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4张PPT)第六章 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原则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旅游资源评价因子系统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内容要点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熟悉旅游资源评价因子系统;掌握定性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学习目标第一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原则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一)规划的目的为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确定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步骤等宏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为旅游区域的中观规划提供发展定位依据;为旅游地的微观规划与策划提供实践依据。(二)开发的目的在宏观规划指导下,旅游资源评价评价可为旅游地的开发利用方向和专项旅游建设项目提供论证;为新旅游地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已经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地提供提升改造和扩建的依据。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三)管理的目的应用科学的模式和评价方法进行的旅游资源评价,可以通过一定的衡量标准,建立起人们对旅游资源价值和开发潜力的统一认识,为遵循客观规律和旅游需求、科学地管理利用旅游资源奠定基础。对调查区域旅游资源的质量、规模、水平的鉴定,能够为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提供系列参考资料和判定对比标准。同时,也可以确定合理的旅游景点门票,理性引导旅游消费,为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整体效应、宏观效应提供管理经验。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一)系统性原则(二)科学性原则(三)供需结合原则(四)效益兼顾原则(五)客观实际与动态发展相结合原则(六)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一、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评价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的要素价值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珍稀奇特程度、美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经济社会价值、旅游功能、规模与组合状况、完整性等方面内容。旅游资源要素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以及客源市场规模。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被开发地区的旅游资源做出尽量客观的价值评估,为旅游地性质的确定、旅游地开发规模的确定提供依据。(一)珍稀奇特程度旅游资源的珍稀奇特程度,一方面指旅游资源相对于非旅游资源的差异程度,表现为特异性;另一方面指旅游资源唯我独有,有别于其他或不与其他重复,具有新奇性。在进行旅游资源分析评价时,就要针对旅游资源具备地方特色的浓郁程度,即奇特、珍稀、古老、优美、体量等个性的强弱,以及艺术造诣的高低和景观的优劣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一、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评价(二)美学观赏价值美学观赏价值指旅游资源能提供给旅游者美感的种类及强度。它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构成的空间综合体,既体现了自然美,又蕴涵着人文美。旅游的基本形式是观光,特别美的事物能够使旅游者赏心悦目、陶冶性情,具有观赏的价值。例如,桂林山水、九寨沟、长江三峡、敦煌莫高窟、黄河壶口瀑布等,皆为美学观赏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评价(三)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通常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遗存文物古迹的数量与质量有关,且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密切联系。二是旅游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即其是否具有或体现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某种文化特征,是否与某种文化活动有密切关系,或者是否具有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神话传说等历史文化因素。一、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评价(四)科学考察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主要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某种科学研究的价值,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学科研方面有一些特点,能作为科教工作者、科学探索者现场研究的场所。这些场所通常是自然保护区、特殊自然环境区域、博物馆、纪念地等,对培养参与者的科学兴趣、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等具有重要意义。一、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评价(五)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如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GDP的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等。