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本课我们以画家王式席创作的《血衣》为例,来学习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进行美术创作的。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有益于树立对美术家的尊重意识及创作作品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导语
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经过美术家思维活动的产物。现实生活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不的源泉,但美术作品不是机械地反映社会生活,而是经过画家的提炼、加工,能动地反映生活,因面美术作品又高于生活,并充实丰富了生活的内涵。
用画笔描述历史
《血衣》
【作品背景】
《血衣》是王式廓的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品内容】
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领导土地改革的 青年士兵;第二部分是广大的受侮辱,受损害的善良农民;第三部分则是台阶下面右侧的一个身子不正 的庞大身影,代表的是地主阶级。
一件素描作品被载入史册,这在中国美术史上极为鲜见。
【艺术特色】
《血衣》构图宏大,全画以举血衣的妇女为中心,把庞大的人群组织在瞬间情节的绘画高 潮中,多层次却主次分明。画家从现实主义出发,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奔放粗犷的线条,对人物细节的 虚实处理,达到了画面真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画面以极其朴素但非常符合作品情感基调的黑白灰色调 语言,营造出极具戏剧性冲突效果和浓郁的现实主义生活气息。
素描《血衣》以极其朴素但非常符合作品情感基调的黑白灰语言,极具戏剧性冲突效果却又葆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的构图处理和人物塑造,使新中国美术创作第一次实现了以素描表现重大主题,较为完整地体现了素描作为现实主义创作方式的艺术价值。
【整体评价】
这幅作品使新中国美术创作第一次实现了以素描表现重大主题,较为完整地体现了素描作 为现实主义创作方式的艺术价值。
现实主义创作的教科书——王式廓《血衣》
在建国十七年(1949-1966)间,经过向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一边倒”的学习,接受延安文艺座谈会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思想的洗礼,发扬解放区美术创作的革命传统和基本经验,美术界逐步形成一套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方法,其步骤大约如下:
围绕主题,搜集素材,形成构思性草图;
根据构思性草图、素材,必要时辅以模特儿写生,以更深入地塑造形象,形成未来油画作品的造型与构图基础——素描习作和作品素描稿;
在素描习作和作品素描稿的基础上——有时是同时——形成油画色彩稿,必要时辅以油画色彩写生,以明确作品总体和局部的色彩关系,最终创作完成油画作品。
王式廓在构思创作《血衣》同步完成的《井冈山会师》(1957)、《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1958)等油画作品,尽管也画了不少草图、习作,却没有享有像《血衣》那样草图、习作被关注的待遇,当时的观众与读者只是在展览、刊物、独幅印刷品或邮票中见过这两件油画作品,至于相关草图、习作,则要等到198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为缅怀和展示王式廓一生艺术创作成就、出版《王式廓画集》时才公开。同样是王式廓本人创作,为何《血衣》的草图、习作受到关注,而《井冈山会师》、《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则只看创作结果,原因应该只有一个:相对于《血衣》,这两件作品在思想深度和表现深度上都显平淡,和同类题材的表现拉不开距离,虽然它们在完成度上都比《血衣》前进了一步,画成了油画,但其创作过程却不足以成为图释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与步骤的最佳范本。
1937年,德国法西斯炸毁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见左图黑白照片),激起现代美术大师毕加索的极大愤慨,因而立即创作了这一享誉世界的巨幅作品。作者运用阴冷的色彩,夸张、变形以及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法西斯暴行所制造的血腥景象,刻画了无辜平民所遭受的灾难、死亡和痛苦,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用画笔控诉战争
一、作品背景:
1937年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造成了大量平民的死亡,毕加索受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其创作一幅装饰壁画。
《格尔尼卡》,高3.5米,长7.8米,站在它面前令人望而生畏。这样一幅巨作被誉为整个20世纪最重要的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最能代表他的隐晦的政治宣言的一幅画作。
当时毕加索受西班牙政府的委托为国家画一幅反战争题材的作品,在冥思苦想如何整合素材进行创作时,1937年4月26日,德国空军轰炸了西班牙的一个小镇—格尔尼卡。毕加索在这动荡的时刻,拿起画笔创作了一幅油画巨作—《格尔尼卡》,他说“艺术才是战争的武器”。
二、作品内容:
画面中通过昂首站立的牛、嘶吼的马、举灯的女人、断臂倒地的战士等形象塑造了充满着死亡和恐怖的战争场景,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牛象征着残暴的法西斯,马象征着战争中无辜的平民,画面上方的灯象征着法西斯的罪行昭然若揭,举灯的女人象征着自由女神,下面的女子则象征着人们向往自由,躺在地上手握断剑的男子象征着宁死不屈的战士。
三、艺术特色:
①画面以吼的马和昂首站立的牛为构图中心,色彩上采用黑、白、灰三种颜色描绘,突出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氛围。
②造型方法上采用立体主义独特的拼贴、叠加、重组的方式描绘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表达了对战争的抗议。
四、整体评价:
《格尔尼卡》是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品,以激动人心的艺术语言,强烈地控诉了法西斯惨无人道的侵略暴行。
毕加索当时创作《格尔尼卡》的初衷也许只是表达对战争的批判、为格尔尼卡遭受的磨难哀悼。
《格尔尼卡》并不是简单直白的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它需要我们对它的每一个局部细细品味,寻找毕加索为我们画出的冷漠、痛苦与希望。
有时候,战争中的冷在第三视角更能体现。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