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课件(共32张PPT)- 《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一章-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课件(共32张PPT)- 《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十一章 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基本概念内涵
我国旅游资源的管理体制
国外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内容要点
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
熟悉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以及现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
在了解国外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案例后与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比较,得出经验启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概述
一、管理体制(一)体制“体制”,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应关系的制度以及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限于上下之间有层级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如:学校体制、领导体制、政治体制等。(二)管理体制将“体制”一词应用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领域,就衍生出了“管理体制”一词。管理体制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二、旅游管理体制“旅游管理体制”或“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在学术研究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中反复被提及,但并没有形成统一、清晰的概念界定。简言之,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就是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和政府内部相关涉旅部门运用规划、宏观调控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综合手段,对旅游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以及重大决策进行管理和规范,从而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政府旅游行政部门是旅游行政管理的主体;第二,旅游业是旅游行政管理的对象;第三,政策法规是旅游行政管理的手段。三、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条件下,国家、地方、主管部门、景区及其内部各层次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所形成的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所有制结构(二)管理机制(三)管理职责的划分(四)管理组织机构(五)经济利益结构第二节 中国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一、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一)初期阶段:1949年至1978年总体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一阶段,旅游业发展的目的主要是政治接待,旅游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国家的足够重视,旅游经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国家很少发布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旅游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仅仅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当时对旅游资源没有明确的认识,也并未实行相应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不同的旅游资源归属不同的资源部门分散管理。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当时建立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也必须与之相适应,按资源属性、资源产品和生产技术专业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产业经济部门进行自然资源管理。(二)发展阶段:1978年至2018年自1978年开始,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经历了由政治接待型向经济事业型的转变,旅游业也被正式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旅游资源的性质类别,旅游资源开发的管理部门也不相同,一般是依据资源主管部门来划分。这一阶段,中国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渐趋完善并发挥其功能,奠定了中国旅游资源管理的机制基础。一、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旅游资源类型主管部门设立依据空域交通运输部《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农田、草原农业部《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地质公园国土资源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风景名胜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自然保护区农业部、环保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江河湖泊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海洋国家海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历史遗迹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宗教场所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事务条例》(一)机构设置中国现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机构分为政府管理机构和社会管理机构两个部分(图11-1)。二、中国现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图11-1中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图(二)权限划分根据国务院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授权与分工,目前旅游资源行政管理的职责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相关部门依法履行,主要包括下述内容:1.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管理2.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与3.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管理4.旅游资源开发的财政和税收等管理5.旅游资源开发的资产管理6.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的监督管理二、中国现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三)运行机制1.人文旅游资源的行政管理(1)人文旅游资源所有权的归属(2)人文旅游资源行政管理的权责划分2.自然旅游资源的行政管理(1)风景名胜区的行政管理(2)森林公园的行政管理(3)地质公园的行政管理(4)水利风景区的行政管理3.旅游资源开发等级评定的行政管理(1)旅游资源开发等级评定的范围和划分(2)评定机构和职责(3)评定方式二、中国现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第三节 国外典型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列举
(一)世界遗产监测机制的历史发展依据《世界遗产公约》与《世界遗产公约执 作业要点》的相关组织运作规定,世界遗产中心是各缔约国对世界遗产(或准世界遗产)进 保存、维护、提名、监测、审查等事务的重要 政单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世界遗产的监测机制和执行层级(二)世界遗产中心的权力层级在世界遗产中心的组织构成中主要分成三个重要的权力层级,分别是决策层级、执行层级以及咨询顾问层级。这三个层级分别代表了不同权力核心的运作关系,其各层级的角色扮演如下(图11-2):一、世界遗产的监测机制和执行层级(1)决策层级决策层级包括了缔约国与缔约国代表大会(The General Assembly)。(2)执行层级由缔约国与缔约国代表大会所提出执行任务则必须由世界遗产委员会(World Heritage Committee)与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Bureau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两个重要的执行层级所负责。图11-2世界遗产中心的权力层级(二)世界遗产中心的权力层级一、世界遗产的监测机制和执行层级(3)咨询顾问层级咨询顾问层级是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架构(如图11-3)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中三个最主要的顾问团体分别是:“国际文化资产保存与修复研究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the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ICCROM)、“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MonumentsandSites,ICOMOS)以及“国际自然资源与自然保育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forConservation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图11-3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架构图(一)管理体制美国是国家公园事业建设的先锋,在经营管理方面同样也为各国树立了典范。