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旅游经济效益与评价 课件(共93张PPT)- 《旅游经济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二章 旅游经济效益与评价 课件(共93张PPT)- 《旅游经济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93张PPT)
旅游经济学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
第二节 旅游微观经济效益
第三节 旅游宏观经济效益
第四节 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价
第五节 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第十二章 旅游经济效益与评价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
一 旅游经济效益的概念涵义
二 旅游经济效益的特点
三 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因素
旅游经济效益的概念涵义

经济效益:
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生产要素(资金、物质资料、劳动、经营管理才能)的占用、投入、消耗与有效成果产出(产品和服务)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即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一般认为:
生产同样数量、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要素投入越少,经济效益则越高;在一定的要素投入总量和结构下,成果产出越多,则经济效益越好。
产出最终体现于营业收入、税金、利润之中,反映着费用与效果的比较关系、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关系。因此,旅游经济效益与旅游经济活动所得到的成果成正比,与生产要素的占用、消耗成反比。
旅游经济效益:
是在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占用、投入、耗费与成果产出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用价值形式表示,即生产旅游产品的费用和经营旅游产品所获得的收入的比例。
旅游经济效益
微观层面
宏观层面
研究各个旅游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所费和所得的关系
研究旅游活动的开展对全社会的经济、文化及其它方面带来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局部) (全局)
研究旅游经济效益,首先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旅游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益上,即以旅游微观效益为出发点,把旅游宏观经济效益建立在微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旅游经济效益是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统一
旅游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是多方面的
旅游经济效益的特点

食、住、行、游、购、娱一系列旅游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
把经济效益辐射、渗透到其它产业和部门,体现出宏观效益及社会价值。
如接待游客人数、旅游外汇收入、旅游利润和税收、客房率、游客人均消费、游客投诉率、成本利润率以及服务质量等指标。
旅游经济效益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
旅游者数量及构成
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因素

旅游物质技术基础及其利用率
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旅游业的科学管理
第二节 旅游微观经济效益
一 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二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的分析指标
三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旅游微观经济效益:
是指旅游企业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为了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而花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同取得的经营收益的比较,也就是旅游企业的经营收益同成本的比较。
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不仅决定着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整个旅游业的宏观经济效益。
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分析旅游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的实现,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来体现的。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的分析指标

1)旅游企业的营业收入
2)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
3)旅游企业的经营利润
营业收入是指旅游企业在出售旅游产品或提供旅游服务中所实现的收入,其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
1)旅游企业的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的高低,不仅反映了旅游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而且反映了旅游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
