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十章 旅游资源安全管理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旅游资源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旅游资源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内容要点认识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明确旅游资源安全系统和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大致了解评价方法;了解旅游资源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框架、原则和子系统的管理内容。学习目标第一节 旅游资源安全概述一、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一)资源安全目前资源安全的概念大致分两类:从资源本身来定义资源安全和从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来定义资源安全。从第二种概念出发,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资源安全的定义包含五种含义。① 数量的含义;②质量的含义;③结构的含义;④均衡的含义;⑤经济或价格的含义。一、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二)旅游资源安全旅游资源安全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可以获得稳定的旅游资源供给,同时旅游资源基础依存的生态系统处于良好或免遭不可恢复破坏的状态。深层含义:一是旅游资源需要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功能上保证持续、稳定的供给;二是人们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保证旅游资源基础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平衡;二是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旅游业的稳定发展。二、旅游资源安全的类型(一)自然旅游资源安全自然旅游资源安全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可以获得稳定的自然旅游资源供给,同时旅游资源基础赖以依存的生态系统处于良好或免遭不可恢复破坏的状态,具体体现在未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产生超出自身恢复能力的后果等方面。自然因素会通过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缓慢的自然风化作用对自然旅游资源安全造成威胁;人为因素诸如建设性破坏、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旅游者行为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旅游资源安全造成威胁。二、旅游资源安全的类型(二)人文旅游资源安全人文旅游资源安全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可以获得稳定的人文旅游资源供给,同时人文旅游资源基础依存的生态系统处于良好或免遭不可恢复破坏的状态。人文旅游资源安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物质层面的人文旅游资源(古代城镇、古建筑、摩崖石刻等)安全和非物质层面的人文旅游资源(民俗风情、传统节庆、文学艺术等)安全。三、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资源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因素第二节 旅游资源安全评价一、旅游资源安全系统旅游资源安全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生态子系统(天)、行为子系统(人)和保障机制子系统(机)三大子系统组成。三大子系统之间共同影响和相互作用构成了旅游资源安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子系统都达到各自的安全状态,各系统间又互相耦合,才能最终实现旅游资源安全。(一)生态子系统生态子系统指天然禀赋状况,是旅游资源安全的基础,为旅游资源安全提供基本保证。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主要由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结构、质量和资源的承载能力等组成。在评价生态子系统对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的影响程度时,需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①旅游资源的总量;②旅游资源的品质;③旅游资源的结构;④自然灾害发生概率;⑤植被覆盖率;⑥旅游资源承载力;⑦旅游资源的退化速度; ⑧工业“三废”排放量。一、旅游资源安全系统(二)行为子系统行为子系统是人类的行为对旅游资源安全影响的直接作用,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旅游企业经营行为以及旅游者行为等。在评价行为子系统对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的影响程度时,需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①旅游资源的储备率;②旅游资源综合利用率;③景区新增建设面积;④本地居民人口增长率;⑤旅游接待人次增长率;⑥本地文化异化现象;⑦旅游者行为;⑧旅游企业经营行为;⑨本地居民资源保护意识。一、旅游资源安全系统(三)保障机制子系统保障机制子系统为生态、行为子系统的安全提供组织制度和物质技术保障,它由安全管理组织、安全政策制度、安全资金技术、周边社区保障、事故保险等方面内容组成。在评价行为子系统对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的影响程度时,需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①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制度;②管理人员的结构;③资源安全教育和宣传情况;④资源保护的资金技术投入;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⑥旅游资源保险状况。一、旅游资源安全系统旅游资源安全评价需将整个旅游资源安全系统进行全面衡量、评价,理解和分析三个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程度。在对旅游资源安全进行评价时,PSR模型是较为常用的评价指标体系。PSR模型(PSR,Pressure State Response),即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是一种多变量的方法,不仅考虑生态系统的自然因素,还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回答了“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我们将如何做”三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二、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旅游资源安全的PSR模型反映了旅游资源的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由于行为子系统(人)旅游需求的增加,资源过度利用等给资源安全带来了压力(P),导致旅游资源生态子系统(天)中的资源结构、数量、种类等处在不同程度的破坏或退化的状态(S);旅游资源的压力和被破坏状况迫切要求加强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响应机制(R)。