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第三课公民权利1.政治权利2.人身自由3.社会经济4.文化教育5.其他权利行使权利 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依法行使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监督权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知识建构第三课 公民权利情境展现,考点梳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地位)监督权说一说下列情境中体现了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内容、意义)一、选举之疑惑新一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我和同事们都得到了选民证,有的同学有疑惑,为什么他们没有选民证呢?二、小程序助力城市“智理”2023年2月,“文明青岛随手拍”小程序发布。市民发现有关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公共设施、交通管理等10大类不文明现象,可以拍照上传到小程序。工作人员会对内容审核、分发到相关部门处理,并督查、反馈处理结果。小程序上线1个多月来,注册用户达到12.6万人,收集有效线索12万多条。目前“文明青岛随手拍”已成为千万传播量的顶流IP。1.政治权利和自由 意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1)3个条件:中国国籍,年满十八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2)地位:是公民的一项____________,是管理国家社会的_________。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_______权 (1)内容:公民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2)意义: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注意的问题: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知识梳理基本政治权利基础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由同学、老师或校外人员蓄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近年来,各地校园欺凌时有发生。欺凌者往往是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意识不够,对被欺凌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少年路遇欺凌】乐乐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一天放学后,同校九年级学生小斌拦住乐乐向他要钱,不让乐乐回家。小斌对乐乐进行言语上的辱骂、威胁,抢走其身上全部钱财,将乐乐书包里的日记拍照传播到校园聊天群里,乐乐非常委屈气愤。(1)结合“少年路遇欺凌”的内容,请你从公民基本权利的角度分析乐乐感到委屈和气愤的原因。三、关注校园欺凌,依法维护权利①“不让乐乐回家”侵犯了乐乐的人身自由;②“言语辱骂和威胁”侵犯了乐乐的人格尊严;③“抢劫乐乐身上全部钱财”侵犯了乐乐的财产权;④“将日记内容传播到校园聊天群里”侵犯了乐乐的隐私权。2.人身自由 地位/意义:是公民最_________、最_________的权利。 人身自由 不受侵犯 (1)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2)侵权表现:非法拘禁、非法限制、非法搜身、非法禁闭人格尊严 不受侵犯 (1)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2)侵权表现 _________:起绰号、诬告、谩骂、嘲笑、挖苦 _________: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奖章 肖像权:偷拍传播、未经本人同意而使用、损毁、丑化 姓名权:使用、盗用、冒用 _______:传播、 刺探、泄露、非法侵入住宅、非法搜包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住宅。通信自由和 通信秘密 受法律保护 (1)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2)侵权表现:隐匿,毁弃,非法扣押,拆阅知识梳理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基本重要3.社会经济权利 (1)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利息、租金、租赁)、处分(捐赠、出售)的权利。(2)关键词:非法占有财产。(1)宪法规定:公民有______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2)关键词:劳动就业权、取得劳动报酬权、劳动者的休息权(1)宪法规定:公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关键词:社会保险、救济、福利、养老金知识梳理4.文化教育权利 _______(是权利也是义务) (1)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2)国家措施:义务教育制度、制定资助政策。(3)关键词: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关键词: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图书馆阅读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劳动权物质帮助权财产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劳动权利诊断,易混点辨析1、非法搜包和非法搜身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2、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3、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和受教育权。4、拖欠工资侵犯他人劳动权。5、没有按照劳动法给员工该有的福利侵犯员工的物质帮助权。判断对错,小组间抢答并改正×××名誉权姓名权劳动权√×人身自由【共助驱散阴霾】回到家中,乐乐向妈妈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妈妈联系了学校和小斌家长,小斌及家人只同意承担部分医药费。乐乐妈妈选择向公安机关报警,经人民法院审理,小斌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乐乐的权利得到了维护,老师为他做心理辅导,乐乐渐渐地走出了被欺凌的阴霾。(2)依据以上内容,谈谈乐乐的做法对我们维权有何启示。①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②维护权利的方式: 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四、树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2023年3月,青岛市委组织部通报了诬告陷害典型案例:平度市仁兆镇村民孙某向信访部门举报村原党支部书记存在非法采砂等违纪违法行为,不符合公务员报考资格。经调查,孙某举报反映问题不属实,相关部门多次作出明确答复。然而孙某为扩大影响和实现个人目的,仍多次在“抖音”平台发布不实言论,诋毁公务员考录工作。2022年10月,平度市公安局对孙某给予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1)孙某某侵犯了他人的哪一项基本权利?(2)有同学说: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公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可以不受限制。请谈谈你的认识。(4分)这一观点错误。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名誉权典例分析,链接中考1、2022年12月1日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该法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 出租 、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 电信线路、 短信端口、 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不得提供实名核验帮助等。这警示中学生要( )A.崇尚法治,加强网络诈骗立法 B善辨别,依法打击网络诈骗C.懂警惕,坚持个人言论自由 D.明是非,依法维护个人财产权2.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初中学生要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劳动成为义务教育必修课的原因有(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②劳动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③中学生要积极参加日常劳动和公益劳动④劳动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分析看清主体DA看清问题角度3.(2020中考)某村因地处山区,网络信号不稳定,有5名中小学生在家无法上网课。当地政府协调通讯公司专门新建了一座信号基站,解决了该村学生无法上网课的困难。这一做法保障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B.财产权C.受教育权D.物质帮助权链接中考C找题干关键词4.(2021中考)教育部、人社部召开网络视频会议,要求各地各高校促进2021年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这一要求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毕业生的( )A.物质帮助权B.财产权C.荣誉权D.劳动权链接中考D5.(2022中考)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健健: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所以在网上我可以随意发表言论B. 小娜: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因此同学之间要相互监督共同进步C 潇潇:宪法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初中学生都可以参加人大代表选举D. 大展:宪法规定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我们应自觉履行这项义务链接中考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真正为民而生,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亮点颇多。从胎儿时期一直到成年,民法典一路随行,呵护未成年人成长。【案例回放】初中生小风在学习 AI(人工智能)课程时,用自己的照片制作了一幅 AI 换脸作品,后来,小风在该课程网络平台发现,自己的照片被他人丑化恶搞,评论中出现了大量恶意中伤的侮辱性言论。【与法同行】小风要求课程网络平台删除被恶搞的照片及所有恶意评论,但是平台对此事未进行任何处理,导致恶搞的照片和恶意评论持续出现。小风想到已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于是,他和父母通过法律诉讼,使问题得到解决。(1)小风的什么权利受到侵害?(2)依据材料,谈谈小风的维权做法给我们的启示。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②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③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最后屏障。链接中考(中考题)22. 法律护佑 健康成长肖像权、名誉权链接中考为提高初中学生法治素养,某校携手法治副校长开展了“法治伴我行”普法大课堂活动。【小事大治】当前,使用表情包成为初中生之间调侃、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但有的同学未经本人允许,把其他同学头像照片做成各种各样表情包,发到同学群或朋友圈恶搞,给被恶搞同学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旨在引导同学们正确对待学生间恶搞现象。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肖像权的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1)有的同学认为“同学之间用头像恶搞一下,这是小事,学校这样做未免有点小题大做”。谈谈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明理由。(4分)不同意。①同学恶搞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精神压力 ,所以不是小事。②恶搞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③学校这样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是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增强法治观念践行法治精神人的一生,权利相随。青少年应正确行使权利,成就美好未来。请设计一份倡议书,主题为:依法行使权利,共建文明校园。文明校园倡议书老师们,同学们:为进一步倡导校园文明新风,维护校园良好的秩序,正确使用我们的权利。现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如下:1.2.3.……谢 谢 听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