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ART---第十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 change the color or size of the text. You can also format the appropriate text and adjust the line spacing of the text.10.课程标准课标要求: 1.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重大发明;2.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3.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结合教材以及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段以及发源国和在全世界的扩展;【唯物史观】理解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史料实证】找到相关图片和史料论证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了解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的史实;【历史解释】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手工工场、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家国情怀】从各项发明感受生产力的提对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大意义,激发发明创造的兴趣。时空线索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30年代飞梭出现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纺纱机出现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使用19世纪初汽船、火车问世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电力技术、内燃机广泛使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两个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两个时代】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三种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四大影响】提高生产力 改变生产组织形式 促进交通运输发展 促进世界市场形成从英国扩展到法国、美国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国新课导入观察两幅图片,思考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瓦特改良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各种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 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大国崛起》市场的呼唤—— 供给与需求的巨大矛盾“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对手工业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发达手工工场发展已到极致生产规模与能力有限,产量无法再增加矛盾解决需要一场技术上的革命(生产工具的革新)英国需要工业革命,nb/cvgMZ從vZ了,n'm'h概念辨析: 工业革命业革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又称产业革命;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机器时代工厂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动力: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电力革命性变化问题思考: 这些条件在英国又是怎样具备的?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的英国商人,现在你准备投资工业,需要哪些条件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技术知识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良好的环境一、独领风骚 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演进(一)工业革命的概念: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1.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2.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3.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自然力)到蒸汽力、电力(二)工业革命的背景:1.政治前提:光荣革命”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政治保障)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英国馆中的陈列机器钢铁时代的杰作、巴黎的标志 ——埃菲尔铁塔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君主立宪政体。在18世纪,这个政体不断完善。从1707年起,国会完全掌握了立法权,行政权也逐渐落入内阁首相手中。 ——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材料二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许多人提出不同解释。有些人强调圈地的后果,认为圈地运动把农民赶离土地,迫使他们到工业生产中寻找出路。有些人说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原始资金,让英国的工业得以发展。还有人认为地理位置也是重要因素,英国是岛国,海上交通便利,又处在世界贸易的有利位置上,易于开辟世界市场。当然,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存在的,但根本的一个因素却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民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2.经济优势(1)经济条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经济优势)材料一 (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材料二“原本温顺的绵羊,无欲无求。然而,现在它们却变得非常贪婪、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踏平了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羊吃人”英国制呢业发达,对羊毛需求量激增养羊农民牧场资产阶级、新贵族圈占公田,将其占为私田。驱赶供给离开土地,成为雇佣劳动力羊毛原料知识拓展: 圈地运动“羊吃人”时间:15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含义:英国贵族、地主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过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大农场或大牧场。随着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后果:①大批农民成为雇用劳动者 ②使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扩大了国内市场;③农业转向资本主义化 ④贵族地主成为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新地主 ⑤是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之一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对外扩张: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殖民扩张)(3)资源:英国有丰富的发展工业的资源。材料一 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仅在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 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而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业中心附近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美]本特利《新全球史》三角贸易日不落帝国3.科技条件(1)技术条件: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2)科学技术: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材料二 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 16至19世纪,英国出现了培根、牛顿等近代科学的先驱。……英国还于1660年成立了皇家学会,1754年成立了“工艺制造业和商业促进会”等学术团体,这些团体在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王章辉《英国和法国革命的比较》科学革命逐渐成规模的手工工场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于1660年,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材料一 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而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业中心附近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美]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三 “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问题思考: 在这些条件的推动下,英国率先出现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这些条件其他国家不具备吗?4.