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旅游收入与分配 课件(共45张PPT)- 《旅游经济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章 旅游收入与分配 课件(共45张PPT)- 《旅游经济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旅游经济学
第八章 旅游收入与分配
旅游收入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它一方面反映了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通过旅游经营者的旅游供给而不断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又体现着旅游产业部门和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运行与价值实现过程中,自身不断得到发展。旅游收入与分配是旅游经济运行的前提。
第八章 旅游收入与分配
掌握旅游收入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旅游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内容和流程;
掌握旅游乘数效应与旅游收入漏损的基本理论及其相互关系
本章学习目的
第一节 旅游收入分类
一、旅游收入的概念
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年、季、月为计算单位)向游客销售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和其它劳务而获得的全部货币收入,也即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设备设施、交通工具、旅游劳务和旅游购物品所换取的货币。
一、旅游收入的概念
1
旅游收入体现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2
旅游收入体现了货币回笼和创汇的状况
3
旅游收入反映了旅游经济活动的成果
二、旅游收入的分类
国内旅游收入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经营国内旅游业务而取得的本国货币收入。
按旅游经
营业务分
国际旅游收入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经营境外游客来本国或本地区旅游业务而取得的外国货币收入,通常被称为旅游外汇收入。
二、旅游收入的分类
基本旅游收入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游客提供旅游交通、食宿、景点游览等必需的基本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和。
按旅游需
求弹性分
非基本旅游收入
又称边缘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游客提供的非必需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R=f(N;S;T)=N×S×T
R:总的基本旅游收入
N:游客总人次数
S:游客人均天基本旅游消费支出
T:人均停留天数
二、旅游收入的分类
商品性收入
游客提供实物形式的商品而得到的货币收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和饮食销售收入
按旅游收
入构成分
劳务性收入
为游客提供各种劳务性服务而获得的收入。 包括:旅行社旅游业务费收入、住宿费、交通费、文化娱乐费、邮电通讯费等。
旅游收入指标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掌握和分析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在旅游统计工作中,通常把旅游收入的衡量指标归纳为两大类:旅游收入总量指标和旅游收入水平指标。
二、旅游收入的分类
1、旅游总收入
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国内外游客提供旅游产品、购物品和其它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额。
(一)旅游收入总量指标
RT=R+Pe=(N×P)+Pe
RT:一定时期旅游总收入
R:基本旅游收入
N:旅游总人次
P:人均基本旅游消费支出
Pe:非基本旅游收入
2、旅游外汇总收入
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外国游客提供旅游产品、购物品和其它劳务所取得的外国货币收入的总额,也是外国游客入境后的全部消费支出总额。
RT=R+Pe=(N×P)+Pe
RT: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旅游外汇总收入
R:外国游客的基本旅游消费支出
N:一定时期内接待的外国游客总人次
P:外国游客人境后的人均基本旅游消费支出
Pe:外国游客的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
(一)旅游收入总量指标
1、人均旅游(外汇)收入
人均旅游收入指标,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接待一个游客人次所取得的货币收入,亦即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平均货币支出额。
Ru=RT/N
Ru:人均旅游收入 RT:旅游总收入
N:旅游总人次
当N为接待的海外游客总人次,RT为旅游
外汇总收入,则Ru为人均旅游外汇收入
(一)旅游收入水平指标
(一)旅游收入水平指标
人均旅游收入指标(Ru)与旅游总收入指标(RT)变化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有以下几种情形:
(1)RT与Ru同方向、同比例变化。表明旅游总收入的增长或减少,人均旅游收入随之同比例增减。
(2)RT与Ru反方向变化, A:RT增大,Ru却减少; B:RT减少,Ru却增加。
(3)RT与Ru同方向,但不同比例变化;或RT与Ru不同方向,不同比例或同比例变化。
2、人均天旅游(外汇)收入
人均天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天从每位游客那里获得的旅游收入。
Rd:单位时间人均旅游收入
Da:一定时期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平均停留天数
