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化学-第09节-质量守恒和化学方程式一、单选题1.(2024九上·江北期末)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丙一定是生成物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 D.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答案】B【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物质为生成物分析;B、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未参与反应分收入C、根据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分析;D、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解答】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后物质质量分数增加,则该物质为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是为生成物,质量分数改变之比即为物质质量之比。A、 甲、丙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为生成物,不符合题意;B、 乙反应后质量分数未变,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未发生反应 ,符合题意;C、该反应为丁甲+丙,则丁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D、 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3九上·萧山月考)甲醛是一种防腐剂,如图是甲醛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5:16C.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答案】A【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先由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再利用方程式,结合置换反应反应物生成物都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解答。【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H2O+O2CO2+H2OA、生成物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符合题意;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0:32=15:16 ,不符合题意;C、 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D、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不符合题意;故选A。3.(2022九上·镇海期中)将25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5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与下列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 B.氧化铜 C.氯化钡溶液 D.硫酸铜溶液【答案】B【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等质量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时氢氧化钠有剩余,反应后溶液成分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结合二者化学性质分析。【解答】 将25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5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 由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H2O80 98可知,反应后溶液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A、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题意;B、氧化铜不能与氢氧化钠、硫酸钠反应,符合题意;C、氯化钡可与硫酸钠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D、硫酸铜可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4.如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CuOB.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C.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D.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答案】D【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分析】A.化学方程式要进行配平;B.根据反应消耗氧气分析;C.根据铜变成氧化铜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A.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则反应的方程式为:,故A错误;B.铜加热消耗氧气,因此空气的质量会减少,故B错误;C.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铜丝质量会增加,故C错误;D.硬质玻璃管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因此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A.待测值为0.6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C.甲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答案】C【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杂质也可能是催化剂;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物质质量变化量之比分析。【解答】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0.3+4.8+2.8=3.2+待测值+8+6.4,则待测值=10+0.3+4.8+2.8-6.4-8-3.2=0.3,故错误;B. 反应后甲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甲→丙+丁,故错误;C. 甲分解生成丙、丁,甲是化合物,该选项正确。D. 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10-3.2):(6.4-2.8)=17:9,故错误;故答案为:C。6.在 的反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O 为空气污染物B.在 NO 中N的化合价为+2C.NO属于氧化物D.NO和O 反应的质量比为15:16【答案】D【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空气污染与保护;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A、根据NO2 有毒分析。B、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D、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质量比=反应物相对分子质量与个数乘积之比。【解答】A. NO2 有毒,为空气污染物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在 NO 中氧元素显-2价,N的化合价为+2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NO属于氧化物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NO和O2反应的质量比=(30×2):32=15:8,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7.在化学方程式 中,各化学式系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3a=n C.2m=3n D.2b=m+n【答案】B【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分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含有2a个C原子、6a个氢原子、2b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m个C原子、2n个H原子、(2m+n)个氧原子。A. 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a=m,故错误;B. 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6a=2n,则3a=n,故正确;C. 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a=m,故错误;D. 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b=2m+n,故错误;故答案为:B。8. 