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 美术 )基于标准的教学全册备课学校: xx小学授课年级: 四年级设计者:授课时间:30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相关要求及分析)(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2.学习活动建议用写生(含速写)、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识,并用于描绘事物,表达情感。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2.学习活动建议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根据物品的用途,提出设计构想,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的方法加以呈现。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3.评价要点关注物品的形状与用途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根据物品的用途,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法,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目标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和认识。2、学习活动建设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类术作品, 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 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纹释、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认识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我国民居建筑的特色。3.评价要点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知道2种或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2.学习活动建议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 学习对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演,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 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对媒材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述。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二、教材分析(主要分析册教材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水彩或水粉)、彩色笔和油画棒、画纸及废旧材料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设计及制作活动,学习其正确的使用方法,体验其不同的表现效果。2.学习遮挡、穿插、印制(镂印、拓印、转印)、构成的基本知识,运用线条、形状、原色与间色,通过写生、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用于绘画表现活动,表达情感。3.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刻、折、锯、叠、卷曲、切挖、插接和组合、喷绘、装饰等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和设计作品。4.结合其他学习领域的学习,欣赏中外绘画、民间剪纸等,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样式,能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交流与评述。5.发现并收集身边可用于造型、设计、制作的各种材料,进行纸版画制作、板报设计、美化教室的活动。在相同的主题下开展绘画、设计、欣赏等综合性美术活动,并能主动合作、探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二)难点1.通过观察、发现、尝试训练,在过程中获取美术思维方式,大胆与个性化地使用线、形、色等美术要素进行绘画创造性表现。2.通过合理的启示与巧妙的演示,掌握正确的用线造型、用色、印制、材料拼接、用泥、用纸及用木材等基本操作技能。3.在教师周到细致的组织安排下,积极而有序地分工合作,充分享受集体和个体学习活动的乐趣。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能力新的增长点,学习本册教材存在的困难与障碍等。)该年级段学生特别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循循善诱,结合多环节多层次的体验、尝试、思维训练等方法来集中注意力。学生在四年级阶段有了向往名家、欣赏他人的意识,开始萌生向艺术观念转化的迹象,到高年级会逐渐强化,但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学生脱离了之前的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客观地观察美术活动,视知觉思维增强,对线与形特别感兴趣。开始应用重叠法遮挡物体的方式来表现空间感,萌发“写实”的要求,色彩表现为固有色和象征色彩的使用,绘画具有叙述性,特别崇尚细心与有耐心的绘画技巧,喜欢吸引人的、优美的主题关注主题的内容,较少注意到所使用的媒材(如工具、材料、组织、形式等)。在审美水平、绘画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学习规则和写实模仿是本年线级段学生美术学习的主要特征,也是通过美术活动触发情意表达的情感成长期和纯艺术审美观的萌芽期。思考模式:笼统分化,绝对→相对,静态→动态。基于以上学生年龄特点,在知识技能学习方面应采取直观呈现、现象分析、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传达方式,回避抽象的逻辑思维分析,呈现生动、典型的视觉形象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活动与学习十分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喜好,在活动方式与教学组织方面,应注重美术学习过程的情境创设与情趣性营造。在具体情境中发挥本年级学生具体运用思维能力的优势,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参与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在过程中获取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美术思维方式,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四、课时安排教 学 进 度 表课题 活动设置 学具准备 课时第1课春节到 认识、欣赏并临摹一幅门神画。画一幅表达美好祝愿的年画。回忆春节的欢快、热闹场景,画一幅记忆画。 铅笔、马克笔、橡皮、直尺等。 3第2课变形的魅力 画出哈哈镜里的自己。用局部重复的方法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变形形象。运用局部重组的方法,画一只鸟之王。 铅笔、马克笔、橡皮、直尺等。 3第3课 春天来了 用线描描绘花卉。选择你喜爱的一盆花,用色彩把它画下来。 铅笔、马克笔、橡皮、直尺等。 2第4课我爱校园 1选择校园里的一棵树,用线描淡彩的方法进行写生。2.画一幅校园小景的铅笔淡彩画。 铅笔、马克笔、橡皮、直尺等。 2第5课蔬果的联想 制作有趣的蔬果手工作品。 1第6课花团锦簇 制作1—2朵纸花。 2第7课剪纸故事 1.欣赏有故事的剪纸作品。2.剪刻几个人物将他们组合成故事,粘贴在纸板上。 彩纸、铅笔、剪刀等。 2第8课静物一家 1.选择几件劳动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构图方式画一幅草图。2.将照片中的相关物品添加到右边画中,注意搭配物品并合理组织画面。3.选择2—3件静物,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将它们画下来。 铅笔、马克笔等 3第9课妙笔生花 1.用线的变化和不同的用笔方式,尝试画一幅花卉图。2.学习用笔的不同表现方法,结合墨色画一画常见的蔬果。 毛笔、墨汁等中国画材料。 2第10课中国龙 1.设计一枚以龙为内容的邮票2.利用纸盒、纸杯、彩纸等材料,和同学们合作制作一条“龙”。 彩笔或签字笔、各种材料。 2第11课有趣的线造型 2第12课色彩取样 2第13课藏书票 运用纸板漏印的技法,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 1第14课风筝 合作制作风筝 1第15课银饰之美 搜集锡纸制作银饰。 1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