(一)旅游收入水平指标
3、旅游换汇率
旅游换汇率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提供单位本国货币的旅游产品所能换取的外国货币的数量比例。
在不同时期,外汇比价不同,旅游换汇的数值也就不同。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国际旅游的换汇成本明显低于对外贸易中物质产品的换汇成本,即以一定数量货币表示的出售给国际游客的旅游产品,要比同量货币表示的出口一般物质产品换取到更多的外汇收入。
(一)旅游收入水平指标
4.旅游收汇率
又称旅游外汇净收入率,是指一定时期旅游外汇纯收入与同期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率。
RE:旅游收汇率
RT:旅游外汇总收入
E: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外汇支出总额
(一)旅游收入水平指标
5、旅游创汇率
该指标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非基本旅游外汇收入与基本旅游外汇收入之比 。
C:旅游创汇率
R0:非基本旅游外汇收入
Ra:基本旅游外汇收入
(一)旅游收入水平指标
(一)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四、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
EP<1 Ep=1 Ep>1
旅游价格
上升 旅游收入
增加 旅游收入
基本不变 旅游收入
减少
旅游价格
下降 旅游收入
减少 旅游收入
基本不变 旅游收入
增加
(二)外汇汇率
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汇率上升,亦即本币贬值,可使外币表示的旅游报价相对降低,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增强本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继而增加旅游外汇收入。
外汇汇率下降,亦即本币升值,则会导致外币表示的旅游产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抑制旅游需求和出口,减少旅游外汇收入。
四、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
(三)旅游统计因素
旅游收入有些来自直接旅游企业,也有些来自间接旅游企业,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旅游统计部门所统计出来的旅游收入并不能真实反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所取得的旅游收入。包括:
1.有遗漏统计的情况发生
2.可能出现重复统计的现象
四、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
(四)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直接影响货币购买力。
旅游目的地国家通货膨胀会使游客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该国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
客源国通货膨胀会促使居民出境旅游。
四、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
一、旅游收入分配的概念
旅游收入的分配通常是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两个过程来进行和完成的。
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直接经营旅游业务的旅游部门和企业内部进行的。
旅游收入的 再分配是在旅游业的外部,在全社会经济范围中进行的。
第二节 旅游收入分配
旅游营业总收入分配图
第二节 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
第二节 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
包价旅游收入初次分配流程图
旅游收入再分配的流向
三、旅游收入的再分配
一、旅游乘数概念
“乘数”(Multiplier)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乘数理论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互联系,任何部门最终需求的变动都会自发地引起整个经济中产出、收入、就业等水平的变动,后者的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终需求变化量之比即是乘数。
旅游乘数的完整定义可以表述为: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这一定义间接说明了旅游乘数种类的非单一性及各种旅游乘数值之间的差异。
第三节 旅游乘数效应
第三节 旅游乘数效应
间接效应阶段
诱导效应阶段
直接效应阶段
旅游者原生旅游消费对于经济系统中旅游企业在产出、收入、就业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称为旅游消费的直接效应
各级政府把旅游中直接受益的旅游部门和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投资于其它企事业、福利事业等,使这些部门间接地从旅游收入中获利
旅游收入通过多次的分配与再分配,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着连锁的经济作用
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旅游消费(即接待国或地区的旅游收入)所带来的全部经济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诱导效应)大小的系数。
二、旅游乘数效应的发挥
c为边际消费倾向
m为边际进口倾向
L为旅游进口倾向
A:旅游消费经第一轮漏损后余额部分的比例
B:当地居民收入的旅游消费的比例
C:当地居民在本地经济系统中的消费倾向
三、旅游乘数类型
收入乘数
销售乘数和
产出乘数
就业乘数
进口额乘数
旅游消费所带来的总收入与旅游消费之比,可用来从某一方面说明单位旅游消费额增量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分为居民收入乘数和政府收入乘数。
