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简介

历史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5单元 第15课 教学设计
第5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目录
一、学习目标
二、必备知识
三、素养提升
四、素养阐释
五、认知升华
六、学业达标
第5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学习目标
1.梳理中国古代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2.了解近现代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情况,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强化美国经济霸权的作用
二、必备知识
知识点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古代
(1)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4)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5)北宋: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6)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7)明朝:自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8)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近现代
晚清 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中华民国初期 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国民党政 府时期 (1)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2)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3)1948年国民党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先后发行金圆券和银圆券,都以失败告终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后 (1)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2)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3.图解历史——五铢钱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新钱,钱文“五铢”,重量与钱文对应,约合今3.33克。随后下令禁止地方官府和民间铸币,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五铢钱铸造较精,选料严格,式样规范,重量、成色皆有保证,币制得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4.学术前沿——元朝超发货币的影响
“至正十一年(1351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鼓铸至正通宝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
——摘自《元史·食货志》
解读:元朝以满足财政需求为目的,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超发货币,造成币制混乱、通货膨胀、社会动荡,金融秩序遭到破坏。
5.图解历史——近代以来中国货币的演变
知识点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
(1)形成
背景 ①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②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确立 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内容 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特点 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崩溃
原因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
过程 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后果 ①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②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确立: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
(3)目的: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4)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5)影响
①积极: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②消极: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6)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7)现状
①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
②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在上升。
3.概念阐释——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
4.图解历史——世界货币体系示意图
5.知识拓展——特里芬两难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研究后指出:为了满足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要,美国只能通过对外负债形式提供美元,即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如果要保证美元币值稳定,美国就必须保持国际收支顺差,这又将导致美元供应不足、国际清偿手段匮乏(“美元荒”)。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处于两难处境,就是著名的“特里芬困境”,也称为“特里芬两难”。
6.学术前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1961年1月,肯尼迪总统指出:“自从1958年以来,我们花费或者投资在国外的美元与重新回到我们手中的美元之间的差额大幅增加。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的贸易赤字总额增加了将近110亿美元,国外美元持有者把它们转换成了黄金,数目如此之大,将导致我们近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流失。”
——摘编自[德]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
——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
解读:美国黄金储备的大量减少和海外投资造成的贸易赤字说明美国的霸主地位有所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存有缺陷。
三、素养提升
主题一:中国货币的演变及其特征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废除六国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并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秦朝的统一货币有两种:黄金为上币,用镒(二十两)作单位;铜质圆钱是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统一货币的意义。
解读:史料一涉及秦朝统一货币的史实,要抓住其关键信息“废除六国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并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秦朝的统一货币有两种”进行回答。
提示: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和往来,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史料二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得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
解读:抓住关键信息:“交换的发达”“‘钱荒’却十分严重”“携带不方便”。
提示:商业经济的发展;北宋“钱荒”严重;铁钱等金属货币流通不便;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
史料三 图1为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抗日票。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唯一一家被当时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1938年正式成立,起到了稳定边区物价和支持敌后抗战的作用。
图2为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该银行于1941年在南京成立,其作为“国家银行”发行的本位币,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曾经大量流通。
思考:(3)抗日票纸张粗略被认为是真币,中储券印制精美却常被称为伪币。请简单论述这一现象。
解读:结合“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抗日票”“1938年”“中央储备银行”“1941年”分析。
提示:图1抗日票为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当时日军对敌后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导致物资匮乏、技术简陋,所以纸张粗劣。图2中储券由中央储备银行发行,此时南京已经陷落,此银行代表的是投靠日本的汪伪政权,故被称为伪币。
主题二: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开放探究······························
材料 下图体现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
思考: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提示:示例:
论题: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
阐述:早在殖民时代,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等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经过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动摇,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解体。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全球固定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加上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总之,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一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根本条件,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
四、素养阐释
1.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演变规律 表现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 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李渊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或“重宝”之类名称命名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演变 北宋时,商品经济繁荣,政府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铁钱笨重,携带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2.1935年国民党政府法币改革的作用
(1)积极方面
①统一全国的货币,是货币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②法币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③对中国抗战的贡献不可磨灭。
(2)消极方面
①国民党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②法币是一种不兑现金银的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③使英美控制了中国的货币金融,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
(1)必要性: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2)契机: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洲衰落,美国独霸。
(3)动力: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4)趋势: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国际货币基金会员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3.影响
积极 影响 (1)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
消极 影响 (1)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五、认知升华
1.货币是商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推动商业贸易的发展
2.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纸币,明朝中期以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
3.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4.19世纪,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确立了以金本位制为特征,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5.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六、学业达标
1.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
B.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
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
D.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
解析:B [材料主要涉及货币演变,未涉及青铜器物铸造类别,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秦灭六国后,废除各国的布币、刀币等旧币,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故B项正确;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而非货币经济,故C项错误;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小篆为主,而非隶书,故D项错误。]
2.《宋史》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交子在宋朝发挥着主币的作用
B.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交子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交子仅限于四川地区使用
解析:C [根据材料“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可知,蜀地使用的铁钱太笨重,民间私下兴起了便于贸易的“交子”,即交子的出现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交子在宋朝是辅币,排除A项;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材料并未体现这一点,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交子的流通范围,排除D项。]
3.洪武初期,市面上主要流通铜钱“洪武通宝”,然而因铜料极端缺乏,铜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百姓仍习惯于使用元朝纸币,认为铜钱有诸多不便,于是朱元璋决定恢复用钞。这反映明初(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铜币
B.铸币工艺水平有所下降
C.百姓习惯决定货币政策
D.经济形势影响货币政策
解析:D [题干提及朱元璋“决定恢复用钞”,是由于“铜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及“百姓仍习惯于使用元朝纸币”,由此可知朱元璋恢复使用钞票主要是因为铜钱供不应求,故选D项;早在商朝时就出现了铜币,排除A项;“有所下降”不符合史实,且题干未提及明初的铸币工艺水平等信息,排除B项;“决定”一词绝对化,由材料可知,朱元璋恢复用钞的原因有二,且“铜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4.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这一措施在当时(  )
A.增强了政府经济调控力
B.加剧了通货膨胀
C.结束了金属货币的流通
D.杜绝了白银外流
解析:A [根据材料“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可知,这一举措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白银外流,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力,故选A项;国民党政府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大量发行法币的政策加剧了通货膨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说明了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并未说明这一措施结束了金属货币的流通,排除C项;这项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白银外流,“杜绝了”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5.下图为1937年与1948年美国黄金储备在世界所占百分比。其变化原因主要是(  )
A.浮动汇率制的确立
B.黄金市场投机的泛滥
C.金本位体制的崩溃
D.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解析:D [由图可知,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7年占世界的46.4%到1948年占世界的74.6%,其增长是因为1944年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故选D项。]
6.有学者认为,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大楼”坍塌但“根基”仍在,“躯体”残缺但“魂魄”犹存。这是因为(  )
A.美国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B.美元仍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C.美元是唯一的世界货币
D.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但美元仍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说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并未动摇,美国仍然操纵着国际货币体系,故选B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