旅游资源的社会价值在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人们身心健康的裨益程度。它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开发、知识增长、眼界开阔、思想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友好往来,它还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保护资源,实现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评价(六)旅游功能旅游功能是旅游资源可供开发利用、能够满足开展某种旅游需求的特殊功能,是其价值内涵的具体体现。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娱乐、度假、游憩、健身、医疗、探险、商务等功能。旅游功能是关系旅游资源的地位、意义、开发规模等级、市场指向、资源开发保护前景的决定性因素,会影响开发和保护的前景。一、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评价(七)规模与组合状况旅游资源仅凭其特质、价值、功能并不一定能形成开发规模,只有在一定地域内较为集中,多类型资源协调布局和组合,资源完整性高,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才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旅游资源的规模指景观对象数量的多少、占地面积的大小、尺度范围等。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包括单个景点的多要素组合形式以及更大范围风景区资源种类的配合状况。一、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评价二、旅游资源影响力评价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指潜在消费者所具备的能够让他们回忆起或认识到的旅游资源的某一特性所代表的旅游目的地基本特征的能力,其对旅游者的消费意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过程中,旅游资源等级、开发顺序的确定,要以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为标尺。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一)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二)旅游资源形成的品牌品牌形象指消费者在其记忆中对品牌的自身属性、整体态度以及带来的利益等相关品牌联想的整体性感知,是消费者对某个特定产品品牌依赖的感性或者理性的认知程度。如果旅游目的地拥有鲜明的品牌特色,它就可以在众多同类品牌中突出,获得持久的竞争力。旅游地的品牌特色有助于提高旅游地的吸引力。二、旅游资源影响力评价(三)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公众对旅游目的地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对区域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进行提升的无形价值,是旅游目的地现实的一种理性再现。由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旅游目的地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目前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位、设计、开发、塑造和策划等成为规划、建设、宣传的重要议题。二、旅游资源影响力评价(四)适游期旅游资源的适游期指的是旅游资源单体开发后一年中可以接纳游客观赏和使用的天数。例如,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国的新疆、西藏、内蒙古地区,其适游期较短,主要集中在夏秋两个季节。而江苏、浙江、广东等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省份,其适游期则较长,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可以进行旅游活动,其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在这一方面较强。二、旅游资源影响力评价三、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承载力评价2019年6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双评价指南》),强调“双评价”的目标是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生态极敏感空间,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因此,国土空间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对国土空间上的各类资源进行承载力和开发适宜性评价。(一)资源承载力评价对旅游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明确旅游资源可承受旅游者数量的最大值,进而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目的地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和重要的追求目标。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指标选取主要侧重在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并根据各个区域的资源本底,采用相应的指标因子进行评估;一些涉海、山区和旅游城市则可根据区位采用与其他地区不同的评价要素。三、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承载力评价(二)环境承载力评价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间内在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其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即在不严重影响旅游资源特性、质量及旅游者体验的前提下,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空间规模所能连续维持的最高旅游容量利用水平。