增加单位旅游消费对目地国家或地区的直接效应和继发效应所导致全部有关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增长量。
1、单位旅游消费所带来的全部就业人数
2、表示由单位旅游消费所带来的直接就业人数与继发就业人数之和同直接就业人数之比。
每增加一个单位旅游收入最终导致目的地总进口额增加的比率关系。
(一)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是分析旅游业经济影响最具综合性的方法。投入—产出分析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包括旅游部门在内的各个经济部门的投入—产出状况表。投入—产出表表明了经济系统中不同部门的活动是如何关联的以及各个部门同其它所有部门相联系的程度。就旅游部门与其它部门关联的矩阵进行计算,即可获得旅游对于整个经济影响的数值。
三、旅游乘数类型
(二)经济基础模型
经济基础模型在估算旅游乘数效应大小时,将旅游接待国或地区的经济系统划为两大块:为外部市场服务的企业和为本地市场服务的企业。
经济基础模型认为,大多数企业同时为本地市场(非基本市场)和外部市场(基本市场)销售产品和服务。如果将这些企业总就业量、产出或营业收入分成基本市场份额和非基本市场份额,那么总就业量(产出或营业收入总额)同相应的基本市场份额之比即是旅游乘数,并可用之分析旅游业的直接经济影。其前提是这些企业为本地市场服务是它为外部市场服务的直接结果。
三、旅游乘数类型
(三)“特定”模型
阿切尔根据凯恩斯收入乘数理论,提出“特定”模型,着力说明最初旅游消费通过当地居民在本地经济系统内各种消费支出所带来的总收入效应,从而估算出旅游消费的收入乘数:
三、旅游乘数类型
J:旅游者类型 C:当地居民消费倾向
I:直接为游客服务的企业类型
Q:每一类旅游者的消费比例
V:旅游者在每一类直接为游客服务企业中的消费比例
Y:每一类直接为游客服务企业单位货币支出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收入
X:当地居民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消费分配
Z:当地居民在本地用于消费的收入比例
(三)“特定”模型
五、旅游乘数理论的局限性
1
乘数理论不以分析旅游接待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实力为基础。
2
乘数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要有一定数量的闲置资源和存货可被利用,以保证需求扩张后供给能力相应增长。
一、旅游外汇漏损形式
旅游收入漏损是指为了启动和维持旅游部门的正常营运而支付的外汇成本或因其它原因造成的旅游外汇实际收入的流失。
第四节 旅游收入漏损
一、旅游外汇漏损形式
先期漏损
直接漏损
后续漏损
黑市漏损
间接漏损
无形漏损
外汇漏损
(一)直接漏损
1
2
3
4
购买旅游开发建设与经营运转所
需要的各种进口物资的外汇支出
为发展旅游业而向国外筹措的外债和贷款的利息及合资或独资旅游企业中外国投资者所获利润的外流
旅游业雇佣外国雇员的薪金和其它外籍人员的劳务费用
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各个旅游团体组织或旅游企业在国外进行旅游推销宣传所支付的各种费用成本
(二)间接漏损
1
向旅游业供应各种物资和服务的各有关企业或其它机构为满足旅游业需要而从国外进口各种物品和劳动力所造成的外汇流失
2
使用进口物资或劳动力程度较高的各种基础设施因旅游业的发展而引起其耗用加大、进口增多而造成的外汇支出
旅游者增多会使旅游接待地的道路、桥梁、机场设施、排污系统等各种公共设施的磨损加剧,引起各种人造和自然旅游资源损坏和自然环境污染。在旅游接待地为此而进行修复、弥补和清除时,有时可能也需要从国外进口某些物资或人力,从而造成外汇流失。
(三)无形漏损
外国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国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并非全部用其所携带的外币或用通过正式渠道汇兑得到的当地货币来支付,一部分是用通过在当地外汇黑市非法套汇而得到的当地货币来支付的。这样,从旅游目的地官方的角度来看,便造成部分外汇流失。
(四)黑市漏损
后续漏损亦称诱导性漏损,是指旅游从业人员个人生活消费中所涉及的外汇外流。直接和间接从旅游企业获得工资收入的各类从业人员,为了自己的生活需要,有时也要用工资收入购买各种进口物品,旅游接待国因为这些进口物品所支付的外汇便形成旅游外汇后续漏损。
(五)后续漏损
先期漏损是指旅游经营商向旅游者销售某一国家的旅游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中未进入这一旅游目的国的那部分收入。造成这种先期漏损的因素包括旅游预订方式、旅行距离、使用何国交通工具及交通工具的类别和旅游者进入旅游目的国的线路等。
(六)先期漏损
1、旅游目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农业产出和加工能力、制造业产出能力等。
2、旅游目的国各种资源的自给能力。
3、旅游目的国有关法规、政策,包括有关进口物资的规定、涉及外汇收入与管理的财政金融政策、对旅游业给予资助和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筑方面的有关规定等。
4、旅游目的国的人口规模。
5、旅游目的国的旅游业发展规模。
6、旅游目的国对外进行旅游促销所需开展的工作量的大小。
二、影响旅游外汇漏损的因素
1、不断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对引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要组织人员攻关、研究,就地消化,在符合质量标准前提下尽快投入生产。尽量使用本国产品和设备。
2、积极培养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学习现代管理方法,使用高效管理手段,树立现代市场经营观念,逐步减少外方管理人员数量。
3、着力开发低漏损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自然旅游、探险旅游、游客主动参与式旅游等等。
4、加强旅游外汇收支的宏观控制,完善税利机制,以形成公平竞争环境,避免低税企业削价竞争。
5、要制定和完善经济法规和外汇管理方法,对违法经营、干扰市场环境的行为要给予必要的行政与法律制裁,以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三、减少旅游漏损的对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