2.4g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 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答案】C【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变,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再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最后计算出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解答】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4.4g×=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1.8g×=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1.4g<2.4g,所以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2.4g-1.4g=1.0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C正确;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1:2。故答案为:C。9. 化学方程式可表明 (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 ②反应条件是什么 ③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⑤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数关系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解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都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故答案为:A。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相等的氧化镁和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比为4:1B.质量相等的硫和碳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硫比碳消耗氧气的质量大C.在加热条件下,向装有8gCuO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H 的质量必须大于0.2g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不会出现蓝色沉淀【答案】C【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A.元素的质量分数=;B.写出硫和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消耗氧气的质量即可;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再考虑反应前后还要继续通入氢气即可;D.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是否有剩余即可。【解答】A.质量相等的氧化镁和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比为,故A错误;B.质量相等的硫和碳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设可燃物的质量为mgS + O2SO232 32mg mgC + O2CO212 32mg所以碳比硫消耗氧气的质量大,故B错误;C.设8g氧化铜完全反应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80 28g x解得:x=0.2g。因为在反应前为了防止氢气与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要先通一会氢气,反应后,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铜重新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停止加热后要继续通氢气直至装置冷却,所以入H2的质量必须大于0.2g,故C正确;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即溶质相等,设质量均为mg)设质量为mg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z2NaOH+H2SO4=Na2SO4+2H2O80 98mg z;解得:z=mg>mg所以应该是氢氧化钠有剩余,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C。11.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若消耗3克乙,则生成17克丙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答案】B【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杂质也可能是催化剂,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物质质量变化量之比分析。【解答】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1-42%-40%-10%)=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1-70%-14%-10%)=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A.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丙一定是化合物,故错误;B.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6%:34%=3:17,则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故正确;C. 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错误;D.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而不是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故错误;故答案为:B。二、填空题12.(2019八下·杭州期中)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11,一定量的A和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4.4gC和1.8gD,则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之和为 ,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和生成D的质量比为 。【答案】6.2g;8:3【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根据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及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质量关系分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因该反应后生成 4.4gC和1.8gD ,则A和B的质量总和为4.4+1.8=6.2g, 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11, 设参加反应的A质量为x,则 x:4.4g=7:22,x=1.4g,则B的质量为6.2-1.4=4.8g, 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和生成D的质量比为 4.8:1.8=8:3.故答案为:6.2g;8:3。1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二氧化碳溶于水: 。(2)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3)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 。【答案】(1)(2)(3)【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解答】(1) 二氧化碳溶于水 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2)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化学方程式为.14.有下列四个化学反应(反应条件未标注):A.2HgO=2Hg+O B.2H O=2H +O C.2HClO=2HCl+O D.CaCO =CaO+CO 其中可用如图模型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填字母);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所表示的是 在反应物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为 。【答案】C;Cl(或氯);+1【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解答】根据盐酸化合价原则,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反应物化学式HClO中,由于氢显+1价,氧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0x=+1所以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1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CaCO + HCl= CaCl + H O+ CO 。(2) Na+ H O= NaOH+ H 。【答案】(1)2;1;1;1(2)2;2;2;1【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分析。【解答】(1)CaCO3+2HCl=CaCl2+H2O+CO2↑。