例如,通过旅游营业收入同企业职工人数的比较,就可以反映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公式:
式中:S——人均旅游营业收入;
TS——年旅游营业收入;
P——年职工平均人数。
经营成本是指旅游企业从事旅游经济活动所耗费的全部成本费用之和,也是旅游企业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
公式:
2)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
式中:TC——旅游经营成本;
Co——营业成本;
Cm——管理费用;
a——财务费用。

式中:Cl——固定成本;
Cv——变动成本。
分析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一方面要分析成本的发生及构成情况,从而有利于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及管理;另一方面把经营成本同企业职工人数进行比较,可以反映旅游企业的成本水平。
公式:
式中: ——人均经营成本 。
旅游企业的经营利润指标集中反映了企业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果,体现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旅游企业的经营利润
经营利润的计算如下:
式中:P——旅游营业利润;
T——营业税金及附加;
TP——旅游经营总利润;
Ip——投资净收益;
Ds——营业外收入;
Dc——营业外支出。
经营利润是指旅游企业的全部收入减去全部成本,并缴纳税收后的余额,其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2)损益平衡分析方法
3)边际分析方法
1)利润率分析法
利润率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旅游企业的利润同经营收入、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
1)利润率分析法
它具体表现为旅游企业的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三个利润率指标。
公式:
rm——资金利润率:反映旅游企业的利润与资金占用的关系,说明旅游企业劳动占用的经济效益
rc——成本利润率:映旅游企业利润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说明旅游企业劳动耗费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rs——销售利润率:反映旅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润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说明旅游企业经营规模的效益水平
Mf——固定资金;
Ml——流动资金。
2)损益平衡分析方法
损益平衡分析方法,是对旅游企业的成本、收入和利润三者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旅游企业的保本营业收入,并分析和预测在一定收入水平上可能实现的利润水平。
影响收益的因素
营业收入
经营成本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收入、成本和利润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P——利润;
Cv——单位变动成本;
W——单价;
TF——固定总成本;
Q——业务量;
So——保本点收入额;
Q0——保本点业务量。
若令Q=Q0,P=0,则保本点公式为:
3)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又称为最大利润分析法,即引进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概念,通过比较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来分析旅游企业实现最大利润的经营规模的方法。
边际收入(MR),是指每增加一个游客(或销售一个单位旅游产品)而使总收入相应增加的部分,即增加单位游客(或产品)而带来的营业收入。
边际成本(MC),是指每增加一个游客(或销售一个单位旅游产品)而引起总成本相应增加的部分,即增加单位游客(或产品)而必须支出的成本费用。
当MR>MC时
当MR<MC时
当MR=MC时
比较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有以下三种情况:
说明增加一个游客(或出售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收入大于成本,因而还能增加利润,从而使旅游企业的总利润扩大。
因此,当MR>MC时,可以继续扩大接待人数,以获取更多经济利益。
说明每增加一个游客(或出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收入小于支出,即产生亏损,从而会使旅游企业的总利润减少。
因此,当MR<MC时,旅游企业应减少接待人数,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收益。
说明每增加一个游客(或出售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收入与支出相等,即增加单位游客的利润为零。
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企业的总利润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因而是企业最大利润的经营规模。
第三节 旅游宏观经济效益
一、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二、旅游宏观成本
三、旅游宏观效益
四、旅游宏观经济效益分析指标
从广义上体现为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即在旅游活动中社会投入的活劳动、物化劳动和资源的占用和消耗与旅游业及全社会效益的比较
从狭义上体现为整个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无数的旅游微观经济效益汇总成宏观经济效益
一、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还可以分为
直接效益
间接效益
二、旅游宏观成本
旅游宏观成本:
指为开展旅游活动而付出的社会总成本
私人成本
附加成本
相关财政成本
旅游者直接支付
没有相应的补偿
被转嫁给别人
举例说明:旅游者
前往一景点旅游
表12–1 游客造成的附加成本及相关的财政成本
附 加 成 本 财 政 成 本
