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4)下降。
【解答】解:(1)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的漂浮在液体中,吸管下端塞入一些金属丝作为配重。
(2)吸管在水和液体中都是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体积成反比油<V水,所以液体密度ρ油>ρ水;
(3)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
(4)铜丝置于玻璃管内,会减少铜丝排开水的体积排不变,玻璃管将下降。
故答案为:(1)竖直漂浮;
(2)>;
(3)不能,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4)下降。
24.(8分)学习了大气压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想估测一下大气压的大小。他们准备了如下器材:A、B、C三个不同规格的注射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刻度尺、一个铁丝做成的T型钩、细线、橡皮帽等。某组同学在实验中选了B规格的注射器,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具体步骤如下:
①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
②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③然后慢慢地拉注射器,刚好拉动活塞时,两个测力计示数均为F。
请根据他们的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本次测量所得的大气压值p=  。(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
(2)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使得测量结果比当天大气压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
(3)另外一组的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也完成了实验,请你分析他们选择的是  C 规格的注射器,理由是  因为大气压强是一定的,根据公式F=pS可知,受力面积越小,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也会越小 。
【答案】(1);
(2)偏小;
(3)C;因为大气压强是一定的,根据公式F=pS可知,受力面积越小,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也会越小。
【解答】解:
(1)由步骤①可知,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
由步骤③可知当刚好拉动活塞时,两个测力计示数均为F,
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
(2)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的空气无法排尽,内部空气对活塞的压力会和外部大气压力抵消一部分,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3)因为大气压强是一定的,根据公式F=pS可知,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也会越小,所以当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时,故选C;
故答案为:(1);
(2)偏小;
(3)C;因为大气压强是一定的,受力面积越小。
25.(6分)某同学为了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利用如图所示的两个底面积相同、高度不同的金属块A、B(每格体积相等)和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等器材进行实验。
(1)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帮他补充完整。
①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金属块A、B受到的重力G并记录。
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金属块A,使金属块A三格体积浸入到水中
③ 金属块B三格体积浸入到水中 ,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
④用公式  F浮=G﹣F 计算金属块所受浮力F浮A、F浮B并记录。
(2)由金属块A、B体积不同时,F浮A = F浮B(选填“=”或“≠”),就可以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③金属块B三格体积浸入到水中;④F浮=G﹣F;(2)=。
【解答】解:③为控制变量,故应使金属块B三格体积浸入水中;
④根据称重法计算F浮=G﹣F,计算F浮A、F浮B;
(2)由于A、B浸入到水中的体积相同即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浮=ρ液gV排,则F浮A=F浮B;已知A、B是两个底面积相同、B,A、B两物体的体积不同,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故答案为:③金属块B三格体积浸入到水中;④F浮=G﹣F;(2)=。
26.(8分)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影响”的研究。
【建立猜想】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会增大成年鼠耗氧量。
【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状况相同、体形相似的成年鼠3只,分成甲乙丙三组;②对各组实验处理如下表;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
甲组 乙组 丙组
切除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
饲养14天 饲养14天 1次/天;共14天
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直接注入胃中
【实验结论】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会增大成年鼠耗氧量。
(1)本实验中乙组空白处如何处理  不作处理 ,本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每组只用一只小鼠做实验,导致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
(2)若要得出上述结论,则甲乙丙组老鼠的耗氧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丙>乙>甲 。
(3)根据实验结论,可进一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  促进 (选填“促进”或“抑制”)成年鼠的新陈代谢。
【答案】(1)不作处理;每组只用一只小鼠做实验,导致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2)丙>乙>甲。
(3)促进。
【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因此乙组不作处理。本实验设计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2)若要得出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会增大成年鼠耗氧量的结论,切除甲状腺的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较,而额外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因此甲乙丙组老鼠的耗氧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丙>乙>甲。
(3)根据实验结论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会增大成年鼠耗氧量。
故答案为:
(1)不作处理;每组只用一只小鼠做实验。
(2)丙>乙>甲。
(3)促进。
27.(14分)如图1是某科学实验小组“探究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特点”的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两节新干电池、多个小灯泡、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