美国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是以中央集权为主,并且自上而下地实行垂直领导加以其它相关部门的合作以及民间机构的辅助。二、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二)管理机构二、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从1872年黄石国家公园法案开始,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大致经历了三段历程,从1916年的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组建法案到1970年的一般授权法案以及1978年通过的红木修正法案等,把原来多名称、多部门管理的多种保护单位统一成为一个科学、完整的国家公园体系,实行国家、地区以及公园的三级垂直领导管理体系(图11-4)。图11-4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图三、法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法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有着很长的历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起草和缔结之前,法国已经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非物质文化保护领域,活跃着一大批资深的社团组织,它们善于把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研究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兼顾研究成果的普及和文化专项行动的开展。三、法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法国为履行《公约》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的举措,包括法律、技术、行政和财政上的各种措施。其中既有国家一级的安排,也有国家推动下各级地方、团体甚至个人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采取的努力。本书介绍了法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1)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CFPCI)(2)法国文化与宣传部(文化遗产总署及科学研究和政策领导司)(3)法国文化与宣传部(其他相关部门)(一)日本旅游资源分类日本交通公社调查部等机构将日本的旅游资源分成以下四个级别类型:①特A级。能够代表日本、具有世界性感召力的旅游资源;②A级。国民在一生中值得一去的旅游资游;③B级。能够代表地方(如关东地方、东北地方等)特色的旅游资源;④C级。主要为县内及周边居民利用的旅游资源。根据这一标准进行调查的结果是,日本共有9300处C级以上的旅游资源。四、日本旅游资源综合管理体制(二)日本的旅游资源管理组织日本旅游业经历了国际入境旅游优先发展、国内旅游继之发展、国际出境旅游最后发展三个阶段,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也由获取外汇逐步向综合性转化。与其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日本形了一种官民协办的旅游管理体制,政府、企业和各种协会组织彼此协调又相互约束,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日本的中央旅游管理机构分为内阁、运输省、观光部三个层次。日本的地方旅游管理机构没有统一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灵活设置,有的隶属于劳动部门,有的隶属林业或文化部门。四、日本旅游资源综合管理体制(三)日本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虽然日本国民经济对旅游业的倚重不大,但政府对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实施管理和保护的体制完善、法律完备,并且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很好的效果。政府的环境厅、农林水产省、建设省、国土厅、文化厅等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负责旅游相关政策的制定、执行及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和环境保护。日本旅游地的土地所有权关系比较复杂,投资主体也比较多元,因此,直接牵涉旅游地开发、规划和管理的行为主体较多,包括国家各省厅及其派出机构、各级地方政府、公司、团体等,但各方多会在法规、制度的约束下履行责任、享受权利,积极推进自然保护与人类利用的和谐发展。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者主要是文部科学省文化厅、地方公共团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人以及全体日本国民。四、日本旅游资源综合管理体制第四节 国内外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对比
(一)管理模式对比按管理模式划分,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可分为垂直管理、综合管理、属地化管理三种,如表11-2所示。一、体制对比国家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管理模式垂直管理模式综合管理模式综合管理模式属地化管理模式资金来源联邦拨款、特许经营费、社会捐赠等国家拨款和地方政府投资、私人资本国家拨款和地方政府投资、私人资本地方政府投资、社会捐赠适用条件明确的土地权属普遍的私有化管理权下放有效的监管门票管理低门票或免门票大部分免门票大部分免门票大部分免门票表11-2国外旅游资源管理模式与经营机制对比(一)管理模式对比按管理部分划分,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仍以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主管,自然资源部负责保护、开发中国境内所有自然旅游资源,而文化和旅游部负责文物、历史遗迹的管理,属于多部门共同主管。国外的旅游资源管理部门主要以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和专门机构主管。一、体制对比(二)经营机制对比本章第二节已对中国旅游资源的经营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分为直接经营、授权经营和委托经营三类,而国外国家公园大都为非营利性,国家公园的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一、体制对比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旅游资源的管理作为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能。本章内容在梳理了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和沿革后,又对国外旅游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介绍,旨在通过国内外管理模式的比较,为我国旅游资源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成为健全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突破口。(一)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一体分类管理(二)坚持公益导向(三)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四)重视宣传教育二、经验启示 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体制,旨在规范人们的旅游资源开发行为,强化人们的旅游生态意识,切实做到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美化旅游环境,保护目前和未来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质量,确保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产业经济高效运转与持续发展。
本章首先介绍了管理体制与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概念内涵,梳理了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脉络,对处于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不同管理体制做出明确的界定,并从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三方面对我国现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进行详细阐释。其次,通过以世界遗产的管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法国文化遗产管理和日本综合管理列举,阐述了典型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最后,通过中外管理体制的对比分析,希望对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发展起到经验启示。
本章小结
1. 简述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内容。
2. 简述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过程。
3. 我国现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4. 简述世界遗产的管理体制,并画出权力层级图。
5. 概述国外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并分析其异同点。
思考和讨论题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