交通拥挤 建设高速公路、警察服务、交通、港口和终点站设施
犯罪 警察服务、司法部门
火灾 消防
水污染 供水和污水处理
空气污染 警察服务、公共交通、车辆管理部门
噪音污染 警察服务、分区
乱扔废弃物 垃圾收集和处理、警察服务
毁坏野生动植物 警察服务、公园和娱乐设施、森林保护、渔猎管理
破坏自然景观 公园和娱乐设施、警察服务
毁坏社会/文化遗产 维护博物馆和历史古迹、警察服务
疾病 医院及其它保健设施、卫生设施、饮食服务管理
交通事故 警察服务、司法部门
①衡量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贡献,通常称为“总经济收益”。
②衡量旅游业的总经济成本。
③确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纯经济贡献,即收益减去成本。
④评估营销手段在最大限度上增加旅游纯经济贡献的效率。
三、旅游宏观效益
旅游宏观效益是指开展旅游活动而获得的全部社会的收益
按以下顺序排列起来的经济指标,
可以全面反映旅游业对一国的经济贡献:
①个人收入(基本工资、薪水和业主收入)
以下是按顺序排列的旅游产业经济收益的衡量方法:
②就业(正式工作及相当于正式工作的就业)
⑤国内生产总值(GDP)
③营业收入(毛利收入和纯利润)
④政府收入(税收、收费和企业纯收入)
⑥外汇纯收入
为了有效衡量和准确分析旅游产业的经济收益,需将各类旅游消费直接与各类旅游供给建立联系,为衡量旅游产业的经济收益建立相应的关系式 。
表12-2说明旅游消费种类与各类旅游供给的关系(详见联合国统计处和世界旅游组织共同出版的《旅游活动的国际分类标准(SICTA)》,1994年)。
表12-2 游客消费分类和有关旅游供给分类:
游客消费 旅游供给(SICTA)
住宿
饭店和类似设施
餐饮
餐厅,快餐,酒吧等
交通
定期航班
游船
旅游客车及巴士
铁路交通
游乐,文化及体育活动
游乐和体育
娱乐
购物
纪念品
服装及行李
其它
商务服务
旅行收费 饭店,汽车旅馆及其它住宿设施n.e.c.(5510-1,2,9)
酒吧,其它饮用地点,舞厅(5520-1,2,3)
定期客运航班(6210-1)
游船,可供住宿的内陆水客运(6110-1,6120-1)
定期城市间公共汽车及长途旅游车(6021-1,2)
城市间客运铁路及旅游专用铁路(6010-1,2)
船只出租,娱乐器械出租,文化
游乐服务,其它(7130-1,2,3,4,5,7512-2)
夜总会,正餐表演,游乐园,
其它娱乐活动n.e.c.,娱乐节庆活动
(5520-6,9219-1,2,9349-4);
零售,纪念品商品(5239-6)
旅行用品,服装,鞋,皮货,行李的零售(5232-2,3,4)
地产活动,办公设备出租,劳务
其它商务服务
n.e.c.(7020,7123,7491,7499)
导游,货币兑换,旅行保险,护照,照片
(6304-4,6519-1,6601-1,7494-1)
确定旅游消费影响的经济收益模式,即根据旅游消费种类与各类旅游供给的关系,在游客消费类型与其所产生的收入、就业、税收之间建立相应的关系式。
游客花费(按类别分)
营业总收入(按供应商类别分)
工资总额(按供应商类别分)
就业总人数(按供应商类别分)
政府收入
图12–1 估算游客消费的经济收益模式
解:该国该年饭店业就业总人数=10000×35%÷1=3500(人)
创造的就业机会数=100×35%÷1=35(份工作)
例1:某国某年饭店业游客花费为1亿美元,饭店业员工年均工资为1万美元,工资支出比例占饭店业总收入的35%(不计消费税)。问:
① 该国该年饭店业就业总人数?
② 该国饭店业年游客花费额每增加100万美元,可以为饭店业创造多少个就业机会?
解:饭店业工资总收入=10000×35%=3500(万美元)
例2:某国某年饭店业总收入1亿美元,其中35%用于工资支出。求该国该年饭店业工资总收入。
1)旅游投资效果系数
旅游投资效果系数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旅游投资所带来的利润额与投资总额之比,即反映单位投资所得的利润,又称投资利润率或投资回收率。
四、旅游宏观经济效益分析指标
2)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旅游投资总额全部回收的年限。
3)单位接待能力投资额
单位接待能力投资额指投资总额与生产力的比较。
即提供单位接待能力或提供单位旅游产品所需投资额。
4)提供就业能力
提供就业能力指就业人数增加量与旅游经济增长量之比
第四节 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价
旅游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纯收益
资产负债指标
主要内容:
通用指标
专用指标
一、通用指标
它反映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模收益,是考核评价旅游效益的重要指标。
是指通过开展旅游经济活动从国内外旅游者支出中所得的全部收入。
1) 旅游业总收入与外汇总收入
旅游业总收入:
商品性收入
劳务性收入
旅游业总收入
外汇总收入
是国际旅游业经营活动成果的总体指标
指报告期内直接对游客提供商品性和劳务性服务而收入的外汇。
指销售实物形式的商品收入,如生活用品、医药用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书报杂志。
包括旅行社的旅游业务费、饭店宾馆的房费、长途及市内交通费、邮政电讯费、参观游览和文化娱乐费以及其它外汇收入。
外汇总收入:
商品性收入
劳务性收入
2)投资创汇率
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外汇收入与企业投资总额之间的比率。
3)资金利税率
资金利税率指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企业的纯利润加上上缴税金与该时期内企业资金平均占用额之比。
(企业资金平均占用额包括固定资产净值和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1)团体人均停留天数
2)旅游者平均停留天数
3)客房出租率
4)平均每间客房日收入
5)平均每间客房占用服务人员数
二、专用指标
1)团体人均停留天数
2)旅游者平均停留天数
3)客房出租率
客房出租率反映旅游住宿设施的使用情况。它是指报告期内客房实际出租天数除以报告期内客房可出租天数的百分比。
4)平均每间客房日收入
5)平均每间客房占用服务人员数
9)劳动生产率指标
三、资产负债指标
1)资产负债率
2)流动比率
3)速动比率
4)资本金利润率
5)资金利润率
6)营业收入利润率
7)成本利润率
8)成本利税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该指标用以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即在全部资产价值中有多大部分是通过举债来筹集的,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总能力。
资产负债率说明什么?