旅游区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并非是接待的旅游者越多越好,超过了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最终只会得不偿失。在实际操作中,旅游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一般使用容时量和容人量两方面来衡量。三、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承载力评价(三)社会经济承载力评价一般而言,“社会经济承载力”指标包括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在对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承载力评价中,社会指标主要包括城市化水平、居游比、旅游就业贡献率、社会治安状况等,经济指标包括人均生产总值、星级酒店及经济型酒店数量、旅行社数量等。三、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承载力评价四、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一)开发现状(二)区位条件(三)客源条件(四)投资条件(五)施工条件五、旅游资源评价因子系统(一)评价因子权重设定2017年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对旅游资源的共有因子综合评价权重设定遵循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原则,将资源要素价值的权重设置为85%,资源影响力价值的权重设置为15%,此外,还增设了附件条件,即受污染情况、环境条件及保护措施。五、旅游资源评价因子系统评价项目权重(%)资源要素价值85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珍稀奇特程度15规模、丰度与几率10完整性5资源影响力15知名度和影响力10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表6-1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权重值国家标准五、旅游资源评价因子系统(二)评价等级划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可将旅游资源分为五级:五级资源,分值为≥90分,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在国内占有很高地位,国外占有优先位置;四级资源,分值为75~89分,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国外占有一定位置;三级资源,分值为60~74分,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二级资源,分值为45~59分,为普通级旅游资源,在省区内占有重要地位;一级资源,分值为30~44分,为普通级旅游资源,在区域内占有一定地位,有一定开发利用前景。一般来说,把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三级、四级和五级旅游资源统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和一级旅游资源统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五、旅游资源评价因子系统(三)旅游资源评价的成果旅游资源评价报告(1)旅游资源评价概况;(2)旅游资源生成环境分析评价;(3)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评价;(4)旅游资源分类型评价;(5)旅游资源地域分布评价;(6)旅游资源等级评价;(7)旅游资源类型组合评价;(8)旅游资源特色评价;(9)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评价;(10)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2.旅游资源评价图件旅游资源各类评价图和总评价图。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一、定性评价法“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旅游者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一)“三三六”评价法(二)“六字七标准”评价法从旅游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从旅游资源本身,采用了六个评价标准:美(具有美感)、古(具有悠久的历史)、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特(具有特色)、奇(具有新奇感)、用(具有实际开发价值)。一、定性评价法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旅游资源单体或一系列的旅游目的地,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常用方式包括旅游者通过问卷回答有关旅游资源的优劣顺序,或由各方面专家对旅游资源进行讨论评价,或统计旅游资源在常见报刊或旅游书籍、旅行指南上出现的频率等。这种评价方法的使用多由传播媒介或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发起,其评价的目的多是推销和宣传。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旅游电子商务的兴起,许多网友会在网站上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点评,点评的内容包括风景区的风景、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等,这种方式也是一般体验性评价的典型代表。