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学习目标1.列举生活中的液化现象。2.总结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重点:体会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以及液化要放热。学法指导1.通过观察或回忆露水的形成,体验液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2.预习重点放在对液化现象的理解与应用上。【预习导学】知识点一 液化及其方法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 。 2.液化有两种方法:(1) ; (2) 。 3.小明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生存夏令营活动中,学到了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如何获得饮用水 ”如图所示,用一个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将塑料袋口扎紧后,在下方开一个小孔, 小孔下方放上接水的容器,利用植物中水的不断 和 ,经过一段时间,你就能获取可以饮用的水。 4.一般说来,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发生液化,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 。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减小气体 ,便于和 。 【答案】1.液化2.(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3.汽化 液化4.液化 体积 储存 运输知识点二 液化放热 5.液化的过程中需要 热量。 6.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 。 7.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答案】5.放出6.100 ℃的水蒸气液化成同温度的水要放出热量7.前窗玻璃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珠。对着车窗吹暖风,可使小水珠吸热加速蒸发成水蒸气,所以车窗玻璃就变清晰了。【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 乙醚汽化与液化的实验实验步骤:(1)取一支50 mL的注射器,用凡士林涂擦注射器的活塞,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少许乙醚,取下针头,迅速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2)用热水给注射器加温,乙醚迅速 ,同时用手向外拉活塞,使液态乙醚全部消失。 (3)用手推活塞,压缩乙醚蒸气,很快出现液态乙醚,这是 现象。 结论:(1)汽化的方法一般是 。 (2)液化的两种方法:① 。所有气体,在 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②在一定温度下, 也可以使气体液化。如:液化石油气、医用氧气等。 【答案】(2)汽化(3)液化(1)加热(2)①降低温度 温度降到足够低②压缩体积任务驱动二 猜想水雾出现在哪一侧我们知道,寒冷的冬天,窗户内表面会有水珠出现,那么,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 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我的猜想:水雾在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 猜想的依据是 。 【答案】室外 室外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任务驱动三 液化现象:擦不干的苹果(如图所示)提出问题:冰箱中取出的苹果为什么会“出汗” 猜想与假设: 。 实验步骤:(1)将苹果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2)取出苹果,观察苹果表面发生的现象;(3)用干布将水珠擦干,一会儿还会有 。 结论: 。 【答案】可能是液化现象(3)水珠出现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水珠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