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2月月考科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2月月考科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6.酶的活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唾液淀粉酶进行如下实验:提示:蓝色的斐林
试剂和麦芽糖在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斐林试剂与淀粉却不
会反应。因此,
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麦芽糖的存在与否。
1%的淀
粉溶液
蒸馏水
唾液
imL
1mL
ImL
斐林
A
试剂
1%的淀
5%的稀

粉濬液
唾液
盐酸imL
1mL
1mL
26℃水浴
B
B
B

西

(1)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
(2)预测A试管加斐林试剂加热后的现象是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写出一点即可)。
(4)研究人员继续研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
a.取三支试管分别加1%的淀粉溶液1mL,蒸馏水1mL;
b.
c.然后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唾液1L:
d.五分钟后分别向三支试管滴加适量斐林试剂,观察现象。(请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27.学习了杠杆知识后,小敏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选择的器材有:铅笔、
橡皮若千(每块橡皮质量为10g)、细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等。



(1)将细线大致系在铅笔的中部位置,铅笔静止后如图甲。若想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应该
将细线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调节水平平衡后,用细线绑定数量不等的橡皮挂在杠杆支点两侧,如图乙所示。做了
几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如下表中。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
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次数
动力F1N)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I1(m)
阻力2C)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2(m)
0.2
0.04
0.4
0.02
0.2
0.04
0.1
0.08
0.3
0.05
0.3
0.05
小江认为上述结论不具普遍性,实验需进一步完善,则小江接下来的操作是
A.改变力的大小,测出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测多组数据
B.改变力的方向,测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测多组数据
(3)铅笔水平平衡后,小敏不小心将前端细长的铅笔芯弄断了(如图丙两列),她立刻将铅笔稳
住,并将铅笔芯放到左端细线下方固定(如图丁),则铅笔
A.右端下沉B.左端下沉C.仍然水平平衡
28.(1)小明在学习电流的热效应过程中,先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
热量与电流的关系。相同烧瓶内装满了煤油。为达到实验目的,选用的两电阻丝R1
与R2的阻值应
(选填“相同”或“不同”)。
(2)通电一段时间后,乙烧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较大。由此说明:
图1
图2
图3
(3)再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一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经多
次实验测量,收集实验数据,绘制了烧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电流I的关系
图象。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如图3中能正确反映h-I关系的是
四、简答题
29.将一定量的Fe粉投入到含CuNO,)2和AgNO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后得到滤渣和
滤液,取一定量的滤渣加入少量稀盐酸,发现部分滤渣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请说出滤渣
和滤液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并说明理由。
30.因控制人流需求,公共场所采用如图甲所示的伸缩隔
离柱分流人群。圆盘形底座质量分布均匀,直径32cm,
正中有一立柱杆身,顶端伸缩头中有可收缩的布带,内部
伸缩头
有弹性装置固定,松手后布带会自动收回伸缩头中。其模
型结构如图乙所示,A为伸缩头固定装置,B为杆身和底
杆身
座连接处(杆身直径、布带宽度、底座厚度均不计,除底
座外其余部件的质量都不计),AB长80cm,底座标配质
量为6.5Kg。
(1)图甲中布带向右水平拉出时,可将隔离柱整体看作
一根杠杆,在图乙中画出隔离柱受到拉力的力璧L。
(2)在使用“标配底座”时,为保证“标配底座”不倾倒布带可承受的最大拉力是多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