2)流动比率
指企业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与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未付利税等)之比。
流动比率的高低,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比率越高,偿债能力越强,但比率过高,说明企业闲置资金较多,获利能力会受到影响。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00%是较合适的。
3)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
速动资产指可以迅速变现的资产。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强的存货+待摊费用)
速动比率的大小,反映企业可以用立即变现的速动资产偿还急需偿还的流动负债的能力大小。一般认为企业速动比率在100%为宜。
分解为
4)资本金利润率
指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利润总额与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总额之比
5)资金利润率
资金利润率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营业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之比
进一步分解为
该指标可以比较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反映企业利用资金获得经济效益的效果
6)营业收入利润率
营业收入利润率指一定时期内的企业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之比
该指标用以衡量企业营业收入的利润水平。
营业收入利润率=
7)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利润总额与成本总额之比。
它表明消耗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与营业利润的关系。
成本利润率=
8)成本利税率
成本利税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企业的纯利润加上上缴税金与该时期内企业成本总额之比。成本总额包括固定成本总额和变动成本总额。
9)劳动生产率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
人均实现利税
人均收汇额
人均收汇额(人均创汇额)
四、旅游纯收益
评价入境游客给一个国家带来的正面影响(经济收益)和负面影响(附加成本),这样即可评估各类游客或细分市场对公共部门的净贡献。
(1)将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国家旅游管理部门所能进行营销的各细分市场的纯收益进行比较;
(2)将经济收益最高的细分市场选为营销重点。
举例如下:
分析如下:
细分市场 游客人数 该细分市场
带来的政府
收入(美元) 该细分市场
造成的财政
成本(美元) 收入与财政
成本的比例
细分市场1
细分市场2
细分市场3
细分市场4 100000
200000
500000
400000 2000000
6000000
10000000
4000000 1000000
1500000
4000000
2500000 2.0
4.0
2.5
1.6
表12-3 不同细分市场收益与成本对比
细分市场3在游客数量和产生的收益方面都是最大的,但是其财政成本,包括营销成本也是最高的。因此,其政府收入与财政成本(含营销成本)的比例是2.5,大大低于细分市场2。
如果国家旅游管理部门只有500000美元用以吸引人境游客,则将其用在细分市场2的效率最高。这个假设的分析表明,政府在此每投入1美元就会产生4美元的回报。
以上的分析只讨论了衡量纯经济收益的一个指标:来自入境游客的政府净收入。这些细分市场也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个人收入、就业机会以及企业收入。
第五节 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一、旅游产业关联方式
二、旅游产业关联分析工具
三、旅游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一、旅游产业关联方式
1、旅游产品联系
2、生产技术联系
3、价格联系
4、劳动就业联系
5、投资联系
二、旅游产业关联分析工具
主要内容
(三)旅游投入产出
分析的应用
(一)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模型
(一)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最常用的是用统一货币单位计量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其简化的一般形式如下表所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Leontief)为了揭示各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或现象发生的规律性,首先提出了利用投入产出的对比方法进行描绘和分析,后经过世界各国经济学家共同努力发展和完善成为投入产出表。
需求
部门 中间需求 最终产品Y(最终需求) 总计:
总产值
(总产出)
部门
1 部门
2 … 部门
n 小计 固定资产更新与大修 积累K 消费W
生产性积累 非生产性积累 小计 个人消费 社会消费 小计
物质消耗 部门1 X11 X12 … X1n X1i G1 K1 K1 K1 W1 W1 W1 X1
部门2 X21 X22 … X2n X2i G2 K2 K2 K2 W2 W2 W2 X2
┇ ┇ ┇ ┇ ┇ ┇ ┇ ┇ ┇ ┇ ┇ ┇ ┇ ┇
部门n Xn1 Xn2 … Xnn Xni Kn Kn Kn Wn Wn Wn Xn
小计
不包括折旧 Xi1 Xi2 … Xin Xii Gi Ki Ki Ki Wi Wi Wi X
固定资产折旧 D1 D2 … Dn D

C1 C2 … Cn C
新价值创造 社会纯收入 V1 V2 Vn V
M1 M2 Mn M
N1 N2 Nn N
总计:总产值 X1 X2 Xn X
Xij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中所消耗第I部门产品数量的价值;
Xi表示第i产业部门的年产品价值总量;
Yi 表示第i产业部门所提供的年最终产品的价值;
Dj 表示第j产业部门全年提取的折旧基金;
Cj表示第j产业部门全年生产中的价值转移总量;
Vj表示第j产业部门劳动者一年内的劳动报酬;
Mj表示第j产业部门劳动者在一年内创造的纯收入;
