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美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时备课单位名称: xx小学 设计者:课题:四年级(下)变形的魅力 课时:2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教具准备课件 、彩色纸学具准备彩色作业纸、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谁是真正的‘火眼金睛’?老师这里有一杯水和一支筷子,你们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问题?”。(走到学生中给大家检查)生:“没有问题”师:“你们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把筷子放进水杯里)生:“筷子不是直的了”师:“你们的观察力太强了!”小结:水杯还是刚才的水杯,筷子还是刚才的筷子。可是水杯里面的筷子和水杯外面的筷子看上去却是不同的,这就是《变形的魅力》——引出课题。二.课堂探究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房子变得弯曲了。生:房子变得模糊了。(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生:是映在玻璃上的。生:是在窗子上的。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课件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生:不锈钢勺子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生:凹凸镜里的景物会发生变化。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师总结导出课题: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1)课件出示哈哈镜里人物图片师:“你们知道这是利用什么工具拍出来的照片吗?”生:“哈哈镜”师:“哈哈镜里的人发生了哪些变化?”生:“变歪了”生:“变高了”生:“变胖了”小结:我们来总结下变形的主要方式——左右扭曲、向内压缩、向外拉伸。三.教师演示刚才我们总结了变形的方式,那我们如何来画一幅具有哈哈镜效果的人物形象呢?把彩纸剪出哈哈镜的形状,再描绘出人物的形象。四.巩固训练: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的特点,完成今天的作业。五.展示作业,多元评价。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效果很好,评价时抓住以下两点:先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从哪儿看出来的?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教师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变形的魅力(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中变化创新手法的多样性。 3、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展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能善于观察与发现,发展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画出人物变形的样子。 教学理念:通过欣赏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重复局部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教学准备:示范用纸、图片、欣赏导入视频导入《哪吒闹海》片段。(通过视频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感受力。) 问:在视频中,你觉得哪吒最厉害的地方在哪里?(三头六臂)三个头六个臂膀使哪吒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像哪吒这种“三头六臂”的造型方式我们叫它“局部重复”。导入课题:变形的魅力(活动二)------重复变形方法探究说一说,在电影或神话故事中,你知道或见过的类似的局部重复形象,请描述一下他的样子,他是否有超能力?赏析《千手观音》千手观音采用了局部重复的造型方法,姿态婀娜,姿态各异的多臂多手组成了一个圆形,似一轮旋转的光环,映衬着观音菩萨的真身,使整个形象愈加神圣壮丽。小结手臂重复:更加灵活,力量更加强大,法力更加广阔在电影或神话故事中一般局部重复的还有那些:头部重复:更加聪明,更强的生命力腿脚重复:速度更快,更加的平稳眼睛重复:看得更远,拓宽视野如果要你去创造,你会创造一个什么样的超人或神人?请将你想要的造型,试着用简单的轮廓画下来? (老师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反馈训练作业,教师指导出示范画,对比着装后的形象与简单的轮廓形象。小结:用黑白灰表现出来的形象更加分明,着装用点线面的装饰显得形象更加有神力。补充课题:黑白画教师示范:(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选一位学生小训练作业进行调整示范,运用点线面的元素来装饰,画出黑白灰的效果。先画出形象的轮廓,修改学生尝试作业的不足,再分块,划分出不同的结构区域,然后用点线面进行疏密处理,画出黑、灰的效果,最后调整完成。自由创作提出活动:运用局部重复的方法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黑白变形形象。提出要求:注意点线面的组织变化和疏密关系。教师巡回指导作业展评自评:说说自己创造的超人有什么能力。互评:选出你喜欢的作品,你觉得他的形象哪个局部变形方式用的棒,那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师评:评选出最佳变形作品,最具神力作品和最具魅力作品。(作业展示台,观看部分学生的作品,吸取别人的优点)教学反思《变形的魅力》是湘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2课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节课旨在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扭曲变化现象,了解艺术家们用变形手法来创造新形象,并学习和掌握人物变形方法。本课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开始留意身边的变形现象,也能欣赏一些设计作品。根据现实进行再现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漫画人物,以它诙谐、幽默、夸张的形象深受学生喜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想要学生掌握变形的方法,并用其来创造新形象,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习《变化的魅力》这节课时,应重点分析人物变形规律,探究变形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视频、提问、欣赏、体验、发现、总结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导入部分,我让学生先通过视频了解局部重复的变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授部分,通过欣赏图片,观察、对比,发现变形规律,练习等。课后,我进行了总结和深刻反思,有如下不足之处:1、 时间把握方面:讲课没有激情,评析作业的时间不够;2、 语言组织方面:语言需更精简,语速快慢需有变化;3、 课堂设问方面:提问需要更有针对性,注重有效提问,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给予评价;4、 教具使用方面:应选择更清晰的范画;5、 知识拓展方面:没有拓展延伸的知识。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我和学生们共同成长着。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找到了课堂的提升空间。学无止境,我将加强学习,不断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并探索美术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学到知识、找到快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