(三)一般体验性评价法一、定性评价法(四)美感质量评价法比较点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经验学派客观————————————————————————主观对风景价值的认识在于其形式美或生态学意义是主客双方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于对人的生存、进化的意义在于对人(个体、群体)的历史、背景的反映被动————————————————————————主动人的地位风景作为独立于人的客体而存在;人只是风景的欣赏者把人的普遍审美观作为风景价值衡量标准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解释风景强调人(个体、群体)对风景的作用分解————————————————————————整体对客观风景的把握从“基本元素”(线、形、色、质)分析从“风景成分”(植被、山体等)分析用“维量”(复杂性、神秘性等)把握风景把风景作为人或团体的一部分,整体把握表6-2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和经验学派的对比二、定量评价法定量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采用一种或几种数学、经济或社会的数量化模型或方法对评价对象的主要因子进行数量化的仿真模拟分析与预测,从而为评价对象的认知、开发、保护与利用提供客观依据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构多为数据指标,其结果具有可比性。较之定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的结果更直观、更准确。(一)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1.气候适宜性评价(1)温度湿度与温度风速奥利弗(Oliver)曾提到用温度湿度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0)来评价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温度湿度指数的计算公式为:THI=Td-0.55×(1-RH)×(Td-58)其中:Td为干球温度(℃),RH为空气的相对湿度(%)。风效指数的计算公式为:K0=(100V+10.45-V)×(33-Tα)其中,K0为不考虑人体皮肤蒸发,完全遮阴情况下空气的总冷却率(J/m2·h),V为风速(m/s),Tα为气温(℃)。二、定量评价法(一)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1.气候适宜性评价(1)温度湿度与温度风速特吉旺(Terjung)在上述温度湿度指数和风效指数的基础上,于美国大陆生理气候评估中设计了两个评价指标指数:舒适指数(Comfortable Index)和风效指数(Wind Effect Index)。代号-6-5-4-3-2-1012a2b3大多数人的感觉极冷非常冷很冷冷稍冷凉舒适暖热闷热极热表6-3舒适指数二、定量评价法(一)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1.气候适宜性评价(1)温度湿度与温度风速代号J/m2·h大多数人的感觉代号J/m2·h大多数人的感觉-h<-1400冻伤外露皮肤-b-200~-300舒适风-g-1200~-1400极冷风-a-50~-200暖风-f-1000~-1200很冷风n+80~-50感觉不明显-e-800~-1000冷风a+160~+80①热风-d-600~-800稍冷风b+160~+80②不舒适风-c-300~-600凉风c>+160③很不舒适风注:①气温30~32.7℃;②≥32.8℃;③≥35.6℃.表6-4风效指数二、定量评价法(一)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1.气候适宜性评价(2)空气负离子含量大气质量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之一,在于空气中负离子含量的多少。空气负离子浓度为每立方厘米1 000个以上时有利于人体健康。空气负离子,尤其是负氧离子对人体不仅有利,甚至有治疗保健功能。二、定量评价法(一)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1.气候适宜性评价(2)空气负离子含量空气环境空气负离子浓度(个/cm3)国内国外瀑布附近>10 000>50 000疗养地区8 00010 000海滨、森林5 0001 000~3 000旷野、郊区1 000~1 500700~1 000城市公园400~1 000400~600街道绿化带100~200100~200城市办公室50~100100~150城市居室40~5040~100表6-5不同环境中的空气离子浓度二、定量评价法(一)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2.地形适宜性评价地形因素对运动型的旅游活动至关重要,是关键的旅游资源因子。地形对风景观赏存在影响,崎岖、陡峭的地形,会给旅游者空间移动带来困难,但常能借助人工设施得以解决,如缆车、索道等设施。而地形的这种特性本身却具有风景美感。各种参与型的旅游活动对地形的倾斜程度(坡度)都有较严格的要求,如滑雪要求的坡度,必须在35°以下,但滑雪区缓坡(10°以下)所占面积太大,又会影响滑雪者的体验水准,难以吸引大量的滑雪者。二、定量评价法(一)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3.海滩及海水浴场评价序号资源项目符合要求的条件附注1海滨宽度30~60m实际总利用宽度50-100m2海底倾斜度1/10~1/60倾斜度越低越好3海滩倾斜度1/10~1/50倾斜度越低越好4流速游泳对流速要求在0.2~0.3m/s,极限流速0.5m/s无离岸流之类局部性海流5波高0.6m以下符合游泳要求的波高为0.3m以下6水温23℃以上不超过30℃,但越近30℃越好7气温23℃以上—8风速5m/s以下—9水质透明度0.3m以上,COD2μg/g以下,大肠菌数1000MPN/100以下,油膜肉眼难以辨明—10地质粒径没有泥和岩石越细越好11有害生物不能辨认程度—12藻类在游泳区域中不接触身体—13危险物无—14浮游物无—表6-6海水浴场评价标准(日本)二、定量评价法(一)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3.海滩及海水浴场评价决定因素评估标准及记分水质清澈(5)浑浊(4)污染(1)危险性无(5)有一点(4)有一些(1)水温>22.2℃(5)19.4~22.2℃(4)<19.4℃(1)颜色与浑浊度清明(3)稍浑浊(2)浑浊(1)风全季适宜(3)>1/2季适宜(2)<1/2季适宜(1)1.5m深海域(距海岸线)>30.5m(3)15.25~30.5m(2)9.15~15.25m(1)海滩状况*良好(5)一般(4)差(1)表6-7海水浴场适宜性评估(美国)二、定量评价法(一)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4.滑雪场技术性评价决定因素评估标准与计分雪季深度6个月(6)5个月(5)4个月(4)3个月(2)积雪深度>1.22m(6)0.92~1.22m(4)0.61~0.92m(2)0.305m以下(1)干雪3/4季节时间(4)1/2季节时间(3)1/4季节时间(2)0季节时间(1)海拔>762.5m(6)457.5~762m(4)152.5~157.5m(2)45.75~152.5m(1)坡度很好(4)好(3)一般(2)差(1)温度>10℃(3)-17.8~6.7℃(2)<-17.8℃(1)—风力轻微(4)偶尔变动(3)偶尔偏高(2)易变(1)注:分等:A=29~33,B=21~28,C=8~20。坡度,最理想的坡度需具备下列三等坡度:1)初等坡度(10%~20%)占全区的15%~25%;2)中等坡度(20%~35%)占全区的25%~40%;3)高等坡度(35%~65%)占全区的30%~40%。