工业革命的必然性(1)直接原因: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工场无法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2)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英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世界煤炭分布1789年法国大革命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9世纪中期意大利还处于分裂之中1864-1871年普鲁士三次王朝战争知识拓展: 农业资本主义与传统农业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劳动力 地租类型传统农业 基本自给自足 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 农奴;自由农民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资本主义农业 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商品 整片开发大农业 雇工 货币地租问题探究: 社会环境激励政策支持:政府往往用调整税收、许予津贴或贸易特许等方式,鼓励企业发展,保护国内市场。1688年,取消谷物进口税,用每夸特小麦补贴5先令的方法投放市场,以保证国内粮食的需求;1720年,对进口印度绸和印花布课以重税,保护国内纺织工业的发展;18世纪,采取优惠贷款扶持私人企业,各种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专利法: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1449年,一个名叫约翰的人以其彩色玻璃制造方法获得为期20年的垄断权。据史料记载,第一件英国发明专利;1624年《专利法》问世,标志着英国专利制度的最终形成,也为世界各国现代专利法奠定了基础。此后,英国专利制度经历了一个平稳的发展过程。(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成果:棉纺织业技术革新(1)技术革新: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2)工厂出现: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3)蒸汽机的改进:瓦特改进蒸汽机,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世纪30年代序幕:“飞梭”发明,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1771年工厂制的开端: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1782年瓦特改良的“复动式蒸汽机”问世1785年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知识拓展: 工业革命为什么始于棉纺织业?原因:①民众喜爱,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上涨。②棉纺织业是新兴行业,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生产方式变革:手工生产→机器生产注意:飞梭不是机器问题思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1.发明者身份: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2.开展范围和规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居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发明成果都出自英国,然后再扩展到其他国家3.主要领域:局限于轻工业领域,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4.主要标志: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类别 年份 成就 发明、改良者 国别棉纺织业 1765年 手摇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英国1769年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 英国1779年 骡机 克隆普顿 英国1785年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 英国动力 1705年 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纽克门 英国1782年 改良蒸汽机 瓦特 英国1785年 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瓦特 英国交通运输 1807年 汽船 富尔顿 美国1814年 蒸汽机车(火车) 史蒂芬孙 英国19世纪中 机器制造业诞生 英国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1.法国:1800-1870s进程一波三折;传统与新兴部门齐头并进;企业结构多元,大中小企业长期并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很大,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国家通过税收、经济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干预经济。2.美国:1790-1870s对机器进行创造性改进;与西进运动密切联系;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3.德国:1830s-1870s起步晚;重视交通,铁路先导;政府干预历史解释: 工场≠工厂1.工场:是指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大型手工作坊。2.工厂:是指机器化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3.相同:二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前者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实行集中或分散生产;后者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问题思考: 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机有什么作用?又有哪些实际应用?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全球通史》蒸汽机的运作原理锅炉煤“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1.作用:解决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工厂大量集聚,推动机器的普及,形成工业城市2.应用:应用于棉纺织工厂,催生交通工具的革命,推动其他行业的革命(三)工业革命的进程:2.拓展:从英国到欧洲大陆、北美(1)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2)英国完成标志: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英国确立其“世界工厂”地位(3)原因:①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政局稳定;②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各国纷纷购买英国机器,工业革命迈开了大步;③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俄国德国为了向全世界炫耀自己的无比财富,1851年英国在阿尔伯特亲王的主持下,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为办此博览会英国专门花了22周时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属建成的大厦——“水晶宫”。——黄光耀、刘金源《成功的代价—论英国工业化的历史教训》我们历史上最隆重的日子,最美丽最堂皇的日子。——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二、独领风骚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演进(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政治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与巩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2.经济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3.科技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成果(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4.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其奠定了基础5.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1875年法国共和制确立1877年爱迪生发明电灯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二)主要成就:领域 主要成就 历史意义动力方面 电力技术的开发应用 1866年,德国西门子研制发电机;19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爱迪生等人发明一系列电器产品(留声机、电灯、电影机)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交通领域新式快速 内燃机的创制应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在德国问世;1883年,戴姆勒汽油内燃机;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汽车;1892年,戴姆勒发明汽车;1897,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通信领域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1899年,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化学领域 化学工业的兴起 人们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1876年,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化学工业的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产业领域 改造旧产业部门 通过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焕发新的活力 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莱特兄弟◎[德]西门子(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科技关系: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受到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2.