(2)2Na+2H2O=2NaOH+H2↑16.下列5个化学方程式:①2P2+5O2=2P2O5②C+O2=CO2↑③Fe+O2↑=Fe3O4④2HgO=Hg↓+O2⑤NaOH+CuSO4=Na2SO4+Cu(OH)2(1)化学式写错的有 (填序号,下同)。(2)未配平的有 。(3)“↑”“↓”号使用不当或有遗漏的有 。(4)反应条件应当注明而没注明的有 。【答案】(1)①(2)③④⑤(3)②③④⑤(4)①②③④【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判断;(2)分析等号两侧原子个数是否相等即可;(3)气体用“↑”表示,沉淀用“↓”表示;(4)根据每个反应的反应条件分析判断。【解答】(1)磷单质用P表示,而不是P2,则化学式写错的是①;(2)铁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应该为: 3Fe+2O2↑=Fe3O4 ;氧化汞分解的方程式为: 2HgO=2Hg+O2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则没有配平的是③④⑤。(3)反应物中的气体不使用“↑”;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那么生成物中气体不用“↑”;分解反应中汞单质不使用“↓”,则符号使用错误的是②③④⑤。(4)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标注条件“点燃”,氧化汞分解需要标注“高温”,因此反应条件没有注明的是①②③④。17.(2023八下·下城期中)汽车尾气中氮的各种氧化物都可以通过灼热的铁粉消除其污染,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NxOy+Fe→Fe3O4+N2,(1)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2)若要使15.2gNxOy通过盛有足量灼热铁粉的玻璃管,充分反应后,得到5.6gN2,则NxOy中x与y的比值为 .【答案】(1)4NxOy+3yFe yFe3O4+2xN2(2)2:3【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及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解答】(1)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 4NxOy+3yFe yFe3O4+2xN2 。(2) 使15.2gNxOy通过盛有足量灼热铁粉的玻璃管,充分反应后,得到5.6gN2, 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NxOy中氧元素质量为15.2-5.6=9.6g,即14x:16y=5.6g:9.6g,x:y=2:3.故答案为:(1) 4NxOy+3yFe yFe3O4+2xN2 ;(2)2:3.三、解答题18.(2022九上·金华月考)某次实验后,得到了一杯可能还含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铜废液。某同学想知道该废液中是否还含有盐酸以及氯化铜的质量分数,他取了109.8g废液于烧杯中,然后向废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计算:(1)同学判断该废液中还含有盐酸的理由是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大?(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答案】(1)加入NaOH过段时间才生成沉淀(2)由图像可知,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50g=50g。设50g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CuCl2+2NaOH=Cu(OH)2↓+2NaCl 80 98 117 x 9.8g y解得:x=8g, y=11.7g;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50g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也为11.7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依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和氯化铜的反应顺序分析;(2)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可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生成氯化钠的质量;(3)根据条件确定50g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据此推测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而废液质量+稀盐酸质量-沉淀质量得到溶液质量,最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当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分析图像可知,开始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时并没有沉淀产生,则说明该废液中含有盐酸;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镁在氧气中燃烧: 。(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答案】(1)(2)(3)2H2O2 2H2O+O2↑(4)(5)【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解答】(1)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为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0.(1)已知反应 如果有 m个P O 分子生成,则参加反应的氧分子个数为 个。(2) m克氧气与n克碳充分反应后生成 CO 的质量 (填“<”“=”或“≤”)(m+n)克。【答案】(1)(2)≤【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微观上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解答】(1)在化学反应:中,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即参加反应的氧分子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分子个数比为5:2,若生成m个P2O5分子,则参加反应的氧分子的个数是个。(2)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质量和等于生成物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若mg碳和n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n)克;若碳和氧气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即参加反应的总物质质量小于(m+n)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生成物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小于(m+n)g。所以, m克氧气与n克碳充分反应后生成 CO 的质量≤(m+n)克。21.我国提出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提出用二氧化碳合成一种可降解的塑料[C H O ]。(相对分子质量为102n),一定条件下,反应可表示为:。若制取204吨该塑料,理论上可以少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解:设理论上可以少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44n 102nx 204tx=88t【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写出制取该塑料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塑料的质量利用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22.某科学实验小组探究一定质量的碳放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得到如下表所示实验数据,请你帮他们分析下列问题。组别 A B CO 的质量(g) 8 16 24C的质量(g) 3 12 6CO 的质量(g) 11 22 22(1)从以上所提供的实验数据分析,这三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填“A”“B”或“C”)。(2)实验B中生成CO2,质量不是28克的原因是 。(3)实验C中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1)A(2)不足C过量(3)遵循【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分析】根据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依据表中的数据分析。【解答】C+ O2 CO212 32 443 8 11通过分析化学方程式可知,A组实验中,3g的碳和8g的氧气可以生成11g的二氧化碳;B组实验中,16g的氧气会与6g的碳反应生成22g的二氧化碳;C组实验中,6g的碳与16g的氧气反应生成22g的二氧化碳。(1)从以上所提供的实验数据分析,这三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的是A。(2)B实验中生成CO2质量不是28克的原因是:碳是过量的,16g的氧气只能与6g的碳反应生成22g的二氧化碳;(3)C实验中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 / 1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化学-第09节-质量守恒和化学方程式一、单选题1.