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旅游资源分类 课件(共29张PPT)- 《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2第二章-旅游资源分类 课件(共29张PPT)- 《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章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分类的基本要求
旅游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
内容要点
了解分类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实施要点;
明确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意义、原则、依据、步骤等基本内容;
梳理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的出台背景、推行意义、分类原则与分类特征,把握旅游资源国家标准的发展脉络与具体的分类方案,并能够应用分类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旅游资源分类基础
一、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旅游资源分类是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及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其目的是通过对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对比、归纳、划分,从而建立、完善旅游资源的分类信息系统,加深对旅游资源整体及局部(区域性)资源属性的系统了解和认识,发现并掌握其特点、规律,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旅游资源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在划分出的每种类别(型)中,其属性上彼此有相似处,不同类别之间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总之,旅游资源分类就是遵循一定的分类标准,按一定的目的,通过比较、认识、归纳,识别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依次划分出不同等级的旅游资源类型的归类过程。二、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一)系统认识了解旅游资源的方法在进行旅游资源分类时,需要认识其属性、比较其异同,这本身就是一个对旅游资源深入了解的过程。然后对其进行归纳及划分,形成不同层次、类型体系,实际上这就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为人们从整体或分门别类地认识旅游资源创造有利条件。(二)科学调查评价旅游资源的前提在进行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之前,应根据本次调查评价的目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旅游资源分类,以增强后续工作的科学性。二、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三)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基础旅游资源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对其属性、组合优势等进行深入的认识和分析,并结合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利用。(四)有效保护管理旅游资源的关键旅游资源的性质、存在状态等都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者和管理者能够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也应有所区别。如果对不同属性的旅游资源采取“一把抓”的粗放型保护管理方式,就会导致与预期相反的后果。三、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一)共轭性与排他性共轭性与排他性也称为相似性和差异性原则,是进行分类的首要原则。要求所划分出的同一级同一类型旅游资源必须有相同属性(共同点),不同类型之间的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差异性。(二)系统性与层次性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分类过程中应把握旅游资源整体,对其进行逐层分类,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分类体系。所划分出的层次应界定清晰,次一级类型应完全被包含在上一级类型中。不能出现下一级内容超出上一级内容或少于上一级内容的现象,否则就会出现层次结构上的逻辑错误。三、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三)分类性与等级性分类性与等级性也称为分类与分级结合原则。旅游资源在分类时可以将等级的划分与类型的划分结合起来,也就是将旅游资源的属性分类和质量分类结合,逐级进行划分,增强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四)实用性与操作性旅游资源的分类是对旅游资源的认识研究,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分类的过程中,应考虑分类工作的主要要求和目标。针对不同情况,确定分类指标,形成不同的分类体系,为后续的研究分析提供方便。四、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一)成因依据(二)属性依据(三)功能依据(四)时间依据(五)组合依据(六)管理依据(七)其他依据五、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一)调查旅游资源分类地域(二)登记旅游资源分类属性和特征(三)构建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四)评价旅游资源分类属性(五)确定旅游资源分类归属(六)建立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第二节 旅游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
一、国家标准出台的背景解读我国旅游资源分类标准繁多,但旅游资源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在以规划为导向的应用中存在分类概念不清、使用混乱、系统性不足、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不紧密、忽略资源整体价值以及评价结果参考价值低等制约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缺陷和问题,未能反映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以及资源与资源之间、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以旅游规划为导向,以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发适用于不同尺度、操作性强、参考价值高的资源分类与评价方法,成为旅游资源理论研究的新风向。二、推行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的意义(一)全面认识与准确把握区域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点(二)彰显旅游开发的整体形象,调整旅游开发框架(三)促进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四)推动区域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更加合理化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1992)中的分类系统《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主要根据旅游资源的景观属性及组成要素,将旅游资源分为6大类72种基本类型(见表2-1)。