Nj表示第j产业部门在一年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
表中纵列数字是各个产业的投入结构,即各产业为了进行生产,从包括本产业在内的各产业购进了多少中间产品(原材料),以及为使用各生产要素支付了多少费用,包括工资、利息等。因此,每一纵列反映了相应产业部门的投入构成,其总计就是总投入。横行的数字是各产业的产出结构,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产出,并反映了这些产品的销路或分配去向。每一横行的总计即为相应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一年)的总产出。所以,由纵列代表投入、横行代表产出而组成的表就成了投入产出表。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可以按行、按列,以及在行与列之间分别建立起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主要有:
各行的平衡关系
各列的平衡关系
行与列之间存在的平衡关系
各行的平衡关系:各行的中间产品+各行的最终产品=各行的总产品。其数学表达式为:

这些平衡关系反映了各产业部门产品的流向
各列的平衡关系是:各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各列新创造价值=各列的总产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各列的平衡关系说明了各产业部门的价值形成的产出过程,反映了每一产业部门的产出与各产业部门为之投入的平衡关系。
行与列之间存在的平衡关系
①横行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等于相对应的同名称的纵列各产业部门的总投入。数学表达式:
②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国民收入总量和固定资产折旧总量之和,即最终需求部分和毛附加价值部分相等。 数学表达式:
(二)投入产出模型
又是另一种分析产业关联的工具
它是由系数、变量的函数关系组成的数学方程组构成.
“直接消耗”等系数的计算和函数关系的确定,是依据投入产出表及其平衡关系式来确定和建立的。
模型的建立
先依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各类系数
再依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建立起投入产出的数学函数表达式
1、各类系数的计算与确定
(1)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与确定
(2)直接折旧系数
(3)国民收入系数
(4)劳动报酬系数
(5)社会纯收入系数
(6)直接劳动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与确定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
计算方法是依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去除它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量。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用矩阵形式表示则为:
式中:
矩阵A就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和产品之间的技术联系。
直接消耗系数是建立模型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系数。
(2)直接折旧系数
其经济含义是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提取的直接折旧费用的数额。
在旅游业中,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的建设都按一定比例提取折旧。
直接折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j=1,2,……,n)
表示第j产业部门单位产品所提取的折旧费
(3)国民收入系数
国民收入系数也即净产值系数,其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净产值的数额。
计算公式为:
(j=1,2,……,n)
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数量。
式中
(4)劳动报酬系数
劳动报酬系数是指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需支付的劳动报酬数量
计算公式为:
j=1,2,……,n)
式中
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要支付的劳动报酬。
(5)社会纯收入系数
社会纯收入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能提供的社会纯收入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为社会创造的纯收入等。
(j=1 , 2,……,n) 式中:
上述
四个系数可以用以下一个矩阵式表示:
式中:
与前述相同
上述五个系数均依据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计算而得
(6)直接劳动消耗系数
该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它是依据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的,对于大多数旅游产品而言,其价值难以通过劳动力消耗量来测得,如文物、自然风光型旅游产品。
其计算公式为:
(j=1,2,……,n)
下述两个最基本的模型是建立在直接消耗系数基础上
2、投入产出两个基本模型
按行平衡关系式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
由直接消耗系数
,得到
并将其代入上文按行建立的平衡关系式,就得如下投入产出模型:
用矩阵变换,上述投入产出方程组模型可转换成
(I-A)X=Y,式中:
(I-A)称之为里昂惕夫矩阵
其经济含义是:
矩阵中的纵列表明各种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每列都说明某产业为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要投入各相应产业的产品数量;
负号表示投入,正号表示产出,
对角线上各元素则是各产业的产品扣除自身消耗后的净产出。
按列平衡关系式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
同理,将
代入按列建立的平衡关系式,