(2024九上·江北期末)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丙一定是生成物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 D.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2.(2023九上·萧山月考)甲醛是一种防腐剂,如图是甲醛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5:16C.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3.(2022九上·镇海期中)将25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5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与下列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 B.氧化铜 C.氯化钡溶液 D.硫酸铜溶液4.如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CuOB.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C.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D.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A.待测值为0.6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C.甲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6.在 的反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O 为空气污染物B.在 NO 中N的化合价为+2C.NO属于氧化物D.NO和O 反应的质量比为15:167.在化学方程式 中,各化学式系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3a=n C.2m=3n D.2b=m+n8. 2.4g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 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9. 化学方程式可表明 (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 ②反应条件是什么 ③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⑤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数关系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相等的氧化镁和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比为4:1B.质量相等的硫和碳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硫比碳消耗氧气的质量大C.在加热条件下,向装有8gCuO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H 的质量必须大于0.2g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不会出现蓝色沉淀11.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若消耗3克乙,则生成17克丙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二、填空题12.(2019八下·杭州期中)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11,一定量的A和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4.4gC和1.8gD,则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之和为 ,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和生成D的质量比为 。1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二氧化碳溶于水: 。(2)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3)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 。14.有下列四个化学反应(反应条件未标注):A.2HgO=2Hg+O B.2H O=2H +O C.2HClO=2HCl+O D.CaCO =CaO+CO 其中可用如图模型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填字母);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所表示的是 在反应物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为 。1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CaCO + HCl= CaCl + H O+ CO 。(2) Na+ H O= NaOH+ H 。16.下列5个化学方程式:①2P2+5O2=2P2O5②C+O2=CO2↑③Fe+O2↑=Fe3O4④2HgO=Hg↓+O2⑤NaOH+CuSO4=Na2SO4+Cu(OH)2(1)化学式写错的有 (填序号,下同)。(2)未配平的有 。(3)“↑”“↓”号使用不当或有遗漏的有 。(4)反应条件应当注明而没注明的有 。17.(2023八下·下城期中)汽车尾气中氮的各种氧化物都可以通过灼热的铁粉消除其污染,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NxOy+Fe→Fe3O4+N2,(1)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2)若要使15.2gNxOy通过盛有足量灼热铁粉的玻璃管,充分反应后,得到5.6gN2,则NxOy中x与y的比值为 .三、解答题18.(2022九上·金华月考)某次实验后,得到了一杯可能还含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铜废液。某同学想知道该废液中是否还含有盐酸以及氯化铜的质量分数,他取了109.8g废液于烧杯中,然后向废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计算:(1)同学判断该废液中还含有盐酸的理由是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大?(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镁在氧气中燃烧: 。(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0.(1)已知反应 如果有 m个P O 分子生成,则参加反应的氧分子个数为 个。(2) m克氧气与n克碳充分反应后生成 CO 的质量 (填“<”“=”或“≤”)(m+n)克。21.我国提出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提出用二氧化碳合成一种可降解的塑料[C H O ]。(相对分子质量为102n),一定条件下,反应可表示为:。若制取204吨该塑料,理论上可以少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 (写出计算过程)22.某科学实验小组探究一定质量的碳放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得到如下表所示实验数据,请你帮他们分析下列问题。组别 A B CO 的质量(g) 8 16 24C的质量(g) 3 12 6CO 的质量(g) 11 22 22(1)从以上所提供的实验数据分析,这三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填“A”“B”或“C”)。(2)实验B中生成CO2,质量不是28克的原因是 。(3)实验C中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物质为生成物分析;B、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未参与反应分收入C、根据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分析;D、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解答】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后物质质量分数增加,则该物质为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是为生成物,质量分数改变之比即为物质质量之比。A、 甲、丙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为生成物,不符合题意;B、 乙反应后质量分数未变,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未发生反应 ,符合题意;C、该反应为丁甲+丙,则丁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D、 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意;故选B。2.【答案】A【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先由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再利用方程式,结合置换反应反应物生成物都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解答。