产生发展: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3.中心: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4.影响因素: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知识拓展: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不同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特点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速度快发明者 工匠、技师 专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发明来源 生产实践的总结 以近代科学为指导的自然科学成果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轻工业)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重工业)成果 珍妮纺纱机、瓦特蒸汽机、汽船、蒸汽机车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汽车、飞机 成果多能源 煤 电力、石油重点部门 棉纺织-动力-交通 电力-内燃机-交通-新兴-传统 规模大、重工业开始国家范围 从英国扩展到其他国家 (德、俄、日19世纪中期开始) 美德最突出,欧美多国同时发生 范围广、部分国家交叉进行动力类型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钢铁时代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关系 现代工厂制 垄断组织 帝国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与发展(技术革命)(科技革命)三、大国崛起 小民之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演进(一)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飞跃(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商业、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农业变革给实现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1.生产力:生产力发展 、经济繁荣、进入工业时代材料一 一个15岁的孩子照料2架蒸汽织机,织出3匹半织物;而同样时间内,一个熟练工人用飞梭只能织出一匹。1790年,蒸汽机驱动的“骡机”纺线速度是中国和印度手工纺线的100多倍。材料二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问题思考: 探究工业革命从哪些方面影响了整个世界?远洋运输业(二)生产组织: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垄断组织给实现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1.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生产关系):(1)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特点:倒班制,规章制度严格,生产流水线,原料统一供应、合理调配②影响: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2)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3)出现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原因:技术日益复杂、投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②影响:资本家通过建立垄断组织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前)大企业(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手工工场时期工厂制度(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知识拓展: 垄断组织1.含义:大企业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叫做垄断组织。2.背景: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了生产的集中3.特点:(1)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2)垄断的内容包括垄断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市场(3)由高级专业人才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中间阶层的力量开始发展)4.方式:兼并或联合5.形式:流通领域:卡特尔(销售领域)、辛迪加(采购与销售领域)等 生产领域:托拉斯等6.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导致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7.影响:(1)积极:适应了大工业生产的需要,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2)消极: ①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市场,阻碍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②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③疯狂对外扩张,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战争危险标准石油公司疯狂并购其他公司(漫画)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以科技为依据、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形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基本定型。二工的推动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企业间竞争加剧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组织产生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漫画)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力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知识拓展: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前)→工厂制度(中小企业为主)(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企业(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跨国公司2.管理方式的变革:(1)泰罗制: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研究出最经济而且生产效率最高的所谓“标准操作方法”(2)福特制:1913年,福特创立了全世界第一条 汽车流水装配线,这种流水作业法被称为“福特制”◎手工工场◎机器工厂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工厂)◎垄断大企业历史解释: 垄断组织(大企业集团)1.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出现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极大发展(根本);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接)1863年,约翰·洛克菲勒同别人合资,在克利夫兰开办了一家炼油厂。两年后,他独占了这家工厂。到1869年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炼油厂。1870年,洛克菲勒组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他勾结铁路部门控制运价,打击竞争对手。美孚公司发展很快,1880年,它提炼的石油占全美的95%。垄断了美国石油工业。我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美90%以上的石油生产、冶炼、运输、销售,我手下员工达68888人。可以这么说,只要美孚一感冒,全美发“高烧”。为获取高额利润,由一家或多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控股、持股等形式进行联合,垄断其所在行业。(三)社会阶级结构变化:1.社会阶级结构:(1)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①工业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②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2)中间阶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英国议会改革,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宪章运动1871年巴黎公社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巩固统治地位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不断高涨获得更多政治权力各国改革迅速崛起对立“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法国1875年后共和制确立德国1871年君主立宪确立美国1787年后共和制确立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四)社会生活的变化:1.城市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的大批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2.生活改善: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3.文化素养:生活水平提高,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4.女性教育: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地位提高,价值观念转变。5.人口问题: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变化图在19世纪,中产阶级成立了众多的学术团体开办讲座,建立一系列的设施和机构。例如在一些工业城市开办机械学院,不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还有许多城镇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此外,理性休闲运动还倡导人们走出室外,来到乡村漫步思考和研究自然。