(1)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  串 联(选填“串”或“并”),如表是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三个不同位置的电流值,有一个位置的电流测量明显有误 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却按大量程读数了 。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
电流I/A 0.32 0.32 1.6
(2)甲、乙两位同学在某两次实验中,闭合开关前,他们的电流表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
(3)在测量电压的实验中,某同学把电压表接在AB之间测量,如图2甲所示;
(4)当测量完灯L两端的电压后,为了节约时间,断开A点接线直接改接在C点上。这样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出灯L两端的电压;并说明理由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
(5)正确实验后,该小组记录几组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请使用文字叙述)。
实验次数 L1两端电压/V L2两端电压/V 串联总电压/V
1 1.4 1.4 2.8
2 1.2 1.6 2.8
3 1.1 1.7 2.8
【答案】(1)串;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却按大量程读数了;(2)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3)见解答 (4)不能;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5)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解答】解:(1)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测得的三个不同位置的电流值,则其它两个测量值是正确的,错误的原因在于: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却按大量程读数了。
(2)由图甲可知,在试触过程中出现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即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图乙中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电流表的量程选大了。
(3)电压表与待测电路并联,电源电压3V,两个灯泡串联
(4)当同学们测量完灯L1两端的电压后,为了节约时间。这样不能测量出灯L6两端的电压,其理由是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5)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故答案为:(1)串;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却按大量程读数了;(3)见解答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四、解答题(4题,共26分)
28.(6分)如图所示,“喷水娃娃”是一种陶瓷制成的玩具,其内部中空,它的使用步骤是:
(1)先对这种陶瓷娃娃浇一会儿热水。
(2)立即把整个娃娃浸泡在冷水中一段时间。
(3)取出娃娃,再对娃娃持续浇热水,娃娃就“喷水”了。请运用所学知识
【答案】见解析。
【解答】答:第一次浇水,其内部空气由于温度升高受热膨胀,大于外界大气压;冷水浸泡,小于外界大气压;从冷水取出后内部压强恢复至与外界大气压相同,其内部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压迫着体内的水向外喷出,内部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直到内外气压平衡。
29.(6分)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左侧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右侧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用  带火星 (选填“点燃”或“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2)在电解水实验中,一般要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即电解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在一次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10%,则电解消耗的水的质量为多少克?(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没有结晶析出)
【答案】(1)氢气;带火星;
(2)100g。
【解答】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氢气;带火星。
(2)设电解水的质量是x,反应前后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x=100g。
答:电解消耗的水的质量为100g。
30.(8分)一款新型家用电梯正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外形是长圆简,升降过程不使用线缆,抽气泵启动,抽走顶部空气,底部空气推动电梯室往上升,需要下楼时,气压增大,使电梯往下降。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105Pa,电梯室质量为120kg,电梯室与圆筒壁之间的摩擦力为300N2。
(1)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8×104Pa时,作用在电梯室上表面的大气压力是多少牛?
(2)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答案】(1)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8×104Pa时,作用在电梯室上表面的大气压力是9.8×104N;
(2)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410kg。
【解答】解:
(1)作用在电梯室上表面的大气压力F=pS=9.8×106Pa×1m2=5.8×104N;
(2)电梯的重力为:G电梯=mg=120kg×10N/kg=1200N;
此时高压区和低压区的压强差为:Δp=4×105Pa﹣9.7×104Pa=5×106Pa,
电梯室受到的压力差为:F'=ΔpS=5×103Pa×5m2=5×105N;
电梯匀速下降时,处于平衡状态,
则可装物体的重力为G=F'+f﹣G电梯=5×103N+300N﹣1200N=4100N;
故可装的物体质量为:m===410kg。
答:(1)低压区的气压降到2.8×104Pa时,作用在电梯室上表面的大气压力是2.8×104N;
(2)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6.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410kg。
31.(6分)如图甲所示,一个棱长为10cm、重为9N的正方体物块M,水平放置在一个方形容器中,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t=100s时 漂浮 (选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图乙中a的值为多少cm?
【答案】漂浮;图乙中a的值为9cm。
【解答】解:(1)正方体物块M的体积:V=L3=(10cm)3=1000cm2=0.001m3;
物块M的质量:m===0.9kg;
物块M的密度:ρM===0.9×108kg/m3<1.6×103kg/m3;
即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物块在水中最终会漂浮,
由图象可知,7~40s过程中,物块M排开水的体积也变大,
当t=40s时,水的深度变化变慢,因此当t=100s时;
(2)当t=40s时,物块M刚好处于漂浮状态浮=GM=9N,
根据F浮=ρ水gV排可得此时物块M排开水的体积:
V排===5×10﹣4m3=900cm5,
由V排=SMh浸可得,此时水的深度:
a=h浸===3cm。
答:漂浮;图乙中a的值为9c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