【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H2O+O2CO2+H2OA、生成物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符合题意;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0:32=15:16 ,不符合题意;C、 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D、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不符合题意;故选A。3.【答案】B【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等质量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时氢氧化钠有剩余,反应后溶液成分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结合二者化学性质分析。【解答】 将25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5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 由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H2O80 98可知,反应后溶液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A、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题意;B、氧化铜不能与氢氧化钠、硫酸钠反应,符合题意;C、氯化钡可与硫酸钠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D、硫酸铜可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4.【答案】D【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分析】A.化学方程式要进行配平;B.根据反应消耗氧气分析;C.根据铜变成氧化铜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A.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则反应的方程式为:,故A错误;B.铜加热消耗氧气,因此空气的质量会减少,故B错误;C.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铜丝质量会增加,故C错误;D.硬质玻璃管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因此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5.【答案】C【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杂质也可能是催化剂;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物质质量变化量之比分析。【解答】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0.3+4.8+2.8=3.2+待测值+8+6.4,则待测值=10+0.3+4.8+2.8-6.4-8-3.2=0.3,故错误;B. 反应后甲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甲→丙+丁,故错误;C. 甲分解生成丙、丁,甲是化合物,该选项正确。D. 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10-3.2):(6.4-2.8)=17:9,故错误;故答案为:C。6.【答案】D【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空气污染与保护;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A、根据NO2 有毒分析。B、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D、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质量比=反应物相对分子质量与个数乘积之比。【解答】A. NO2 有毒,为空气污染物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在 NO 中氧元素显-2价,N的化合价为+2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NO属于氧化物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NO和O2反应的质量比=(30×2):32=15:8,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7.【答案】B【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分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含有2a个C原子、6a个氢原子、2b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m个C原子、2n个H原子、(2m+n)个氧原子。A. 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a=m,故错误;B. 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6a=2n,则3a=n,故正确;C. 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a=m,故错误;D. 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b=2m+n,故错误;故答案为:B。8.【答案】C【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变,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再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最后计算出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解答】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4.4g×=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1.8g×=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1.4g<2.4g,所以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2.4g-1.4g=1.0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C正确;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1:2。故答案为:C。9.【答案】A【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解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都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故答案为:A。10.【答案】C【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A.元素的质量分数=;B.写出硫和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消耗氧气的质量即可;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再考虑反应前后还要继续通入氢气即可;D.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是否有剩余即可。【解答】A.质量相等的氧化镁和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比为,故A错误;B.质量相等的硫和碳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设可燃物的质量为mgS + O2SO232 32mg mgC + O2CO212 32mg所以碳比硫消耗氧气的质量大,故B错误;C.设8g氧化铜完全反应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80 28g x解得:x=0.2g。因为在反应前为了防止氢气与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要先通一会氢气,反应后,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铜重新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停止加热后要继续通氢气直至装置冷却,所以入H2的质量必须大于0.2g,故C正确;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即溶质相等,设质量均为mg)设质量为mg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z2NaOH+H2SO4=Na2SO4+2H2O80 98mg z;解得:z=mg>mg所以应该是氢氧化钠有剩余,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C。11.【答案】B【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杂质也可能是催化剂,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物质质量变化量之比分析。【解答】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1-42%-40%-10%)=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1-70%-14%-10%)=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A.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丙一定是化合物,故错误;B.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6%:34%=3:17,则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故正确;C. 