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第1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物体做变速运动的过程,培养用示意图解决运动问题的习惯。2.在活动中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重点:说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学法指导1.预习时,认真阅读课本,找出其中不太清楚的地方,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将问题解决,历时15分钟。2.在小组内交流时,要积极发言,历时5分钟。【预习导学】知识点一 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 的快慢程度。用 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2.(1)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也常用平均速度描述;(2)通常说的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是 。 (3)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全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运动物体在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即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3.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与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兔子醒来后继续向终点跑去,发现乌龟比它先到了终点。乌龟在整个过程中的速度约为2×10-2 m/s,兔子正常跑动的速度可达20 m/s以上。假设整个比赛路程为2000 m,比赛过程中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兔子的平均速度,乌龟比赛用时为 s。 【答案】1.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 2.(2)平均速度(3)不一定等于3.大于 1×105知识点二 瞬时速度 4.运动物体在 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如:汽车行驶时速度计上显示的是汽车在 的瞬时速度。 5.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 的整体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的 或 的运动情况。 (2)联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6.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有些小汽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0急升到 110 km/h。图是一辆小汽车在10 s内的车速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第4 s时车速为 km/h,从第2 s到第4 s过程中,车速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第8 s时刻,小汽车的瞬时速度为 km/h。 【答案】4.某一瞬间 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5.(1)整个运动过程中 某一时刻 某一位置(2)相同6.30 增大 10【合作探究】任务驱动 理解速度的相关概念1.*探究活动: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 (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 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第一段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在第二段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段的路程是多少 (2)第二段的路程是多少 (3)整段路程是多少 (4)在整段路程中该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探究活动: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 (2)下列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状态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B C D【答案】1.(1)先变大后不变 0.16(2)纸锥的质量( 其他猜想只要合理亦可) 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2. (1)解:s1=v1t1。(2)解:s2=v2t2。(3)解:s=s1+s2=v1t1+v2t2。(4)解:v==。3.(1)变速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2)C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