……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1856-1882年的(报纸销售)增长率高达600%。……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欧阳萍《工业革命对休闲生活方式的影响》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城市化、商品化、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报刊书籍、文化素养、女性教育、人口增加(五)社会问题显现:1.问题: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解决措施: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社会福利制度兴起。材料一 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收入中只占不到40%的份额,……1833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材料二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据说,1857年前后,泰晤士河平均每天都要承受250吨左右的污染物。19世纪,有4次霍乱伴随着肮脏的河水肆虐英国,仅伦敦就有大约4万人因此失去生命(六)改变世界面貌:改变世界面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1.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改变世界格局,使东方从属于西方。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材料一 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铁路长度增长了4倍。世界船舶总吨位在1870-1910年间增长了1倍以上。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更密切。——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材料二 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至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大国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德国崛起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或地区在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同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全球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西班牙、葡萄牙崛起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逐步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开始交融殖民掠夺武力侵略商品输出瓜分世界资本输出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1.整体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近代化史观: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3.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问题等。4.生态史观: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5.文明史观: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阶段 对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途径 影响15C末至16C 新航路开辟 商业资本 欧洲殖民侵略、掠夺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7C至18C 殖民扩张、争霸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18C中期至19C中后期 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C中后期至20C4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私人垄断资本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2)重要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内在动力);(3)直接原因:列强的殖民扩张(外在动力)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暴力掠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商品输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综合探究: 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影响:往往从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 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抗 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社会生活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制度课堂小结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动因:政治、经济、科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条件:经验、知识、技术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生产力②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③社会阶级结构④社会生活⑤社会问题⑥世界市场与世界格局课堂演练1.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2.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AD3.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4.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 )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AD5.(2018·江苏高考)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6.蒸汽机的推广也包含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因此而成为很有钱的名人。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 )A.珍妮纺纱机的使用推动了发明不断涌现B.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许多科学家C.英国政府保障私有财产以鼓励发明创造D.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开始有了专利保护法BC7.18世纪中期前后,英国立法严惩在外国居留逾六个月的技术工人;1785年,又制定法律禁止多种机器和工具出口。这些措施( )A. 利于英国保持工业技术优势 B. 阻碍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C. 提高了新技术开发的积极性 D. 促进了工业技术的迅速传播8.工业化前期,由于纺纱、织布等技能逐渐被机器弱化,催生了大量童工,工人的实际收入下降,生存境况每况愈下。1840年之后,童工数量逐渐减少,工人的实际收入也逐步增长,到1900年涨幅达到了123%,出现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进步使工人的实际收入提高B.工人运动不断争取权益C.生产力发展使工作技术含量提高D.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善AC9.为了抵制印度棉布,求得生存,英国棉织业只有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因而,进行技术革新势在必行。开启英国棉织业技术革新的是A.凯伊 B.哈格里夫斯C.瓦特 D.卡特莱特10.早在公元前120年,古埃及就有人研究蒸汽作动力。在此后的1800多年里,试用蒸汽作动力的发明者不下20人,但都未成功。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100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技术创新离不开A.政府政策的引导 B.良好的社会环境C.人民群众的支持 D.工匠的奉献精神BB1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12.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的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DC1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国在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德国A.取得普法战争的胜利 B.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C.确立皇权至上的地位 D.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14.英国约克郡一名老工人回忆其在19世纪30年代时的生活时说:“远离自己的家乡,仅有两种可供消闲的去处,即教堂、小礼拜堂抑或是酒馆。前者很少开放,后者很少关闭;前者毫无吸引力,后者极具吸引力。”这可以用来说明A.宗教改革摧毁了教会束缚 B.工业革命损害了民众健康C.自由主义推动了经济发展 D.工业社会带来了精神困境DC 材料 表 两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1) 填写材料中空格部分的内容。(2)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 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 拟的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 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论题: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论述:综上所述,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