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清明杜牧1.认识“魂、酒”等2个生字,会写“欲、魂”等5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默写并背诵《清明》。3.能借助注释了解《清明》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学习目标“清明节”和“清明”这个节气的关系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月5日或4日。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翠,雨水较多。清明节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或阖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清明节的由来寒食节是为了记念介子推,清明节是寒食节的后一天,二者风俗习惯大致相同,之前清明只是一种节气,后来才改为节日,与寒食节合二为一了,称为清明节。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诗、赋、古文都负有盛名,后人为了区别杜甫,称其为“小杜”。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主要作品:《山行》《泊秦淮》等。杜牧文武双全,却遭到了当朝宰相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在安徽池州做刺史的这年清明,他看到人们纷纷为祖先扫墓,自己却远离家乡,不能亲自为亲人扫墓,祭奠祖先,愁绪万千。孤身在外的杜牧在雨中触景伤情,写下了《清明》这首诗。写作背景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跟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2、比赛读,看谁读得有感情。初读古诗理解诗意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细雨不停地下诗意:清明节的时候,细雨不停地下理解诗意路上行人欲断魂。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诗意:路上的行人个个烦闷不乐。理解诗意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行人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因为清明是人们祭奠祖先的日子,当人们想起逝去的亲人时会非常伤心,所以才会有这样失魂落魄、伤心欲绝的表现。理解诗意借问酒家何处有请问诗意:行人询问哪里有酒家?理解诗意牧童遥指杏花村。指向远方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诗意:牧童笑了笑,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说一说:《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的情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结构梳理《清明》描写了清明节杜牧行走在路上,遇上绵绵春雨,路上的行人失魂落魄,诗人心中充满了悲伤,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馆,牧童指了指遥远杏花盛开的村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悲伤中充满希望的情感。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