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5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51张PPT)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3.1 公民基本权利
1.政治认同: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和每个人的关系,懂得珍惜权利,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增加政治认同,做负责任的公民。
2.道德修养: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明确权利的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3.法治观念: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明确权利的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4.健全人格: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5.责任意识: 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基本权利
人身自由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基本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财产权
2劳动权
3物质帮助权
4受教育权
5文化权利
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公民权利与公民基本权利的区别
公民的权利:
是指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公民的基本权利: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易错提醒:
不能讲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就是基本权利,必须强调是宪法。
权利
基本权利
小云的爸爸妈妈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小云的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锻炼。这是他们平凡而幸福的一天。
运用你的经验
受教育
被选举
劳动
物质帮助
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___________权
☆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________权
☆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______权
☆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_____________权
受教育
被选举
劳动
物质帮助
政治权利和自由
第一部分
基本权利——政治权利
问题:结合图片说说,什么是政治权利?
了解政治权利的概念
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①
1、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财产状况
不分
教育程度
宗教信仰
家庭出身
职 业
性 别
种 族
民 族
居住期限
② 意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① 条件:
2.政治自由的内容及重要性
出版
集会
结社
游行
示威
言论
2.政治自由
主体: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微博留言区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成立业主委员会,维护自己的的合法利益。
参与游行示威,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分裂。
关于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有以下两种观点。
你认为它们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政治自由就是人们能够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政治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观点一:
观点二: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二章 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
第七条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本法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探究:监督权
小云受爸爸的影响,从小就对社会问题非常关注。发现身边的一些问题后,便向市长信箱写了一封信。
尊敬的市长:
您好!很冒昧地给您写信,想向您反映一些情况
第一,我们学校门口,每到放学时候,交通拥堵,秩序混乱,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管理。
第二,我奶奶村的乡政府违法占用奶奶家土地,严重侵犯了奶奶家的合法权益,请求相关部门严查。
第三,我还发现了**单位**领导公车私用的现象,希望政府能严肃处理并治理这种腐败现象。
思考:
批评和建议
申诉和控告
检举
1.小云的信体现了她在行使什么权利?请具体说一说。
2.对于公权力的运用,小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采用哪些方式行使监督权?有什么积极意义?
课堂笔记
4.监督权
①主体(谁监督)?②对象(监督谁)?
③怎么监督(内容)?
④注意事项?
⑤重要性或意义?
—我国公民
—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
—提出批评和建议;对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因在2012年8月一场造成36人遇难的特大车祸现场面带微笑遭到公众质疑。随后这位"微笑局长"在不同场合佩戴多块名牌手表的图片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转载。
政治权利和自由内容 内容 意义
选举权与
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的权利。
是公民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人身自由
第二部分
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
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内容:
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重要性: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厂长指使两名员工强行进入小严家中,将小严从家里带走
小严通过网络举报某工厂违法排放工业废水
小严在厂长办公室接受“教育”
探究与分享
该厂长及员工的行为是否违法?你认为小严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侵犯?
小严通过网络举报某工厂违法排放工业废水
厂长指使两名员工强行进入小严家中,将小严从家里带走
小严在乡政府被“教育”了一整天
小严在厂长办公室接受“教育”
“破门而入”说明小严的住宅受到侵犯;“被强行带走”说明小严的人身自由受到侵犯;
被“教育”说明小严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
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非法逮捕)
禁止: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结合所学思考:以下行为属于侵犯人身自由吗?
公安机关持逮捕令抓捕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商场保安搜身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非法拘禁
非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非法搜身
非法逮捕
观看漫画,说一说
1.逮捕应履行什么法定程序?
2.法律禁止哪些侵犯人身自由的行为?
名誉权
3.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公民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名誉权
公然侮辱、讽刺他人,捏造事实诽谤等行为
荣誉权
非法剥夺他人荣誉,侵害荣誉人的物质利益
肖像权
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公民肖像
未经他人同意,通过发表、复制、发行等方式使用他人肖像
姓名权
假冒、盗用、干涉他人姓名
隐私权
监视他人私生活,传播他人隐私等
肖像权
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故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
1月24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公告,对迪丽热巴·迪力木拉提与王某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一案作出裁定。
公告显示,被告王某在微博平台发布的内容中使用侮辱性言辞,对当事人的社会评价造成了贬损,侵害了原告迪丽热巴的名誉权,法院判决被告王某刊登致歉声明向原告迪丽热巴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迪丽热巴精神损害赔偿抚慰金8000元及合理费用155元。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思考:王某的行为侵犯了迪丽热巴的哪项权利?
