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共22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共22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思考:少量砍伐森林,适度放牧,适度捕捞,生态系统会遭受破坏吗?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保持相对稳定
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一.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1)结构平衡:
(2)功能平衡:
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具备的特征:
群落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的变化图
观察曲线图,在成熟阶段,群落的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呈现怎样的趋势?这说明了什么?
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均趋于稳定,且相对值接近。
说明群落在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3)收支平衡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功能平衡;
结构平衡;
收支平衡
判断: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是一成不变的。
是一种动态的平衡(p74)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机制实现的呢?
阅读教材p74-75,回答下列问题
1.尝试用文字、线框、箭头等符号,任选一个实例(教材P74第2段),简要描绘其中的调节过程。
2.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其意义是?
3.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其类型包括?
实例1:
兔子数量增加
狼增加
草减少 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减少
兔子数量减少
草增加 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增加
狼减少
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部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经过一段时间,兔子数量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森林植被大量生长
林下光照减少,树苗生长受限,枯枝落叶增加
自然火灾
灾后,
光照充足
土壤养料增多
种子萌发,幼苗迅速成长
植被逐渐恢复
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能够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实例2 :
(森林面貌逐渐恢复)
负反馈调节
害虫增多
食虫鸟就增多
(—)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正反馈调节
实例4:受重度污染的湖泊
湖泊污染                   
鱼死亡
加重污染
更多鱼死亡
实例3 :
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的数量如何变化?
原方向
发生偏离
回到原来方向
原方向
更加偏离
发生偏离
“改邪归正”
(维持稳态)
”错上加错“
(破坏稳态)
(+)
练:1.(2014年高考)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
D
判断依据:
两者能否相互影响
2. 适度放牧,适度捕捞,生态系统不会遭到破坏,仍能维持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的基础
负反馈调节
1、概念:
3、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所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阅读P75-76,思考:
1.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
2.生态系统的组分(生物种类、数量)多少与抵抗力稳定性高低有什么关系?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
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干扰,维持原状
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
(书P75第2段)
抵抗力稳定性:
(外来影响不超限度,称为干扰)
(外来影响超过限度,称为破坏)
练1、森林被火烧后,经几年,又长出来植被。这体现_______稳定性?
练2、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恢复力
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D
只有破坏
破坏后恢复
破坏后恢复
判断:以下哪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原因?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受到同样的火灾,以下哪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更强?
抵抗力较强
抵抗力较弱
恢复力较弱
恢复力较强
原因:生态系统的_____更多,_______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_____, ______稳定性就更高。
组分
食物网
更强
抵抗力
书p75
最后1段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稳定性
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等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一般来说: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_______
A
B
负相关
沙漠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还要看气候环境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较强
较弱
较强
较弱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
合理放牧
封山育林
适量捕捞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措施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农田施肥、灌溉
防护林防风阻沙
(1)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生活所需;
(2)能够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环境保持稳定。
2. 意义
3:天然森林很少发生的松毛虫虫害,却经常发生在人工马尾松林中,合理的解释是( )
A.马尾松对松毛虫抵抗力差
B.人工林内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C.人工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D.该地区气候适于松毛虫生长、繁殖
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低的原因
练课后p77:3
探究实践:制作生态缸(p78)
目的,基本原理?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______的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 有的 生活力,成分_____ 能进行___________,
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______ 为_________提供光能;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___不宜___,缸中的水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
一定量的_____
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 光 防止____过高导致
水生植物死亡
各种生物成分比例 ,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减少对___的消耗,防止生产量<消耗量
很强
齐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透明
散射
适中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封闭
光合作用


空气
O2
水温
(1)结合曲线图分析,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2)河流的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藻类↓,产氧量↓;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耗氧量↑
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繁殖。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
有机物减少,需氧细菌数量下降,对O2的消耗减少。
书P80
结合来源和去向分析
(含大量有机物)
(4)若河流受生活污水轻度污染,氧气含量开始降低,一段时间后又逐渐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酿造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该河流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