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1 两种电荷素养目标1.能说出两种电荷的定义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会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电荷的种类。2.能说出验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会根据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情况判断物体带电情况。3.能说出原子的结构、摩擦起电的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摩擦起电的实质分析摩擦起电过程中的电子得失情况。4.能说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能说出金属导体导电的原因。◎重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摩擦起电的实质。评价任务通过任务驱动一完成目标1的学习;通过任务驱动二完成目标3的学习。【预习导学】生活中的物理如图,冬天脱毛衣时,毛衣会“起火”,这是由于脱毛衣时产生了“静电”。问题:“静电”是怎样产生的呢 重点梳理知识点一 两种电荷 1.带电体的性质: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点。2.摩擦起电:用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3.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 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 电荷。 4.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5.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简称 ,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6.验电器(1)作用:实验室里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 ;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两片金属箔会 (选填“闭合”或“张开”)。 【答案】2.摩擦3.正 负4.排斥 吸引5.电荷 库伦 库 C6.(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张开对点自测1.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由于互相 (选“吸引”或“排斥”)而张开。 【答案】1.同种 排斥知识点二 摩擦起电的实质 1.原子及其结构:如下图,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 电,核外电子带 电;原子核所带电荷数与核外电子 (选填“相同”或“不同”),所以原子整体 (选填“显”或“不显”)电性。 2.摩擦起电的实质:两种物体摩擦时,对电子束缚本领 (选填“强”或“弱”)的原子核的一些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摩擦起电 (选填“是”或“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答案】1.正 负 相同 不显2.弱 正 负 不是对点自测2.小聪在梳头发时,发现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在这个过程中梳子 (选填“得到”或“失去”)了一些电子。头发带上了 (选填“正”或“负”)电荷。 【答案】2.得到 正知识点三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和绝缘体:有的物体 导电,叫作导体;有的物体 导电,叫作绝缘体。 2.常见导体和绝缘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溶液等是导体;橡胶、玻璃、塑料等是绝缘体。3.金属导电的原因: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 。 【答案】1.容易 不容易3.电子对点自测3.眼镜各部分的构成材料如图所示,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塑料镜框 B.玻璃镜片C.橡胶鼻托 D.金属螺丝【答案】3.D【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 探究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探究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操作】甲: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乙: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丙: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实验现象】甲步骤中,被细线悬挂的玻璃棒远离手持的玻璃棒。乙步骤中,被细线悬挂的橡胶棒远离手持的橡胶棒。丙步骤中,被细线悬挂的橡胶棒靠近手持的玻璃棒。【实验分析】甲步骤中,两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相互远离,说明 种电荷相互 。 乙步骤中,两橡胶棒所带电荷种类相同;相互远离,说明 种电荷相互 。 丙步骤中,橡胶棒和玻璃棒所带电荷种类不同,相互靠近,说明 种电荷相互 。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答案】【实验分析】同 排斥同 排斥异 吸引【实验结论】排斥 吸引任务驱动二 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下表是几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根据西 耳斯资料 石棉 化纤 毛皮 铅 绢 玻璃根据蒙 科马利资料 羊毛 木棉 酸碱 盐 丙烯 树脂 聚乙 烯醇 云母(1)由表中可知,石棉与玻璃棒摩擦后带 电。 (2)云母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羊毛 (选填“强”或“弱”)。 (3)由表中 (选填“能”或“不能”)判断羊毛和木棉摩擦后两者的带电情况。 【答案】(1)正 (2)强 (3)能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