二、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一)压力指标压力指标主要是反映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和旅游需求增加造成的压力。压力指标包括五方面内容:①本地居民人口增长率、接待人次增长率。②景区受灾面积比例;③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和废弃物处理率;④病虫害防治率和森林火险免除率;⑤旅游环境容量。二、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二、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二)状态指标状态指标主要是衡量旅游资源的总量、结构、品质和利用情况等,反映旅游资源可持续性,主要涵盖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当地民众对人文旅游资源的感知程度。状态指标包括八方面内容:①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增加率;②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增加率;③国家非遗增加率;④省级森林公园增加率;⑤省级自然保护区增加率;⑥植被覆盖率;⑦居民对当地文化的知晓度;⑧当地文化的知名度。(三)响应指标响应指标主要表明对旅游资源安全保障措施的完善状况。响应指标包括五方面内容:①制度健全率;②管理组织健全率;③教育培训达标率;④宣传普及率;⑤旅游产业占GDP的比重。二、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三、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方法综合指数法根据评价对象特性及评价目的筛选关键指标,并由所选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赋权,然后把它们通过一个综合指数表示出来。综合指数法分为以下四个基本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2)计算各指标的归一化值;(3)确定各指标的权重;(4)计算旅游资源安全系统综合指数。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为:(I——旅游资源安全系统综合指数;Ii——第i个指标的归一化值,且0<Ii≤1;ω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一)综合指数法三、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一般分为以下三个基本步骤:(1)根据各指标的评价标准计算隶属度,建立模糊关系矩阵;(2)通过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归一化等方法计算出权重构成输入向量;(3)复合运算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可以通过模糊变换求得,即:(二)模糊综合评价法第三节 旅游资源安全管理体系一、旅游资源安全管理框架与原则(一)旅游资源安全管理框架旅游资源安全管理分为旅游资源生态子系统管理、旅游资源行为子系统管理、旅游资源保障机制子系统管理三个方面。生态子系统管理是对旅游资源的天然禀赋状况,即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结构、质量和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行管理。行为子系统管理指对影响旅游资源安全的人类行为进行管理,目标对象主要是旅游景区景点经营者、旅游地从业人员以及旅游者等群体。保障机制子系统管理是对与旅游资源保护相关的安全管理组织、安全政策制度、安全资金技术、周边社区保障、事故保险等方面进行管理。一、旅游资源安全管理框架与原则(一)旅游资源安全管理框架一、旅游资源安全管理框架与原则(二)旅游资源安全管理原则科学性原则优先性原则效益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二、旅游资源生态子系统管理数学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工程方法卫星与遥感技术信息技术(一)自然旅游资源保护方法与技术二、旅游资源生态子系统管理数学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工程方法数字化技术(二)人文旅游资源保护方法与技术三、旅游资源行为子系统管理旅游地经营者应联合专业团队在旅游景区景点内部建立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所有威胁自然旅游资源安全和人文旅游资源安全的事件采用“早发现,早处理”的处理态度。旅游地经营者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科学测算景区景点的安全容量。旅游地经营者应不断加强旅游景区景点风景与环境的生态保护。(一)加强旅游地经营者资源安全管理规范建设三、旅游资源行为子系统管理注重员工安全知识以及风险意识的培养。强化景区景点旅游地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尤其是监测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将日常巡护与监测工作有机结合,探索新的监管监测手段。制定长期和短期安全培训制度,根据景区经营时间特点安排培训时间。(二)强化旅游地资源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三、旅游资源行为子系统管理重点突出旅游地环保宣传教育政策的外部干预作用,并辅以政府环保宣传教育政策的间接驱动作用。不断提升旅游者的环境自我认同水平。主抓“环境价值观”与“旅游地环保宣传教育政策+政府环保宣传教育政策”这两条驱动主线。充分培育旅游者对旅游景区景点的地方依恋。(三)提升旅游者旅游资源安全保护意识与素养四、旅游资源保障机制子系统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3月11日修正)中从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保护的角度,对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做出了总括性的规定,为旅游资源保护提供了根本法的基础。除了根本大法中的明确规定,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自然资源安全和人文资源安全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2013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自2013年10月1日开始施行。(一)法律保障四、旅游资源保障机制子系统管理与旅游法律法规所强调的强制性相比,旅游政策强调导向性,如旅游业发展的政府主导型战略,即强调要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依法治旅、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六个方面的导向作用。按内容划分,旅游政策可分为基本旅游政策和具体旅游政策;按形式划分,旅游政策可分为直接旅游政策和间接旅游政策;按层次划分,旅游政策还可分为全国性旅游政策、地域性具体旅游政策和社区性旅游政策;按指涉对象划分,旅游政策又可分为一般性旅游政策、行动倾斜政策等。(二)政策支持 本章主要讲述了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并将旅游资源安全系统划分为生态子系统(天)、行为子系统(人)和保障机制子系统(机)三大子系统,并借用PSR(Pressure State Response,即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明确了旅游资源安全评价的指标构成,进一步针对三大子系统构建了旅游资源安全管理的体系。本章小结1. 简述旅游资源安全的定义。2. 按旅游资源类别分类,旅游资源安全可分为哪两类?3. 旅游资源安全系统包含哪些子系统?4. 简述旅游资源安全评价体系的核心模型内容。5. 旅游资源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思考和讨论题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