大类基本类型地文景观类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变遗址、名山、火山熔岩景观、蚀余景观、奇特余象形山石、沙地(砾石)、小型岛屿、洞穴、其他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类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现代冰川、其他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类树林、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草原、野生动物栖息地、其他生物景观古迹与建筑类人类文化遗址、社会经济文化遗址、军事遗址、古城和古城遗址、长城、宫廷建筑群、宗教建筑与礼教建筑群、殿(厅)堂、楼阁、塔、牌坊、建筑小品、园林、景观建筑、桥、雕塑、陵寝陵园、墓、石窟、摩崖字画、水工建筑、厂矿、农村渔牧厂、特色城镇与村落、港口、广场、乡土建筑、民俗街区、纪念地、观景地、其他建筑或其他古迹消闲求知健身类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休疗养和社会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中心、运动场馆、游乐场馆、节日庆典活动、文艺团体、其他消闲求知健身类活动购物类市场与购物中心、庙会、著名店铺、地方产品、其他物产表2-1《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分类体系表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1992)中的分类系统(一)主要特点(1)在六大类型中,缺少天象与气候类旅游资源;(2)在生物景观类型中,野生动物栖息地应包括陆生动物栖息地、水生动物栖息地等;(3)该分类体系将古迹与建筑划归为同一大类;(4)该体系中购物类旅游资源被单独划分出来;(5)在分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尚未被列入其中的资源类型;(6)分类方案中的每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所列特征数据比较重视事物的物理学特征和地理学特性,对其旅游美学特性和实际调查时的可测度重视不够。四、《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系统修订方案》(1997)中的分类系统1992年,试行稿在拟定时,许多旅游资源形式尚未被人们确认。1997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在1992年的试行稿基础上结合一些地区的旅游资源赋存和旅游产品开发实践进行了修编,提出了《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系统修订方案》(1997版)。该方案将旅游资源分为3个景系、10个景类、93个景型, 并将各景型进行规模分级,分为景域(A)、景段(B)、景元(C)三级。四、《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系统修订方案》(1997)中的分类系统(一)分类原则(1)力求科学化,可操作性强;(2)根据资源普查实践,将旅游资源进行属性上的分类和等级上的分类,使结果更容易进行定量分析;(3)尽量全面反映时间变化中的新资源类型和具有开发价值的潜在资源类型,必要时可增加新的资源门类;(4)在进行资源属性和等级分类时,既考虑资源的评价,又考虑相应旅游产品的开发。四、《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系统修订方案》(1997)中的分类系统(二)分类依据(1)依据旅游资源的景观属性及其组成要素,将旅游资源分为3个景系、10个景类、93个景型,三者是依次从属的关系,即景系包含景类,景类包含景型(分类层次见图2-1);(2)根据存在状态,又划分出景域、景段、景元三类,三者是并列关系,体现空间尺度上的差异。四、《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系统修订方案》(1997)中的分类系统图2-11997年版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简图四、《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系统修订方案》(1997)中的分类系统(三)主要特点(1)具有可操作性;(2)具有综合性;(3)具有开放性;(4)存在逻辑性缺陷;(5)资源可比性不强。五、《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由于全国性旅游标准制定与实施的领导机构——全国旅游质量认证管理委员会成立,2003年,旅游分类系统被命名为《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18972—2003),并作为国家标准在旅游规划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标准主要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客观存在的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将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这三个层次。五、《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一)主要特点(1)类型上涵盖面广且全,层次上界定清晰、归属明确;(2)该分类体系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3)该分类体系具有较高的包容性;(4)该分类体系存在某些类型的重叠问题;(5)该分类体系有类型缺失的现象;(6)该分类体系中的有些类型需要进一步细分。六、《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分类体系主要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客观存在的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将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23个亚类、110个基本类型三个层次(见表2-2)。主类亚类A地文景观AA自然景观综合体AB地质与构造形迹AC地表形态AD自然标记与自然现象B水域景观BA河系BB湖沼BC地下水BD冰雪地BE海面C生物景观CA植被景观CB野生动物栖息地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天象景观DB天气与气候现象E建筑与设施EA人文景观综合体EB实用建筑与核心设施EC景观与小品建筑F历史遗迹FA物质类文化遗存FB非物质类文化遗存G旅游购品GA农业产品GB工业产品GC手工艺品H人文活动HA人事活动记录HB岁时节令表2-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分类体系表六、《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一)主要特点(1)概念界定更为精确;(2)资源分类包容性增强;(二)存在缺点(1)受传统资源观的束缚;(2)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有待完善;(3)旅游资源评价较主观。 本章通过旅游资源分类基本内容的介绍,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厘清了旅游资源分类的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和操作步骤。同时,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进行了梳理和详细介绍,并指出了各个阶段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的优点与不足。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会不断深化与更新,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人士应将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并根据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
本章小结
1. 为什么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
2. 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和步骤是什么?
3. 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的产生背景是什么?
4. 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特征如何体现?
思考和讨论题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