表6-8滑雪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估二、定量评价法(二)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1.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利用专家进行打分来确定指标体系各层次权重的方法。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将旅游资源的评价进行层次划分,划分出大类、类和层次等,构成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2)进行评价因子的大类、类、层的权重。对决策树中各层次,分别建立反映其影响关系的判断矩阵,通常是应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即专家咨询法,获得评价因子排序权重及位次。(3)根据权重排序,以100分为总分,按权重赋予各个因素分值,就得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4)根据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确定基本评价因子的指标分。二、定量评价法(二)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1.层次分析法(AHP)评价因子层次大类(F)类(S)层(T)旅游资源评价E旅游资源价值F1质量S1地形与地质T1水体T2气候T3动物T4植物T5文化古迹T6民情风俗T7规模S2景点集中程度T8景区容纳量T9旅游资源的区域条件F2自然生态S3 用地条件S4 城镇分布S5 基础设施S6 旅游设施S7 旅游资源的区位特征F3可及性S8连接客源地的交通条件T10与客源地间的距离T11与其他旅游地的关系S9与附近旅游地类型的异同T12与附近旅游地间的距离T13表6-9旅游资源评价因子体系框架二、定量评价法(二)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2.主成分因子分析法(PCA)主成分因子分析法的操作步骤一般分为3步。首先,准则层的公因子重要程度依据其方差贡献率而定,将其归一化处理后,即可得到准则层评价指标对系统层的权重值。其次,依据因子得分相关系数矩阵,可得原有变量间的因子值系数,将其归一化处理后,即为指标层单个指标对准则层各指标的权重值。最后,利用乘法归一化公式,将评价指标权重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二、定量评价法(二)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2.主成分因子分析法(PCA)系统层准则层权重(%)指标层权重(%)旅游资源评价A1—B1—B2—B3—A2—B4—B5—B6—A3—B7—B8—B9—A4—B10—B11—B12—A5—B13—B14—B15—表6-10主成分因子分析框架二、定量评价法(二)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3.指数评价法旅游资源的指数评价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调查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吸引力及外部区域环境;要求有准确的统计定量资料。(2)调查分析旅游需求,主要内容有旅游者数量、旅游者构成、逗留时间、旅游花费趋向、需求结构及节律性等。(3)拟定总体评价式,建立表达旅游资源特质、旅游需求与旅游资源之间关系的若干量化模型。(4)应用调查结果和评价指数确定旅游资源的旅游容量、密度,需求规律性和开发顺序等内容。二、定量评价法(二)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4.价值工程法(1)对影响旅游资源功能的因素进行分解,如图6-1所示。图6-1旅游资源功能因素的分解二、定量评价法(二)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4.价值工程法(2)对分解出来的各项功能因素进行评价计分,即对每项功能因素的因子在旅游资源当中的重要性打分,由低到高分别记0~5分;再将每一类影响功能因素的各因子的得分进行汇总,得出每一类因素在旅游资源中的重要性(见表6-11)。得分在4分以上的作为主要因素,其余的则作为次要因素。因素ABCDEFG得分19.410.96.84.43.21.70表6-11功能评分平均数二、定量评价法(二)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4.价值工程法(3)根据公式计算功能评分系数与各因素的标准分数。计算方法如下:功能评价系数=某类因素得分数÷各类因素得分之和各类因素的标准分数=功能评价系数×100(4)将各类因素的标准分数按期内部各因子的得分比重进行分配,得到各因子的标准分。在对具体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时,依各类因素的因子进行评分,再将结果与各因子的标准分比较,就可以对旅游资源的功能进行评价。因素ABCD评价系数0.4670.2630.1640.106标准分数46.726.316.410.6二、定量评价法 旅游资源评价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评价、旅游资源影响力评价、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承载力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四个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性工作;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方法,并熟悉旅游资源评价系统的主要构成内容。本章小结1.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什么?2. 旅游资源评价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 旅游资源评价涵盖哪些内容?4. 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评价包含哪些内容?5. 旅游资源影响力评价主要从哪些方面开展?6. 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承载力评价包含哪些内容?7.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包含哪些内容?8. 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思考和讨论题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