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2 依法履行义务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2 依法履行义务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4.2依法履行义务
宪法至上
爱我
中华
【第四课 公民义务】
人民至上
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
责任意识
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步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理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民主实践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依法履行义务
权利相统一义务
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违反义务须担责
违反法定义务的表现
违反法定义务须承担责任
思维导图
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4、违反法定义务的表现及后果
自学导航
01
权利相统一义务
列举一项你所享有的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
列举一项你所承担的义务,说说履行这一义务对自己和他人具有什么意义。
如:被抚养教育的权利。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父母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供养我们的衣食住用行、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如:受教育的义务。我可以通过受教育获得知识、学得技能,为未来美好生活奠定基础;通过受教育,我可以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更好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他人的需要贡献力量。
权利的实现
义务的履行
促进
需要
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权利义务相统一
相统一
探究与分享: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以下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①男孩的观点是正确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②女孩的观点是错误的。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但这并不是说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P54
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说一说】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公民
义务
权利
享有
履行
需要
促进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注:某些权利可以放弃,法定义务不可以放弃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例如:劳动和受教育。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结合以下两幅图,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1)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2)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2、如何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典例】对下列情境中体现的权利和义务分析不恰当的是( )
A.情境:小王因欠债不还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乘坐高铁和飞机--分析:这表明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B.情境:李伯伯因丧失劳动能力每月领取政府补贴--分析:这体现了国家保障公民享有物质帮助权
C.情境:小林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时,严格遵守当地习俗--分析:这体现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D.情境:市民小张将自己的存款捐赠给受灾地区--分析:这是公民依法行使财产权的体现
c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A:小王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乘坐高铁和飞机说明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故A说法正确;
B:每月领取政府补贴体现了享有物质帮助权,故B说法正确;
C:小林旅游时,严格遵守当地习俗说明了小林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故C说法错误;
D:将存款捐赠说明在行使财产权的处分权,故D说法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C。
02
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思考:归还车牌索要报酬,是否“合情”、“合法”?
归还失物能否索要报酬?请谈谈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不能。捡到失物归还原主是一种法律义务,如果以报酬为由、拒不归还,可能会构成违法行为。同时,相关法律规定,失主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民法典关于拾得遗失物的规定
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七条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不能(或不提倡)。捡到失物归还原主是一种法律义务,不归还会构成违法行为。但失主应该向捡到失物者道谢。
(1)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1、为什么必须履行法定义务?
补充:道德义务不具有强制性,更多是靠人们内心自愿遵守,不遵守会受到道德谴责,道德义务对法律义务起补充作用。
二、法定义务须履行
凡是法律所禁止的都是道德所谴责的。
案例一:张老汉老两口有一个独生子在城里工作,小张除了定期给父母打生活费外,总是借口忙,几乎不看望老人,张老汉请求法律调解员进行调节。法律调解员告诉小张,你的行为已触犯法律。
案例二:犯罪嫌疑人仇某明在新浪微博上使用其个人注册账号“辣笔小球”,先后发布两条信息,贬低、嘲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烈士。相关信息在微博等网络平台迅速扩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2月25日,公安机关以仇某明涉嫌寻衅滋事罪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1、尽了赡养义务,为什么还违法?
2、仇某明涉嫌寻衅滋事罪被逮捕,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警示?
3、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4、说一说你所知道我国法律要求公民作出的行为和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做的行为。
有的义务要求公民必须做出一定行为,对于这些义务,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法定义务
法律要求做的
法律禁止做的
我们必须去做
我们坚决不做
2.公民应如何依法履行法定义务?
(1)依据法律规定,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2)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依法纳税
保守国家秘密
遵守交通规则
依法服兵役
保护野生动物
接受义务教育
促进民族团结
遵守公共秩序
维护国家安全
我国法律要求公民作出的行为有:
03
违反义务须担责
1、作为
(实施法律所禁止的)
2、不作为
(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
违反法定义务
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违法行为
1、违法行为含义
三、违反义务须担责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
1、什么是违反义务行为
2、违反义务必须承担什么责任?
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三、违反义务须担责
探究与分享:法律责任如何定
小成的爸爸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小成的爸爸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应承担行政责任,受到了行政处罚
金某应依法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金某违反了刑法,构成了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
3.违反法定义务必须承担什么责任?
①违反民事法律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②违反行政法律
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③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刑罚处罚:
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典例】(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轰隆,轰隆……”一楼装修的“咆哮”声又来了,家住九楼的刘某又一次从午休中惊醒!已多次与一楼业主交涉未果的他愤怒了,拿起哑铃从家中推窗砸向一楼业主的豪华轿车,造成车辆损失2万多元。事后刘某被判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5000元。本案警示我们( )
①依照法定程序,正确维护自身权利
②依法履行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③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维护居民权益
④违反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依法履行义务
法律要求做的( )
法律禁止做的( )
做法:增强( )意识和( )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公民是合法权利的( ),也是法定义务的( )
权利与义务( )
法定义务具有( )
法定义务须履行
某些权利同时也是( )
权利义务相统一
违反义务须担责
违反民事法律承担( )
违反行政法律承担( )
违反刑事法律承担( )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享有者
承担者
义务。例如,劳动和受教育
权利
义务
强制性
必须去做
坚决不做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课堂小结
1.(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对此,同学们发表了各自看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应先履行义务后行使权利
B.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C.公民在享有权利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D.放弃权利就可以不履行义务
C
2.(2023·安徽·中考真题)《民法典》记载了一个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可能享有的各种权利。但是,这些权利如果不被权利人行使或者积极主张,那么《民法典》也不过是一张写满了权利的“废纸”。这启示我们( )
A.只要守程序就能维护权利 B.行使权利不需要有界限
C.享受权利而不必承担义务 D.要增强自己的权利意识
D
D
3. (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下列选项中,属于我们“必须去做”的是( )
①获得劳动报酬 ②选举人大代表 ③爱护公共财产
④遵守交通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