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错误;D.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而不是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故错误;故答案为:B。12.【答案】6.2g;8:3【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根据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及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质量关系分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因该反应后生成 4.4gC和1.8gD ,则A和B的质量总和为4.4+1.8=6.2g, 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11, 设参加反应的A质量为x,则 x:4.4g=7:22,x=1.4g,则B的质量为6.2-1.4=4.8g, 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和生成D的质量比为 4.8:1.8=8:3.故答案为:6.2g;8:3。13.【答案】(1)(2)(3)【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解答】(1) 二氧化碳溶于水 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2)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化学方程式为.14.【答案】C;Cl(或氯);+1【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解答】根据盐酸化合价原则,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反应物化学式HClO中,由于氢显+1价,氧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0x=+1所以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15.【答案】(1)2;1;1;1(2)2;2;2;1【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分析。【解答】(1)CaCO3+2HCl=CaCl2+H2O+CO2↑。(2)2Na+2H2O=2NaOH+H2↑16.【答案】(1)①(2)③④⑤(3)②③④⑤(4)①②③④【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判断;(2)分析等号两侧原子个数是否相等即可;(3)气体用“↑”表示,沉淀用“↓”表示;(4)根据每个反应的反应条件分析判断。【解答】(1)磷单质用P表示,而不是P2,则化学式写错的是①;(2)铁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应该为: 3Fe+2O2↑=Fe3O4 ;氧化汞分解的方程式为: 2HgO=2Hg+O2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则没有配平的是③④⑤。(3)反应物中的气体不使用“↑”;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那么生成物中气体不用“↑”;分解反应中汞单质不使用“↓”,则符号使用错误的是②③④⑤。(4)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标注条件“点燃”,氧化汞分解需要标注“高温”,因此反应条件没有注明的是①②③④。17.【答案】(1)4NxOy+3yFe yFe3O4+2xN2(2)2:3【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及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解答】(1)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 4NxOy+3yFe yFe3O4+2xN2 。(2) 使15.2gNxOy通过盛有足量灼热铁粉的玻璃管,充分反应后,得到5.6gN2, 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NxOy中氧元素质量为15.2-5.6=9.6g,即14x:16y=5.6g:9.6g,x:y=2:3.故答案为:(1) 4NxOy+3yFe yFe3O4+2xN2 ;(2)2:3.18.【答案】(1)加入NaOH过段时间才生成沉淀(2)由图像可知,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50g=50g。设50g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CuCl2+2NaOH=Cu(OH)2↓+2NaCl 80 98 117 x 9.8g y解得:x=8g, y=11.7g;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50g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也为11.7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依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和氯化铜的反应顺序分析;(2)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可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生成氯化钠的质量;(3)根据条件确定50g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据此推测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而废液质量+稀盐酸质量-沉淀质量得到溶液质量,最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当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分析图像可知,开始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时并没有沉淀产生,则说明该废液中含有盐酸;19.【答案】(1)(2)(3)2H2O2 2H2O+O2↑(4)(5)【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解答】(1)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为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0.【答案】(1)(2)≤【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微观上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解答】(1)在化学反应:中,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即参加反应的氧分子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分子个数比为5:2,若生成m个P2O5分子,则参加反应的氧分子的个数是个。(2)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质量和等于生成物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若mg碳和n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n)克;若碳和氧气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即参加反应的总物质质量小于(m+n)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生成物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小于(m+n)g。所以, m克氧气与n克碳充分反应后生成 CO 的质量≤(m+n)克。21.【答案】解:解:设理论上可以少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44n 102nx 204tx=88t【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写出制取该塑料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塑料的质量利用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22.【答案】(1)A(2)不足C过量(3)遵循【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分析】根据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依据表中的数据分析。【解答】C+ O2 CO212 32 443 8 11通过分析化学方程式可知,A组实验中,3g的碳和8g的氧气可以生成11g的二氧化碳;B组实验中,16g的氧气会与6g的碳反应生成22g的二氧化碳;C组实验中,6g的碳与16g的氧气反应生成22g的二氧化碳。(1)从以上所提供的实验数据分析,这三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的是A。(2)B实验中生成CO2质量不是28克的原因是:碳是过量的,16g的氧气只能与6g的碳反应生成22g的二氧化碳;(3)C实验中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化学-第09节-质量守恒和化学方程式(学生版).docx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化学-第09节-质量守恒和化学方程式(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