式中:
可得到如下投入产出模型,用矩阵可将该模型转换成:
矩阵各元素描述了转移价值系数,即直接物质消耗系数加直接折旧系数;
矩阵中的各元素,则揭示了总产值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3、完全消耗系数
旅游产业是一个边缘性产业,具有“超然性”等特征,与其它产业发生着较为普遍的经济联系。而这些联系既包括直接联系,也包括间接联系,所以,全面地理解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程度,有必要对两种联系形式进行分析。
完全消耗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深刻地反映一个部门的生产与本部门和其它部门发生的经济数量关系,因此比直接消耗系数更本质、更全面地反映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这对正确地分析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它对经济预测和计划制定也有很大的作用。
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也就是说,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之和。
用公式表示:
(i,j=1,2,……,n)
式中:
——完全消耗系数,表示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和间接消耗i产品数量之和,(i=1,2,……,n);
——直接消耗系数;
——间接消耗系数,其中k为中间产品部门,其经济含义是通过k种中间产品而形成的生产单位j产品对i产品的全部间接消耗量。
用矩阵表示:
式中:
(三)旅游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利用这种分析工具主要能够分析出某一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比例关系,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某一产业在特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它仅限于一种有限变动范围内。
投入产出分析的思路和操作步骤
合理划分产业
编制投入产出表
建立模型
并确定模型的系数
三、旅游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当运行中的产业经济的某一方面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因为各产业的相互作用关系传导到其它方面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没有一种变化是孤立地发生的,这就是所谓的产业波及效果。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就是分析某一些产业发展变化会导致其它产业部门怎样的变化与影响。
这种变化与影响主要是通过投入产出表中某些数据的变化会引起其它数据的变化来反映。
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的实质是运用逆阵系数从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中引申出有关系数,来认识产业波及现状的有关规律。
一般地,人们把一个产业影响其它产业的程度叫做影响力,把一个产业受其它产业的影响的程度叫做感应力。
根据投入产出逆阵系数可以求得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其计算思路和方法如下:
1、逆阵与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的关系
逆阵
内的系数与相应的产业部门对应(如下表12-6)
表12-6 产业部门
农业1 工业2 交通3 建筑4 旅游5 … n



门 农业1 A11 A12 A13 A14 A15 … A1n
工业2 A21 A22 A23 A24 A25 … A2n
交通3 A31 A32 A33 A34 A35 … A3n =(I-A)-1
建筑4 A41 A42 A43 A44 A45 … A4n
旅游5 A51 A52 A53 A54 A55 … A5n
┇ ┇ ┇ ┇ ┇ ┇ ┇ ┇
n An1 An2 An3 An4 An5 … Ann
在表12-6 所示的逆阵系数表上,某产业部门横行的数值是反映该产业受到其它产业影响的程度,即感应度的系数系列,
也就是反映其它产业部门的生产发生变化时使该产业的生产发生相应变化的程度的系数系列。
而纵列上的数值是反映该产业影响其它产业的程度,即影响力系数系列,
也就是说,是反映该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而导致其它产业部门的生产发生相应变化的程度的系数系列。
2、感应度系数公式
Si表示i产业部门受其它产业部门影响的感应度系数;
Aij为(I-A)-1中第i行第j列的系数
该公式的文字表达是:
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若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3、影响力系数公式
Tj表示为j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该公式用文字表述为: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或小于l,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居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表12-7 中国2001年各产业影响力系数表
部门 影响力系数 部门 影响力系数
对外贸易业
社会福利事业
工业
狭义的居民服务业
狭义的旅游业
卫生事业
建筑业
保险业
文化艺术广电
水上货运业
餐饮业
体育事业
航空客运业
科学研究事业
教育事业
水上客运业 2.1300
1.5583
1.5259
1.4745
1.4745
1.4396
1.4361
1.3818
1.3155
1.3127
1.3094
1.2866
1.2798
1.2375
1.2334
1.2200 航空货运业
行政机关
物资供销仓储
公路客运业
房地产业
金融业
公用事业
综合技术服务
农业
铁路货运业
国内商业
邮电通讯业
公路货运业
铁路客运业
粮油商业 1.1318
1.1267
1.0963
1.0878
1.0192
1.0137
0.9789
0.9585
0.9317
0.9311
0.8462
0.8394
0.7919
0.7198
-5.090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