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1 绪论 课件(共9张PPT)- 《特种果树栽培》同步教学(机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1 绪论 课件(共9张PPT)- 《特种果树栽培》同步教学(机工版)

资源简介

(共9张PPT)
特种果树栽培
第一单元 绪论
特种果树-绪论
1.1果树与特种果树栽培
1.1.1果树与特种果树栽培的概念
果树栽培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最早始于商代;西周至春秋时期园圃已相当普遍。果树是多年生植物,它是能生产可供食用的果实、种子、砧木的总称。传统的果树栽培是以大田栽培为主,栽培的果树种类也是以常见的人们大量消费的鲜、干果品为主。
一般认为:特种果树栽培是相对常规大田栽培而言。我们把常规果树栽培以外的果树栽培,均列入特种栽培范畴,如果树盆栽、设施果树栽培、珍稀小杂果的栽培等。
1.1.2特种果树栽培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果树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发展特种果树生产不仅能因地制宜利用山地、丘陵、旱塬和沙荒,也有利于保持水土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量,增加产值。
⑶特种果树栽培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差、空间差,实现多种园艺植物,多茬种植,立体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
⑷果品营养丰富,是人民生活的必须品,富含各种营养物质,许多果品中的活性物质可预防与治疗疾病,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长寿。
 
⑸果品除可鲜食外,还可进行加工和提炼有效成分,一些果树还可用于木材加工,增加收益。
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身心健康。(观光果园、绿化与有害气体吸收等。)
发展特种果树栽培是一条脱贫致富,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1.2特种果树栽培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1.2.1特种果树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50年代,山东、辽宁、北京、天津、黑龙江等地开始特种果树栽培研究。1978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园艺所在塑料大棚和加温温室内栽培葡萄获得成功。
90年代中后期,我国特种果树栽培发展迅速,种植地域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至1999年春季,全国特种果树栽培面积达4.67万公顷(70.05万亩),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北京、河北等省市。栽培树种以草莓、葡萄、桃、油桃为主,杏、李、樱桃为辅。
观光果园,是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产物。是一个跨行业、多学科组成的新生事物,它集旅游、景观园林、果树园艺等于一体,是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体验农村生活、享受田园风光的所在。它逐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建设不规范、卫生条件差、缺乏服务意识、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等。
1.2.2特种果树生产与科研发展趋势
科研投入不足,总体技术含量不高。90年代中期以后,才有少数中高级科技人员开始从事特种果树栽培技术研究,但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科研资助的却很少。
生产模式单一,市场竞争激烈,生产效益迅速下降。
丰富的特种果树品种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利用,目前,市场以桃和葡萄为主,品种则以极早熟和晚熟为主,产品品质差,上市集中,价格不高,这不仅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且严重影响了特种果树的健康发展。
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并推广杏、李设施快速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并逐步推广樱桃、猕猴桃、柿、枣、梨、苹果等果树的设施栽培技术;在品种选择上除了要求外观、内在品质好,生产性能好以外,还要根据不同生产模式的特殊要求,选择专用配套品种,除早熟、极早熟、极晚熟品种外,还可选择中晚熟高档品种。同时注重研究开发热带亚热带果树设施栽培技术,在北方进行常绿果树生产,拓展生产经营的树种品种数量,满足消费者多品种、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创造高额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