人格尊严权(名誉权)
探究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中国运动员高亭宇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赛中夺冠是历史性成就。
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夺冠
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比赛冠军
思考:图片内容体现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人格尊严权(荣誉权)
探究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名誉权:
区分
荣誉权:
人人都有。(侮辱、诽谤、损害他人名誉)
不是人人都有,只有获得了某种荣誉称号后才有。
(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网站泄露了亮亮的个人信息。
小李迟到了,却在登记本上写了小张的名字。
摄影店未经李娜同意,把李娜的照片贴在橱窗里做展示宣传。
学校因小明同学迟到,宣布撤销他获得的“市三好学生”称号。
霍某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表诋毁他人形象的言论。
辨一辨:下列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
隐私权
姓名权
肖像权
荣誉权
名誉权
练一练:
政府工作人员刘某被小云的爸爸举报后,受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被移送到检察院审查起诉。刘某因此怀恨在心,指使朋友赵某和陈某监听了小云爸爸的电话,得知他次日在家。于是赵某和陈某次日一早强行闯入小云家中,将还在睡梦中的小云爸爸打醒,将他带到废弃工厂,对他进行辱骂,并将他关在工厂。小云及时报了警,公安民警赶来工厂才将小云爸爸解救出来。
思考:1.你认为刘某及其朋友的行为是否合法?
住宅被侵犯
人格尊严被侵犯
人身自由被侵犯
通信秘密被侵犯
2.小云爸爸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
内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原因: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4、住宅不受侵犯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是一句古老的法谚,出自18世纪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1763年在国会的一次演讲——《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他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这句话的意思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宪法规定
特殊情况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
国家安全或者因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小结: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 主要内容 侵权行为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非法拘禁、非法逮捕、非法搜查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侮辱、诽谤、诬告陷害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隐匿,毁弃,拆阅或者窃听
社会经济与文化权
第三部分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财产权
劳动权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物质帮助权
一名在北京站偷手机的男子被北京铁路警方刑事拘留。
由北京开往长春的动车组列车停靠在北京站第六站台,背着大包小包的旅客们涌向车门上车。在12号车厢门口,一名男子尾随一名女士,趁该女士上车进入车厢不备,将其放在上衣左侧衣兜内的一部白色手机偷走。
材料中偷手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财产权
财产权内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占有权)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例如:拥有自己的房产;拥有自己的专利等。
(收益权)财产所有人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如:租金、利息等。
(使用权)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如:把房屋用作居住、出租等。
(处分权)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如用掉、丢弃、赠与、卖与等。
1、我买了一台电脑,放在书房里
2、我用电脑做课件、上网
3、我把电脑租给某电脑打字房
4、我把电脑卖给别人
思考:如何理解对合法私有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1、财产权:
地位: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2.劳动权
(2)意义: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加社会生产和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1)内容: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3)侵权表现:
拖欠员工工资;强制员工无偿加班等;
3.物质帮助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卫生事业
内容: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4.受教育权
2024年春节假期(2024年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均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
5:文化权利的宪法规定及保障措施
(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2)保障措施:表彰科学研究、组织艺术表演、修建阅览室、修建文化广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等。
知识小结: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 内容 意义
受教育权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并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文化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
财产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生存和发展及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劳动权 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合理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社会作贡献
物质帮助权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
其他权利
(1)平等权;(2)宗教信仰自由;(3)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思考:以上图片反映了我国公民还有哪些其他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
和自由
人身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经济方面)
受教育权、文化权(文化教育方面)
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特定人群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权利
课堂小结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有( )
①李某在超市被保安强行搜身检查
②王某因在网上举报政府不作为被工作人员带到乡政府接受教育
③肖某因欠张某的钱被张某关在屋内要求还钱
④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拘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达标检测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有( )
①李某在超市被保安强行搜身检查
②王某因在网上举报政府不作为被工作人员强行带到乡政府接受“教育”
③肖某因欠张某的钱被张某关在屋内要求还钱
④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拘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3.随着自媒体、短视频逐渐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随手拍摄各种照片和视频在社交平台进行分享。以下是在以“随手拍摄他人照片或视频侵权/不侵权”为题的辩论赛中,正反双方四辩的部分观点。如果你是点评专家,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文化活动的自由,随意拍摄他人,不构成侵权
B.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若拍摄损害了他人合法权利则会造成侵权
C.未经他人同意,以私密方式对他人进行拍摄,要视具体情况判定是否侵权
D.按照法律要求,拍摄他人的违法行为并实名上传至合法平台,不构成侵权
A
4.下列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指选举的权利
②广场示威的行为一定违法,依法上街游行组织罢工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
③财产权涉及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④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力情况下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权利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C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属于公民的(  )
A.言论自由权
B.经济财产权
C.人格尊严权
D.生命健康权
C
A
6.以下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是(  )
A.超市保安怀疑小姗盗窃超市的商品,要对小姗进行搜身。
B.国家工作人员要对前往坐飞机的乘客进行安检  
C.为了严防境外人员传染病毒,我国对进入我国的境外人员进行14天的居家隔离。  
D.张某因喝酒开车被交警工作人员拘留。
7.漫画《公民合法私有财产》说明(  )
①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宪法和法律保护 
②只要是公民获得的各种私有财产都会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③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取得的财产,可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④公民获取财产必须通过合法方式获得。
A.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